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学考班)
考试时间:75分钟;赋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其中,两河流域孕育的古老文明是( )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2.《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这可以用来说明《汉谟拉比法典》( )
A.强调公平公正 B.宣扬了君权神授
C.重视经济发展 D.体现了人文主义
3.2世纪,有人曾这样描述罗马城:“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材料表明当时罗马城是( )
A.世界贸易中心 B.欧洲政治中心 C.欧亚联系桥梁 D.亚非文化中心
4.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种姓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农奴制度
5.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英国又创建了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洲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反对封建需要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发展 D.封建帝国兴起
6.灭亡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并控制了连接亚欧商路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7.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引进九品中正制度
C.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8.14、15世纪南部非洲最强盛的国家是( )
A.阿克苏姆王国 B.摩加迪沙 C.马里 D.津巴布韦
9.他们为了满足城市稠密人口对粮食的需要,在湖泊中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以扩大种植面积。岛城四面环水,市内河道纵横,景色富丽,殖民者为之倾倒,惊呼为“世界花园”。这里的“他们”是指( )
A.玛雅人 B.印加人 C.阿兹特克人 D.班图人
10.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传播天主教 B.掠夺原料 C.开辟海外市场 D.掠夺黄金
11.从15世纪开始,西欧国家纷纷组织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从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德雷克
12.“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
A.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迟滞了殖民者的扩张
C.改变了美洲的种族结构 D.推动了非洲经济发展
13.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很早就走上殖民扩张之路,关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B.在巴西设置总督,由国王任命,治理巴西
C.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置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D.总督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14.马克壵《世界文明史》:“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欧洲率先冲破“传统束缚”、开启“转变进程”是在(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光荣革命
15.1521年,马丁·路德面对皇帝、教皇使节和帝国议会各等级代表的指责,明确答复:“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倡导科学精神 B.否定教皇权威
C.倡导社会公平 D.否定《圣经》权威
16.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称:“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其核心要义是( )
A.追求科学知识 B.主张社会契约 C.倡导三权分立 D.提倡天赋人权
17.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18.过去美国南方很多文学作品一直狭隘地为奴隶和州权问题纠缠不清,例如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后来一种以方言描写地方风物、富于地方色彩的文学逐渐的繁荣滋长,像福克纳、米契尔、韦尔蒂等。这一文学风格的转变直接源自( )
A.南北方战争的结束 B.种族歧视问题逐渐消除
C.代议制民主的完善 D.联邦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19.下图是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关于“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一章的目录节选,目录中的①应是( )
第二章 欧洲“三十年战争”及其结局 第一节 “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 17世纪初的欧洲局势 ······················34 新教联盟和天主教同盟的对垒 ···············41 战争的导火线——“掷出窗外事件”···········45 第二节 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①
《战争与和平法》 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C.维也纳会议 D.德意志帝国成立
20.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1770年的600万吨增加到1850年的4950万吨,这是由于(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讯工具不断革新
21.提倡自由竞争,主张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平衡财富分配,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是( )
A.哥白尼 B.伏尔泰 C.亚当·斯密 D.卢梭
22.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空想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巴黎公社
23.17世纪,某国商船多达一万多艘,为许多国家转运商品,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该国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24.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制定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到先得。并决定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这次会议( )
A.使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C.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D.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二、材料分析题(三大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 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3世纪,教会建立起“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判决,轻则罚款,重则监禁,有的甚至被捆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哥白尼和伽利略因为宣扬违背教会思想的“太阳中心说”,长期受到监禁和迫害。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
材料三 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解释西欧封建制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罗马教廷所处的地位。(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城市状况。(6分)
27.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17世纪初以后,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为满足欧洲市场的需要,增加出口,就迫切需要输入更多的奴隶以提供劳动力,扩大生产……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建起严密的贩奴组织系统,甚至动用军队,以保障其垄断贸易的权利。罪恶的奴隶贸易激起了奴隶的抗争和世界人民的谴责。
——中央电视台《世界历史》解说词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两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6分)
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4分)
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初以后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新现象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6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以后近代西欧发展的主要途径。(2分)
28.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位思想家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的民主主义与西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6分)钦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学考班)参考答案
