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题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9 06:42: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五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Ba 137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第16—25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溴单质的分子式是
A.Br B.O2 C.Br2 D.Cl2
2.随着北斗三号“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其定位服务让天然气管网控制更精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
A. 无机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有机物
3.下列仪器中,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A. B. C. D.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
A.NH3 B.Na2CO3 C.NaHSO4 D.NaOH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于水后形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B.HCl属于电解质,故溶于水或融熔状态下均能导电
C.氨气属于电解质,因为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D.Cl2属于电解质,因为其水溶液能导电
6.下列属于分解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7.下列对于能源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草、枯枝等垃圾的焚烧属于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化
B.可以采用加热绿矾的方法制取硫酸
C.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D.用高压氢气、氧气制作燃料电池也是氢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空间充填模型: B.乙烯的球棍模型:
C.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D.戊烷的分子式:C5H12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乙炔是乙烯的同系物
C.188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D.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10.下列物质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液态氨气可用作制冷剂
C.晶体硅可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板 D.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电子芯片
11.现有4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
Y 与X同周期,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Z 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W 最高化合价为+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原因是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B.与Y同主族的第3、4周期元素对应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Z>W
D.W、Y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1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 +H+=CO2↑+H2O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ClCH3=CH2Cl
C.碳酸钾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K2CO32K++CO32
D.醋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H3COO +H2OCH3COOH+OH
13.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包括粗盐溶解、加沉淀剂、过滤、调节pH、蒸发结晶等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剂的添加顺序可以是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B.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调节pH至滤液呈中性
C.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过程都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一定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用水可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C.乙醇酯化、酯的水解、苯的硝化、皂化反应的实质都是取代反应
D.所有的醇都能被去氢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1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不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植物油得人造脂肪;由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乙烷
B.由乙醇制乙醛;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
C.由淀粉制葡萄糖;用油脂制肥皂
D.由乙烯制乙醇;由苯制溴苯
16.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E2表示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C.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 E1 E2
D.A.加入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降低E1、E2,ΔH不变
17.由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的下列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Cu电极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导线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为Zn到Cu ④Cu极有H2产生 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mol ⑥正极反应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制盐、制取镁和溴等,其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用食醋和淀粉可检验食盐里是否加碘
C.氮氧化合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有关
D.由于钝化的原因,常温下可用钢瓶来装载浓硫酸、浓硝酸、液氯等强氧化性液体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H2O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H2和O2,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D.水晶和干冰都是共价化合物,均属于原子晶体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剂
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
C.某些特殊用途产品可用水玻璃浸泡后,既耐腐蚀又不易着火
D.火山附近的温泉因常常含有游离态硫而具有杀菌作用
2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的分子为0.1NA
B.0.1mol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2.8gCO和C2H4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D.1molMg2+含有核外电子数为2NA
