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抚顺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8 10:19:02

文档简介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解析】顿河位于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河流流量小,年际变化小,流经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流速小,A正确;由图可知,顿河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不会发生凌汛,B错误;由材料可知,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80%,汛期在春季,C错误;该区域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物产丰饶,人口密集较大,河流上桥梁应较多,D错误。
2.C【解析】顿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A错误;春季处在冬季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较低,但是处在回升状态,B错误;由于顿河流域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降雪融化较少,积雪较多,待到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流量较大,C正确;春季是当地农业耕作期,灌溉用水量大,D错误。
3.C【解析】顿河流域开发后,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对亚速海的稀释作用减弱,海水盐度升高,A错误;海域面积变化主要受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海陆变迁的影响,与河流入海水量无关,B错误;顿河注入亚速海的水量减少,入海口附近的营养盐类减少,导致鱼类饵料减少,从而导致渔业资源减少,C正确;入海水量的减少不会影响亚速海的水位,且入海口处沉积的泥沙也会减少,不会威胁到通航,D错误。
4.D【解析】麻扎村四面环山,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建造房屋的平地面积少,因此顺应地势、高低起伏、房屋紧靠,不仅能节省建材,还能减轻建造用地的压力,D正确。从材料中“逐山谷绿洲而建,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为“爬山式”密集聚落”可知,麻扎村人口数量较多,若人口数量少,房屋可能主要在山麓,而不是“爬山式”,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建筑形式关系较小,建造房屋选址主要与自然要素有关,B错误。当地位于山谷绿洲地带,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植被状况与房屋建造形式关系较小,C错误。
5.C【解析】新疆吐鲁番夏季气温高,下层窑洞是掏山而建,夏季室内温度较低,上下层窑洞均能储存食物,故储存食物不是其主要作用,B错误,C正确。该地房屋建造在山上,比较密集,下层窑洞蓄水也不方便,也没有独特的防风沙作用,AD错误。
6.B【解析】建筑物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越大,房屋热量传递到室外的就越多。麻扎村冬季寒冷,布局紧凑使房屋紧密连接,减少外露的面积,阻挡建筑内部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使得村庄冬季气温不会太冷,B正确。麻扎村布局紧凑对当地居民出行距离影响不大,A错误。麻扎村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夏季房屋采光面积较小,房屋院落活动空间较小,CD错误。
7.B【解析】据图可知,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多低山丘陵,坡度适宜,且纬度较高,位于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雪期较长,适宜发展雪上项目,②③正确;①错误;与北京相比,张家口没有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8.D【解析】冬奥会结束后,张家口市可以利用雪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和配套餐饮、交通等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他行业也会受益,但相较于旅游业受益程度较低,D正确,ABC错误。
9.C【解析】气温过低会对冰雪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两地冬季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降雪量大更有利于比赛,B错误;哈尔滨地势平坦,缺少适合高山滑雪项目同时具备足够落差和长度的比赛雪道,地形是其不能成为举办地的主要原因,C正确;哈尔滨知名度大于张家口,D错误。
10.C【解析】从图中全球双环流价值链图可以看到,其第一梯队为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美国,第二梯队为科技实力较强的欧盟及日本,第三梯队为制造业较强的中国,第四梯队为提供原材料和资源的拉美和非洲地区。各梯队之间其最大的差异为科技水平的不同,C选项正确。四大梯队的划分与该地产业结构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美国经济总量不超过欧盟,B选项错误。美国、欧盟、日本其地区的开放程度均较高, D选项错误。
11.A【解析】中国作为世界上较大的制造业大国,拉丁美洲可为中国提供能源,中国可以助力拉美能源开发,A选项正确。目前中国仍处于中低端制造业位置,即向欧美国家主要输送的是中低端产品,B选项错误。非洲国家向中国主要出口初级产品,中国向非洲主要出口的是工业制成品,C选项错误。高端制造主要在欧盟及美国地区,并非中国向其输送, D选项错误。
12.C【解析】草海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地形抬升,所以湖泊中心位置会向东移动,AD错误;且从图中对比可知,湖泊面积缩小了,B错误。
13.B【解析】青藏高原抬升,使湖泊面积减小,生物生存空间减小,AC错误;与温湿期相比,现在正处于干凉气候末期,气温较低,使水温较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D错误。
14.B【解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强调区域内多个城市形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而城市发展强调自身的区位条件。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越基础,B正确。人口素质较高、农业历史悠久、 工业部门齐全侧重城市发展的条件,不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A、C、D错误。
