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整合课件+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4年春季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整合课件+单元测试: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31 21:47:56

文档简介

课件10张PPT。第八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B.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组成
C.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贸易体系
D.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而非贸易体系。
答案:C
22007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竞选世界银行行长,美国总统布什坚持世界银行行长必须是美国人。最终布什提名的美国人佐利克当选为世界银行新行长。这种结果的出现,是因为(  )
A.美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实力严重受损
C.美国执行霸权主义政策
D.世界银行根据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解析:世界银行的发言权取决于成员国认缴资金的多少,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它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答案:D
3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  )
A.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
C.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
解析:C、D两项的叙述明显与史实不符。A项中的“严重恶化”,也不符合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已无力维护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
A.延缓了经济全球化的速度
B.对经济全球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C.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D.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5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导致(  )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解析:冷战爆发于1947年,而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就积极筹划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统区经济的混乱是战争和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所致。
答案:B
6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应是(  )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仍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由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很容易判断出①②正确;国际贸易总额的增加,说明了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从而也就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④正确。
答案:D
7《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种“文明”的行为是(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经互会
C.加入北约组织 D.成立欧共体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在对欧洲历史反思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基于现实的需要,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这对欧洲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文明。
答案:D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 ②政治联合加强 ③法德实现和解 ④民族矛盾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目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还没有最终完成,民族矛盾也依然存在,④的叙述与当前西欧的实际情况不符。
答案:A
9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
解析:欧盟虽然朝政治、经济一体化方向迅速发展,但世界并未形成区域统一的世界;欧盟是欧洲国家建立的组织,它既不是欧美协作的结果,也不是欧俄均衡的结果,因此,A、C、D三项的表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B
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欧盟与它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都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双方都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但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促进了欧洲的经济政治一体化。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它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但没有促进其经济政治一体化。
答案:A
11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解析:民族性突出的是地域性,明显与全球化冲突。民族企业难以生存并不是说完全消失,而是寄存融入于全球化中发展成为世界的、跨国的企业(公司)。由此可看出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推动力量。
答案:B
1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解析:“更为接近”,说明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国之间的共同点在逐渐增多。
答案:A
13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作用是(  )
A.取消成员国进口关税
B.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C.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D.平衡成员国国际贸易逆差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致力于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来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答案:C
14中国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 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尔公司经营有方
B.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海尔产品质优价廉
解析:海尔集团的发展,得益于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顺应全球化的潮流。
答案:C
15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下列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者对前者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B.前者是后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C.后者在世界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产生前者的原因
D.前者有利于形成多极世界,后者不利于形成多极世界
解析:区域集团化促进了集团内部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但是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第16题15分,第17题25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请完成:
(1)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如何形成的?(8分)
(3)材料二反映了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在世界上地位的何种变化?这种变化对欧洲经济的区域一体化有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膨胀和军事上的霸主地位。
(2)1944年,在美国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此后,在国际金融领域,美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1947年,筹建了多边性的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战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3)世界中心地位的丧失。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与合作,在法国等欧洲大国的推动下,欧洲经济一体化从理想走向现实。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千米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 300千米。——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10分)
材料三 下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平衡的世界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9分)
参考答案:(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扩张;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扩张。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