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案】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习方案】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学案(pdf版,含答案)-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8 11:35:31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1 物质的分类
散系.
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   的分
.
1.物质的分类 散系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用数轴表示:
(3)性质与应用
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吸附性———净水
【核心突破】
1.物质的分类
ì溶液
混合 物 (按 ì按分散剂:液溶胶、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分散质微粒 固溶胶、气溶胶
ì 胶体
酸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盐和水
í í
的 直 径 大 按分散质:分子胶体、
. 小)
粒子胶体的氧化物
物质 (按 是 浊液
碱性氧化物:能与    反应生成盐和水 否由相同分 í ì金属单质
的氧化物. 单质 子构成) ì í非金属单质
(按性质) 2.分散系及其分类 稀有气体
(1)
纯净 物 (按概念 ì酸性氧化物
是否由相同 í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 í
元素组成) ì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化合物
{按是否含氧:含氧酸、无氧酸í( 酸按性质) 按氢离子数:一元酸、多元酸
(2)分类
碱:按溶解性:可溶性碱、不溶性碱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   的分 {按溶解性:可溶性盐、不溶性盐. 盐散系 按组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胶体:分 散 质 粒 子 的 直 径 为       的 分 2.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的是 (  )
分散质粒
<1nm 1~100nm >100nm A.常见的烟、豆浆、自来水都是胶体
子的直径
许多分子的集 巨大数目的 B.溶液和胶体是纯净物,浊液是混合物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合体或高分子 分子集合体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无丁达尔效应
稳定性 稳定 介稳体系 不稳定
D.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
性 能否透过
质 能 能 不能
滤纸 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不产生沉淀
能否透过
能 不能 不能
半透膜
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典例1】 现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 (  )
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 A . 胶 体 属 于 混 合 物       
物质(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 B.一束可见光透过胶体时,有丁达尔现象
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 产生
分别为:(1)O 、F 、S、N ;(2)Fe、Na、Al、Si; C.氢氧化铁胶体不稳定,静置一会儿后就2 2 2
(3)NO、CO2、SO2、PO . 会有沉淀出现2 5
D.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
组别 被选出的物质 分类依据
,
第(1)组 沉淀 因此常用于净水
第(2)组 2.下列关于混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3)组 (  )
  变式1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混合物的组成是固定的
B.混合物具有一定的熔、沸点物质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C.混合物各成分不能保持自己原来的化学
A Na 性质2CO3 H2SO4 NaOH SO2 CO2
B NaOH HCl NaCl Na2O CO D.混合物各成分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NaOH CH3COOH CaF2 CO SO2 3.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D KOH HNO3 CaCO3 CaO SO2 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
  【典例2】 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 类研究.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
是 (  ) 质中与三氧化二碳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
A.稀硫酸和水都是分散系 A.HCl、HNO3 B.SO2、NO2
B.每种分散系中只有一种分散质和一种分 C.N2、O3 D.Na2SO3、KMnO4
散剂 4.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
C.分散剂一定是液体 常用的方法.
D.分散质和分散剂都可能是气态、液态或 (1)下页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
固态 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的
变式2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 错误是             ,原因是

                     ⑥肥皂水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A.②④ B.③④
C.②④⑥ D.④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 (  )
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
理由是    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 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6.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钙盐
的是 (  )
【基础训练】 A.石灰石 B.Ca(OH)2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  ) C.CaCO3 D.CaO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7.朱自清在 荷塘月色 中写道:“薄薄的青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
C.一定是纯净物 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月
D.一定是一种单质 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本质原因是
2.NaCO 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 (2 3   )
同分类法的分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为1~
A.Na2CO3 是碱 100nm
B.NaCO 是盐 B.光是一种胶体2 3
C.NaCO 是钠盐 C.雾是一种胶体2 3
D.Na2CO3 是碳酸盐 D.发生丁达尔效应
3.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8.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  ) 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
A.明矾净水时使水中悬浮颗粒沉淀 B.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冒白雾
B.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C.雾霾天气打手电筒能看到明显的光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CO2 气体,有白色 9.下列选项中按溶液、胶体、悬浊液的顺序
沉淀生成 排列正确的是 (  )
4.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 A.苏打水、蒸馏水、豆浆
系是 (  ) B.碘酒、血液、泥水
①鸡蛋清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 C.白糖水、食盐水、茶水
酸溶液   ⑤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 FeCl3 溶液   D.Ca(OH)2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

【拓展提升】 5.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学方法.下列分类中合理的是 (  )
A.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
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可
据上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等
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
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 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2.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 6.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下图阴影部分
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 关系的是 (  )
①Fe2O3、CaO、Na2O2 都是碱性氧化物 
②Na2CO3 是 正 盐,NaHCO3 是 酸 式 盐  
③H2SO4 与 KHSO4 均 含 相 同 的 元 素 氢,故
KHSO4也可以称为酸 ④洁净的空气、纯净的
盐酸都是混合物 ⑤根据分散系能否产生丁达 物质选项
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① ② ③ ④
A NaCl K2SO4 KCl (NH4)2SO4
A.①③⑤ B.②④ B Na2SO4 K2SO4 KCl NH4Cl
C.①②④ D.②③⑤ C NaCl K2SO4 KCl NH4Cl
3.想 一 想,NaOH(固)、P2O5 (固)、无 水 D Na2SO4 K2SO4 KCl (NH4)2SO4
CaCl2(固)为什么可归为一类 据此,下列物质   7.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
中最适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 分类:① 空 气,② 乙 醇,③ 硫 酸 铵 晶 体,④ 铜,
A.浓硫酸 B.氯化钠溶液 ⑤碘,⑥氢气,⑦石墨,⑧食盐水.
C.碱石灰 D.生石灰 (1)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
4.NaCl、Cl2、NaClO、Cl2O5、HClO4 是按某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是  
个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规律排列的是 (  )     .
A.Na2CO3、C、CO2、CO、NaHCO3 (2)按物质的导电性分类,能导电的是  
B.Na2S、S、Na2S2O3、SO2、H2SO4   .
C.NH3、NO、N2、NO2、NaNO3 (3)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属于气态物质的是
D.P2O5、 H3PO4、 Na3PO4、 Na2HPO4、     ;属于液态物质的是    ;属于固
NaH2PO4 态物质的是    .

1.1.2 物质的转化
2.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1)化学反应是物质的消耗:若反应物中有
1.按照物质的类别研究物质的转化 部分物质没有参加化学反应,则不应算到被消耗
的物质里去.
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例
单质→化合物 2Ca+O2 2CaO (2)化学反应遵循守恒原则:化学反应前后,
化合物→单质 通电CaCl2(熔融) Ca+Cl↑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2
碱性氧化物→碱 CaO+H2O      改变.
酸性氧化物→酸 SO2+H2O H2SO3 (3)化学反应就是生成新物质:从分子和原
氧化物→盐 Na2O+CO2 Na2CO3
子的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反应物分子
盐→氧化物 高温CaCO3 CaO+CO2↑ 分解,所含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
碱→盐 Ca(OH)2+2HCl CaCl2+2H2O
金属→盐 Ca+2HCl CaCl2+H2↑
无机物→有机物 一定条件6CO2+6H2O     +6O2
【典例】 按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依次填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
入四个化学方程式,要求后一个反应中必须含有
基本类型
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
反应 反应类型
CaO+H O Ca(OH) ()     反应 1 分解反应:   .2 2
高温 (2)置换反应:   .
CaCO3 CaO+CO2↑ 分解反应
Ca+2HCl CaCl ()化合反应: .2+H2↑     反应 3   
Ca(OH)2+Na2CO3 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4)复分解反应:   .
【核心突破】 变式 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
1.理顺不同类别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烧碱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基本
反应类型.
(1)  ,属于
    反应.
(2)  ,属于
    反应.
(3)  ,属于
    反应.

丁:NaOH、Ca(OH)2、KOH、NaCl.
甲       ,乙        ,丙        ,
1 . 钱 逸 泰 教 授 等 以 C Cl 4 和 金  属 钠为原料,
丁    .
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 (2)问题(1)中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发表在 科学 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 所示,写出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 ① ② ③甲 → 乙 → 丙 → 丁
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 ①   ;
A.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②   ;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③   .
C.另一种化合物为 NaCl (3)请指出问题(1)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D.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的类别.
2.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
(  ) 丁    .
A.CO2+H2O H2CO3 化合反应 (4)问题(2)中反应③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

B.Cu(OH)2 CuO+H2O 分解反应 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高温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Fe2O3 +3CO 2Fe+3CO   置 换
        

反应
D.NaCl+AgNO3 AgCl↓+NaNO3 
复分解反应 【基础训练】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1.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
(  )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是置换反应 C.“水滴穿石”包含化学变化,而“绳锯木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单质 断”则不包含化学变化
4.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了复
(1)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 分解反应
其他三种不同,请分别写出其化学式. 2.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化
甲:Na、H2、O2、Cl2; 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
乙:CO、Na2O、CO2、SO2; 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
丙:NaOH、K2CO3、KHCO3、K2SO4; 的反应,下列对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的说法中正

确的是 (  ) 示出来.
A.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 (1)有铝盐和氢气生成:2Al+3H2SO4(稀)
换反应
Al2(SO4)3+3H2↑.
B.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 (2)生成物为氧化镁:   .
反应 (3)生成物为二氧化碳:   .
C.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 (4)生成物为亚硫酸:   .
换反应 (5)有硝酸镁生成:   .
D.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置换 (6)有硫酸钠生成:   .
反应 (7)有硫酸铜生成的中和反应:   .
3.Ⅰ.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 (8)有氯化钡参加的反应:   .
物质中选出1种或2种作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 【拓展提升】
类型各写1个化学方程式. 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 Z
(1)化合反应:   . +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
(2)分解反应:   . A.盐和盐的反应
(3)置换反应:   .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   . C.酸与碱的反应
Ⅱ.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类型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
         . 不同,这个化学反应是 (  )
(2)生成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一种酸性氧化物 点燃
A.3Fe+2O2 Fe3O4
的分解反应:  .
高温
(3)有硝酸银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铜的置换反 B.CO2+C 2CO
应: △ . C.NH4HCO3 NH3↑+H2O+CO2↑
(4)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D.CaCO3+CO2+H2O Ca(HCO3)2
            . 3.硫酸、碳酸钠、二氧化碳、铜片、氧氧化钡、
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氢氧化钠、铁片、生石灰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的
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请按要求把图中每 几种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请选择适当的物质,
个指定序号的转变用一个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表 使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酸、碱、盐均配制

