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实验探究题9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实验探究题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11:29:11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实验探究题9
一、实验探究题
1.(2022·长兴模拟)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用某种诊断用的噬菌体进行实验确诊。该噬菌体可以侵入和裂解炭疽杆菌,使其死亡,而对其他细菌无作用。
检测前,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到澄清的液体培养基上,在35℃条件下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注:细菌大量繁殖时培养基变浑浊)。整个检测流程如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要先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
(3)两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高或低”),反之则排除。
【答案】(1)去除培养基中原有细菌,防止实验干扰
(2)等量的生理盐水
(3)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察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以及生物的进化等相关知识点:35℃培养24小时,细菌大量繁殖会导致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对照组不能含有细菌,根据等量原则故应该是等量的生理盐水,加入噬菌体后,由于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故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由于数量偏低,所以用抗生素仍可治疗该细菌引起的感染,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解答】(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要先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去除培养基中原有细菌,防止实验干扰。
(2)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
(3)两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
2.(2022·拱墅模拟)花生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科研人员拟用沙藏法打破花生种子的休眠,并通过实验找到最适宜的沙藏条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沙藏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 沙藏处理方式 种子萌发率
沙子含水量 温度/℃ 沙藏天数
1 100 5% 0 15 30%
2 100 5% 15 10 55%
3 100 5% 15 15 90%
4 100 5% 15 20 70%
(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   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出2点)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思路   。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胚珠
(2)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 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 (合理即可)。
(3)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必须是活的且是完整的,具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受精完成以后,花瓣、雄蕊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
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
实验的思路: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
此观点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3.(2022·义乌模拟)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解,多次实验
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
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
(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   (选填 “抑制”或“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答案】(1)专一
(2)促进
(3)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也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活泼可调节性、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易变性,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
【解答】(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专一。
(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也越大。
4.(2022·仙居模拟)新交规规定开车接听手持电话扣2分。接听手持电话会影响反应速率,干扰驾驶吗?某班同学两人一小组,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两位同学如图甲做好准备(0刻度朝下)。
②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位置,重复3次,求平均值。
③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步骤②。
④两人互换身份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实验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实验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统计,步骤③的数值大于步骤②的同学归为A组,反之归为B组。若A组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组,说明接听手持电话会干扰驾驶。
(3)以60千米/时的车速为例,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距离至少为20米,若看手机时间为3秒,则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米,远超刹车距离!据统计: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答案】(1)每次实验刻度尺距被测试者高度相同、拇指和食指分开的宽度相等或接刻度尺的手的位置相同等(合理即可)
(2)大于
(3)5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凡是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测量结果的因素都应该控制不变;
(2)人在数数时也会分散注意力,相当于开车打电话。如果打电话会影响反应速率,那么尺子下落的距离肯定会更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s=vt计算即可。
【解答】(1)实验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每次实验刻度尺距被测试者高度相同、拇指和食指分开的宽度相等或接刻度尺的手的位置相同等。
(2)实验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统计,步骤③的数值大于步骤②的同学归为A组,反之归为B组。若A组人数大于B组,说明接听手持电话会干扰驾驶。
(3)v=60km/h=;
则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vt=×3s=50m。
5.(2022·南浔模拟)小常利用矿泉水瓶等器材制作了“会旋转的瓶子”。将矿泉水瓶去掉顶部,在靠近底部同一高度的侧壁上等距打若干个相同的小孔,小孔中插入吸管,再用细线将其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
[实验目的]探究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往瓶中加水至-定水位,同时拔出吸管口的盖子,水从吸管中喷出,瓶子发生旋转。通过调节注水速度使瓶内水位保持不变。记录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需时间。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水位深度 吸管数量/根 矿泉水瓶旋转5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号 15 2 15.1 15.3 16.1
2号 4 7.9 7.43 8.2
3号 6 4.9 4.5 4.7
4号 7.5 2 5.0 5.3 5.5
5号 4 2.4 2.6 3.1
(1)根据图乙中吸管的出水方向,可判断矿泉水瓶沿   时针旋转。(填“顺”或“逆”)
(2)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1周所需时间为   秒。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答案】(1)逆
(2)3.1
(3)水位深度相同时,吸管根数越多矿泉水瓶旋转越快。吸管数量相同时,水位深度越小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
(2)将三个时间相加,然后计算出平均数,即旋转5周用的时间,再除以5计算出水瓶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瓶的旋转速度与水位深度和吸管数量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吸管喷水沿顺时针方向。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水对吸管产生反作用力,即水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2)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用的时间为:,则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3)根据1、2、3次实验可知:水位深度相同时,吸管根数越多,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根据1、4次实验可知:吸管数量相同时,水位深度越小,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6.(2022·鹿城模拟)乒乓球打法多样,可利用高速球进攻,也可利用旋转球防守。为了研究球拍底板材料对击球球速及旋转变化的影响,小明分别用A、B两种不同底板的球拍(如图甲)开展研究。相同的乒乓球以不同速度掖击球拍,用传感器记录撞击后乒乓球的反弹速度与接触时间(已知接触时间越长,打出的旋转球越多变),结果如图乙和图丙。
