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84 分)
1.我国的下列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人口密集的是( )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下图示意我国天山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 2-3 小题。 2.天山北坡的人口分布占
比最多的地带是( ) A.0—500 米 B.500—1000 米 C.1000—1500 米 D.1500—2000 米
3.该山地南坡 1000~1500米地带人口分布较多,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多 B.气温适宜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继青藏铁路后,进藏的滇藏和川藏铁路已于近年开工建设。设计中川藏铁路桥隧比(桥梁和隧道长度占线路全长的比例)高达 42%以上。结合下图,川藏铁路沿线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水源充足的绿洲
平坦广阔的冲积平原 C.光照充足的高山
D.海拔较低的河谷
下图为腾讯 QQ 发布的我国同时在线人数突破 2 亿人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5-6 小题。
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张图印证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以长城一线为界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C.以长江为界
D.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形成我国如图人口分布大势的根本原因是
( )
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历史因素
近年来,我国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开展
了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各大城市先后颁布了吸引人才落户的优惠政策。大城市实施人才引进战略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住房条件 B.土地面积 C.财政支持 D.人才意愿
人才落户政策的成功实施可以( )
①提高城市化水平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人均工资水平④减轻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菲律宾的菲佣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影响菲佣前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语言优势 B.文化水平高 C.国家政策优势 D.经济差异明显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从北美迁入拉丁美洲 B.从亚洲迁往拉丁美洲
C.从非洲迁往西欧 D.从欧洲迁往亚洲
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人口专家依据 1990 年的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了 2050 年我国四省区老
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完成下面 11-12 小题。 11.依据图中信息,2050 年前后四省区人口抚养比最低
的是( )
A.广东 B.江苏 C.广西 D.贵州 12.人口专家对预测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导致1990~2050年广西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老年人口基数大 B.自然增长率为负
C.该省青壮年迁出多 D.医疗卫生条件好
如果把中国现有人口数记为 a,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记为 b,环境人口容量记为 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
A.c>a>b B.b>a>c C.a>c>b D.a>b>c
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如果木桶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题。以下最有可能位于 a 区域的是( )
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居住区
C.疗养院
D.中心商务区
在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格局来看,最接近(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田园模式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组成部分,重点解决“公交最后 1 公里”的问题。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 停车数量统计图。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A.工业区和住宅区 B.商业区和仓储区 C.住宅区和商业区 D.行政区和商业区
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每种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无其他功能
②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区
③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④商业区的区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9.右图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城市的( )
A.M 处 B.N 处 C.O 处 D.P 处
20.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
A
.市中心
C
.主干道交汇处
B
.街道两侧
D
.城市绿地
1998
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的红寺堡移民
开发区开垦耕地
80
余
万亩,并建设扬黄灌溉工程,满
足来自“苦瘠甲天下”的固原等南部山区移民的生产 活动。该镇发展光伏大棚,棚上用太阳能发电,棚内种
反季蔬菜、水果等。据此完成下面
21-22
小
题。
2
1
.宁
夏
南
部
山
区
生
态
环
境
恶
劣,
水
资
源
匮
乏
,
自
然
灾
害
多
发,居
民
生
活
贫
困。
当
地
政
府
将
贫
困
村
整
体
搬
迁
到
山
下
重
新
安
置
生
活
和
就
业,从
人
口
迁
移
类
型
上
看
这
属
于
A
.
智
力
迁
移
B
.
