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基础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燃烧和灭火基础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8 11: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燃烧和灭火
一、单选题
1.今年春节,云南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导致这座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不复存在,造成了严重事故。下列自救措施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
B.湿毛巾捂住口鼻,寻找合适的逃生机会
C.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用灭火器或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火扑灭
D.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2.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为防止火灾,森林中要设置隔离带
B.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发现燃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换气扇通风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3.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有①都要放热 ②都要发光 ③都是氧化反应 ④都很剧烈(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物质,为保证安全,常在试剂瓶上附上相应的图标。下列图标表示有毒的是
A. B.
C. D.
5.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3%~5%的NaOH溶液
B.实验时,万一药液溅进了眼睛里,应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水灭火
D.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不需要检验纯度
6.镁带能够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关于该反应判断正确的是
A.C有还原性,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B.二氧化碳发生还原反应,具有还原性
C.镁带引起的失火,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均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7.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8.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铜粉中的木炭粉:用灼烧的办法
B.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用铁丝替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HCl溶液与Na2CO3溶液在烧杯中混合,比较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
9.今年的2月18日甘肃省陇南市突发森林火灾,下列遭遇森林火灾时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刚开始发生火灾时应迅速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B.高压水枪灭火主要是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选择植被稀疏的路线逃生
D.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
10.为了安全,在加油站、纺织厂和矿井内等场地,都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下列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A. B. C. D.
11.亚马孙地带发生了44058次火灾。火灾侵蚀着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下列有关燃烧与火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中严禁烟火,是因为枯枝树叶等均为可燃物
B.森林大火时,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
C.在建筑火灾中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
D.燃烧篝火时,把木柴架空,可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2.益阳市某纸厂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掌握消防知识能有效地控制火灾的发生,下列情况中相应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发现家中液化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B.存放芦苇的仓库外面要张贴醒目的禁火标志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D.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最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3.经过一学期对化学的学习,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核内都一定含有中子
B.铅笔能导电是因为铅笔芯中含有金属铅
C.明矾 活性炭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4.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现天然气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B.进入煤矿的矿井要严禁吸烟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火焰 D.面粉厂、加油站要严禁烟火
15.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一章中有纸钢烧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纸锅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A.温度低于着火点 B.纸锅着火点变低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锅不是可燃物
二、填空题
1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冠病毒。请回答以下与酒精有关的问题:
(1)用75%的医用酒精来消毒,是利用了酒精的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打开医用酒精瓶盖,很快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的特性,在室内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喷洒高浓度酒精溶液;
(3)专家指出,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严禁明火或高温,否则会引发燃爆。从燃烧的条件上讲,明火或高温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时不慎将酒精灯碰倒,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17.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_____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生活中遇到油锅着火时,通常用锅盖盖灭,其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通常将煤做成蜂窝状,甚至做成粉末状再使用,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18.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请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防腐,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
(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其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
(3)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为什么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__;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__;
(5)用扇子一扇蜡烛熄灭的原因,解释一下主要原因_________。
19.甲烷是优质气体燃料,用途广泛。
(1)炒菜时,观察到厨房里天然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大量炭黑时,应当将天然气灶的进风口调_____(填“大”或“小”)。
(2)为及时发现天然气泄漏,常在天然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C2H5SH+9O24CO2+6H2O+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若在厨房中闻到乙硫醇的难闻气味,表明厨房的天然气可能已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关闭气源阀门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C.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在厨房内使用手机拨打火警电话“119”
(3)在加热条件下,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0.打开白酒瓶盖能闻到酒味的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成语中“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1)回答下列有关野炊的问题。
①生火方法如图所示,先将纸张点燃,再用燃着的纸张引燃枯柴,说明纸张的着火点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枯柴的着火点。
②枯柴架空燃烧旺,紧密堆放燃烧不旺,甚至会熄灭,这点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③野炊结束后,为防止死灰复燃发生火灾,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①质量守恒定律是自松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实验装置(天平省略)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
A. B. C. D.
写出实验C的反应现象________。
②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变化如图所示。
a.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列式计算)。
参考答案:
1.A2.C3.C4.B5.B6.C7.A8.B9.B10.D11.D12.A13.C14.A15.A
16.(1)化学性质
(2) 不断运动 不适宜
(3)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隔绝氧气
17.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隔绝空气或氧气 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18.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 用扇子一扇带走了热量,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19. 大 SO2 AB CH4+4CuO4Cu+2H2O+CO2 CH4
20. 酒精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清除可燃物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足够多的空气
21.(1) 低于 与氧气接触 用土覆盖(合理即可)
(2) A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有大量白烟 温度没有达到磷的着火点 14.2-6.2=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