22.一定温度下,把6 mol A和5 mol B通入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 mol C,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5min,平衡时3v正(A)=2v逆(D)
B.0~t2,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C.t2~t3,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D.B的平衡转化率为25%
23.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
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
24.为探究某铜的硫化物组成,取一定量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白色沉淀 4.66 g;将灼烧后的固体(仅含铜与氧2种元素)完全溶于100 mL 1 mol/L H2SO4中,过滤,得到0.64 g 红色固体,将滤液稀释至 200 mL,测得c(Cu2+)=0.1 mol/L。已知:Cu2O+ H2SO4 =CuSO4+Cu+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白色沉淀亚硫酸钡
B.原铜的硫化物中n(Cu)∶n(S)=2∶3
C.最后所得的溶液最多可以溶解铁1.12 g
D.灼烧后的固体中n(Cu2O)∶n(CuO)=1∶1
25.下列存在因果关系或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或叙述 操作或叙述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 BaSO4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C 原溶液中有SO42-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 某钾盐是K2CO3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1)①写出水玻璃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②写出1-丙醇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漂白粉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已知某气态烃X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1,A能发生银镜反应,E具有水果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化合物M是A的同系物,比A少一个碳原子,请写出M的结构式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有机物D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B.有机物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反应③为还原反应,反应④为氧化反应
D.有机物B、D、E均能与NaOH反应
(4)化合物E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备E。装置中,溶液M为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_________中,振荡、静置,然后_________(填操作)分离溶液M。
28.某混合物X由Na2O、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混合物X中一定有_______。
(2)写出过程II中得到蓝色溶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9.如图所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
(2)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___。
(3)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0.室温下,将200mL某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33g;另一份加入100mL1.0 mol·L-1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浓度为0.1 mol·L-1(溶液的体积为200mL)。试计算:
(1)每份溶液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mol。
(2)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试题五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Ba 137
选择题部分(共50分)
1、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第1—15题每小题2分,第16—25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溴单质的分子式是
A.Br B.O2 C.Br2 D.Cl2
【答案】C
【解析】溴单质是由2个Br原子形成的单质分子,其分子式是Br2。故选C。
2.随着北斗三号“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其定位服务让天然气管网控制更精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属于
A. 无机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一般不含碳的化合物为无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组成和结构符合无机物,故 A 错误;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 B 错误;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 C 错误; D.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故 D 正确; 故选 D。
3.下列仪器中,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观察仪器图形可知,该仪器为分液漏斗,故A不选;B. 观察仪器图形可知,该仪器为蒸馏烧瓶,故B选;C. 观察仪器图形可知,该仪器为容量瓶,故C不选;D. 观察仪器图形可知,该仪器为圆底烧平,故D不选;故答案选B。
4.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是
A.NH3 B.Na2CO3 C.NaHSO4 D.NaOH
【答案】C
【解析】A项,氨气溶于水得到一水合氨,溶液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B项,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错误;C项,硫酸氢钠完全电离出H+溶液显酸性,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C正确;D项,NaOH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溶于水后形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B.HCl属于电解质,故溶于水或融熔状态下均能导电
C.氨气属于电解质,因为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D.Cl2属于电解质,因为其水溶液能导电
【答案】A
【解析】A.HCl为电解质,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可与水结合生成水合氢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故A正确;B.氯化氢熔融状态下不电离,不导电,故B错误;C.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D.Cl2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A。
6.下列属于分解反应,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A. 是分解反应,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 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置换反应,故B错误;
C. 属于分解反应,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 是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7.下列对于能源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杂草、枯枝等垃圾的焚烧属于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化
B.可以采用加热绿矾的方法制取硫酸