A【详解】根据所学,“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古代西亚文明,A项正确;北非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文明,排除B项;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印度文明,排除C项;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中心区域,排除D项。
2.B【详解】根据“意思是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可知,神要把人间交给人间的统治者—汉谟拉比去治理,说明汉谟拉比是受到神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权力来源于神,因此是宣扬了君权神授,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并不是强调公平公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并不能体现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并不能体现是对人的重视,不能体现是人文主义,排除D项。
3.C【详解】罗马城是所有货物的汇聚地,如果在这里看不到的东西,那必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说明当时罗马帝国经济发展空前繁荣,是欧亚联系桥梁,货物种类丰富,C项正确;题干未对罗马与世界其他地区贸易对比,因此无法判断罗马帝国的世界贸易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城是欧洲政治中心、亚非文化中心,排除BD项。
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封建社会后的西欧,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内容,B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印度而非西欧的制度,排除A项;城市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农奴制度,且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
5.C【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晚期,欧洲自治城市兴起,重视教育,因此出现材料中一系列大学的创办,C项正确;当时封建制度仍然盛行,材料中一系列大学创办不是为了反封建,排除A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和发展是在城市实现自治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排除B项;封建帝国在西方兴起是在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排除D项。
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下了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奥斯曼土耳其也是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C项正确;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及阿拉伯帝国均与灭亡拜占庭帝国无关,排除ABD项。
7.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646年开始,孝德天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D项正确;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A项;B项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B项;12世纪日本建立幕府,排除C项。
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班图人建立的津巴布韦文明,11世纪末,建立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D项正确;14、15世纪南部非洲最强盛的国家是津巴布韦,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
9.C【详解】根据材料“建造了独特的‘水上园地’”可知,这是阿兹特克人的农业成就,C项正确;阿兹特克人创造了“水上园地”,与玛雅人、印加人和班图人无关,排除A、B、D三项。
10.A【详解】根据材料“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把基督教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所以是为上帝服务,传播天主教,A项正确;材料主旨为传播天主教,而不是掠夺原料,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开辟海外市场”问题,排除C项;材料主旨不是“掠夺黄金”,排除D项。
11.A【详解】由材料“首先到达非洲西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一只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A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了到达美洲的航线,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线,排除C项;德雷克没有首先到达好望角,排除D项。
12.C【详解】根据材料“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改变了美洲的种族结构,C项正确;“完成”表述错误,排除A项;“迟滞”表述错误,应是加速,排除B项;“推动”表述错误,应是破坏了,排除D项。
1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不是西班牙,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西班牙1496年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班牙在殖民地设置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西班牙总督代表国王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显露出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曙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可知与文艺复兴有关,A项正确;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排除B项;启蒙运动构想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排除C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
15.B【详解】根据材料“……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会议,因为他们经常出错和自相矛盾。只要我还不曾被《圣经》文字或清晰理性驳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话”,并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等的说教。由此可知,材料中马丁·路德的答复实际是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反对天主教的统治,主张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与“科学精神”、“社会公平”无关,排除A、C项;马丁·路德维护《圣经》权威,排除D项。
16.D【详解】根据材料“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等于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义务”,可以看出,卢梭强调的是人拥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也就是提倡天赋人权,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赋人权的主张,没有体现追求科学知识、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的主张,排除ABC项。
1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D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并非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排除A项;《王位继承法》是英国的文件,并且与“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等不符,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独立宣言》并未强调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排除C项。
18.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材料中美国南方文学由过去的“纠结奴隶与州权”到现在“以方言描写地方风物、富于地方色彩的文学逐渐的繁荣滋长”,可知州权与奴隶问题得以解决,这一文学风格的转变直接源自南北方战争的结束,A项正确;美国至今还有种族歧视问题,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项。
