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阡县民族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石阡县民族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09:31:46

文档简介

石阡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电石的电子式为,下列关于电石中化学键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离子键 B. 含有σ键 C. 含有极性键 D. 含有非极性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电子式可知,碳化钙为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非极性共价三键,碳碳三键中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不含有极性键,故选C。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晶体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A. Na2O、Na2SO4、H2SO4均为离子晶体 B. 常温下能导电的物质属于金属晶体
C. 由单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晶体 D. 物质中存在共价键的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分子晶体,A项错误;
B.常温下石墨也能导电,是混合型晶体,B项错误;
C.稀有气体由单原子构成,是分子晶体,C项错误;
D.NaOH含有共价键,是离子晶体,D项正确;
故选D。
3. 已知某微粒Q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Q可能是三角锥形 B. Q不可能是V形
C. O可能是正四面体形 D. Q的VSEPR模型是四面体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若有1对孤电子,为三角锥形,A项正确;
B.若有2对孤电子,则为V形,B项错误;
C.若无孤电子对,可为正四面体形,C项正确;
D.中心原子杂化,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D项正确;
故选B。
4. 下列问题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A. 乙醇能与水混溶 B. HF比HCl分子稳定
C. 乙烷的沸点比甲烷的高 D. 乙醇的熔点比甲醇的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醇与水有氢键O-H…O形成,乙醇能与水混溶,A项符合题意;
B.非金属性;F>Cl,HF比HCl分子稳定,与氢键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甲烷乙烷互为同系物,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烷大,分子间作用力比甲烷的大,所以乙烷的沸点比甲烷高,和氢键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乙醇和甲醇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乙醇的沸点比甲醇高不是由于氢键的存在,而是由于乙醇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醇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甲醇大,与氢键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
A. 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NH的结构式
C. HF分子间的氢键 D. 丙氨酸的手性异构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砷为33号元素,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18、5,A错误;
B.中配位键应表示为N→H,B错误;
C.F-H…F中的实线是共价键,虚线是氢键,C错误;
D.手性碳原子是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丙氨酸的手性异构体为,D正确;
故选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的重要特征之一
B. 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相同
C.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应的物质越稳定
D. 金属晶体能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超分子的重要特征之一——分子识别,A项正确;
B.晶体具有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特点,B项错误;
C.分子晶体的稳定性和化学键有关,C项错误;
D.电子气在电场中定向移动可解释金属的导电性,D项错误;
故选A。
7. 下列各组微粒的空间结构不相同的是
A NH和H3O+ B. H2O和SO2 C. CO2和C2H2 D. SiO和S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二者空间结构不同,A项符合题意;
B.和的空间结构都是V形,B项不符合题意;
C.和都是直线形分子,C项不符合题意;
D.和的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若X、Y两种粒子之间可形成配位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键 B. X、Y两种粒子均只能是离子
C. 有一种微粒必须提供空轨道 D. 配位键是一种非极性键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A项错误;
B.配体可以是分子,B项错误;
C.配位键是一方提供空轨道,另一方提供共用电子对,C项正确;
D.配位键是一种极性键,D项错误;
故选C。
9. 下列物质的晶体一定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 在水中能电离出离子的物质 B.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 在水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 D. 熔化时化学键无变化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水中能电离出离子的物质常见为电解质,可能是酸、碱、盐,如硫酸是分子晶体,但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A项错误;
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项正确;
C.如硫酸是分子晶体,但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C项错误;
D.熔化时化学键无变化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如冰融化变成液态水,D项错误;
故选B。
10. 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 晶体的化学式为
C. 该晶体晶胞结构与相似
D. 与每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共有3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Ba是活泼金属,O元素是活泼非金属性,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故A正确;
B.晶胞中Ba2+离子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位置,晶胞中共含有Ba2+离子的个数为8× +6× =4,阴离子位于晶胞的边上和体心位置,共含有阴离子的个数为12×+1=4,阴离子是两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O22-,所以晶胞中Ba2+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1:1,该氧化物为BaO2,故B正确;
C.由晶胞结构可知,离子配位数为6,与NaCl结构相似,故C正确;