成稀溶液). ④和⑤:   .
4.酸、碱、盐是重要的化合物.
(1)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
(2)氢氧化钙是常见的碱,其俗称是   
(写一种即可).
(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3)常用含 Al(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①      ;②      ;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③       ④      
(4)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2)写出下列序号对应物质之间发生反应的
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
化学方程式.
和滤液.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
①和②:   ;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     
,滤渣中一
②和④   
定含有的物质是
: ;     
.
②和⑤   
8 参考答案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②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结构分
析,Na2CO3 属于正盐、NaHCO3 属于酸式盐,故正确;③KHSO4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KHSO4 K+ +H+ +SO2-4 ,阳离
1.1.1 物质的分类 子有氢离子 和 钾 离 子,不 符 合 酸 的 定 义,它 是 酸 式 盐,故 错 误;
知识梳理 ④洁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的混合
1.(1)非金属 金属 稀有气体 有机 (2)碱 酸 2.(1)分 物,纯净的 盐 酸 是 氯 化 氢 气 体 的 水 溶 液,属 于 混 合 物,故 正 确;
散质 分散剂 (2)1nm 1~100nm 100nm 溶液 胶体 浊液 ⑤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
典例精解 溶液三大类,故错误.
【典例1】 第(1)组:S 通常情况下,S是固体,其余物质均 3.D 解析:因 NaOH 固体、P2O5 固体、无水 CaCl2 固体都
为气体. 第(2)组:Si Si是非金属单质,其余物质是金属单 可作干燥剂,都是固体干燥剂,且都属于纯净物.选项中浓硫酸
质. 第(3)组:P2O5 通常情况下,P2O5 为固体,其余物质均为 为液态干燥剂;氯化钠溶液不是干燥剂,且为液态;碱石灰能吸水
气体. 或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是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同一种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其分类结果不同.第(1) 生石灰是干燥剂且为固体纯净物.
组物质可依据物质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第(2)组物质 4.B
可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种类型;第(3) 5.B 解析: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二
组物质可依据物质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也可以依据氧 元酸和多元酸,而不是根据含有的氢原子个数,故 A 错误;室温
化物的类别分成酸性氧化物和不成盐氧化物. (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叫易溶物质,大于1g
变式1 D 解析:A中 Na2CO3 不是碱,NaOH 不是盐,SO2 不 但小于10g的,叫可溶物质,大于0.01g但小于1g的,叫微溶物
是碱性氧化物;B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中CO不是碱性氧化物. 质,小于0.01g的,叫难溶(或不溶)物质;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典例2】 D 解析: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而水是纯净物,A 度,将物质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故 B正
项错误;每种分散系中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分散质和一种分散剂,B 确;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等,不是依据氧化物中
项错误;分散质和分散剂都可能是气态、液态或固态,C项错误;D 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含有金属元素的可以是酸性氧化物或是碱性
项正确. 氧化物或是两性氧化物,故 C错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
变式2 C 解析:A项,自来水是溶液不是胶体,错误;B项, 是有机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碳酸盐等含有碳元
溶液、胶体、浊液都是混合物,错误;C项,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 素,属于无机化合物,故 D错误.
的散射而产生的,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的直径较小,不能产生丁达 6.B 解析:NaCl是钠盐,但不是硫酸盐;(NH4)2SO4 是铵
尔效应,正确;D项,胶体多数是均一、稳定的,错误. 盐,但不是 盐 酸 盐,故 A 错 误;Na2SO4 既 是 钠 盐 又 是 硫 酸 盐,
当堂训练 K2SO4 既是钾盐又是硫酸盐,KCl既是钾盐又是盐酸盐,NH4Cl
1.C 2.D 3.B 既是铵盐又是盐酸盐,故B正确;NaCl是钠盐,但不是硫酸盐,故
4.(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通过的空气不 C错误;(NH4)2SO4 是铵盐,但不是盐酸盐,故 D错误.
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 7.(1)①⑧ ②③④⑤⑥⑦ ④⑤⑥⑦ ②③ (2)④⑦⑧
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  (3)①⑥ ②⑧ ③④⑤⑦
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 解析:①空气是气态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照射即可
不能导电;②乙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液态有机物,不能
课后巩固
导电;③硫酸铵晶体为盐,属于纯净物,是固体,不能导电;④铜是
【基础训练】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金属固体,能够导电;⑤碘是由碘元素
1.A 2.A 3.D 4.D 5.B 6.C 7.A 8.D 9.B 组成的纯净物,是固态非金属单质,不能导电;⑥氢气是气态非金
【拓展提升】
属单质,不能导电;⑦石墨是固态非金属单质,能够导电;⑧食盐
1.C 解析:化合物包含于纯净物中,故 A 错误;氧化物是化 水是氯化钠的水溶液,为液态混合物,能够导电.
合物中的一类化合物,氧化物包含于化合物中,故 B错误;由一种 1.1.2 物质的转化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两种化合
知识梳理
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所以
1.Ca(OH)2 C6H12O6 2.化合 置换
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为并列关系,故 C正确;阳离子为钠离子
典例精解
的盐可以说成是钠盐,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的盐可以说成是碳酸
通电 △
盐,如 Na2CO3 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钠盐与碳酸盐属于交 【典例】 (1)2H2O 2H2↑+O2↑ (2)H2+CuO
叉关系,故 D错误. Cu+H2O  (3)CaO+H2O Ca(OH)2   (4)Ca(OH)2 +
2.B 解析:①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氧气, 2HCl CaCl2+2H2O
101
解析:本题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3.(1)①Fe ②H2SO4 ③CO2 ④Ba(OH)2 (2)Fe+
( ) △ H2
/△ O2 H2SO4 FeSO4+H2↑ Ba(OH)2+H2SO4 BaSO4↓+Cu OH 2 () →CuO →Cu →1 分解反应 (2)置换反应 (3)化合反应 2H2O  H2SO4 + Na2CO3 Na2SO4 + H2O + CO2 ↑  

CuO → Na2CO3+Ba(OH)2 BaCO3↓+2NaOH(4)复分解反应 解析:由分析可知,①为 Fe,②为 H2SO4,③应该为酸性氧化
高温 CuO/△ 能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
CH4 →H2 →H2O → 物,则为 CO2,④为Ba(OH)2,⑤为 NaCO .(1)分解反应 ()
2 3
2置换反应 (3)化合反应
4.(1)红 (2)熟石灰 (3)Al(OH)3+3HCl AlCl3+


( →4)复分解反应 3H2O (4)硝酸镁和硝酸锌 银
高温 CuO/△ CaO/△ 解析:(1)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酸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
CH4 ( → C1)分解反应 (2) →
CO2
置换反应 ( →3)化合反应 溶液变红色.(2)氢 氧 化 钙 是 常 见 的 碱,其 俗 称 是 熟 石 灰、消 石
酸 灰.(3)常用含 A1(OH)3 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氢氧化铝
CaCO3 () →4 复分解反应 能 和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铝 和 水,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高温
( ) ( ) Al(  1 CaCO CaO+CO ↑   分 解   2 CaO+ OH
)3+3HCl AlCl3+3H2O.(4)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变式 3 2
( ) 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滤渣H2O Ca OH 2   化 合   (3)Ca(OH)2 + Na2CO3
和滤液,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已经完
2NaOH+CaCO3↓ 复分解
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不能反应的硝酸镁、锌和硝
高温
: H2O解析 CaCO3 →CaO →Ca(
Na2CO3
OH)2 →NaOH 酸银反应生成的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锌和硝酸银反
当堂训练 应生成的银.
1.D 2.C 3.B 第二节 离子反应
4.(1)Na Na2O NaOH NaCl  (2)①4Na+O2
电解质的电离
2Na2O  ②Na2O+ H2O 2NaOH  ③ NaOH+ HCl
1.2.1 
( ) ( ) 知识梳理NaCl+H2O  3 单 质   氧 化 物   碱   盐   4 2NaOH+
一、1.水溶液里或熔融 化合物MgCl2 Mg(OH)2↓+2NaCl
二、1.自 由 移 动 的 离 子  2.(1)H2SO4 2H+ +SO2-4  课后巩固
【 】 (2)基础训练 NaOH Na
+ +OH-   (3)Na2SO4 2Na+ +SO2-4  
3.(1)全部是氢离子(H+ ) (2)全部是氢氧根离子(1.D 2.C OH
- )
典例精解
点燃 通电
3.Ⅰ.(1)3Fe+2O2 Fe3O4 (2)2H2O 2H2↑+O2↑ 【典例 1】  D  解 析:Al2O3 在 熔 融 状 态 下 可 电 离,
 (3)Fe+2HCl FeCl2 + H2 ↑   (4)HCl+AgNO3 Al2(SO4)3 、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A、B、C 正确;OH- 为原
点燃 高温
AgCl↓+HNO3 Ⅱ.(1)2H2+O2 2H2O (2)CaCO3 子团,不可拆,D不正确.
CaO+CO2 ↑   (3)Cu+2AgNO3 Cu(NO ) +2Ag  变式1 D 解析:酸有一元酸和多元酸,碱有一元碱和多元3 2
(4)
+ -
CuSO4+Ba(OH)2 BaSO ↓+Cu(OH)↓(合理即可) 碱,写电离方程式时,注意 H 和 OH 的个数;盐的阴离子和阳离4 2
点燃 点燃 子也可能有多个,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同样要注意个数.A 项,没
4.(2)2Mg+ O2 2MgO   (3)C+ O2 CO2   有 H+ 这种形式的离子,错误;B项,没有(OH)-2 2 这种形式的离
(4)SO2 + H2O H2SO3   (5)MgO + 2HNO3 子,错误;C项,离子右上角的电荷数的书写不同于化合价,+3表
Mg(NO3)2+H2O  (6)2NaOH+SO3 Na2SO4 + H2O  示的是化合价,而不是电荷,错误.
(7)Cu(OH)2+H2SO4 CuSO4+2H2O (8)H2SO4+BaCl2 【典例2】 A 解析:A 项,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2HCl+BaSO4↓ 属于电解质,正确;B项,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
【拓展提升】 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错误;C项,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
1.B 解析:A.盐 和 盐 反 应 能 生 成 两 种 新 盐,故 A 可 能; 不是非电解质,错误;D项,二氧化碳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 B 身不能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错误.
不可能;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C可能;D.碱和酸性氧化 变式2 D 解析:A项,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D可能. 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纯水的导电性虽然很差,但水是一种电解质,
点燃
2.C 解析:A.由3Fe+2O2 Fe3O4 可知,该化学反应符 错误;B项,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
高温 动的 Na+ 和 Cl- ,而不是电流的作用,错误;C项,NaCl是电解质,
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B.由 CO2+C 2CO 可知,该化学
但晶体中 Na+ 和Cl- 不能自由移动,故 NaCl晶体不导电,错误;D