(1)除使用相同的乒乓球外,小明在本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两点)
(2)据图乙,采用B底板时,球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是   。
(3)比赛中运动员回球时,若旋转球越多变,球反弹速度越小,就越有利于在防守中取胜。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认为防守型运动员应选择哪种球拍底板,并说明理由。    。
【答案】(1)胶皮、海绵材料、厚度等一致
(2)击球速度越大,球的反弹速度先增大后基本不变
(3)选B,因为从实验结果看在相同的击球速度下,B球拍与球接触时间更长,反弹速度更小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生活常识可知,球拍的胶皮、海绵材料和厚度等也会影响球速和旋转的变化;
(2)根据乙图分析求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
(3)防守运动员要使球旋转多变,即球与拍的接触时间更长,根据图丙分析解得。
【解答】(1)除使用相同的乒乓球外,小明在本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胶皮、海绵材料、厚度等一致。
(2)据图乙可知,B曲线先不断增大再保持不变,则采用B底板时,球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是:击球速度越大,球的反弹速度先增大后基本不变。
(3)我认为防守型运动员应选择B种球拍底板,理由:从实验结果看在相同的击球速度下,B球拍与球接触时间更长,反弹速度更小 。
7.(2021·长兴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密度大小,选择两支粉笔进行研究。他们用天平测出粉笔的总质量为m,并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这样测得的粉笔密度将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密度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答案】(1)偏大
(2)用细小的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于粉笔吸收水分,因此放入粉笔后粉笔和水的总体积V2会变小,那么根据V=V2-V1计算出粉笔的体积就偏小,根据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2)既然粉笔不能自己浸没水中,可以使用“针顶法”将其压入水中,进而测出它的体积;
(3)量筒内前后两个示数之差就是粉笔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这样测得的粉笔密度将偏大。
(2)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用细小的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粉笔的体积:V=V4-V3;
粉笔的密度:。
8.(2021·浙江模拟)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20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嘉兴2020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人群的T淋巴细胞具有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答案】(1)不能
(2)小
(3)特异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为图表分析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不能得出嘉兴2020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2)分析图乙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小。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活力越小,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9.(2021·浙江模拟)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真的有减肥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假设】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分组:质量为10 g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饲养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
组别 A B C
天数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喂养饲料 基础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灌胃液体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茶多酚溶液
第二步: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且适量的饲料,并在晚上8时进行灌胃,具体见下表。(备注:灌胃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
第三步:第1天、第45天、第90天分别对各组小白鼠进行称量、记录,并求平均值。
组别 A B C
第1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20.3 20.1 20.1
第45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1.8 56.2 56.1
第90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8.6 63.9 59.5
【交流讨论】
(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通过B、C两组实验对照,得出的结论   。
(3)第46~90天,A、C两组实验   形成对照。(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答案】(1)大于
(2)茶多酚是否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3)不可以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即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2)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茶多酚,且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第46~90天中灌胃2mL 茶多酚溶液的C组体重的增加了远远小于B组,故可得出: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3)第46~90天,A、C两组实验中存在茶多酚和高能量饲料两个变量,不可以形成对照。
10.(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答案】(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在研究绣球花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土壤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扦插是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 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11.(2020·越城模拟)小明用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但长宽不同的橡皮条、一个弹珠,探究“影响橡皮条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伸相同的长度,将弹珠在同一高度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次数 橡皮条 橡皮条宽(cm) 橡皮条长(cm) 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a 0.5 20 10.1
2 b 0.5 30 8.2
3 c 1.0 20 14.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运用了转换法,下列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填编号)。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②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2)比较第1、3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同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 像皮条弹性势能最大;(填字母编号)
A.窄而长的 B.宽而长的 C.窄而短的 D.宽而短的
【答案】(1)弹射的水平距离;①
(2)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根据1、3两次实验中控制的因素,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表格数据中“弹射的水平距离”是用来比较橡皮条弹性强弱的,弹性大弹射距离大反之单射距离小。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主要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利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直观的反映出热量的变化,运用了转换法。所以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① ;
(2)在1、3两次实验中,橡皮条宽不同,长度相同,3橡皮条弹射的水平距离远,据此可得到结论为: 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
(3)由1、3实验可知,与宽度有关,越宽弹射距离越远。由1、2实验可知,与长度有关,长度越短弹射距离越远。综上可知, 同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 宽而短的像 皮条弹性势能最大,D选项正确 。
故答案为:(1)弹射的水平距离; ① (2) 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D
12.(2020·温岭模拟)洗过菠菜后的水是无色的,而烧成的菠菜汤是绿色的。某同学猜测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被沸水破坏,导致细胞内色素离开细胞。通过煮沸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呢?为此,他用玉米作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观察玉米种子中胚内部的着色深浅象来判断红墨水中的色素是否进入胚细胞,从而说明细胞膜是否被破坏。
【实验器材】清水,已稀释的红墨水(色素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玉米胚的细胞内),已放水中泡胀的新鲜玉米种子若干,大烧杯若干,三角架,酒精灯,镊子,刀片,滴管,培养皿等仪器,还需要以下哪种器材   
A.长颈漏斗
B.药匙
C.石棉网
D.蒸发皿
【实验过程】⑴提出问题: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吗?