C.钠钾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D.用高压氢气、氧气制作燃料电池也是氢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答案】A
【解析】A项,垃圾不是生物质能,故垃圾焚烧发电不属于生物质能的生物化学转化,故A错误;B项,加热绿矾会分解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B正确;C项,合金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故C正确;D项,用高压氢气、氧气制作燃料电池产物为水,无任何污染,所以是氢能源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故D正确;故选A。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甲烷的空间充填模型: B.乙烯的球棍模型:
C.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D.戊烷的分子式:C5H12
【答案】C
【解析】A项,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与H均以单键相连,碳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空间充填模型为,A正确;B项,乙烯空间构型为平面形,C与C之间为双键,C与H以单键相连,球棍模型为,B正确;C项,结构简式需展现出不饱和建的位置,因此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C错误;D项,戊烷是含有5个C、12个H的烷烃,分子式为C5H12,D正确;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乙炔是乙烯的同系物
C.188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D.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答案】C
【解析】A项,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不同物质,与是同种物质,A错误;B项,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若干个CH2的物质,乙炔和乙烯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B错误;C项,188O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则中子数为10,188O是原子,属于核素,C正确;D项,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氧气和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错误;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液态氨气可用作制冷剂
C.晶体硅可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板 D.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电子芯片
【答案】D
【解析】A.氮气性质温度,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A正确;B.液态氨气容易气化吸热,可以用作制冷剂,B正确;C.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可用来制作太阳能电池板,C正确;D.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单质硅常用于制造电子芯片,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
11.现有4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
Y 与X同周期,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相等
Z 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W 最高化合价为+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原因是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B.与Y同主族的第3、4周期元素对应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
C.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Z>W
D.W、Y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Y
【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和W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则X核外电子排布是2、7,所以X是F元素;Y与X同周期,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Y是C元素;Z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Z是Na元素;W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则W是Cl元素。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F,Y是C,Z是Na,W是Cl元素。A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X是F,W是Cl,元素的非金属性:F>Cl,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F>HCl,这与物质分子之间是否存在氢键无关,A错误;B项,Y是C,与Y同主族的第3、4周期元素Si、Ge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因此它们对应的单质可作半导体材料,B正确;C项,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Z是Na,W是Cl,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分别是Na+、Cl-,其中Na+核外有2个电子层,Cl-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离子半径:W(Cl-)>Z(Na+),C错误;D项,Y是C,W是Cl元素,C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H2CO3的水溶液显酸性,而Cl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含氧酸,由于题干中未指明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因此不能比较其与H2CO3的酸性强弱,D错误;故选B。
12.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32 +H+=CO2↑+H2O
B.乙烯与氯化氢加成的化学方程式:CH2=CH2+HClCH3=CH2Cl
C.碳酸钾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K2CO32K++CO32
D.醋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H3COO +H2OCH3COOH+OH
【答案】D
【解析】A项、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 +H+=CO2↑+H2O,故A错误;B项、乙烯与氯化氢加成生成氯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故B错误;C.碳酸钾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K2CO3=2K++CO32 ,故C错误;D.醋酸钠在溶液中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化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 +H2OCH3COOH+OH ,故D正确;故选D。
13.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包括粗盐溶解、加沉淀剂、过滤、调节pH、蒸发结晶等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淀剂的添加顺序可以是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
B.向滤液中滴加盐酸,调节pH至滤液呈中性
C.蒸发结晶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D.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过程都使用玻璃棒搅拌溶液
【答案】D