19.B【详解】根据材料“‘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的国际背景”“战争的四个阶段”等信息可知,目录内容体现了“三十年战争”的背景、过程,因此在第三节应是该战争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长达30年的欧洲混战,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因此①处应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项正确;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标志着材料所述“三十年战争”的结束,与《战争与和平法》无关,排除A项;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中部的二元君主制联邦制国家,又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是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国家,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帝国诞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0.A【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题干涉及的时间1770至1850年,我们不难判断出,此周期英国在开展工业革命,材料中英国煤产量大幅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运用,需要煤炭作为燃料,A项正确;内燃机的普遍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史实,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信息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煤炭的大量使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通讯工具不断革新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使用煤炭不相关,材料与没有涉及通讯工具不断革新的信息,排除D项。
21.C【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C项正确;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排除A项;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排除B项;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排除D项。
22.B【详解】根据”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结合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B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得以成功实践,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不符合“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排除D项。
23.B【详解】根据所学,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17世纪的荷兰凭借强大的海上商船队伍,成为了“海上马车夫”,B项正确,排除ACD项。
24.B【详解】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达成“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的协议,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B项正确;柏林会议讨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与亚洲无关,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排除C项;19 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被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奴役,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D项。
25.D【详解】据题意可知,非洲人手中的象牙到了欧洲人手中,说明欧洲对非洲进行了殖民掠夺;欧洲人手中的《圣经》到了非洲人手中,说明欧洲对非洲进行了宗教传播,非洲人接受了基督教,由此可知体现了经济的冲突与文化的融合,D项正确,排除A项;欧洲人对非洲进行了殖民掠夺,二者在经济上存在冲突,排除BC项。
26.(1)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任意2点,4分)
(2)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权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控制人们的思想。(6分)
(3)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的兴起。(6分)
【详解】(1)从材料一中的“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制以土地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度;领主与附庸是臣属关系;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自己封主;臣属关系只存在于上下相邻的贵族等级之间,不能越级从属。
(2)根据材料二中的“教会占有国家土地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还向全体教徒征收什一税”“教会垄断了对《圣经》的解释权,任何背离教会教皇为国王加冕说教和反对罗马教廷教义的思想都被当作‘异端’”“12-13世纪,教皇权力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主”等信息,即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来概括说明罗马教廷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西欧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得出商品经济(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根据材料三“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得出市民阶层成为新的社会力量;根据材料三“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得出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世俗文化)的兴起。
27.(1)目的:寻找黄金;传播基督教。(2分)航海家: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4分)
(2)意义:科学方面——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4分)
(3)新现象: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性贸易进一步发展;奴隶贸易公司出现。(任意两点4分)主要作用:满足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本主义的迅速发展。(2分)
(4)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2分)
【详解】(1)目的:根据“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得出寻找黄金;根据“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得出传播基督教。航海家:结合所学知识,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有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
(2)意义:根据“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得出科学方面——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根据“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得出思想方面——破除了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
(3)新现象:根据“美洲的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园迅速发展”得出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根据“这些经济作物是欧洲市场上急需的进口原料”得出世界性贸易进一步发展;根据“众多的奴隶专卖公司应运而生”得出奴隶贸易公司出现。主要作用:结合所学,可从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等角度分析回答。
(4)主要途径: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殖民扩张与掠夺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近代西欧发展的主要途径。
28.(1)主张: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2)旗帜:民主和科学。运动:新文化运动。(4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本质不同:中国的民主实质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4分)
【分析】(1)主张:伏尔泰:依据材料一“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可以得出天赋人权;依据“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可以得出自由平等;孟德斯鸠:依据材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得出三权分立;卢梭:依据材料“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可以得出社会契约论;依据“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可以得出人民主权;依据“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以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旗帜:依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结合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可以得出 民主和科学。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因此该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3)制度: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民主是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依据材料一中三位 思想家的主张和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主张的民主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