⑵建立假设: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
⑶设计实验步骤:   。
【答案】C;1.将若干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等的玉米种子纵切后分成两组;2.将两组放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里,一组放酒精灯上煮沸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3.将两组种子捞出,放入装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染一段时间,取出用清水冲洗,4.观察胚内部的着色情况,得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对烧杯进行加热,而烧杯是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因此需要石棉网;
(3)生物实验的设计过程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还要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可以把相同的玉米种子分两组,然后分别放在有水的烧杯中,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捞出放在有红墨水的染色,清洗观察种子的染色情况即可;
故答案为:(1)C;(3) 1.将若干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等的玉米种子纵切后分成两组;2.将两组放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里,一组放酒精灯上煮沸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3.将两组种子捞出,放入装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染一段时间,取出用清水冲洗,4.观察胚内部的着色情况,得出结论。
13.(2020·温州模拟)兴趣小组要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实验材料和器材:已采集的重金属污染液,水稻种子若干,培养皿4只,纱布若干,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为28℃,光照适宜),尺子,试管和量筒等。建议实验过程中培养皿内保持约10毫升液体,适宜种子发芽和生长。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设计:
步骤①(选择研究材料,排除影响因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 、103倍获得3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
步骤②(设置对照组)(1)   ;
步骤③(进行对照实验,排除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的干扰)(2)   ;
步骤④(观察因变量,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    ;
(二)过程分析:实验中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原因是(4)    。
【答案】取4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3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10毫升,另1只培养皿加入10毫升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将4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1周后统计比较各组的发芽率;2周后用尺子测量株长(或根长),统计比较平均值。;为种子萌发提供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萌发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实验的结果是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所以要创设除有10、10 、103 三种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之外,还需要有未添加污染液,只添加与其等量的清水的对照组,故步骤②这样设置:取4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3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10毫升,另1只培养皿加入10毫升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
(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其它条件都适合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步骤③可设计为:将4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
(3)实验的结果是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所以既要计算发芽率,也要测量植株(或根)的生长情况,故步骤④为: 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1周后统计比较各组的发芽率;2周后用尺子测量株长(或根长),统计比较平均值。
(4) 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由自身提供,实验中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萌发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4.(2020·江北模拟)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如下信总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
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
③封闭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填序号)可以作为“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猜想的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②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③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④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使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3)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   越大。
【答案】(1)①
(2)保持气球体积不变
(3)气球内气压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如果要证明“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那么现象描述中必须有关于温度升高的描述;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探究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气球的体积相同而改变空气的温度。水面的高度不变,那么气球和水的总体积不变,即气球的体积保持不变。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当气球的体积不变时,内部的气压和外部的压强肯定相同。
【解答】(1)在烈日下暴晒,车胎的温度肯定升高很多,因此信息①可以作为 “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猜想的依据。
(2) 使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保持气球体积不变 ;
(3)“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气球内气压越大。
15.(2020·富阳模拟)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   。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
【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一组注射胰岛素,一组喂食胰岛素,其它条件均相同,该实验的结果是要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所以该实验的假设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2)该实验中,两组的小鼠的胰岛均已破坏,此时甲组注射胰岛素,是可以实现降低血糖中胰岛素含量的作用,所以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该实验中每组的小鼠只有一只,从而会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需要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甲组;(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16.(2020·金东模拟)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C组与D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答案】(1)对照作用