D.以顶点Ba2+离子研究,与之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位于面心上,每个Ba2+离子为12个面共用,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故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故D错误;
故答案:D。
11. 实验室用检验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
B. 再失去1个电子比更难
C. 形成配位键时,中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D. 1 mol含12 mol 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K3[Fe(CN)6] 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A正确;
B.Fe2+ 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为3d6,Mn2+ 的核外价层电子排布为3d5,Mn2+ 半满结构,再失去1个电子比Fe2+ 难,B错误;
C.形成配位键时, CN 中碳原子电负性弱,更易提供孤电子对,C正确;
D.1 mol [Fe(CN)6]3 含6mol碳氮叁键中σ 键和CN-与Fe3+形成的6mol配位键(也是σ 键),(6+6)mol=12 mol σ 键,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类比”结果不正确的是
A. H2O的分子构型为V形,则Cl2O的分子构型也为V形
B. 液态NH3中含有氢键,则液态N2H4中也含有氢键
C. H2O2的热稳定性比H O的弱,则H2S2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弱
D. Ba(HCO3)2的溶解度比BaCO3的大,则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O分子中中心O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O原子采用sp3杂化,O原子上含有2对孤电子对,所以H2O分子是V形分子;Cl2O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4,O原子采用sp3杂化,O原子上含有2对孤电子对,所以Cl2O分子是V形分子;A正确;
B.N的电负性较大,可以形成氢键;液态NH3中含有氢键,则液态N2H4中也含有氢键,B正确;
C.氧、硫属于同一主族元素,H2O2的热稳定性比H O的弱,则H2S2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弱,C正确;
D.Ba(HCO3)2的溶解度比BaCO3的大,但是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时两者均属于分子晶体
B. 两者均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 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的熔点低于CO2
D. 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均由分子构成,因此固态时和都是分子晶体,故A正确;
B.CH4中只含C-H极性键,CO2中只含C=O极性键,且和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均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正确;
C.分子晶体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与键能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
D.甲烷为正四面体形,C原子含有4个σ键,无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二氧化碳为直线形,碳氧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因此C原子采取sp杂化,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 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钾中,石墨吸收钾形成名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可以是C8K、C12K、C24K、C36K、C48K、C60K 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题干中所列举的 6 种钾石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钾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3杂化
C. 若某钾石墨的原子分布如图所示,则它所表示的是 C12K
D. 最近两个 K 原子之间距离为石墨中 C—C 键键长的2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A.题干中列举的6种物质是石墨吸收钾形成的不属于有机物,而是无机化合物,A项错误;
B.钾石墨是石墨吸收钾形成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形成了键角约为120°的三条共价键,因此采用的是sp2杂化,B项错误;
C.由该种钾石墨的结构可知,可选择图中虚线框选的部分作为该钾石墨的晶胞,碳原子位于晶胞的内部共有8个,钾原子位于晶胞的四个顶点上,因此均摊法计算该钾石墨的化学式为C8K,C项错误;
D.由该种钾石墨的结构可知,钾原子排列在每个六边形单元格中心位置,并且间隔一个六边形单元格填充,因此钾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六边形单元格中心连线的长度的2倍,即碳碳键长的倍,D项正确;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近期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金属—氮—碳优异电催化还原催化剂取得新进展。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于考古,其中子数为___________,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钴—氮—碳优异电催化还原催化剂活性最高,金属钴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基态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基态N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8 ②. ③. 或 ④. 3 ⑤. L ⑥. 4 ⑦. 5
【解析】
【分析】
【详解】(1) 的质子数是6,质量数为14,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8;;
(2)钴是27号元素,金属钴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或;基态Co的3d轨道有3个轨道存在未成对电子,故未成对电子数为3,故答案为:或;3;
(3)基态N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s 2p ,可知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L,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4,电子数为5,故答案为:L;4;5。
16. 胆矾(CuSO4·5H2O)可用于泳池杀菌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的空间构型为_____,其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
②硫酸铜晶体中Cu2+的配位数为_____,[Cu(H2O)4]2+中配位原子是_____。
③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
(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最终变为深蓝色,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ds ②.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 ①. 正四面体形 ②. sp3 ③. 4 ④. O ⑤. 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3)生成了[Cu(NH3)4]SO4{或生成了[Cu(NH3)4]2+}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小问2详解】
