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文章思路
3. 领悟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欧阳修:字 ,号 ,谥号文忠。著名 、 , 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永叔
醉翁、六一居士
文学家
史学家
北宋
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一、作者介绍
阅读《导学案》121-122页关于本课内容,填空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代
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
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后唐庄宗李存勖
二、背景介绍
《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907—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伶官传》选自《新五代史》,是关于一些伶官的传记。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所作的序。
解
题
大声朗读课文,熟悉文本,注意下列字音
活动一:
契丹 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誓天断发 欤
yú
fà
xì
chéng
qì
学习任务一:疏通1、2段文意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逐字逐句翻译1、2段
要求:①自读课文并翻译,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
②时间:10分钟
【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组 员充分发表意见,组内不能解决的标注好。
要求: 5分钟
学习任务一:疏通1、2段文意
【展示点评】1、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回答问题。
(要求: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句式)
2、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3、教师指导和点评。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后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遗憾的事情。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庄宗领了箭,将其收藏在祖庙中。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队伍前面奔驰疾行,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
学习目标
1.积累3、4段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理顺文章结构思路。
3. 把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
第二课时
复习检测:
1、字词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2、句子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此三者,吾遗恨也
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学习任务一:疏通3、4段文意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口头翻译第3段
要求:①边读边逐句翻译,将不会翻译的词句做 出标记。
②时间:5分钟
【合作探究】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
要求: 3分钟
【质疑解惑】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解惑。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学习任务一:疏通第3段文意
【成果验收】1、解释红色字词,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句式
2、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3、教师点拨指导。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入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把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的时候,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在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逃,还没见到乱贼,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至于(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截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 泪水流下浸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出自人的原因吗 《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逐字逐句翻译第4段。
要求:①自读课文并翻译,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
②时间:3分钟
【合作探究】同桌交流讨论“自主学习”中的问题,不能解决的标注好。
要求: 2分钟
疏通第4段文意
【质疑解惑】代表质疑,其他同学解惑。
【成果展示】1、解释红色字词,翻译划线句子并指出句式
2、教师点拨指导。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因此正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把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
学习任务二:梳理行文思路
【自主学习】 自读全文, 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天下盛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看法的 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庄宗接受遗命后,是如何做的?(用原文回答)
3、庄宗失败的惨状如何? (用原文回答)
4、由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事例,作者得出了什么 结论? (用原文回答)
5、速读第四段,找出本段议论句。
要求: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解疑。
伶官传序
论点
正面
反面
结论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后唐庄宗
得天下(盛)
后唐庄宗
失天下(衰)
举例
学习任务三: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
【合作探究】齐读第4段,组内交流讨论问题。
行文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作者为什么又在第四段中发出“祸患…,…所溺”的议论?
要求:时间2分钟
【学生展示】 教师引导解疑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贪图安乐,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伶官传序
论点
正面
反面
结论
推论
举例
借古讽今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文 旨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装。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B.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巩固练习
C
B
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令读者感触颇多。请结合文中名句,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微写作
课后作业:
示例一: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忽视小的方面,不要沉溺于所钟爱的“玩物”。一个人犯错误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比如贪污受贿、偷偷摸摸,都是从不为人所重视的“忽微”开始的,所以务必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从小事上筑起防微杜渐的堤坝。不可沉溺于吃喝玩乐,不可沉溺于声色犬马,坚持讲正气,不让歪风邪气抬头。
示例二: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强调国家和自身要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在今天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也必须有忧患意识,时刻警惕国内外敌人的干扰和破坏,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大意。更需要有艰苦创业精神,一切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建设上。
梳理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梳理词类活用1.函梁君臣之首:
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2.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名词作动词,推究。3.负而前驱: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4.仓皇东出: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5.一夫夜呼: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6.而告以成功:
成功,动词作名词,成功的消息。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用法,使...兴、亡。
8.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智勇,形容词作名词,有勇有谋的人物。
梳理文言句式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判断句)
2.此三者,吾遗恨也。
(判断句)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判断句)
4.请其矢,盛以锦囊。
(状语后置句)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状语后置句)
6.而告以成功。
(状语后置句)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状语后置句)
8.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状语后置句)
9.而告(之)以成功。
(省略句)
10.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省略句) 1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12.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