反应 符 合 “多 变 一 ”,属 于 化 合 反 应;C.由 NH4HCO3 项,HCl分子中不存在离子,液态时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NH3↑+H2O+CO2↑可知,该化学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 故液态时不导电,但溶于水能电离出 H+ 和 Cl- ,正确.
解反应;D.由 CaCO3+CO2+H2O Ca(HCO3)2 可知,该化 当堂训练
学反应符合“多变一”.由上述分析可得 A、B、D属于化合反应,C 1.B 2.C 3.A 4.B
属于分解反应.
102
课后巩固 CO 2- +2↑ CO3 +2H H2O+CO2↑ 原子个数 电荷总数
【基础训练】  3.(1)Ba(OH)2+CuSO4 BaSO4↓+Cu(OH)2↓ (2)强
1.C 2.B 3.A 4.A 5.A 6.C 7.A 8.C 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中和反应 4.难溶
9.(1)CuCl2 Cu2+ +2Cl-   (2)Fe2 (SO4 )3  难电离 易挥发
2Fe3+ +3SO2-4 典例精解
10.②⑥⑦⑧  ③④⑤⑨ 【典例1】 (1)错误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错
【拓展提升】 误 (6)错误 (7)错误 (8)错误
1.C 解析: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 H+ 的化合物是酸, 解析:(1)错误,Cu(OH)2 为难溶物,不能拆成Cu2+ 和 OH- ;
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是碱,A、B错误,C正 (2)错 误,CuO 为 氧 化 物,不 可 拆 成 Cu2+ 和 O2- ;(3)错 误,
确;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合物可能是酸,也可能是酸性氧 Na2CO3 为可溶性盐,应拆成 Na+ 和 CO2-3 ;(4)错误,漏掉 SO2-4
化物. 与 Ba2+ 的 反 应;(5)错 误,澄 清 石 灰 水 为 Ca(OH)2 溶 液,
2.D 解析:A.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Ca(OH)2应拆为 Ca2+ 和 OH- ;(6)错误,HCO-3 为弱酸酸式酸根
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A 错误;B.NH3、CO2 的水 离子,不能拆成 H+ 和 CO2-3 ;(7)错误,Fe与盐酸反应生成 Fe2+ ;
溶液 均 能 导 电,溶 液 中 的 离 子 是 一 水 合 氨、碳 酸 电 离 的,不 是 (8)错误,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
NH3、CO2 电离的,所以 NH3、CO2 是非电解质,B错误;C.液态 变式1 C 解析:A处是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的反应,离子
HCl、固体 NaCl均不能导电,但它们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 方程式应为 OH- +H+ H2O,故 A 项错误;B处是澄清石灰
动的离子而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C错误;D.蔗糖(纯净物)在 水与 氯 化 铜 溶 液 的 反 应,离 子 方 程 式 应 为 2OH- +Cu2+
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蔗糖属于非电解质,D Cu(OH)2↓,故B项错误;C处是铁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离子方
正确. 程式应为Fe+Cu2+ Cu+Fe2+ ,故 C项正确;D处是铁与稀盐
3.B 解析:水导电性很差,是由于水微弱电离,能电离且是 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 Fe+2H+ Fe2+ +H2↑,故 D 项
化合物,所以它是电解质,是弱电解质,故 A 错误;电解质是指该 错误.
物质是化合物,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自身 【典例2】 A 解析:B项,无色溶液中Cu2+ 不能大量存在;C
电离,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 项,H+ 与 CO2-3 不 能 大 量 共 存;D 项,Mg2+ 与 OH- 不 能 大 量
质,所以它们的本质区别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故 B正确;电 共存.
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氧化铝在 变式2 B 解析:A 项,含 MnO-4 的溶液呈紫红色;C 项,
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氧离子和铝离子,能导电,是电 HCO- 与 OH- 反应生成 CO2-3 3 和 H O,生成的 CO2- 与Ba2+2 3 发
解质,故 C错误;氯化铝在熔融状态下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熔 生反应:CO2-3 +Ba2+ BaCO3 ↓;D 项,H+ 与 OH- 反 应 生
融状态下不能导电,故 D错误. 成 H2O.
4.A 解析:①Na+ 不可能是酸电离产生的,酸电离产生的阳 当堂训练
离子应全部为 H+ ,为碱或盐电离,例如为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电 1.C 2.A 3.B 4.C 5.D
离;②因阳离子全部为 H+ ,可理解为盐酸和硫酸两种物质溶于水 课后巩固
时电离出的离子;③Na+ 、K+ 不可能是酸电离产生的,因阴离子 【基础训练】
只有 OH- ,应为两种碱;④Na+ 、K+ 、NO-3 溶液中无 H+ ,不会是 1.B 2.B 3.C 4.C 5.B 6.A 7.D 8.D 9.D 
酸电离产生的,因有金属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则为盐电离产生的 10.D
离子;按照仅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②③④. 【拓展提升】
5.C 解析:明确电解质的导电与电离的关系以及酸、碱、盐 1.A 解析:A 选项,碳酸氢钙为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
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前提.熔融 NaCl能电离出 Na+ 和 Cl- ,故 硝酸为强酸,也写成离子形式,正确;B选项,Ca(OH)2 虽为微溶
能导 电;NaCl晶 体 中 无 自 由 移 动 的 离 子,所 以 不 能 导 电; 物,但在饱和石灰水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故应写成离子形式,
NH4NO3 是铵盐. 错误;C选项,电荷不守恒,错误;D选项,醋酸为弱电解质,应写成
6.A 解析:A项,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共同 分子形式.
决定导电能力,Ca2+ 所带电荷虽多,但若 K+ 的浓度远大于 Ca2+ 2.D 解析:A项表示可溶性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
时,KCl溶液的导电能力大于 CaCl2 溶液的导电能力,正确;B项, 的反应;B项为可溶性碳酸盐和强酸的反应;C 项中酸为可溶性
KCl熔化或溶于水时能导电,是电解质,错误;溶液导电性强弱与 强酸.
离子的浓度大小有关,强酸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不一定大,弱酸溶 3.C 解析:A 项,MnO-4 为紫红色;B项,HCO-3 不能在强
液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 酸性溶液中存在;D项,Ba2+ 与SO2-4 反应生成BaSO4 沉淀.
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故 C、D项错误. 4.(1)Cu2+  (2)Ag+  Ag+ +Cl- AgCl↓ (3)Mg2+  
1.2.2 离子反应 (4)B
知识梳理 解析:(1)由于 Cu2+ 在溶液中呈蓝色,故不做任何实验就可
1.离子 化学反应 2.Na2CO3+2HCl 2NaCl+H2O+ 以肯定原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 Cu2+ .(2)向原溶液中加入过
CO2↑ 2Na+ +CO2- +3 +2H +2Cl- 2Na+ +2Cl- +H2O+ 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103
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 Ag+ 存在,发生反应:Ag+ +Cl- AgCl↓. 2.C 解析: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
(3)向滤液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肯定 存 在 Mg2+ ,发 生 反 应:Mg2+ +2OH- Mg(OH)2↓.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D项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单质
(4)由于 Ag+ 易与Cl-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gCl,Mg2+ 能 的化合价只能升高,作还原剂,而非金属单质的化合价可能升高,
与CO2-3 、OH- 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MgCO3、Mg(OH)2, 也可能降低,既可作氧化剂,也可作还原剂,B项正确,C项错误.
故原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 NO-3 . 3.D 解析:A项,由S2- →HS- ,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5.(1)CaCO3、Na2SO4、CuSO4  (2)Na2CO3  (3)NaCl  不需要加入氧化剂就可以实现,如硫化钠与盐酸反应可以得到硫
(4)稀 硝 酸、硝 酸 银 溶 液  2H+ +CO2-3 CO2 ↑ + H2O、 氢化钠;B项,由 Na2SO3→SO2,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Ag+ +Cl- AgCl↓ 如亚硫酸钠与硫酸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C项,由 SO2→S,硫
解析:根 据 “溶 于 水 得 无 色 溶 液”的 信 息 可 知 CaCO 和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应该加还原剂才能实现,如将3 SO2 通入硫化
CuSO 一定不存在,因为 CaCO 难溶于水,CuSO 溶于水得蓝色 氢溶液中可以得到硫单质;D 项,由 H2S→S,硫元素的化合价升4 3 4
溶液;根据“向溶液中加入BaCl 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时 高,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如2 2H2S+SO2 3S↓+2H2O.
沉 淀 消 失”的 信 息 可 知 Na2SO4 一 定 不 存 在,因 为 假 设 有 4.(1)Se+4HNO3(浓) SeO2+4NO2↑+2H2O (2)N
NaSO ,生成的沉淀在加入盐酸后就不会消失,而这种易溶于稀 解析:(1)利用题中信息可知2 4 Se与浓 HNO3 反应,Se被氧化
盐酸的 物 质 一 定 是 BaCO ,则 可 判 断 NaCO 一 定 存 在;有 无 为+4价的SeO2,反应中S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3 2 3 4,浓 HNO3 被还
NaCl对整个过程和现象无影响,因此,无法判断 NaCl是否存在. 原为 NO2,反应中 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数为4,由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e+4HNO3(浓) SeO2+4NO2↑+2H2O.(2)反应中 N元素的化合价降
1.3.1 氧化还原反应 低被还原.
知识梳理
1.3.2 氧化剂和还原剂
1.化合价发生 2.(1)①失去 0 +1 氧化 氧化 ②得
知识梳理
到 0 -1 还原 还原 ③得失 (2)①得到 ②偏向 0 1.(1)①得到 偏向 氧化性 ②降低 还原 (2)①失去
-1 还原 还原 ③偏离 0 +1 氧化 氧化 共用电子对  偏离   还原性   ② 升高   氧化  2.(1)氧化  (2)还原  
的偏移 3.(1)可能 (2)一定 非氧化还原 3.(1)得到电子 (2)失去电子 (3)得到 氧化 失去 还原 
典例精解
氧化性 还原性
【典例1】 D 解析:有单质参加且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 典例精解
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前三选项都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相应的化 【典例】 A 解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
合物,为氧化还原反应,而生石灰转化为熟石灰,反应前后元素的
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并结合卤素单质
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及阴离子的性质递变规律可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Cr2O2-7 >
变式1 A 解析:Al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升高,失电 Cl2>Br2>Fe3+ >SO2- 2+ -4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Fe >Br >
子,金属铝被氧化.
Cl- >Cr3+ .
高温
【典例2】 D 解析:①TiO2+2Cl2+2C TiCl4+2CO 和 变式 B 解析:反应①中氧化产物是 FeSO4,还原剂是 Fe,
高温 氧化剂是CuSO ;反应②中氧化剂是Cl,氧化产物是Br;反应③
②TiCl4+2Mg 2MgCl2+Ti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①中钛元
4 2 2
中Fe是还原剂,FeCl3 是氧化剂,FeCl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
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所以 TiO2 不可能被氧化,
物.在同一反应中,由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
②中M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项正确.
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A、C、D 项 正 确,B 项
变式2 ①④⑤⑥ ①化合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
错误.
④分解反应 ⑤置换反应 ⑥置换反应 ⑦复分解反应 ⑧复
当堂训练
分解反应
1.A 2.B 3.D 4.A
当堂训练
课后巩固
1.C 2.C 3.B 4.B 5.C
【基础训练】
课后巩固
【 】 1.C 2.D 3.D 4.B 5.B 6.C 7.C 8.A 9.B基础训练
10.(1)Cl2 NH3 (2)N2 NH4Cl (3)3∶2
1.A 2.D 3.C 4.C 5.C 6.C 7.C
6e-
【拓展提升】 ↓
放电 (4)8NH3+3Cl2 6NH4Cl+N2
1.B 解析:3O2 2O3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分 得到6×e-
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若分解产物中有单质,则构成该 ↓
单质的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中一定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 (5)3Cl2+8NH3 6NH4Cl+N2

应,B项正确;SO2+Na2O2 Na2SO4 为氧化还原反应,C项错 失去2×3e-
误;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可能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D 【拓展提升】
项错误. 1.B 解析:A项中,Fe2+ →Fe3+ ,铁元素被氧化,必须加入氧
104
化剂,错误;B项中,发生氢元素的归中反应,水中的氢元素的化 的定义可知正确.
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正确;C项中,H2S为还原剂,SO2 为氧化 10.B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失
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16∶17,错误;D 项中,碘单质 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得到电
将+5价的氯元素还原为氯气,说明碘单质的还原性强于氯气的 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先判断元素得失电子是否正确,然
还原性,遵循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错误. 后计算得失电子的个数:得失电子的数目=化合价的变化值×化
2.D 解析: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 A 合物中变价元素原子个数×该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B项正确.
错误,D正确;作氧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还原剂,例如反应 Cl+ 11.C 解析:用氢氟酸雕刻玻璃,HF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2
2NaOH NaCl+NaClO+H2O 中,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 四氟化硅和水,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剂,故 B 错 误;得 到 电 子 的 物 质 是 氧 化 剂,发 生 还 原 反 应,故 C A不选;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属于物理变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
错误. 作用,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 B不选;
3.B 解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各物质为还 用含氯消毒剂对环境消毒,利用了其强氧化性,能使细菌和病毒
原剂,发 生 氧 化 反 应,还 原 剂 中 某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升 高.A 项, 的蛋白质变性,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故 C选;用小苏打治疗
NaClO→Na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到-1;B项 C→CO , , ,2, 胃酸过多 发生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属于复分解反应 不属于
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4;C项,Fe2O3→Fe,铁元素的化合 氧化还原反应,故 D不选.
价由+3降低到0;D项,CaO→Ca(OH)2,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12.C 解析:因大圆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的包含关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
4.K2Cr2O7 HCl 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不能确定是氧化物还是碱.
得到2×3e- 13.C 解析:A 项,KClO3 中 Cl元 素 的 化 合 价 降 低,所 以