①有4个键,没有孤电子对,所以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②根据如图结构,硫酸铜晶体中的配位数为4,中配位原子是O原子;
③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
【小问3详解】
因为沉淀与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离子深蓝色的,所以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最终变为深蓝色。
17. 某硫与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不溶于水、易溶于酸,见阳光色变暗。若在该化合物中加入微量的Cu、Mn、Ag做活化剂,经光照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第一电离能介于Si、P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为_____(填元素符号)。
(2)SO2中S的杂化类型为_____,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
(3)1mol[Ag(NH3)2]OH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NA,NH3分子在独立存在时H-N-H键角为107°,[Ag(NH3)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_____。
(4)M的晶胞结构如图。
①观察图形推测,该晶体中每个Zn2+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Zn2+数目为_____个,M的化学式为_____。
②Zn的第三电离能大于Cu的第三电离能的原因是_____。
③已知A原子的坐标为(0,0,0),B原子坐标为(,,),则C原子坐标为_____。
【答案】(1) ①. ②. S
(2) ①. sp2 ②. V形
(3) ①. 9 ②. NH3分子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Ag+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作用变为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排斥作用减弱
(4) ①. 12 ②. ZnS ③. Zn2+的3d能级全排满 ④. (,,)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第一电离能SiS,所以第一电离能介于Si、P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为S;
【小问2详解】
SO2中S的价层电子对数=,S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孤电子对为1,所以空间构型是V形;
【小问3详解】
1mol[Ag(NH3)2]OH中,Ag+形成2个σ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形成6个σ键,O原子和H原子之间也形成1个σ键,所以1mol[Ag(NH3)2]OH中σ键为9mol,即9NA;[Ag(NH3)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是NH3分子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Ag+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后,原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的作用变为成键电子对间的排斥,排斥作用减弱,所以键角变小;
【小问4详解】
①取右上角的顶点(Zn2+),与它距离最近的Zn2+位于面心,则ZnS晶体中离锌离子最近且距离相等的锌离子个数为=12;在晶胞M中,含有Zn2+个数为=4,含S2-个数为4,所以化学式为ZnS;
②锌为30号元素,基态Zn2+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3d能级全排满,所以Zn的第三电离能大于Cu的第三电离能;
③S原子位于相邻4个Zn原子围成的正四面体中心,在底面和左侧面的投影均位于面对角线上,且与原点的距离为面对角线的四分之三,则S原子坐标为(,,)。
18.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最高化合价与该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W和Z组成W2Z2晶体中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____,该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
(2)XY3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该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3)W和Y组成晶体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截面如图2所示。已知:晶体密度为,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Y对应的离子半径为。则W的离子半径为___________。
(4)W单质晶体的晶胞如图3所示。
①晶胞中等距离且最近的W原子有___________个。
②若W的半径为bnm,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
【答案】 ①. 离子键、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②. 离子晶体 ③. PCl3 ④. 三角锥形 ⑤. sp3 ⑥. ⑦. 8 ⑧.
【解析】
【分析】W、X、Y、Z都是第三周期主族元素,根据图中,它们最高化合价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可知Y:Cl;Z:S;X:P;W:Na;据此解题。
【详解】(1)W和Z组成W2Z2晶体是Na2S2,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其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该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所以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非极性键);离子晶体。
(2)XY3是P和Cl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PCl3,该分子中P有1对孤电子对,3个σ键,价层电子对数为4,其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答案为:PCl3,三角锥形,sp3;
(3)W和Y组成的晶体是NaCl,NaCl晶体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NA个晶胞含有4molNaCl,总质量为:,总体积为: ,一个晶胞的体积为: ,晶胞边长为: 。由晶胞的截面图知,处于晶胞棱边的离子直接相切,晶胞边长等于两种离子的直径之和,所以Na+的半径为:( ) 。
(4)①由图可知金属钠的晶胞为体心立方结构,所以晶胞中等距离且最近的Na原子有8个。
②金属钠的晶胞为体心立方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2个钠原子,NA个晶胞含有2molNa,总质量为:,处于晶胞体对角线的原子直接相切,体对角线的长度为4bnm,晶胞边长为:,晶胞的体积为, 则其密度=。石阡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月考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电石的电子式为,下列关于电石中化学键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含有离子键 B. 含有σ键 C. 含有极性键 D. 含有非极性键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晶体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A. Na2O、Na2SO4、H2SO4均为离子晶体 B. 常温下能导电的物质属于金属晶体