【解析】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利用Na2CO3除去Ca2+、利用NaOH除去Mg2+、利用BaCl2除去SO42-,除杂时,各试剂必须加过量,就会引入新的杂质,因此Na2CO3还可以除去过量的BaCl2引入的Ba2+,因此试剂的添加顺序中Na2CO3需要在BaCl2的后面添加。过滤,除去沉淀,调节pH至中性。A.首先加入NaOH去除粗盐中的Mg2+和少量Ca2+,然后加入BaCl2去除粗盐中是SO42-,最后加入Na2CO3可以去除粗盐中的Ca2+和上一步加入的过量的Ba2+,A正确;B.滴加盐酸使溶液呈中性,说明溶液中溶质为NaCl,B正确;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C正确;D.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D错误;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一定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用水可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C.乙醇酯化、酯的水解、苯的硝化、皂化反应的实质都是取代反应
D.所有的醇都能被去氢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
【答案】C
【解析】A项,二氧化硫也能使溴水褪色,但不是加成反应;B项,乙醇、乙醛和乙酸均溶于水,无法鉴别;D项,叔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
15.下列各组中的反应,不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植物油得人造脂肪;由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乙烷
B.由乙醇制乙醛;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
C.由淀粉制葡萄糖;用油脂制肥皂
D.由乙烯制乙醇;由苯制溴苯
【答案】D
【解析】A.由植物油得人造脂肪是加成反应,由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乙烷,也是加成反应,则两者都属于同一反应类型,故A不选;
B.由乙醇制乙醛是氧化反应;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也是氧化反应,则两者都属于同一反应类型,故B不选;
C.由淀粉制葡萄糖是水解反应;用油脂制肥皂也水解反应,则两者都属于同一反应类型,故C不选;
D.由乙烯制乙醇是加成反应;由苯制溴苯是取代反应,则两者不属于同一反应类型,故D选。
16.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E2表示形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C.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 E1 E2
D.A.加入催化剂可同等程度的降低E1、E2,ΔH不变
【答案】D
【解析】A.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 A 项错误;
B.E2表示反应物旧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E1表示生成物新键生成所释放的能量,故 B 项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 E2 E1,故 C 项错误;
D.加入催化剂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且是同等程度的降低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故 E 1、 E2均降低,而ΔH不变,故 D 项正确。 故选 D。
17.由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的下列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Cu电极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导线中电子流动的方向为Zn到Cu ④Cu极有H2产生 ⑤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H2为0.5mol ⑥正极反应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⑤⑥
【答案】C
【解析】①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故错误;②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铜电极移动,故错误;③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从锌电极经外电路流向铜极,故正确;④正极上发生反应:,故正确;⑤根据④的分析,通过1 mol电子,产生0.5 mol氢气,故正确;⑥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错误。答案选C。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涉及制盐、制取镁和溴等,其过程中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用食醋和淀粉可检验食盐里是否加碘
C.氮氧化合物与“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有关
D.由于钝化的原因,常温下可用钢瓶来装载浓硫酸、浓硝酸、液氯等强氧化性液体
【答案】C
【解析】A项,制盐过程中粗盐提纯涉及多个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法错误;B.食盐里添加的一般是KIO3,食醋与碘酸钾不能反应生成碘,只用食醋和淀粉不能检验,B错误;C项,“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氮氧化合物产生的,“臭氧层空洞”主要是氮氧化物、氟氯代烃等的排放引起的,C正确;D项,由于钝化的原因,常温下可用钢瓶来装载浓硫酸、浓硝酸,常温下干燥的Cl2不与Fe反应,可用钢瓶来贮存液氯,不属于钝化,D错误;故选C。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所以C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
B.H2O汽化成水蒸气、分解为H2和O2,都需要破坏共价键
C.C4H10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
D.水晶和干冰都是共价化合物,均属于原子晶体
【答案】C
【解析】A项,CaCl2含有离子键无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A错误;B项,H2O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汽化成水蒸气,破坏分子间作用力,H2O分解为H2和O2,需要破坏共价键H-O键,B错误;C项,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2两种同分异构体,前者为正丁烷、后者为异丁烷,结构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因而沸点不同,C正确;D项,水晶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干冰为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属于分子晶体,D错误。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剂
B.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因此碘被称为“海洋元素”
C.某些特殊用途产品可用水玻璃浸泡后,既耐腐蚀又不易着火
D.火山附近的温泉因常常含有游离态硫而具有杀菌作用
【答案】B
【解析】A项,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作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剂,故A正确;B项,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蕴藏在汪洋大海中,故溴有“海洋元素”的美称,故B错误;C项,某些特殊用途产品可用水玻璃浸泡后,表面形成碱金属硅酸盐及SiO2凝胶薄膜,既耐腐蚀又不易着火,故C正确;D项,硫磺能够破坏细菌表面的有机保护膜,使其死亡,火山附近的温泉因常常含有游离态硫而具有杀菌作用,故D正确;故选B。
2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苯含有的分子为0.1NA
B.0.1mol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2.8gCO和C2H4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D.1molMg2+含有核外电子数为2NA
【答案】C
【解析】A. 苯在标况下为液态,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因此不能计算分子数,A项错误;B. 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1mol铁与氯气反应,电子转移3mol,因此0.1molFe与足量氯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B项错误C. 2.8gCO和C2H4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因此混合物的分子数为0.1NA,C项正确;D. 镁核外共12个电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后生成Mg2+,Mg2+共10个电子,因此1molMg2+含有核外电子数为10NA,D项错误;答案选C。
