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饶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8 21:58:25

文档简介

广饶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七年级历史试题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949年某日《人民日我》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
A.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 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 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 1842--1870年 B. 1911--1939年 C. 1919--1947年 D. 1921--1949年
5.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朝鲜统一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7.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者对其事迹进行报道,下面最合适的题目是(  )
A.《红星照耀中国》 B.《烈火中的永生》
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8.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港澳回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排序正确的是( )
①疯狂年代,全面内乱 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①③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10.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这是因为它(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11.右下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2.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3.2023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5.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2020-2022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7.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8.1980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写信,介绍他打工的城市。信中说:“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我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里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19.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 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1.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22.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 加入世贸组织 B. 实施拨乱反正 C. 加强科教兴国 D. 解放人们思想
23.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 邓小平理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1分,28题15分,29题8分,共计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 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4 分)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 0.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分)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方谈话有何意义?(4分)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4 分)
27.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 斗地主分田地大会 宣传画二 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
宣传画三 猪羊肥大晒黄牛 宣传画四 人民公社天天向上
宣传画五 包干到户庆丰收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28.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74年众志成城,74年砥砺奋进,74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起步】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中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产小麦,能把小麦磨成面;能产玉米,能把玉米粉成粒;我们不能造飞机、汽车,甚至不能造一辆拖拉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结合所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3分)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请将上图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分)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三
(3)材料三左图的这张“生死契约”拉开了我国农村哪次改革的序幕 右图两段凤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怎样的变化 (4分)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4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 ①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年 ②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材料四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中共十九大到中共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请将材料一表格①②处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分)
(4)材料四中的“两个一百年”分别指什么?(2)广饶县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七年级历史试题
(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 分 )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
1.1949 年某日《人民日我》刊载的文章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
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C.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
主要体现在( )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
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 )
A.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B. 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 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 )
A. 1842--1870 年 B. 1911--1939 年 C. 1919--1947 年 D. 1921--1949 年
5.下面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
是( )
A.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1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
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朝鲜统一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7.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志愿军将士们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邱少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者对其事
迹进行报道,下面最合适的题目是( )
A.《红星照耀中国》 B.《烈火中的永生》
C.《铁人精神永放光芒》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8.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
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
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把第一种、第二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分别是( )
A.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B. 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 D. 港澳回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中国现代史上的四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这些主题词
排序正确的是( )
①疯狂年代,全面内乱 ②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艰难探索,曲折发展 ④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A. ①③②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①④ D. ④②③①
10.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这是因为它(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11.右下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
D.“一五计划”的实施
12.2021 年 12 月 4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
“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
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3.2023 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
型的关键一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 58%,交通运输为 19.2%,水利农林
为 7.6%,文教卫生为 7.4%,其他为 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
为 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15.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
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
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2020-2022 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 年可能
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17.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 470 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
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 120 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
的新路子。他就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18.1980 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亲人写信,介绍他打工的城市。信中
说:“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我
3
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里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去的城
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19.为下面两幅图表设计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1984 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
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
是( )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 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1.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
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22.上世纪 90 年代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
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A. 加入世贸组织 B. 实施拨乱反正 C. 加强科教兴国 D. 解放人们思想
23.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
中,“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 )
A. 邓小平理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
A.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5
二.非选择题。(26 题 16 分,27 题 11 分,28 题 15 分,29 题 8 分,共计 50
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
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
的历史纪元。
——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 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4 分)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 年国民经济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1952 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 年 32.2 53.4 7.3 7 0.1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4 分)
材料三 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
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南方谈话有何意义?(4分)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
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
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 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
指什么 (4 分)
6
27.宣传画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种形式,请欣赏下列宣传画,回答问题。
宣传画一 斗地主分田地大会 宣传画二 农业合作化生产步步高
宣传画三 猪羊肥大晒黄牛 宣传画四 人民公社天天向上
宣传画五 包干到户庆丰收
(1)宣传画一中的“大会”的出现与建国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
从促进农业发展方面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2)宣传画二中的历史事件完成后,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2分)
(3)宣传画三、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7
28.2023年是新中国成立74周年,74年众志成城,74年砥砺奋进,74年春风化雨,
中国人民谱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华丽乐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化起步】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中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 能产小麦,
能把小麦磨成面;能产玉米,能把玉米粉成粒;我们不能造飞机、汽车,甚至不能造
一辆拖拉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
济状况 结合所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3 分)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2)请将上图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 分)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材料三
(3)材料三左图的这张“生死契约”拉开了我国农村哪次改革的序幕 右图两段凤
8
阳花鼓词,道出了改革开放前后凤阳怎样的变化 (4分)
【春天的故事】
材料四
(4)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并指出该格
局的特点。(4 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2 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
1987 年 中共十三大
以 ①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 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7 年 ②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
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
9
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材料四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中共十九大到中共二十大,是“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1)请将材料一表格①②处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分)
(4)材料四中的“两个一百年”分别指什么?(2)
10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限时作业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ACADA 6-10 ABCDD 11-15 DCABC 16-20 CBCDA 21-25 BDDCD
二、材料分析题
26 题(共 16 分)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分)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 分)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 分)
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2 分)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分)
南方谈话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2 分 (不完全拘泥于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 分)邓小平理论。(2 分)
27 题(共 11 分)
(1)土地改革(1分);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回复和发展。(不完全拘泥于答案,意思相近也可得分)(2分)
(2)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2 分)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2 分)
(4)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经济发展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等(2分)
28 题(15 分)
(1)经济状况:我国的工业水平低,重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2分)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 分)
(2)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2 分)
理由: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若答出邓小平的两点具体贡献亦可。如: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发表了“南方谈话”等)。(2 分)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
凤阳粮食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改善(2 分)
(4)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 分)
29 题(共 8 分)
(1)①经济建设;②中共十五大 (2 分)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分)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等。(不拘泥于答案)(2分)
(4)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新中国建国一百年(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