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15: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计划执行任务的B24轰炸机
广东东山梅花村陈公馆现貌
1949年10月1日,寄居广东的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不断地电话请示何时执行原定的轰炸计划,目标:
北京!
周至柔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知道《共同纲领》的地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列举新中国初为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及其提出过程,了解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知道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内容,说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及其途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1、筹备:1949.9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内 容
建国纲领、临时宪法
代行人大职权
2、开国大典
典礼的背后
1、参阅飞机挂载实弹,随时准备空战;
2、典礼附近部署高射炮部队;
3、反复强调检阅部队不能慌乱;
4、典礼改到下午,迫使敌机考虑夜间返航
不想徒增骂名的蒋中正
周:“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
蒋:“算了,任务取消!”
毛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3、意义
①(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社会)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②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③(世界)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华南、西南;
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国民经济千疮百孔,国家财政困难;
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直逼鸭绿江和图们江;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封锁威胁新中国。
巩固新生政权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P157学习聚焦
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急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P158学习聚焦
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意义)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1.农村: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2.稳定物价—“银元”、“米棉”之战
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①背景、目的
②经过(1950-1953)
③意义
◎杨根思
3.抗美援朝
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英雄事迹汇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了人民为祖国而奋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针),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参加日内瓦会议(时间、目的、特点、成果和意义)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内容)
4.参加亚非会议(时间、地点、特点、中国提出的方针和意义)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聚焦:新中国进行的积极外交活动为国家建设争取到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经济: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③一五计划(1953-1957年)(意义)
2.政治:
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原则);②确立三大制度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代表作:《井冈山的斗争》
3.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A
土地革命时期
B
抗战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建设时期
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报告;1949.6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和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②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剿匪镇反、抗美援朝,是巩固人民政权紧急而又必要的重大决策,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在这一过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