15.A【解析】由图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创新升级是改善机制的一种方式,可以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A正确;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劳动力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的区域,使资源与市场匹配,B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扩大市场范围,C错误;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淘汰了落后产能,并没有提高环保标准,而且企业的生产量是由市场决定的,D错误。
16.D【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A错误; 浙江省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灾害较少,B错误;上海作为中心城市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省级行政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差别不大,C错误;安徽省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上海对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限,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答案】
(1)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陆地生物生存空间广;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地形种类多样,生存环境多样;澳大利亚属于古老的大陆,四面环海,特有物种丰富;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较多。(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大分水岭(蓝山)山高坡陡林密,兔群向西通行困难;西部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草场缺乏,食物不足。(每点2分)
(3)澳大利亚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淡水资源短缺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陆相对独立,特有物种多,生态系统脆弱。(每点2分)
18.(16分)【答案】
(1)国际原油需求量大;距离欧美市场近;沿海海运便利;有可避风避浪的港湾,建港条件好;国内输油管道密集,利于原油加工后出口。(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原因:产业结构单一(或严重依赖石油资源或国际油价下降)(2分)。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三产业发展;②发展油气资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③增加教育和科技投入,发展新兴工业。(每点2分)
19.(18分)【答案】
(1)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比重明显下降,规模化、集约化、装备化相对滞后的桑蚕产业盈利能力低下;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桑树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乡镇企业污染严重,影响桑蚕生长发育。(每点2分)
(2)广西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桑蚕年结茧次数多;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每点3分)
(3)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打造本土品牌,提升知名度;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抚顺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 理
(考查范围: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选择性必修2;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顿河是俄罗斯第三长河,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5%—80%,该流域南部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粮食产区。1949年以来,顿河流域先后建成了伏尔加-顿河运河、齐姆良斯克水利枢纽和众多水库。下图示意顿河流域水系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顿河流域的特征,正确的是( )
A.流量较小且年际变化小,流经平原,流速缓
B.由于河流上游地区冬季结冰,所以凌汛现象普遍
C.因为冰川融雪和夏季降水补给,所以汛期为夏季
D.该区域人口稀少,封冻期长,所以干流上无桥梁
2.顿河上游春季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降水量大 B.春季气温高 C.冬季积雪量大 D.春季用水少
3.顿河流域开发对亚速海的影响是( )
A.海水盐度降低 B.海域面积缩小 C.渔业资源减少 D.通航能力减弱
新疆吐鲁番的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四面环山,逐山谷绿洲而建,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为“爬山式”密集聚落(下图)。村落以土木结构的生土建筑为主。房屋上层为平房,下层为掏山挖地而成的窑洞。据此完成4-6题。
4.麻扎村依山而建,主要是因为( )
A.村落人口数量少 B.经济发展水平低 C.山地植被稀疏 D.建造用地短缺
5.下层窑洞的主要作用是( )
A.躲避风沙 B.储存食物 C.夏季避暑 D.蓄水饮用
6.麻扎村布局紧凑,这使得( )
A.当地居民出行距离缩短 B.冬季房屋热量损失减少
C.夏季房屋采光面积增大 D.房屋院落活动空间变大
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市、张家口市举办。北京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和1项雪上项目。张家口主要承办6类雪上项目。哈尔滨作为冬季项目开展活跃的城市,早在1996年承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本次却没能入选。下图示意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7-9题。
7.与北京相比,张家口市承办雪上项目的优势有( )
①纬度较高,气候暖湿 ②多低山丘陵,坡度适宜
③雪量较大,雪期较长 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推测张家口最受益的行业是( )
A.建筑业 B.房地产业 C.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