( ) KClO3 发生还原反应,正确;B项,H2C2O4 中 C元素的化合价升K2Cr2O7+14HCl浓 2KCl+2CrCl3+3Cl2↑+7H2O
↑ 高,所以 H2C2O4 在反应中被氧化,正确;C 项,H2C2O4 为还原
失去6×e- 剂,ClO2 为还原产物,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
第一章评估 性可知:H2C2O4 的 还 原 性 强 于 ClO2 的 还 原 性,错 误;D 项,
一、1.A KClO3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5,生成的 ClO2 中 Cl元素的化合
2.C 解析:把FeCl3 饱和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并加热 价为+4,降低1价,所以每生成1个 ClO2 分子,该反应转移的电
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 胶体,C项错误. 子为1个,正确.
3.B 解析: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铬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14.D 解析:A 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难溶于水,所
为+6,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计算可 以离子方程式为 CaCO3+2H+ Ca2+ +CO2↑+H2O,正确;B
知,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2. 项,Fe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符合反应事实,正确;
4.A 解析:因为该化合物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能电离而导 C项,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离子方程
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可以是盐类(如 NaCl),也可以是碱 式的书写,正确;D 项,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 应 生 成 碳 酸 钠 和
类(如 NaOH). 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HCO- +OH- H O+CO2-3 2 3 ,错误.
5.D 解析:Br- 是最低价,不可能具有氧化性,A 项错误;从 15.B 解析:2Fe2+ +Cl2 2Fe3+ +2Cl- 中 氯 气 是 氧 化
离子方程式可看出 Cl2 得电子,是氧化剂,B项错误;从基本反应 剂,铁离子 是 氧 化 产 物,所 以 氧 化 性 Cl2>Fe3+ ;HClO+H+ +
类型来看,该反 应 属 于 置 换 反 应,C 项 错 误;氯 气 将 Br- 氧 化 为 Cl- H2O+Cl2↑中次氯酸是氧化剂,氯气是氧化产物,所以
Br2,说明 Cl2 的氧化性比溴单质的强,D项正确. 氧化性 HClO>Cl2;2Fe3+ +Cu Cu2+ +2Fe2+ 中铁离子是氧
6.A 解析:酸性条件下 K+ 、NO- 2+3 、Cu 之间不发生任何反 化剂,铜 离 子 是 氧 化 产 物,所 以 氧 化 性 Fe3+ >Cu2+ ;Fe+
应,可大量共存,故 A项正确;酸性条件下 OH- 不能大量存在,故 Cu2+ Fe2+ +Cu中铜离子是氧化剂,亚铁离子是氧化产物,所
B项错误;Ba2+ 与SO2-4 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 以氧化性 Cu2+ >Fe2+ ;综 上 可 得 氧 化 剂 的 氧 化 性 强 弱 顺 序 是
误;酸性条件下 CO2-3 不能大量存在,且 CO2-3 与 Ca2+ 反应生成 HClO>Cl>Fe3+ >Cu2+ >Fe2+2 .
沉淀,故 D项错误. 二、16.(1)三 (2)B (3)Mg (4)Ag+ +Cl- AgCl↓ 
高温
7.C 解析:SiO2+3C SiC+2CO↑中,部分 C元素的化 Mg
2+ +2OH- Mg(OH)2↓
合价由0降低到-4,同时部分 C 元素的化合价也 由 0升 高 到 解析:向试管 A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粉红色,说明试管
+2.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个 C中只有1个 C作氧化剂、2 个 A的溶液中含有 OH
- ,则不含能够和 OH- 结合成沉淀的离子,
, , 、 、 + 2+C作还原剂 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2 A B D三项 所以 Ag 、Mg 不存在,它们一定在试管B中,根据电荷守恒,则
,C . 必定存在 K+ ;Cl-错误 项正确 能够和 Ag+ 结合成 AgCl沉淀,则在 B中不含
8.B 解析:豆浆属于胶体,加入硫酸钙后胶体发生聚沉,A Cl- ,根据电荷守恒,B中所含的阴离子一定是 NO-3 .综上所述,
项不选;植物油与水形成的是乳浊液,B项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 A中含 有 K+ 、Cl- 和 OH- 三 种 离 子,B 中 含 有 Ag+ 、Mg2+ 和
应,可利用胶体这一性质来区分溶液与胶体,C项不选;观看电影 NO- + - -3 三种离子.(1)试管 A 的溶液中含 K 、Cl 和 OH 三种离
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为丁达尔效应,D项不选. 子.(2)若 向 某 试 管 中 滴 入 稀 盐 酸 产 生 沉 淀,则 该 试 管 中 含 有
9.D 解析:A项,如 CO2 通入水中溶液能导电,是由于 CO2 Ag+ ,为试管B.(3)若向试管B的溶液中加入合适的药品,过滤
与水反应生 成 电 解 质 H2CO3,CO2 是 非 电 解 质,错 误;B 项,如 后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得到相应的金属一定是 Ag,则应该加
Hg熔融时可以导电,但它为单质,不是电解质,错误;C项,电解 入活泼金属和 Ag+ 发生置换反应,为了不引入其他杂质离子,则
质的电离条件是熔化或溶于水,不需通电,错误;D 项,由电解质 加入的药品一定是 Mg.(4)若将试管 A 和试管 B中的溶液按一
105
定体积比混 合 过 滤 后,蒸 干 滤 液 可 得 到 一 种 纯 净 物,则 Ag+ 与 点燃小 大 良好 3.(1)①4Na+O 2NaO ②2Na+O
Cl- 恰好完全反应,Mg2+ 和 OH- 恰好完全反应,
2 2 2
混合过程中发生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g+ +Cl- AgCl↓、Mg2+ +2OH-
Na2O2  22Na+2H2O 2NaOH+H2↑ 2Na+2H2O
+ -
Mg(OH)↓. 2Na +2OH +H2↑ 4.化合物 5.很快变暗了 氧气 氧化2
17.(1)Fe3+ 、Mg2+ 、H+  S2- 、I-  Fe2+ 、S  (2)②   物 白 氧化钠(Na2O) 4Na+O2 2Na2O (1)钠与空气中
(3)KMnO4 FeCl3 的氧气快速反应,需要隔绝空气保存 (2)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
解析:(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该元素的离子只能得电子而 的密度大于煤油 煤油或石蜡油 (3)①钠先熔化再燃烧,发出
只具有氧化性;当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该元素的离子只能失电 △
子而只具有还原性; 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氯气、当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元素既可以得电  ②2Na+O2 Na2O2 ③
子又可以失电子,故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2)若含有同 单质硫
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生成物中该元 6.
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价态之间.②式反应物中氮元素的 项目 实验现象 分析结论
化合 价 分 别 为 -3、+2,生 成 物 中 氮 元 素 的 化 合 价 为 +3,
钠 的 密 度 小
-3与+2之间的价态应为0或+1,不可能出现+3价的氮,所以 钠在水中的位置 浮于水面上
②式不能实现.(3)由①知氧化性 FeCl3>I2,还原性I- >Fe2+ ; 于水
由②知氧 化 性 Cl2 >FeCl3,还 原 性 Fe2+ >Cl- ;由 ③ 知 氧 化 性 反应放热,钠的
KMnO4>Cl2, Cl- >Mn2+ .
钠的形状变化 熔成一个小球
还原性 由此推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熔点低
KMnO4>Cl2>FeCl3>I2,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 >Fe2+ >Cl- >
钠的运动 四处游动 生成气体
Mn2+ .由以上分析知,KMnO - 2+ -4 可氧化 Cl 、Fe 及I ,Cl2 可氧
化Fe2+ 及I- ,FeCl3 只氧化I- .为了氧化I- 而 Cl- 不被氧化,必 反应放热,热的反应的声音 发出“嘶嘶”声
须选择比 Cl2 氧化能力差而又比I2 氧化能力强的氧化剂,即只能 钠使水蒸发
选FeCl3. 溶 液 的 颜 色
18.(1)HCl  Na2CO3  BaCl2   AgNO 2-3   (2)CO3 + 溶液变为红色 生成碱性物质
变化
2H+ CO ↑+H O (3)Ag+ +Cl-2 2 AgCl↓
解析:由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可知,试剂 A 与其他试剂混合 化学方程式 2Na+2H2O 2NaOH+H2↑
时产生的现象最有特征:与B产生无色气体,与 D生成白色沉淀, 2Na+2H2O 2Na+ +2OH- +
与 C无明显现象,由此推知 A 为盐酸,B为 Na2CO3 溶液,D 为 离子方程式 H2↑
AgNO3 溶液,C为BaCl2 溶液.
19.Ⅰ.(1)④⑥⑧⑨ (2)②③⑤⑧ (3)①⑦⑩   7.(1)这些金属过于活泼,加入水溶液中直接与水发生反应,
失2×e- 不会置换金属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3)有红褐色沉淀生
△ ↓
Ⅱ.(1)4HCl(浓)+MnO2 MnCl2+Cl2↑+2H O 成 (4)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5)钠在煤油和水的界面,有气泡2
↑ 产生,上下跳动,直至钠消失 (6)干燥的沙土
得2e-
失6 2e- 典例精解×
MnO2 ↓ 【典例1】 B 解析:一小块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时先熔化,(2)2KClO3 2KCl+3O2↑
△ ↑ 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所
得2×6e- 以③⑤错误.
得e-
↓ 变式1 A 解析:Na→Na2O→NaOH→Na2CO3.
(3)Cl2+2NaOH NaClO+NaCl+H2O 【典例2】 (1)钠质地柔软 (2)钠密度比水小 (3)放热 

失e- 低 (4)2Na+2H2O 2NaOH+H2↑
失2×e- 解析:(1)用小刀切割钠,说明钠的质地柔软;(2)钠投入水中
() MnO2

42H O 2H O+O ↑ 时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投入水中后,立即熔成一2 2 2 2
↑ 个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说明钠的熔点比水的
得2×e-
沸点低.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变式2 B 解析:A项,钠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最终变为碳
———钠和氯 酸钠,A不正确;C项,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有气体放出,但不能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置换出 Cu,C不正确;Na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物是淡
黄色的过氧化钠,D不正确.
2.1.1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当堂训练
知识梳理
1.C 2.C 3.C
1.  失去 1 强还原 很活泼 2.银白色 低  4.(1)Na2O2 NaOH (2)2Na+2H2O 2NaOH+H2↑
 Na2CO3+2HCl 2NaCl+CO2↑+H2O (3)Na2O2
106
课后巩固 H2O+CO -2 ↑  HCO3 +H+ H2O+CO2 ↑  NaHCO3 +
【基础训练】 NaOH Na2CO3+H2O HCO- - 2-3 +OH CO3 +H2O 
1.D 2.D 3.D 4.B 5.C 6.A 7.A 8.A 9.B  Na2CO3+ H2O+CO2 2NaHCO3  Na2CO3 +CaCl2
10.C CaCO3↓+2NaCl 3.黄 紫
【拓展提升】 典例精解
1.B 解析: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常温下与空气中 【典例】 D 解析:Na2CO3 和 Na2SO4 均能与 Ba(OH)2 反
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 应,且加Ba(OH)2 会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
2.D 解析:①、②只产生 H2,发生的反应为2Na+H2SO4 变式   (1)