难
民
迁
移
C.劳务迁
移
D.生态移
民
)
制约固原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科技水平
(
年
份
1998
年
2019
年
人口数量/人
5160
4030
人口合理容量/人
4951
2964
年人均产值
/元
2027
3460
河流含沙量/(千克/米
3)
0.023
2.252
)下表为我国某地 1998 年和 2019 年部分统计数据变化表。据此完成下面 23-24 小题。注:产值和消费不考虑通货膨胀
该地人口合理容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B.生态环境恶化
C.科学技术水平上升 D.生活消费水平下降
能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林牧业比重③拓展对外交通④鼓励人口迁入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读图,完成下面 25-26 小题。
中国园林与美国园林在建筑结构上明显不同,原因是( )
A.气候差异 B.地形差异 C.地域文化差异 D.发展历史长短不同 26.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图左为某地居民的特色服饰,该服饰腰襟肥大、袖子宽长,便于穿脱。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 27-28 小题。
27.图示居民常年生活的区域在(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28.根据大气受热原理,当地服饰设计成便于穿脱,是因为( )
A.白天①弱,夜晚④强,昼夜温差小 B.白天②强,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 C.白天④弱,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 D.白天①强,夜晚④弱,昼夜温差大
我国的传统民俗风情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读我国部分省份的民俗风情图,完成下面小
题。
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民俗风情出现的省份分别最可能是( ) A.黑龙江陕西云南 B.山东北京上海 C.辽宁山西西藏 D.江西内蒙古贵州
“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世世代代东北人常见的生活习俗,而今东北人的餐桌增加了多种时鲜蔬菜,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地区的气候变暖 B.人们生活习俗发生改变
C.家庭烹饪技术大幅提高 D.交通运输、冷藏条件改善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连续三日“城市热岛”强度(用城区温度与郊区温度之差来表示)日变化(图)及云量对该城市“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图)。图中有关城市热岛强度信息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热岛”现象整天存在 B.晴天时“城市热岛”强度大 C.“城市热岛”的消失速度比形成的速度更快
D.“城市热岛”强度表现为夜间强、白天弱
树池是指在城市中硬化的地面上栽种树木时,在树木的周围保留一块没有硬化的土地,下图为城市中常见的两种树池样式。读图完成下面 32-33 小题。
在城市中大量建设树池可以( )
①增加大气湿度②防止水土流失
③加大地表径流④缓解城市内涝
⑤降低大气温度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关于图中两种树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树池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两侧,工整美观,轻质耐压
B.城市主干道附近最常见的是甲树池,既美观又不影响行人通行 C.甲树池中铺设的卵石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乙树池盖板减弱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生态环境效益差
读我国 2014 年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 34-36 小题。 34.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说明( )
A.城乡差距日益加大 B.农村失业人口增多 C.人口越集中,越有利社会进步
D.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我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分布 D.城市发展历史
有人戏称北京为“首堵”,其交通拥挤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 B.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
C.城市化水平较低 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保留土地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的出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许多地区越冬作物油菜逐渐被田间管理简单的小麦取代。完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越冬作物油菜被小麦取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政策 B.劳动力 C.市场 D.交通 38.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下题
该区域发展此农产品的优势自然条件( ) A.地表起伏大,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农业劳动力充足 D.市场需求大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右下图是我国某县 2008 年农产品产值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 39-40 小题。
该县农业的主要类型是( ) A.自给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农业 D.粗放农业
影响这类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和交通 B.土壤和水源
C.地形和气候 D.政策和劳动力
近年来,我国农业专家培育的多年生稻(下图)在国内多个省区推广。多年生稻栽种一次,从第二年(季)起便无需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产环节,仅需田
间管理和收获就可实现 3-4 年(每年收获 2 季)的稻作生产,而且可以保证稻谷年产量不低于普通水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和普通水稻相比,种植多年生稻的主要优势在于
A.提高水稻田单产 B.利于农田肥力恢复 C.降低劳动力投入 D.减少农田的病虫害 42.在我国水稻种植区,限制多年生稻推广种植的自然因素最可能为( )
A.地形 B.热量 C.土壤 D.光照二、综合题(每点 1 分,共 16 分)
43.读下面图表,回答下列问题。(5 分)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49℃ ≥29℃ ≥24℃ 18-24 <18℃ ≤10℃
图甲、图乙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由表格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
解释图乙人口集中分布在 0-200 米的原因是 、 。 44.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 分)
从环境角度考虑,化学工业布局在城区五地中的 处是合理的,理由是:
、 。
目前该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请你为缓解该问题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_; 。
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 分)
北海道沿海和中部分布着平原地形,拥有日本约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有高达 204%的粮食自给率。近年来,小麦、水稻、马铃薯、牛肉和乳制品等产量也均居日本第一,是目前全日本不折不扣的产粮基地。北海道农田十分平整,规划错落有致,是大规模农场的种植模式。图示意北海道山脉、河流分布。
分析北海道种植农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
;
阐释北海道大规模农场兴起的主要原因。
;
简述北海道乳肉畜牧业与耕作业的相互促进关系。
;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A D D A C A D C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A B D B C C A C D C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B A C D D B A D A B C
题号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答案 D B B B B C A C B
二、综合题(每点1分,共16分)
43.(5分)(1)水源 地形
(2)亚热带和温带
(3)地形平坦,利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44(5分).
(1) E 位于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空气污染较小
(2)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交通管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45.(1)北海道冬季降雪多,土壤水分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雨热同期,是农作物的生长旺季;纬度偏高,冬季低温,作物病虫害较少;夏季日照时间长,利于作物光合作用。(2分)
(2)北海道沿海和中部有连绵的平原,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作业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机械化的推广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利于大规模农场的兴起。(2分)
(3)北海道耕作业农作物秸秆丰富,为乳肉畜牧业提供高质量饲料,保障乳肉畜牧业产品质量;乳肉畜牧业的排泄物,经加工后,是耕地最佳的有机肥料,促进粮食单产的提高;因乳肉畜牧业而得到保护的草山草坡,对山下耕地起到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