22.一定温度下,把6 mol A和5 mol B通入容积为4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2D(g),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 mol C,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5min,平衡时3v正(A)=2v逆(D)
B.0~t2,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C.t2~t3,各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D.B的平衡转化率为25%
【答案】B
【解析】A. 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平衡时2v正(A)=3v逆(D),A错误;B. 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时生成2 mol C,则消耗了3mol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B正确;C. t2~t3,反应为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各物质浓度与初始投料有关,不一定相等,C错误;D. 达到平衡时,生成2molC,则消耗了1molB,B的平衡转化率为=20%,D错误;答案选B。
23.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白色固体F的主要成分是H2SiO3
C.混合物A中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在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滴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A中有KCl
【答案】C
【解析】A.无色溶液B成分复杂,若B中只含有KCl,则 pH=7;若含有Na2CO3或硅酸钠或两者均有,则CO32-和硅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故无色溶液pH≥7,A项正确;B.白色固体F难溶于硝酸,说明F为H2SiO3,B项正确;C.固体C加入硝酸得无色气体,该气体只能是CO2,可能是CaCO3生成的,也可能是Na2CO3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再与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因此,固体C中不一定含有CaCO3,C项错误;D.检验Cl-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所以证明A含有KCl,证明Cl-即可,D项正确。
24.为探究某铜的硫化物组成,取一定量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白色沉淀 4.66 g;将灼烧后的固体(仅含铜与氧2种元素)完全溶于100 mL 1 mol/L H2SO4中,过滤,得到0.64 g 红色固体,将滤液稀释至 200 mL,测得c(Cu2+)=0.1 mol/L。已知:Cu2O+ H2SO4 =CuSO4+Cu+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白色沉淀亚硫酸钡
B.原铜的硫化物中n(Cu)∶n(S)=2∶3
C.最后所得的溶液最多可以溶解铁1.12 g
D.灼烧后的固体中n(Cu2O)∶n(CuO)=1∶1
【答案】D
【解析】铜的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的气体是SO2,将其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发生反应:H2O2+SO2=H2SO4,BaCl2+ H2SO4=BaSO4↓+2HCl,得到4.66 g白色沉淀是BaSO4,可根据沉淀计算S元素的物质的量;灼烧后的固体可能为CuO、Cu2O中至少1种,将其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0.64 g 红色固体物质是Cu单质,证明含有Cu2O,根据Cu单质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Cu2O的物质的量,利用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可判断出是否含有CuO及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据此分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S)=n(BaSO4)=4.66g÷233g/mol=0.02mol,0.64 g 红色固体物质是Cu单质,n(Cu)=0.64g÷64g/mol=0.01mol,则根据方程式Cu2O+ H2SO4 =CuSO4+Cu+H2O中相应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n(Cu2O)= n(Cu)=0.01mol,则其反应产生的Cu2+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在酸溶解金属氧化物后得到的溶液中Cu2+的总物质的量是=0.1 mol/L ×0.2L=0.02mol>0.01mol,说明有0.01mol Cu2+是CuO与硫酸反应生成,则根据CuO+H2SO4=CuSO4+H2O,则n(CuO)= 0.01mol。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A错误; B. 原铜的硫化物中Cu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Cu)=n(CuO)+2n(Cu2O)=0.01mol+2×0.01mol=0.03mol;原铜的硫化物中S元素的物质的量0.02mol,所以n(Cu)∶n(S)=3∶2,B错误; C. 100 ml 1 mol/L H2SO4的物质的量是n(H2SO4)=0.1L×1mol/L=0.1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Fe粉,最后的溶液为FeSO4,所以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解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质量为0.1mol×56g/mol=5.6g,C错误;D.根据前面计算可知n(Cu2O)=n(CuO)=0.01mol,所以灼烧后的固体中n(Cu2O)∶n(CuO)=1∶1,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25.下列存在因果关系或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或叙述 操作或叙述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
B BaSO4难溶于酸 用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SO42-
C 原溶液中有SO42- 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D 某钾盐是K2CO3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二者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差异大,选择重结晶法分离,与叙述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向待测液中先加入盐酸,排除CO32-、SO32-、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再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则证明BaSO4难溶于酸,故B正确;
C、CO32-、SO32-、Ag+能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故C错误;
D、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是CO2,钾盐可能是K2CO3,也可能是KHCO3,故D错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
26.(1)①写出水玻璃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②写出1-丙醇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漂白粉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Na2SiO3(1分) ②CH3CH2CH2OH(1分)
(2)Ca(ClO)2+CO2+H2O=CaCO3↓+2HClO(2分)
【解析】(1)①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的俗称;②1-丙醇为丙烷CH3CH2CH3的碳链端1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
