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上册科学 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11: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说课人:XXX
一、教学资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且懂团结、会协作。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但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上课前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3、教学方式的分析
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依据2022年版新课标的素养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对橡皮筋、钢尺等发声物体的状态进行观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科学思维:通过对比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3.探究实践: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态。
4.责任态度目标: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态。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师准备:尺子、橡皮筋、锣、小鼓、音叉等
1、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2、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活动探索法和小组讨论法,教师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从中发现问题,找到规律。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本节课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团结合作、观察法、实验法和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1、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2、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3、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4、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通过让学生说说听到的声音, “唤醒”了学生对声音的直接认识。
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1、使橡皮筋发出声音
①老师提出质疑,怎样才能让橡皮筋发出声音,你们用什么方法? ②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开动脑筋想办法使皮筋发出声音,实验前讨论怎样做,并做好记录
(1)拉伸橡皮筋
(2)按压橡皮筋
(3)揉搓橡皮筋
(4)弹拨橡皮筋
2.观察发声物体
教师出示音叉;然后,教师谈话: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你听到声音了吗?你能看到音叉在振动吗?你能想一个办法证明音叉在振动吗?还是引导学生用实验来证明——把乒乓球靠近震动的音叉,看看乒乓球会怎样。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后交流汇报(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观察发声的鼓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有可能会说“这些物体在发出声音时都会动。”有的学生会说颤动。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更为准确。板书:振动
本环节要达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先推测,再验证。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由原来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变,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这个概念。
(三)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
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震动呢
(四)归纳总结,促进建构
1、教师质疑:在实验当中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关于声音你还有什么问题? 这里设计两三分钟的时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谈谈在实验当中有哪些独特发现,并进一步想要了解哪些知识,意在延伸,为后面的几课打好基础。
2、本课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一节科学课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六、板书设计
物体
橡皮筋
小鼓 振动 产生 声音
音叉
采用了总分总式的板书,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清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