加 热 至 不 再 有 气 体 产 生  2NaHCO3
Na2SO4+H2↑,2Na+2H2O 2NaOH+H2↑;③、④中 Na2CO3+CO2 ↑ +H2O  (2)通 入 足 量 的 CO2  Na2CO3 +
钠除了 与 水 反 应 产 生 H2 外,生 成 的 NaOH 还 与 Fe2(SO4)3、 CO2+H2O 2NaHCO3 (3)滴加盐酸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MgCl2 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 Fe(OH)3 和 Mg(OH)2 沉淀.钠 Na2CO3+2HCl 2NaCl+CO2 ↑ +H2O (4)加 入 适 量 的
投入饱和澄清石灰水其实就是跟水反应,由于是饱和石灰水,钠 Ca(OH)2溶液 Ca(OH)2+Na2CO3 CaCO3↓+2NaOH
与水反应消耗水且反应放热,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钙会析出而变 解析:(1)Na2CO3 固体加热不分解,而 NaHCO3 加热分解,
浑浊. 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2)Na2CO3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2 能反
3.A 解析:因煤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煤油在上层,水在下 应生成 NaHCO3;(3)Na2CO3 溶液中滴加盐酸能反应生成 NaCl;
层,又因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因此介于两者之间,而钠能 (4)Na2CO3 溶 液 中 加 入 适 量 的 Ca(OH)2 溶 液 能 反 应 生 成
与水反应产生气体,在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后被气体带离水层,进 NaOH.
入煤油层后停止反应又下沉,如此往复,直至钠反应完;故 A 项图 当堂训练
示正确. 1.B 2.B 3.B 4.A
4.(1)2Na+H2 2NaH  氧化  (2)NaH+H2O 课后巩固
NaOH+H2↑ 还原 【基础训练】
解析:(1)Na与 H2 反应,Na失去电子,H2 得到电子,生成 1.C 2.D 3.C 4.B 5.D 6.D 7.C 8.C
的 NaH 中 H 元素显-1价.(2)NaH 与水反应,NaH 中-1价 【拓展提升】
的 H 与水中+1价的 H 发生归中反应. 1.D 解析: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必须用蓝色钴玻璃滤去黄
5.(1)③ 此反应中产物只有 Na2O 是固体,而另一产物 N2 光,排除干扰;实验前必须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且在酒精灯上灼
可以把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排干净,使得 Na2O 不能被氧 化 成 烧至无色,防止杂质的焰色对实验产生干扰;火焰本身的颜色浅,
Na2O2 NaNO2 (2)Na3N+3H2O 3NaOH+NH3↑ 便于对金属焰色的观察;铂丝、铁丝本身没有焰色,可用于蘸取试
解析:钠与氧气反应时,总会伴随有2Na+O2 2Na2O2, 样完成实验.
引入 Na2O2 杂质,故不适合用方法①.方法②产物中混有碳杂 2.D 解析: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有的有颜色,如氢气在空
质,且生成的 Na2O 会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故此方法也不 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A 错误;部分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
好.方法③产物纯,且处于 N2 的氛围内,Na2O 不会变质. 时,火焰有颜色,B错误;观察灼烧含钾元素的物质时,需要通过
6.(1)2Na+2H2O 2NaOH+H2↑ (2)验纯 用向下排 蓝色钴玻璃观察,C错误;NaCl和 Na2CO3 都含有钠元素,灼烧时
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松开拇 发出黄色火焰,D正确.
指,若听到轻微的“噗”声,则表明 H2 纯净 (3)①D ②钠的密度 3.D 解析:3份小苏打质量相等,无论是直接与盐酸反应,
比水的小,比苯的大,落在苯与水的交界处.钠与 H2O反应产生 还是部分分解或完全分解后与盐酸反应,最终得到的都是 NaCl
的 H2 使钠浮起,脱离水面,反应停止;当钠表面的 H2 逸出时,钠又 溶液,其中 Cl
- 来自盐酸,Na+ 来自 NaHCO3,3份消耗盐酸的体
回落,与水反应,如此反复,就可减慢 Na与 H2O反应的速率 积相同.
解析: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苯与水互不相 4.C 解析:取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 克,根据差量法
溶,钠的密度介于苯和水之间,能与水反应而不与苯反应,另外钠 可求出 NaHCO3 的质量,从而求出 Na2CO3 的质量分数,A正确;
与水接触的位置是钠的底部,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给钠一个向上 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
的推力,与钠受到的重力作用可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上下跳 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B正确;取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
动,如此反复,就减慢了 Na与 H O 反应的速率. 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克,由于逸出气体2 b
2.1.2 钠的几种化合物、焰色试验 中含有 H2O,故无法求解,C错误;D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
溶液 反 应 生 成
知识梳理 BaCO3 沉 淀,由 Na2CO3 →BaCO3、NaHCO3 →
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1.-2 -1 白色 淡黄色 NaO+H O 2NaOH  Na2CO3
的质量
2 2
分数, 正确.
2Na2O2+2H2O 4NaOH+O2↑ Na2O+CO2 Na2CO
D

 2Na2O2+2CO2 2Na2CO3+O2 氧化 > 2.纯碱(苏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 △ 氯气的性质打  小苏打 > > > 不分解 2NaHCO3 Na2CO3+
2.2.1 
知识梳理
H2O+CO2↑ < Na2CO3+2HCl 2NaCl+H2O+CO2↑
点燃
 CO2- +3 +2H H2O+CO2↑ NaHCO3+HCl NaCl+ 1.黄绿色   有刺激性   大  2 2.(1)①2Fe+3Cl2
107
点燃 点燃或光照
2FeCl3 ②Cu+Cl2 CuCl2 (2)H2+Cl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的检验
2 2HCl 2.2.2 
 3.(1)Cl+H O 知识梳理2 2 HCl+HClO (2)①Cl2+2NaOH

NaCl+ NaClO + H2O   ②2Cl2 +2Ca(OH)2 CaCl2 +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向上排空
Ca(ClO)2 + 2H2O   Ca(ClO)2   CaCl2   Ca(ClO)2   气法、排 饱 和 食 盐 水 法   吸 收 多 余 的 氯 气,防 止 污 染 空 气  
光照或
4.()
△ NaOH 溶液
12HClO 2HCl+O2 ↑   (2)Ca(ClO)2 +CO2 +
2.(1)生成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不消失 (2)生成白色沉淀
H2O 2HClO+CaCO3↓
 白 色 沉 淀 不 消 失   (3)生 成 白 色 沉 淀   白 色 沉 淀 消 失  
典例精解
(4)Ag+ +Cl- AgCl↓、2Ag+ +CO2-3 Ag2CO3 ↓、【典例】 C 解析:A 项,氯水中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能和
A CO +2H+ 2A + +CO ↑+H O
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 H+ 有关;
g2 3 g 2 2
B项,氯水中有次
典例精解
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与次氯酸有关;C 项,HCl不可能将二价

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与盐酸无关;D项,氯离子和硝酸银反 【典例】 B 解析:由 化 学 方 程 式 MnO2 +4HCl(浓)
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 Cl- 有关. MnCl2+Cl2↑+2H2O 知,87gMnO2 可以与146gHCl反应,但
变式 B 解析:液氯是液态的 Cl2,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 是,应注意稀盐酸与 MnO2 不反应,也就是说87gMnO2 与足量
褪色,B项错误. 浓盐酸反应生成的 Cl2 多.
当堂训练 变式 C 解析:装置③的导气管长短错误,应长进短出.
1.D 2.D 3.B 4.D 5.C 当堂训练
课后巩固 1.D 2.C 3.C 4.C 5.B
【 】 课后巩固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
1.C 2.C 3.B 4.D 5.C 6.A 7.C
8.100 (1)10 H2 H2 不溶于水 (2)
1.A 2.C 3.B 4.B 5.A
漂白 Cl2 Cl2 溶
() ( )△于水生成有漂白性的 HClO 6.1 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2)饱
9.(1)H2 Cl 和食盐水 装置漏气 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各接口处,2 通入过量的 H2 (2)用一个100mL有刻度    
的容器 收 集 满 该 合 成 气 体 倒 置 于 水 中,如 水 沿 器 壁 上 升 到 漏气则试纸变蓝 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从c中向容器
97mL刻度以上,即符合要求 内加饱和食盐水,当c的下端浸入液面下且c中的液面高于b瓶
【拓展提升】 内液面,并长时间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3)Ⅱ可行,Ⅲ不行
1.B 解析:新制氯水久置后,HClO 分解生成 HCl,酸性增 Ⅱ与Ⅰ原理相同,而Ⅲ中因c瓶口密封,体积不能改变,增大压强
, ; () ,强 A 正确 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杀菌、消毒和漂白作用,氯气溶于 会有危险  4 ①观察当整个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时 说明氯
气已充满整个装置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
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 性,能 用 于 杀 菌、消 毒 和 漂 白,B 错  ②  
; , , 深红棕色 溶液变蓝 生成白色沉淀 溶液变为浅黄绿色误 因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 而氯化氢能溶于饱和食盐水 所以  
(
, ; 5
)C+2H2O+2Cl2 CO2↑+4HCl↑ 向 G中提供反应所需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少量氯化氢 C正确 因新制备的氯
的水蒸气 (6)生成的 HCl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剩余的氯气
水中含有 H+ 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紫色石蕊溶液先
又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又起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  
(7)B 
变红后褪色 D正确.
(8)关闭Ⅰ处活塞 Ⅰ处b瓶内液面下降,c中液面上升 贮存多
2.D 解析:氯 气 溶 于 水 时 只 有 部 分 Cl2 与 水 反 应:Cl2 +
余的氯气 (9)①F中的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溶液而使红色褪去 
H2O HCl+HClO,新制的氯水因含较多未反应的 Cl2 而显浅 ②F中的 HClO氧化漂白使红色褪去 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氢氧
黄绿色,久置的氯水几乎无色,A错误;HClO 具有漂白性,新制的 化钠溶液,红色又出现,说明是原因①而不是原因②
氯水中含有较多的 HClO,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而久置的氯水中 【拓展提升】
HClO 完全分解为 HCl,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B错误;久置的氯 1.D 解析:A 项说明 Cl2 具有氧化性.B项是 Cl2 与 H2O
水中 H+ 浓度较大,故久置氯水的pH 比新制氯水的pH 小,C错 反应生成了有漂白性的次氯酸.C项是 Cl2 与 H2O 反应生成的
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都含有 Cl- ,都能与 AgNO3 反 HCl具有酸性,HClO 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 Cl2+2KI
应:Ag+ +Cl- AgCl↓,生成 AgCl白色沉淀,D正确. 2KCl+I2,说明 Cl2 具有氧化性.
3.D 解析:次氯酸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氯元 2.D 解析: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食盐水不反应,即
素呈+1价,A错误;HClO 为弱电解质,B错误;新制氯水长期放 不能用食盐水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醋酸清洗,A 项错误;
置后次氯酸见光分解,最后变为盐酸,无强氧化性,不可用于自来 Ca(ClO)2见光不易分解,漂白粉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
水的消毒,C错误;氯化银不溶于硝酸,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白 Ca(ClO)2 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HClO,HClO 见光
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D正确. 分解,B项错误;加碘食盐中所含的碘并非碘单质,不能使淀粉溶
4.(1)+4 (2)2NaClO3+4HCl(浓) 2NaCl+2ClO2↑+ 液显蓝色,C项错误;氯水应避光保存是因为氯水中 HClO 见光
Cl2↑+2H2O (3)2NaClO3+Cl2 2NaClO+2ClO2  副产物 易分解,D项正确.
少,原料利用率高 3.B 解析: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
108
正确;玻璃导管与空气连通,也起到平衡压强作用,B不正确;钠 6.(1)245g (2)10 (3)1∶1 (4)24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同时钠、水、氢气、氢氧化钠均与 7.(1)1.505×1024 3.01×1024 427.5 (2)2.408×1023 
氯气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氯化 (3)0.6mol (4)① ① ⑤ ④ (5)95g mol-1 24 MgCl2
钠固体形成小液滴、小颗粒烟雾,C、D正确. (6)6
4.A 解析:漂白粉若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会与空气中 8.(1)1 2 4 1 (2)0.6 1.204×1023 0.2 0.4
的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A 项错误;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 【拓展提升】
见光易分解,所以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瓶里并放在冷暗处,B项正 1.D 解析:二 氧 化 碳 气 体 质 量:M ×n=44g mol-1 ×
确;常温下液氯与钢铁不能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保存在绿色的干 2mol=88g,A 错误;2molCO2 含有6mol原子,B错误;2mol
燥钢瓶中,C项正确;溴水中的溴单质容易与橡胶等有机物反应, 二氧化碳含有分子数:2mol×6.02×1023 mol-1=1.204×1024,C
因此溴水应盛放在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D项正确. 错误;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 mol-1,D正确.
5.C 解析:汽油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且汽油与水互不相溶,
:( ) 1×10
-3g 1
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呈橙色,下层几乎无色;CCl 加入溴水后, 2.A 解析 n C =12 mol-1 =12000 mol
,则含有碳原
4 g
上层几乎无色,下层为橙红色;酒精、水均与溴水互溶,得到的溶 1 23 -1 19
液显橙黄色, 子个数为 .NaOH 与Br2 反应使溶液为无色.在 A、D两个选项 12000mol×6.02×10 mol ≈5×10
中,能用溴水区别,B组有三个反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浅 4
3.C 解析:n(NaOH)= g =0.1mol,每100个水
黄色沉淀、溴水褪色、溶液显褐色,故 B组能鉴别.C组前两种无 40g mol-1
反应,现象相同,故不能鉴别. 分子中含有1个 Na+ ,即 N(NaOH)∶N(H2O)=1∶100,因为
6.(1)①接⑦,⑥接④,⑤接② (2)MnO2 3Cl2+2Fe N(NaOH)=n(NaOH) NA,N(H2O)=n(H2O) NA,所以
2FeCl3 (3)吸收氯气中的水蒸气 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n(H2O)=100n(NaOH)=10mol.
(4)A 使产生的Cl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铁被空气中的氧气 4.C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假设三者的质量分别为2g、4g、
氧化 (5)否 尾气吸收 , 2 4 55g 所以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 、 ,三者化
解析: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①→⑦,⑥→④,⑤→②.其中 E装 32 64 80
置用于除去Cl2 中的 HCl,D装置用于干燥Cl2;加热时,先点燃 A 1简后均为 ,即物质的量相等.
处的酒精灯制取 Cl2,用 Cl2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 Fe被空气 16
中的 O2 氧化,为防止污染,最后必须处理掉多余的 Cl. 5.D 解析
:2.4gMg的物质的量是0.1mol,变成镁离子时