9.与张家口相比,哈尔滨没有成为本届冬奥会的举办地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低 B.降雪量较大 C.地形较平坦 D.知名度较低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想愿景。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如下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处于该价值链的中间节点位置,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据此完成10-11题。
10.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中所处位置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经济总量 C.科技水平 D.开放程度
11.中国在该价值链中发挥着中心枢纽作用,其中一个体现是( )
A.与拉美国家开展能源合作 B.向欧美国家输送高端产品
C.向非洲地区出口初级产品 D.为欧盟国家完成高端制造
贵州省西部的草海(如图所示)属封闭型的岩溶湖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内仅有几条季节性溪流发育。70万年来,在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背景下,草海湿地西部地形抬升,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不断变化。近5000年,草海流域气候经历温湿期和干凉期的交替变化,现在正处于干凉气候末期。据此完成12-13题。
12.70万年来,西部地形抬升对草海湖泊面积及中心位置的影响是( )
A.面积缩小,位置西移 B.面积扩大,位置东移
C.面积缩小,位置东移 D.面积扩大,位置西移
13.研究显示,与温湿期相比,现代草海湖中动物数量及种类较少,原因是( )
A.湖泊面积增大,水温较高 B.湖泊面积减小,水温较低
C.湖泊面积增大,水温较低 D.湖泊面积减小,水温较高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下左图)。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下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
A.人口素质较高 B.城镇体系完备 C.农业历史悠久 D.工业部门齐全
15.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B.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资源分散
C.缩小市场范围降低能源使用量 D.提高环保标准减少企业生产量
16.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均衡 B.浙江省山地众多灾害多发
C.上海市政策支持力度不同 D.安徽省距离较远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为指定区域内的全体植物、动物和由其构成的各类生态系统等。澳大利亚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老大陆的特殊进化过程,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极高。但自18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累计引进130多种外来物种,很多已经成为危害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有害入侵物种。其中兔子于1859年引进,1881年已基本蔓延至整个新南威尔士州,1883年该州颁布澳大利亚第一部针对该农业害兽的《兔子滋扰法》。近200年来,澳大利亚有百余种动植物灭绝,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第二严重的国家。下图示意1870-1960年间兔子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传播路径。
(1)分析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2)1880年,新南威尔士州东部及南部已有兔子入侵,但东海岸兔子未大规模向西部内陆扩散,试说明其原因。(4分)
(3)推测澳大利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困难。(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委内瑞拉,总人口2859万,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仅占人口的6.4%,耕地面积275万公顷,占可利用耕地的7%,粮食进口依存度约28%,农业生产资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该国北部的奥里诺科平原每年汛期被大量淹没、土地大量闲置。石油产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石油收入占到了政府总收入的70%以上。近年来,委内瑞拉这个石油储备最丰富的国家,却成为经济危机最严重的地方。
(1)委内瑞拉石油工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从市场和交通的角度分析石油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2)说出委内瑞拉经济衰退的原因,并从产业结构角度简述实现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丝绸业的起源地,5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就大面积种植桑树,完成了对蚕的驯化,并掌握了缫丝技术,编出织物。自古以来,江南的桑蚕产业经久不衰,但1995年以后,随着江苏、浙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桑蚕业快速衰落,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桑蚕业迅速崛起,现阶段占我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下图)。近年来,广西提出在“东桑西移”的基础上,加快“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步伐,发展捻丝、织造、服装、印染、绢纺及相关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以期把广西的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1)分析1995年以后,江苏、浙江桑蚕业快速衰落的原因。(6分)
(2)对比江苏、浙江,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桑蚕业迅速崛起的自然原因。(6分)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广西“东丝西移”“东绸西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