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球
一、选择题
1.(2022春·湖北十堰·四年级统考期末)农历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由亏到圆 B.一直是圆的 C.由圆到亏
2.(2021春·四年级单元测试)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 )形成的。
A.火山喷发 B.流星体 C.行星
3.(2021春·四年级校考单元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十分光滑
B.月球表面有河流、湖泊
C.月球表面有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4.(2022春·陕西西安·四年级统考期末)古人云“月有阴晴圆缺”,在农历的一个月中,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满月→上弦月→下弦月→新月
B.上蛾眉月→上弦月→渐盈凸月→满月
C.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
5.(2022春·云南曲靖·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不是月亮和地球共同特点的是( )。
A.都是球体 B.都会发光 C.都是固体星球
6.(2022春·山西吕梁·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排序中,( )排列的上半个月的月相记录是正确的。
A. B. C.
7.(2022春·四川广安·四年级统考期末)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变化周期一般是( )。
A.一个月 B.半个月 C.半年
8.(2021春·山西临汾·四年级统考期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首词里涉及到的自然现象是( )。
A.月相 B.星座 C.太阳
9.(2022春·浙江杭州·三年级期末)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先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
10.(2021春·内蒙古赤峰·四年级统考期末)科学家们推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 )形成的。
A.宇宙的流星冲击 B.火山喷发 C.洪水冲刷
11.(2022春·山西临汾·四年级统考期末)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月亮已经出来了,月相如图所示,小华由此判断今天可能是农历( )。
A.初七 B.十五 C.二十三
12.(2021春·山西临汾·四年级统考期中)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 )。
A.新月——上弦月——下弦月——新月
B.新月——下弦月——上弦月——新月
C.新月——峨眉月——下弦月——满月
二、填空题
13.(2021春·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年级校考期中)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__________是它的卫星。
14.(2021春·四年级单元测试)月球本身不( ),但能( )太阳光。
15.(2021春·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上半月是( ),下半月的月相是( )。
16.(2021春·辽宁葫芦岛·四年级统考期末)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 )。
17.(2021春·辽宁沈阳·四年级校考阶段练习)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月球上表面除了有高山和“月海”,还有( ),它是因为流星( )而形成的。
三、简答题
18.(2022春·山西晋中·四年级校考期中)随着科技进步中国人已登上月球,如果你是“嫦娥十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要把3名中国航天员送到月球生活2天。航天员要在月球生活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并解决)
19.(2021春·四年级单元测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
四、实验题
(2022春·云南曲靖·四年级统考期末)月球与月相
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使数据更准确,他们做3次再求平均数,记录如右表:
石子高度 小石头 大石头
丢三次平均数 丢三次平均数
50厘米 坑宽(厘米) 5.3 7.3
坑深(厘米) 1.1 1.7
20厘米 坑宽(厘米) 3.3 5.3
坑深(厘米) 005 1.2
20.分析数据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形成的坑越大。
21.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 )。
A.石头的大小 B.丢石头的高度 C.坑的大小
五、综合题
(2022春·陕西西安·四年级统考期末)月相歌诀: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像蛾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请你结合月相歌诀回答下列问题:
22.月相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________照亮的部分。
23.月相的周期变化是________。(填字母)
A.一年 B.一月 C.一周
24.阴影部分表示月球的阴暗部分,从初一到三十,下列四个月相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25.小俊计划在中秋节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测到,原因是:中秋节是满月,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太阳光照亮,光线较强。
26.小俊通过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不一,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环形山的形成与________撞击月球表面有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2.B
【详解】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
3.C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液态水,月球表面是坑坑洼洼的,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4.C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所以在农历的一个月中,下半月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满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下蛾眉月。
5.B
【详解】地球、月球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固体星球,都可以进行公转和自转,不会自己发光发热,另外地球有丰富的液态水,月球表面有大量的环形山,没有空气,AC属于月亮和地球共同特点,B不是月亮和地球共同特点。
6.A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7.A
【详解】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8.A
【详解】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指的就是月相的变化现象。
9.B
【详解】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是农历一个月循环一次。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10.A
【详解】环形山通常指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
11.B
【详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是满月。如图所示,小华由此判断今天可能是农历十五。
12.A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圆缺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是一个月,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13.月球
【详解】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 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
14. 发光 反射
【详解】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的部分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的部分。
15. 由缺到圆 由圆到缺
【详解】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月相的变化规律: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16.卫星
【详解】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叫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
17. 伽利略 环形山 撞击
【详解】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18.月球上没有充足的氧气、水、食物、昼夜温差大、没有通讯设备。需要将血充足的氧气、水、食物、既能防寒又能抗热的衣服、通讯设备。(合理即可)
【详解】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水,温差大,没有食物,所以,航天员登月要准备好充足的氧气、水、食物、既能防寒又能抗热的衣服、通讯设备等等。
19.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的--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
【详解】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相按农历月初到月末的顺序排列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农历初一到农历月底,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的--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
20.高 21.B
【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20.分析小华和同学做模拟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头,高度越高形成的坑越大。
21.从同一高度丢大小不同的石头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实验条件是丢石头的高度。故B正确。
22.太阳光 23.B 24.ABDC 25.能 26.流星体
【分析】月相是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面,另半个球面是暗面。随着月球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运动,就使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朝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22.月相就是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月相变化童谣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23.月相的周期变化是一个月,故选项B符合题意。
24.阴影部分表示月球的阴暗部分,从初一到三十,月相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先后顺序是A→B→D→C。
25.小俊计划在中秋节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他能观测到,因为中秋节是满月,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太阳光照亮,光线较强。
26.小俊通过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不一,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环形山的形成与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有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