失去电子数为 ; 的物质的量是 ,含有 个
第三节 物质的量 0.2NA 18gH2O 1mol NA
水分子;1molN2 含有14NA 个电子.
2.3.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N N
知识梳理 6.B 解析:由关系式n= 可知,N NA=
,
n a molH2SO4A
1.(1)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摩尔(mol) (3)0.012 12C b -1
6.02×1023 mol-1
中含 氧原子,因此可得 .
 2.(1)g mol-1 (2)g mol-1 相对分子
4amol NA=4a mol
(原子) 7.C 解析:质量的单位是g,不是g mol-1,A错误;当摩尔
典例精解 质量的单位是g mol-1时,均为 NA 的 C、H、O 三种原子物质的
【典例1】 D 解析:A项,摩尔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 量为1mol,其质量比为12∶1∶16,B错误;14.2g双氢青蒿素物
位.B项,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都约为6.02×1023.C项,摩尔 14.2
质的量是 g =0.05mol,由于在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
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D 项,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通常用 284g mol-1
化学式表示粒子种类,若用中文名称表示粒子种类时,不要引起 子个数是44个,所以0.05mol双氢青蒿素中含有的原子的总数
歧义即可. 为2.2NA,C正确;一个双氢青蒿素的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含
变式1 B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用0.012kg12C中所含有 1mol
有 N 个碳原子的双氢青蒿素的物质的量为 ≈0.067mol,D
的原子数表示,符号为 N ,近似值为6.02×1023mol-1A .
A 15
【 n
错误.
典例2】 C 解析:ngH2SO4 的物质的量为98mol
,1mol
2.3.2 气体摩尔体积
H2SO4 分子中含有4mol氧原子,故ngH2SO4 中氧原子的物质 知识梳理
2n 2n
的量为 ,其氧原子数为 . 1.(1)液体或固体 气体 (2)不同 相同 2.(1)单位物质
49 mol 49NA V
变式2 C 解析:n(A)∶n(Cl)=0.8∶(1.2×2)=1∶3, 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Vm (3)L mol
-1 (4)Vm=n  
x=3.
-1 V
当堂训练 (5)0 101 22.4L 22.4L mol  3.①22.4 ②22.4ρ 
1.A 2.B 3.B 4.C 5.B V V
③ N  ④
课后巩固 22.4 A 22.4M
【基础训练】 典例精解
1.A 2.D 3.A 4.C 5.C 【典例 1】 D  解析:公 式 法:双 原 子 分 子 的 物 质 的 量:
109
p a
mol,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 g
aN
= A g
m
mol-1,则bg 4.B 解析:A.根据 N= ×NA 知,质量相同的两种气体NA p p M
N molA 中含有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摩尔之比的反比,所以两份质量相同
b
气体在标 准 状 况 下 的 体 积 为 g ×22.4L mol-1= 的 CH4 和 NH3 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故 A 正确;B.CH4 和aNA
g mol-1 NH3 的分子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5、4,由 A 知两份质量相同的p
CH4 和 NH 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之比为22.4pb 3
L;比例法: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g气体的aN (17×5)∶(16×4)=85∶64,故 B错误;C.CH4 和 NH3 的分子A
分子数为N 含有的 H 原子数分别为4、3,由 A 知两份质 量 相 同 的 CH4 和
ag ~ p NH3 的分子数之比为17∶16,所以含有的 H 原子数之比为(17×
bg ~ N 4)∶(16×3)=17∶12,故 C正确;D.由 C可知两份质量相同的
bp pb CH4 和 NH3 含有的 H 原子数之比为17∶12,H 原子数目之比等
则 N=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 该气体a aN bgA 于 H 原子质量之比,为17∶12,故 D正确.
22.4pb . 5.(1)0.25mol 5.6L (2)32g mol
-1 (3)2∶3 4∶5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aN LA (4)1∶1
变式1 B 解析:X 除以N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 m N
解析:以物质 的 量 为 核 心 的 化 学 计 量 公 式:
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1L该气体的质量. n=M =N =A
【典例2】 C 解析:同温同体积,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 V .() m 111 标况下11gCO2 物质的量为n= =
g
-1 =
的量之比.设起始状态下,每个烧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为amol. Vm M 44g mol
-1
①中 Cl2+2HI 2HCl+I2,常温下,碘呈固态,充分反应后,气 0.25mol;体积为V=nVm=0.25mol×22.4L mol =5.6L.
体的物质的量为1.5amol.②中 NH3+HCl NH4Cl,反应后 (2)某混合 气 体 含 分 子 数 为 0.15NA,
N
则 物 质 的 量 为n= =
无气体.③中不反应(光照或点燃条件下才反应).④中不反应. NA
变式2 A 解析:N2 和 C2H4 这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等, 0.15NA m
N =0.15mol
,该 气 体 的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为 M = n =A
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也就相等,所含的分子数也一定相等,A 项
4.8g
正确.B、C、D项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加以判断,所含 0.15mol=32g
mol-1.(3)设 SO2 和 SO3 的 物 质 的 量 都 是
分子数均不一定相等. 1mol,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个三氧化硫分子
当堂训练 中含有3个氧原子,则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2∶3;气体质量比为
1.D 2.D 3.D (1mol×64g mol-1)∶(1mol×80g mol-1)=4∶5.(4)在标
4.(1)1∶1 (2)3∶2 (3)3∶2 1∶1 2∶3
,( 11.2L课后巩固 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2Ln 气体)=22.4L mol-1=
【基础训练】 0.5mol,设混合气 体 中 CH4 和 O2 的 物 质 的 量 分 别 为x、y,则
1.C 2.B 3.D 4.C 5.C 6.A x+y=0.5 mol、16x+32y=12g,解 得 x=0.25 mol,y=
7.(1)①22.4L ②不一定 (2)①气体分子数目相等 ②相 0.25mol,则 混 合 气 体 中 CH4 和 O2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同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3)2.8L (4)1∶1 0.25∶0.25=1∶1.
 2∶3 (5)106g mol-1 (6)p(H2)>p(Ne)>p(O2) 2.3.3 物质的量浓度
【拓展提升】 知识梳理
1.D 解析:A.1molH2O 的质量为:m=n M=1mol× n 溶质的质量
18g mol-1=18g,A 正确;B.1molH2O 中含氧原子数目为: 1.mol g L g c=V  w = 溶液的质量 ×100%  
N=n NA =1mol×6.02×1023 mol-1=6.02×1023,B 正 确; 2.(3)玻璃棒 (4)容量瓶 (5)2~3 (6)1~2 胶头滴管 
C.1molH2O 中含电子数目为:N=n NA =10mol×6.02× 相切
1023 mol-1=10×6.02×1023,C正确;D.标准状况下,H2O 是液 典例精解
体,不能用V=n Vm 计算,D错误. 【典例】 (1)8.4 胶头滴管 100mL容量瓶 (2)①④⑤②
2.C 解析:可设氧原子数为6mol,则 O2 为3mol,O3 为 ③ (3)搅拌、引流 (4)B
2mol,两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3∶2,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 解析:(1)实 验 室 配 制 80 mL1.0 mol L-1 稀 盐 酸 选 用
论,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可得出两个容器体积之比 100mL容量瓶,由稀释定律可得:11.9mol L-1×V×10-3L=
为3∶2. 1.0mol L-1×100×10-3L,解得V=8.4mL;向容量瓶中加蒸
3.C 解析:根据m=nM 以及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具 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 处,为防止加水超过刻度线,应改
有相同的物质的量,可知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 m 倍,则 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
B的 摩 尔 质 量 为 空 气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的 m 倍,B 的 摩 尔 质 量 切;配制时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
M(B)=29g mol-1×m=29mg mol-1,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 100mL容量瓶中.(2)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
体的n倍,则 A的摩尔质量 M(A)=nM(B)=29mg mol-1×n= 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浓盐酸,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
29mng mol-1,所以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mn. 到1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与玻璃棒2~3
110
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继续注入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 5.B  解析:KCl、CaCl2、Ca(NO3)2 形 成 的 混 合 溶 液 中,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 c(K+ )=0.2 mol L-1,c(Ca2+ )=0.5 mol L-1,c(Cl- )=
切,盖好瓶塞,反复颠倒摇匀,故实验操作顺序为:①④⑤②③. 0.4mol L-1,设c(NO-3 )为x,忽略水的电离,由电荷守恒可知,
(3)配制过程中,溶解时用到玻璃棒,起搅拌作用;转移和定容时 0.2mol L-1×1+0.5mol L-1×2=0.4mol L-1×1+x×1,
用到玻璃棒,起引流作用.(4)A.洗净后容量瓶内还残留蒸馏水 解得x=0.80mol L-1.
未烘干,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 6.A 解析:设蒸发前溶液的质量为x,溶液蒸发前后溶质的
浓度不变;B.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观察液面,导致所取盐酸 质量不变,则有:ωx=(x-m)×2ω,x=2m,所以溶液中溶质的
体积偏大,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测结果偏高;C.定容时仰视刻 mω
质量为2mω,物质的量为 ,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增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定容后,加盖倒 28
转摇匀后,容量瓶的壁上会残留部分溶液,液面会低于刻度线,对 mω -1.
实验结果无影响. 28V
mol L
() () 解析: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 ,无法称量变式  12.9  2 ②③④⑥ 玻璃棒 250mL容量瓶  7.C  0.1g 11.50g
(3)BCAFED (4)①无影响 ②偏低 ③偏高 ④偏低 NaCl
固体,故 A错误;选用量筒时,应该满足量筒的规格与量取
:() -1 , 的液体体积最接近原则,如量取解析 1 实验室配制200mL0.2mol L 的氯化钠溶液 5.5mL
溶液,应该选用10mL的
, ( ) , 量筒,所以不能用100mL量筒量取5.5mL稀盐酸,故B错误;使应选用250mL容量瓶 250mL溶液中n NaCl=0.05mol 需氯
-1 .()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为了减小误差,移液时应洗涤烧杯 次,化钠的质量为0.05mol×58.5g mol ≈2.9g 2 配制一定物
2~3
: 、 、 、 、 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故 C正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会质的量浓度溶液用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 药匙 烧杯 筒量 玻璃
、 、 , , 放出热量,如果不冷却溶液直接转移,定容后,溶液有热胀冷缩的棒 容量瓶 胶头滴管 配制过程必须选择的仪器②③④⑥ 还缺
性质,会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物质的量浓度偏大,所以要冷却溶
少的仪器有玻璃棒、250mL容量瓶.(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 : 、 、 、 、 、 、 、 . 液至室温时再转移溶液
,故 D错误.
溶液 步 骤 为 计 算 称 量 溶 解 冷 却 移 液 洗 涤 定 容 摇 匀
() () 、 () ()
(4)
8.111.9  2B D  316.8  425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
-3
都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②若没有进行洗涤操作,导致 解析:( ) ( )
1000mL×1.19g cm ×36.5%1 c HCl = 36.5g mol-1×1L