(2)漂白粉中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Ca(ClO)2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漂白粉为固体,不拆分,碳酸钙为难溶性固体,不拆分,次氯酸为弱酸,不拆分,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
27.已知某气态烃X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1,A能发生银镜反应,E具有水果香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
请回答:
(1)C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2)化合物M是A的同系物,比A少一个碳原子,请写出M的结构式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有机物D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使黑色的氧化铜变红
B.有机物C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反应③为还原反应,反应④为氧化反应
D.有机物B、D、E均能与NaOH反应
(4)化合物E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备E。装置中,溶液M为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_________中,振荡、静置,然后_________(填操作)分离溶液M。
【答案】碳碳双键 AB 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漏斗 分液
【解析】
某气态烃X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16g·L-1,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6×22.4=26,则X的分子式是C2H2,X是乙炔;A能发生银镜反应,A是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B是乙酸,乙酸和D反应生成具有水果香味的E,E是酯,则D是乙醇,C和水反应生成乙醇,C是乙烯;E是乙酸乙酯。
根据以上分析,(1)C是乙烯,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碳碳双键;
(2)A是乙醛,化合物M是A的同系物,比A少一个碳原子,则M是甲醛, M的结构式;
(3)A.有机物D是乙醇,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和黑色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乙醛、铜和水,所以黑色氧化铜变红,故A正确;
B.有机物C是乙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B正确;
C.反应③乙炔和氢气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类型为还原反应(加成反应),反应④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故C错误;
D.有机物B是乙酸,乙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E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D是乙醇,乙醇和NaOH不反应,故D错误;选AB;
(4)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溶液M为饱和碳酸钠溶液。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振荡、静置,然后用分液法分离溶液M。
28.某混合物X由Na2O、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对X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混合物X中一定有_______。
(2)写出过程II中得到蓝色溶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答案】Na2O、Fe2O3、Cu 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 0.05mol
【解析】15.6gX加足量水过滤只得到6.4g固体,则X中一定有Na2O,可能有SiO2;加水后所得固体加过量盐酸产生蓝色溶液和红色固体,则一定发生了Fe2O3+6H+=2Fe3++3H2O和2Fe3++Cu=2Fe2++Cu2+,则一定有Fe2O3和Cu,且1.92g红色固体为Cu,因此X中必不含SiO2。
(1)由分析可知混合物X中一定有Na2O、Fe2O3、Cu;
(2)过程II中得到蓝色溶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和2Fe3++Cu=2Fe2++Cu2+;
(3)结合分析可知X中Fe2O3、Cu的总质量为6.4g,加盐酸后Fe2O3中Fe转化为Fe2+,反应的Cu变为Cu2+,设参加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xmol,Fe2O3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有160y+64x+1.92=6.4,得失电子守恒有2y=2x,联立二式解得x=0.02,因此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0.02mol+1.92g÷64g/mol=0.05mol。
29.如图所示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
(2)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___。
(3)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减小空气对流,使NH3充满试管(1分)
(2)用蘸取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容器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1分)
(3)不能(1分) CaCl2+8NH3===CaCl2·8NH3(1分)
【解析】(1)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确保收集满纯净的氨气,故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
(2)用蘸取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
(3)CaCl2虽然是中性干燥剂,但是CaCl2能吸收NH3,故不能用无水CaCl2干燥氨气。
30.室温下,将200mL某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分。一份加入过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33g;另一份加入100mL1.0 mol·L-1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H+浓度为0.1 mol·L-1(溶液的体积为200mL)。试计算:
(1)每份溶液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mol。
(2)原混合溶液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答案】0.01 1.0
【解析】(1)一份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SO42-+Ba2+=BaSO4 ↓,充分反应后得沉淀2.33g为BaSO4的质量,利用硫酸根守恒计算计算硫酸的物质的量;
(2)另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 1.0 mol·L-1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是H2SO4+2NaOH=Na2SO4+2H2O,HCl+NaOH=NaCl+H2O,根据硫酸的物质的量计算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再根据H原子守恒计算盐酸浓度.
(1)n(BaSO4)=2.33g/233g·mol-1=0.01mol,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得n(H2SO4)=n(BaSO4)=0.01mol;
(2)另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100mL 1.0 mol·L-1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是H2SO4+2NaOH=Na2SO4 +2H2O,HCl+NaOH=NaCl+H2O,根据方程式知,硫酸消耗的n(NaOH)=2n(H2SO4)=2×0.01mol=0.02mol,混合溶液中H+浓度为0.1mol·L-1、溶液的体积为200mL,则剩余n(HCl)=0.1mol·L-1×0.2L=0.02mol,则与NaOH溶液反应的n(HCl)=n(NaOH)(余下)=1.0mol·L-1×0.1L-0.02mol=0.08mol,则总的n(HCl)=0.02mol+0.08mol=0.1mol,其浓度=0.1mol/0.1L=1.0mol·L-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