C. 由单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晶体 D. 物质中存在共价键的晶体可能是离子晶体
3. 已知某微粒Q的中心原子为sp3杂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Q可能是三角锥形 B. Q不可能是V形
C. O可能是正四面体形 D. Q的VSEPR模型是四面体形
4. 下列问题能用氢键知识解释的是
A. 乙醇能与水混溶 B. HF比HCl分子稳定
C. 乙烷的沸点比甲烷的高 D. 乙醇的熔点比甲醇的高
5. 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
A. 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 NH的结构式
C. HF分子间的氢键 D. 丙氨酸的手性异构体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的重要特征之一
B. 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相同
C. 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对应物质越稳定
D. 金属晶体能导电原因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7. 下列各组微粒空间结构不相同的是
A. NH和H3O+ B. H2O和SO2 C. CO2和C2H2 D. SiO和SO
8. 若X、Y两种粒子之间可形成配位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离子键 B. X、Y两种粒子均只能是离子
C. 有一种微粒必须提供空轨道 D. 配位键是一种非极性键
9. 下列物质的晶体一定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 在水中能电离出离子的物质 B.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 在水中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 D. 熔化时化学键无变化的化合物
10. 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 晶体的化学式为
C. 该晶体晶胞结构与相似
D. 与每个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共有3个
11. 实验室用检验的离子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
B. 再失去1个电子比更难
C. 形成配位键时,中碳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D. 1 mol含12 mol 键
12. 下列“类比”结果不正确的是
A. H2O的分子构型为V形,则Cl2O的分子构型也为V形
B. 液态NH3中含有氢键,则液态N2H4中也含有氢键
C. H2O2的热稳定性比H O的弱,则H2S2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弱
D. Ba(HCO3)2的溶解度比BaCO3的大,则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大
13. 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固态时两者均属于分子晶体
B. 两者均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 因为碳氢键键能小于碳氧键,所以的熔点低于CO2
D. CH4和CO2分子中碳原子杂化类型分别是sp3和sp
14. 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钾中,石墨吸收钾形成名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可以是C8K、C12K、C24K、C36K、C48K、C60K 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题干中所列举的 6 种钾石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钾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3杂化
C. 若某钾石墨的原子分布如图所示,则它所表示的是 C12K
D. 最近两个 K 原子之间距离为石墨中 C—C 键键长的2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近期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金属—氮—碳优异电催化还原催化剂取得新进展。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于考古,其中子数为___________,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钴—氮—碳优异电催化还原催化剂活性最高,金属钴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基态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基态N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__。
16. 胆矾(CuSO4·5H2O)可用于泳池杀菌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铜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区,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
(2)CuSO4·5H2O可写成[Cu(H2O)4]SO4·H2O,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①的空间构型为_____,其中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
②硫酸铜晶体中Cu2+的配位数为_____,[Cu(H2O)4]2+中配位原子是_____。
③在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
(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最终变为深蓝色,原因是_____。
17. 某硫与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M不溶于水、易溶于酸,见阳光色变暗。若在该化合物中加入微量的Cu、Mn、Ag做活化剂,经光照后,能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第一电离能介于Si、P之间的第三周期元素为_____(填元素符号)。
(2)SO2中S的杂化类型为_____,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
(3)1mol[Ag(NH3)2]OH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NA,NH3分子在独立存在时H-N-H键角为107°,[Ag(NH3)2]+中H-N-H键角变大的原因:_____。
(4)M的晶胞结构如图。
①观察图形推测,该晶体中每个Zn2+周围距离相等且最近的Zn2+数目为_____个,M的化学式为_____。
②Zn的第三电离能大于Cu的第三电离能的原因是_____。
③已知A原子的坐标为(0,0,0),B原子坐标为(,,),则C原子坐标为_____。
18.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最高化合价与该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W和Z组成W2Z2晶体中所含化学键为___________,该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
(2)XY3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该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
(3)W和Y组成晶体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胞截面如图2所示。已知:晶体密度为,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Y对应的离子半径为。则W的离子半径为___________。
(4)W单质晶体的晶胞如图3所示。
①晶胞中等距离且最近的W原子有___________个。
②若W的半径为bnm,则该晶体密度为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