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③若 11.9mol L-1.(2)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随所取量的多少而变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低于容量瓶刻度线,
化.(3)根据c(浓)×V(浓)=c(稀)×V(稀),则所取浓盐酸的体
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高;④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
0.400mol L-1
至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低. 积V( )
×500mL
浓 = 11.9mol L-1 =16.8 mL
.(4)根 据 反 应
当堂训练 NaOH+ HCl NaCl+ H2O,知 n(HCl)=n(NaOH)=
1.A 2.D 3.B 0.4g 0.01mol
4.(1)1∶1 2∶1 1∶1 (2)①5.3 ②托盘天平 烧杯  40 mol-1=0.01mol
,则V(HCl)=0.400mol L-1=0.025L
.
g
玻璃棒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③偏低 偏低 偏高 第二章评估
课后巩固
一、1.B 解析: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
【基础训练】
钠晶体,则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性 NaHCO3<Na2CO3,故
1.A 2.C 3.D 4.A 5.D 6.A A正确;碳酸氢钠和盐酸一步反应,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分步完
7.(1)0.2 (2)0.2 1.42 (3)0.2 0.1
成,所以与盐酸反应的速率 NaHCO3>Na2CO3,故 B错误;等质
【拓展提升】
量的 Na2CO3 和 NaHCO3,碳酸钠的摩尔质量大,其物质的量少,
1.D 解析:A项,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离子物质的量,错
盐酸足量,则与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钠产生的气体少,故 C正确;
误;B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错误;C 项,所得稀硫酸的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根据碳元素守恒,等物
体积为100mL,所加水的体积不是100mL,错误;D项,温度恢复 质的量的 Na2CO3、NaHCO3 中 C的量相等,均生成二氧化碳,所
到20℃时,仍为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溶液体积减小,同温下同 以生成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故 D正确.
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故 D正确. 2.D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氯气能与非金属单质氢气、硅、
2.D 解析:设 Na+ 浓度为x,由电荷守恒知,0.3mol L-1× 磷、硫、碳等反应,与空气(或氧气)一般不反应.
1+x×1=04.mol L-1×2,x=0.5mol L-1. 3.C 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kg12C中所含有的原
3.C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 子数,符号为NA,近似值为6.02×1023 mol-1.1mol物质中不一
数等于 阴 离 子 所 带 负 电 荷 总 数.故 有c(Na+ )+2c(Mg2+ )= 定都含有 NA 个分子,因为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
c(Cl- )+2c(SO2-4 ),代 入 数 据 得:3+2×5=5+2c(SO2-4 ), 4.B 解析:5.4gM 和16.0gN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mol
c(SO2- )=4mol L-14 . X和10.2gY,根 据 质 量 守 恒 知,X 的 质 量 =5.4g+16.0g-
4.B 解析:设混合后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则0.3L×
, m 11.2的摩尔质量 g -1.
0.25mol L-1-(0.1L×0.3mol L-1)÷2=0.5L×a,解得: 10.2g=11.2gC =n =0.2mol=56g mol
a=0.12mol L-1,混合稀释后溶液中c(H+ )=2c(H2SO4)= 5.A 解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m 相同,此时 Y 的体积大
2×0.12mol L-1=0.24mol L-1. 于 X的体 积,则n(Y)>n(X),又 知 m(X)=m(Y),则 MX ∶
111
m m ( ) ( ) , . 相同
,C错误;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但
MY=n(X)∶n(Y)=n Y ∶n X >1
所以 MX>MY
固体和液体不符合,D错误.
6.C 解析: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由3c(Al3+ )+c(K+ )= 14.B  解析:0.5 molNa2SO4 中 钠 离 子 的 物 质 的 量 为
2c(SO2-4 )得该溶液中 K+ 的浓度为0.2mol L-1. 0.5mol×2=1mol,由 N=n×NA 知,钠离子的个数为1mol×
7.B 解析: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常用于食品 N -1A mol =NA≈6.02×1023,B正确.
发酵剂,故①正确;②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与二氧 15.D 解析: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化碳和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常用作供氧剂,氧化钠不具有此性质, 氯化亚铁;铜与盐酸不反应.
故②错误;③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通常用碳 二、16.(3)①氯气使红色布条褪色 ②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
酸氢钠治疗,故③错误;④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常用于制作红色  ③盐酸使红色布条褪色 (4)②把红色布条伸入稀盐酸中,红
油漆和涂料,故④正确;⑤铝、氧化铝与酸、碱均能反应,所以铝制 色布条不褪色 (5)次氯酸使红色布条褪色
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⑤正确;⑥ 17.(1)氧化剂 (2)Na与水反应放热,达到 Na在 Cl2 中燃
焰色试验属于部分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不是化合物的物理性 △
烧的着火点 ()
, ; ,   3 2Na+Cl2 2NaCl 
(4)Cl2 +2OH-
质 故⑥错误 ⑦雾霾中含有的部分微粒直径在胶粒范围之内 故
Cl- +ClO- +H2O,吸收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
汽车车灯照出通路的现象属于丁达尔现象,故⑦正确.
三、18.Na2SO4:0.2mol L-1 Na2CO3: -1
8.A 解析:由“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0.5mol L
但用氯酸钾与二氧
解析:
” , Na2SO4 +BaCl2 2NaCl+BaSO4 ↓
;Na2CO3 +
化锰加热制得的气体却有异常的气味 可知 制得的气体不是纯
BaCl2 2NaCl+BaCO3↓;BaCO +2HCl BaCl+H O+
净物,
3 2 2
而是混合物;将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气体通入蒸馏水中,然后
CO ↑;n (NaCO ) = n (BaCO ) = n (CO ) =
滴加含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2 2 3 3 2
是因为氯离子与银
112mL
离子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则气体中含有氯元素,至少有 ; ( )22400mL mol-1=0.005 mol m BaCO3 =0.005 mol×
一种含氯元素的物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实验中至少发生了两个 197g mol-1=0.985g;m(BaSO4)=1.451g-0.985g=0.466g;
化学反应.
( 0.466
m n Na2SO
g
4)=n (BaSO4 )= -1 = 0.002 mol;
9.D 解析:由溶液中c(K+ )=39V mol
L-1可知,溶液中 233g mol
c(
0.002mol
1 1 m m Na2SO
)= =0.2 mol L-14 ;c (0.01L Na2CO3
)=
c(SO2-4 )= c(K+ )= × mol L-1 -1.2 2 39V =78V mol L 0.005mol
10.B 解析:红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 0.01L =0.5mol
L-1.
漂白作用的次氯酸,氯气通过 D瓶中的液体后C处的红色布条能 19.(1)1.12L (2)4% (3)1mol L-1
褪色,这说明 D瓶中的液体既不能干燥氯气,又不能吸收氯气,反 :() 2.3解析 12.3gNa的物质的量:
g
-1=0.1mol
而是使干燥的氯气变得湿润了.在题目所提供的四种溶液中,浓 23g mol
硫酸能干燥氯气,浓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悬浊液都跟氯气发 2Na+2H2O 2NaOH+H2↑
生化学反应,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且使氯气中 2mol 22.4L
混有少量水蒸气. 0.1mol V(H2)
11.C 解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 : ( ) 22.4L×0.1mol生成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V H2 = =
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mol其单位是摩尔,A、B项错
1.12L.
误;1个 H3PO4 分子中含有4个 O 原子,即1molH3PO4 中含有 (2)0.1molNa反应生成0.1molNaOH,氢氧化钠的质量:
4molO 原子,含有6.02×1023个氧原子的 H3PO4 的物质的量是
40 mol-1×0.1 mol=4 ,所 得 溶 液 质 量:2.3 +97.8 -
0.25mol,C项正确;2H 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
g g g g
但不能表示2mol
4g
氢原子,2mol氢原子应表示为2molH. 2g mol-1×0.05 mol=100g,氢 氧 化 钠 的 质 量 分 数:100 ×g
12.C 解析:A 项,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100%=4%.
时,可以碳酸氢钠为基准,确定水和沉淀的计量数,化学方程式:
() :0.1mol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NaHCO3+Ca(OH)2 CaCO3↓ +NaOH+H2O,离 子 方 程 3 0.1L =1mol L
式:HCO- +OH- +Ca2+3 CaCO3↓+H2O.B项,过量碳酸 20.(Ⅰ)(1)5NA  NA、4NA   (2)11.2  (3)1.5NA  
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以氢氧化钙为基准,确定水和 ( )()22.4m ()M ()2mNA ()MⅡ 1   2   3   4
沉淀的计量数,化学方程式:2NaHCO3+Ca(OH)2 CaCO ↓+ M 22.4 M N3 A
Na2CO3 +2H2O,离 子 方 程 式:2HCO- +2OH- +Ca2+ 四、21.(1)NaCl+NH3+H2O+CO2 NaHCO3↓+NH4Cl 3
2- (2)CO2 NH3 (3)NaHCO3、NH4Cl CaCl2、NaCl (4)CaCO 不需要3↓+CO3 +2H2O.
: () ()不产生无用的 (或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等)13.B 解析 标准状况1mol任何气体都约是22.4L,但温   5b  6 CaCl2
、 解析:()两 种 方 法 沉 淀 池 内 产 生 的 物 质 均 为 和度 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也体积不同,A 错误;标准状况时体积均 1 NaHCO3
,且析 出 的 均 是 ,发 生 的 反 应 是
为22.4L的 O2 与 CO2,气体物质的量都是1mol,含有相同的分 NH4Cl NaHCO3 NH3 +H2O+
子数 N NaCl+CO2 NaHCO3↓+NH4Cl
.(2)两种方法中煅烧炉内
A,B正确;标准状况下的两种气体,体积均为22.4L时气

