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等腰三角形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定理进行证明.
2、掌握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会证明.
二、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P5-6内容。
1、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 。
根据概念进行判断。
(1)如图,PM=PN,MQ为△PMN的角平分线.若∠MQN=72°,则∠P的度数是( )
A.18° B.36° C.48° D.60°
2、等边三角形的定理 。
(2)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0°,底边长为5,则周长是( )
A.5 B. 15 C.20 D.13
三、预习检测
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 )
A.顶角的平分线 B.底边上的高
C.底边上的中线 D.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2、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7,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成两部分的差为3,则腰长是( )
A.4 B.10
C.4或10 D.以上答案都不对
3、等腰但不等边的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中线的总条数是( )
A.3 B.5 C.7 D.9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5min)
探究:1、在等腰三角形中自主作出一些线段(如角平分线、中线、高等),
你可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你如何验证你的猜测?
你能证明你的猜测吗?
试作图,写出已知、求证和证明过程;
还可以有哪些证明方法?
【过渡】请思考,除了角平分线、中线、高等特殊的线段外,还可以有哪些线段相等?并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研究课本“议一议”:
在课本图1—4的等腰三角形ABC中,
(1)如果∠ABD=∠ABC,∠ACE=∠ACB呢 由此,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2)如果AD=AC,AE=AB,那么BD=CE吗 如果AD=AC,AE=AB呢 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
【过渡】结论猜想出了一般结论.请同学们把一般结论的证明过程完整地书写出来:
【小结】这里的两个问题都是由特殊结论得出更一般的结论,这是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它会使我们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有无数组.这和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性质是密不可分的.
2、等边三角形
请学生在上面等要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基础上,思考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例题】已知:如图,ΔABC中,AB=BC=AC.
求证:∠A=∠B=∠C=60°.
二、小组展示(规定出小组展示的时间或方案)
每小组口头或利用投影仪展示, 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
交流内容 展示小组(随机) 点评小组(随机)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 第______组
____________ 第______组 第______组
三、归纳总结
1.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
2.等边三角形的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四、课堂达标检测
1、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
A.40° B.30° C.70° D.50°
2、如图所示,点D是△ABC的边AC上一点(不含端点),AD=B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C>BC B.AC=BC C.∠A>∠ABC D.∠A=∠ABC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6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4、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AC=AD=DB,∠BAC=102°,则∠ADC=
5、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
(1)求证:OB=OC;
(2)若∠ABC=50°,求∠BOC的度数.
(要求:列出4-6道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题要典型,题型要涵盖中考所涉及的题型,题要新颖(2014年含2014年之前的题不要)
五、学习反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D
2、C
3、C
达标检测
1、A
2、A
3、120°
4、52°
5、(1)证明:∵AB=AC,
∴∠ABC=∠ACB,
∵BD、CE是△ABC的两条高线,
∴∠BEC=∠BDC=90°
∴△BEC≌△CDB
∴∠DBC=∠ECB,BE=CD
在△BOE和△COD中
∵∠BOE=∠COD,BE=CD,∠BEC=∠BDE=90°
∴△BOE≌△COD,
∴OB=OC;
(2)∵∠ABC=50°,AB=AC,
∴∠A=180°-2×50°=80°,
∴∠DOE+∠A=180°
∴∠BOC=∠DOE=18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