体物质的量相同,但气体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质量不一定完全 发生的反应均是2NaHCO3 Na2CO3+CO2↑+H2O,可循环
112
的 X是 CO2.氨碱法中:向母液加入 CaO 后,生成 NH3 循环利 5.(1)氯水(或过氧化氢溶液)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红色 
用,排出液 W 中含 CaCl2 及未反应的 NaCl、Ca(OH)2 等.(3)联 (2)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 (3)H O +2Fe2+2 2 +2H+
碱法中,母液中含有 NaCl、NH3、NH4Cl(少量)、NaHCO3(少量). 2Fe3+ +2H 3+2O Fe +3OH- Fe(OH)3↓或Fe3+ +3NH3 H2O
(4)从 理 论 上 分 析,氨 碱 法 生 产 中 的 母 液 主 要 含 有 NH4Cl、 Fe(OH)3↓+3NH+4  (4)洗涤 冷却 (5)0.07a
NaHCO3,加入过量 CaO 后,NH4Cl与Ca(OH)2 反应生成 NH3, 课后巩固
显然不用补充氨气.(5)增大母液中c(NH+4 )和c(Cl- )均可以使 【基础训练】
NH4Cl析出. 1.B 2.B 3.C 4.A 5.A 6.A 7.B
22.(1)反 应 剧 烈,有 气 体 和 蓝 色 沉 淀 生 成  2Na+ 8.(1)Fe2O3+6H+ 2Fe3+ +3H2O (2)NaOH 溶液(其
2H O 2Na+ +2OH- +H ↑、Cu2+2 2 +2OH- Cu(OH)2↓ 他合理答案也可) (3)Fe+2FeCl3 3FeCl2 (4)生成的白色
(2)反应 剧 烈,有 气 体 和 红 褐 色 沉 淀 生 成  2Na+2H2O 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
2Na+ +2OH- +H2↑、Fe3+ +3OH- Fe(OH)3↓ 2H2O 4Fe(OH)3  (5)Fe(OH)3 胶体  分散质粒子大小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不同【拓展提升】
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 1.C 解析: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是金属元素的第二位.
3.1.1 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 2.B 解析:装置 A是将液态 H2O 转化为气态,与装置 B中
知识梳理 的铁粉在高温下发生反应,A项正确;铁粉与 H2O(g)在高温下发
1.Fe2O3 Fe(OH)2  Fe(OH)3  2.(1)银 白   磁 铁   生反应,生成Fe3O4 和 H2,B项错误;因生成的 H2 中含有较多的
点燃 点燃
() △ 水蒸气,故需要用碱石灰等不与 反应的干燥剂进行干燥, 项23Fe+2O2 Fe3O4 2Fe+3Cl2 2FeCl3 Fe+S H2 C
高温 正确;不纯的 H2 在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在点燃 H2 前必须
FeS 3Fe+4H2O(g) Fe3O + 2+4+4H2 Fe+2H Fe + 检验其纯度,D项正确.
H ↑、Fe+Cu2+2 Cu+Fe2+  Fe+4H+ +NO-3 Fe3+ + 3.A 解析: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一种单质
NO↑+2H2O 3.(1)黑 红棕 黑 +2 +3 +2,+3  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Fe2+ +2Fe3+ +4H2O (2)灰绿 4Fe(OH)2+O2+2H2O 故 A正确;铁 与 盐 酸 反 应 生 成 氯 化 亚 铁,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4Fe(OH)3 Fe+2HCl FeCl2+H2↑,故 B错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典例精解 亚铁,有气泡冒出,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故 C错误;盐酸为非
【典例1】 B 解析:铁与稀硫酸生成 FeSO4,再与过量氨水 氧化性酸,浓盐酸不能使铁钝化,故 D错误.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加热Fe(OH)2,铁元素被 4.C 解析:4.00gCaCO3 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则
氧化为+3价,最后所得红棕色残渣为Fe2O3. CO、CO2 的物质的量也为0.04mol,增加的氧元素为0.04mol,质
变式1 D 解析:可用平均组成法来求解.在混合物中铁 量为0.04mol×16g mol-1=0.64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
21 8
原子和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 =3∶4,则混合物的平均 为0.64g,铁元素质量为2.88g-0.64g=2.24g,铁的氧化物中铁56 16
, 2.24g组成为Fe3O4 在三种组合中 Fe3O4 则不必多考虑,应注意 FeO 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6 mol-1∶0.04mol=1∶1
,
g
和Fe2O3 混合后也应符合Fe3O4,所以在混合物中它们物质的量 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O.
之比必须是1∶1. 5.(1)铁屑 Fe+2H+ Fe2+ +H2↑ (2)打开 (3)待 A
【 △典例2】 (1)B A (2)CuO+CO Cu+CO2 (3)澄 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a,产生的 H2 将 FeSO4 溶液压
清石灰水变浑浊 (4)点燃CO,防止CO 污染空气 (5)不合理, 入B中进行反应 (4)4Fe(OH)2+O2+2H2O 4Fe(OH)3
因为该实验应先通 CO 气体,后加热 CuO,不能同时进行.  6.(1)①Na2O2 FeSO4、Na2O2 5 ②高铁酸钾具有强氧
(6)b (7)不必要 化性,能杀菌消毒,且消毒过程中自身被还原为Fe3+ ,Fe3+ 水解生
解析:点燃酒精的先后顺序涉及实验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先 成Fe(OH)3 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
将系统内的空气排尽,才能点燃,否则可能会引起爆炸.CO 与 (2)2Fe(OH) - - 2- -3+3ClO +4OH 2FeO4 +3Cl +5H2O
CuO 反应的产物是 Cu与 CO2,CO2 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之 3.1.2 铁盐和亚铁盐
变浑浊. 知识梳理
变式2 (1)硬质玻璃管中粉末颜色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1.红 Fe3+ +3SCN- Fe(SCN)3 红 2.无变化 红 
 (2)贮存尾气CO,防止污染空气 (3)② 2Fe3+ +Fe 3Fe2+  还原 Fe2+  氧化 Fe3+  3.2Fe3+ +
:() △解析 1 3CO+2Fe2O3 2Fe+3CO2,CO2+Ca(OH)2 Cu 2Fe2+ +Cu2+
CaCO3↓+H2O.(2)CO 有毒,不能排到空气中,故塑料袋 典例精解
的作用是收集尾气 CO.(3)Fe在加热情况下可能又被氧化,故 【典例1】 C 解析:本题检验方法的关键是 Fe3+ 遇 SCN-
应该等Fe冷却以后再停止通入 CO. 反应显红色,而Fe2+ 遇SCN- 不显红色.加入 KSCN溶液不显红
当堂训练 色证明无Fe3+ ,再加氯水,Fe2+ 可被氧化为 Fe3+ ,遇 SCN- 反应
1.B 2.A 3.B 4.B 显红色.KMnO 溶液本身呈紫色,使 Fe3+4 与 SCN- 反应显红色
113
的实验现象不易观察,故 C正确. 固体,故 A错误;往该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粉,发生反应为2Fe3+ +
变式1 C 解析:A 项,Fe3O4 为 黑 色 晶 体;B 项,Fe与 Zn 2Fe2+ +Zn2+ ,只有锌粉过量,才可置换出铁单质,故 B错
H2O(g)反 应 生 成 FeO ;D 项,Fe3+3 4 与 SCN- 反 应 生 成 的 误;该溶液中,H+ 、Cu2+ 、NO- 2-3 、SO4 和氯化铁都不反应,都可以
Fe(SCN)3不是沉淀. 大量共存,故 C正确;氯化铁与 KI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
【典例2】 C 解析:向含有 CuSO4、Fe2(SO4)3 和ZnSO4 的 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 +2I- 2Fe2+ +I2,故 D错误.
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粉先和Fe2(SO4)3 溶液反应生 第二节 金属材料
成 FeSO4,Fe2 (SO4)3 反 应 完 后 再 和 CuSO4 反 应 生 成 铜 和 3.2.1 铁合金、铝和铝合金、新型合金
FeSO4,铁粉不和 ZnSO4 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 知识梳理
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金属铁一定有剩余,故滤液中一定含
一、1.(1)纯金属和合金 (2)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
Fe2+ 、Zn2+ ,不含 Cu2+ 、Fe3+ .滤液中一定没有 Fe2(SO4)3,A 错 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②合金 合金的
误;滤液中不可能有CuSO4,B错误;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一定 性能比纯金属更优良 (3)大 低 原子排列不同 2.(1)含碳
无Zn,C正确;滤渣中不可能有Zn,D错误. 量的不同 生铁和钢 (2)生铁 钢 (3)碳素钢和合金钢(或特
变式2 D 解析:因为 Fe(OH)2 转化为 Fe(OH)3 时的颜 种钢) 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 (4)在碳素钢里适当地加入一
色变化可掩盖其他白色沉淀,故溶液中可能含有 Mg2+ ,D正确. 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钢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钢具有某
当堂训练 些特殊性能 不锈钢 Cr和 Ni 3.(1)空气中的氧气 致密的
1.D 2.D 3.C 4.B 氧化膜 (2)①都反应,开始时反应较平缓,后剧烈,生成可燃烧
课后巩固 的气体   ②2Al+6HCl 2AlCl3 +3H2 ↑,2Al+2NaOH+
【基础训练】
2H2O 2NaAlO + 3+2 +3H2 ↑   ③2Al+6H 2Al +
1.B 2.D 3.B 4.B 5.A 6.D 7.C 8.B 9.A 3H ↑,2Al+2OH- +2H O 2AlO-2 2 2 +3H2↑ (3)既能与酸
10.(1)①2∶1 ②0.72 (2)①FeO+2H+ Fe2+ +H2O 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FeO +6H+ 2Fe3+2 3 +3H O 2Fe2+2 +Cl2 2Fe3+ + 二、1.金属氢化物 H2 2.镧 镥
2Cl-  KSCN溶液 ②2FeCl3+Cu 2FeCl2+CuCl2 320g 典例精解
【拓展提升】 【典例1】 C 解析:合金比纯金属常常有更好的性能.铝
1.D 解析:A.由上述分析知道,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转化 合金比纯铝强度大,它是地壳中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而
为红褐色沉淀,生成物是氢氧化铁,故 A 正确;B.上述反应符合 不是所有元素中含量最高的.
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中有化 变式1 B 解析:A项,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以保
合价 变 化,是 氧 化 还 原 反 应,故 C 正 确;D.在 4Fe(OH)2 + 护铝,NaCl中的 Cl- 能破坏氧化膜,使铝制容器损坏,错误;B项,
2H2O+O2 4Fe(OH)3 中,氢氧化亚铁作还原剂,O2 作氧化 铝有导热性,且与热水不反应,正确;C 项,用金属丝擦污垢会破
剂,故 D错误. 坏氧化膜,错误;D项,铝能与碱反应,错误.
2.D 解析:加热绿矾会分解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 【典例2】 (1)CO2 被 NaOH 溶液吸收,使罐内气体压强减
酸,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就已采用加热绿矾的方法制取硫酸, 小而被外界大气压压瘪 (2)由于铝与 NaOH 反应生成 H2,气体
故 A正确;硫酸亚铁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硫酸亚铁易被氧化为硫 压强又增大而重新鼓起 (3)2OH- +CO 2-2 CO3 +H2O 
酸铁,故工业上硫酸亚铁是生产铁系列净水剂和颜料氧化铁红的 2Al+2OH- +2H O 2AlO-2 2 +3H2↑
原料(主要成分为Fe2O3),故 B正确;硫酸亚铁能治疗缺铁性贫 解析:在易拉罐内充入 CO2 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反
血,可用于生产防治缺 铁 性 贫 血 的 药 剂,故 C 正 确;SO2 不 能 与 应:2NaOH+CO2 Na2CO3+H2O,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在
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故 D错误.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变瘪;然后过量的 NaOH 会与易拉罐的成分
3.C 解析:KSCN溶液只能检验铁离子的存在,不能检验亚 Al发 生 化 学 反 应 而 生 成 H2,发 生 的 反 应 是 2Al+2NaOH+
铁离子存在,故 A错误;BaCl2溶液不能检验亚铁离子的存在,故 2H2O 2NaAlO2+3H2↑,易 拉 罐 内 压 强 增 大,又 会 重 新 鼓
B错误;酸性 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遇到亚铁离子会发生氧 起来.
化还原反应,溶液紫红色褪去,和铁离子不反应,可以验证亚铁离 变式2 D 解析:金属利用的先后顺序与金属活动性顺序
子的存在,故 C正确;KI溶液中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可以和铁离 和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
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与亚铁离子不反应,不能检验 当堂训练
亚铁离子的存在,故 D错误. 1.B 2.B 3.B
4.D 解析:铁离子在碱溶液中会生成沉淀氢氧化铁,Fe3+ 不可 4.(1)氢氧化钠溶液 (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故 A正确;Fe3+ 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2Al+2NaOH+2H2O 2NaAlO2+3H2↑
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B正确;Fe3+ 具有氧化性,能与金属 33600(() a-c
)
、 、 ()偏小锌 铁 铜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Fe3+ 溶液中滴入含硫氰化 4 b   5
钾的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溶液,不是沉淀,故D错误. 课后巩固
5.C 解析:氯化铁溶液中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 【基础训练】
氢,蒸干该溶液可以得到水解产物氢氧化铁,不能得到无水 FeCl3 1.A 2.C 3.B 4.A 5.A 6.A 7.A 8.D
114
9.(1)过滤 (2)H2(或氢气) (3)HCl 还原剂 (4)AlO-2 168(ww 1
-w2)g
1g-
 Fe2+ m(Na2CO3) 62其 质 量 分 数 为
【 (样品)
= =
拓展提升】 m w1g
1.D 解析:铝是一种活泼的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84w2-53w1.当然,本题也可用常规方法,依据化学方程式直接
31w1
在铝制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可保护内部的铝不被继
求解.
续腐蚀.
变式 解析:发生反应: ,
2.D 解析:镁只能与酸反应,而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 1 A  Fe+CuSO4 FeSO4+Cu
. ,得到 的质量与 的质量相反应 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应只与铝反应,而不与镁反应. Fe+H2SO4 FeSO4+H2↑ Cu Fe
3.B 解析:A项,18mol L-1 H2SO4 溶液为浓硫酸,使铝 等
,说明Fe与硫酸铜反应中固体增重等于与硫酸反应的 Fe的质
钝化;B项,镁、铝都能与 H2SO4 溶液反应放出 H2;C项,与 KOH 量,设与硫酸反应的Fe的质量为56g,
溶液反应时,只有铝参加反应放出 H2;D 项,HNO3 溶液与金属 Fe+CuSO4 FeSO4+Cu 固体增重
反应无 H2 放出. 1mol 64g-56g=8g
4.D  解析:根 据 化 学 方 程 式 2Al+6HCl 2AlCl3 + n(CuSO4) 56g
3H2↑,2Al+2NaOH+2H2O 2NaAlO2+3H2↑可得,生成
故n(CuSO4)
1mol×56
= g=7mol,
氢气的质量比为1∶1. 8g
5.D 解析:现代电冶铝的工业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