(2)30
(3)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研究的因素发生变化,而使其他因素都要相同;
3、根据C组与B组控制的因素和图中记录的血糖浓度可得出结论。
【解答】(1)实验中设置的A组,使用了正常健康的大鼠,目的是对照作用;
(2)此实验中主要研究的是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实验处理中除了控制灌服的液体不同,其他因素都要相同,所以健康大鼠数量与糖尿病大鼠的数量要相同,填30只;
(3) 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 ,从实验结果的图中可知,C、D处理前和处理后血糖浓度基本相同,所以可得出结论为: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 (2)30 (3)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17.(2020·吴兴模拟)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   
(3)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   。
(4)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   
【答案】(1)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或者大气压将 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速度小
(4)塑料管的长度(抽出空气的多少)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弹丸能够运动起来肯定是受到了外力,分析管内外气压的大小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控制不变的因素和改变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实验结论;
(3)弹丸出口速度小,肯定是受到的外力变小了,可从弹丸和管壁之间有空隙,从而导致空气流入的角度分析;
(4)塑料管的长度越大,弹丸受到推力做功越多,那么它的动能越大,自然出口速度就越大。
【解答】(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或者大气压将 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 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 : 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速度小 ;
(4)还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大小的是:塑料管的长度。
18.(2020·永嘉模拟)图甲为排球比赛场地示意图,拓展课上小科同学发现将一定高度的排球击出时,由于击打不当,排球总是触网或出界。
小科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在高为2.45米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弹出测出物体运动过程中下落高度h和水平飞出的距离S的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下落高度h(米) 水平距离s(米) 离开台面的速度v(米/秒) 0.05 0.2 0.45 0.8 1.25 1.8 2.45
v=10 1 2 3 4 5 6 7
v=15 1.5 3 4.5 6 7.5 9 10.5
v=20 2 4 6 8 10 12 14
(1)实验中改变小球离开水平台面时的速度的操作是   。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当小球离开台面的速度相同时,下落高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②    。
(3)请结合题目信息判断当排球以   (选填“10米/秒”、“15米/秒”或“20米/秒”)的速度被击出时,排球能成功越过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
【答案】(1)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当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时,离开台面的速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3)15m/s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可知,小球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因此增大小球的速度,也就是增大小球动能的方法就是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即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②对照第一列中的数据,分析下落高度相同时,水平飞出的距离与小球出台速度的大小关系;
(3)根据(2)中得出的结论分析。
【解答】(1) 实验中改变小球离开水平台面时的速度的操作是 :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②根据第一列数据可知, 当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时,离开台面的速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3)排球运动员发球时,它的出手高度大概在1.8m左右;而她发球的地方和对方底线的距离为:3m+9m=12m,只要球落地时的距离小于12m即可。根据第七列数据可知,当球速为15m/s时,落地距离为9m,正好在对方的中场附近,这时就能保证排球越过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
19.(2020·鄞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荔枝幼嫩枝条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育,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
幼嫩枝条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A 未有叶片 - - -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净光合速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的量。
(1)相对C组,B组的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   (填“多于”或“少于”)C组。
②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C组小,导致   (填“O2”或“CO2”)供应不足。
(2)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以测定密闭容器中的   增加速率。
【答案】(1)少于;CO2
(2)有机物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①叶绿素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吸收光能的多少;
②气孔开放度越大,吸收的二氧化碳原料越多。
(2)根据净光合速率的定义可知,它指的是有机物在单位时间内的积累量,也就是有机物的增加速率。
【解答】(1)相对C组,B组的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少于C组。
②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C组小,导致CO2供应不足。
(2)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以测定密闭容器中的有机物增加速率。
20.(2020·平阳模拟)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将1g新鲜猪肝剪碎研磨后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把直径为1.5cm的若干滤纸小圆片浸泡其中制成H2O2酶滤纸小圆片待用。
②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一片H2O2,酶滤纸小圆片贴在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部。
③用A注射器吸取2mLpH为5的缓冲液。
④用B注射器吸取3%的双氧水溶液5mL。
⑤用硅胶管如图连接两个注射器。
⑥将B注射器中的双氧水溶液推入A注射器,观察现象。
⑦将缓冲液的pH换为6、7、8、9重复上述实验。
(1)该实验研究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中可观察   比较酶活性的强弱。
(3)可否将上述步骤③④A、B注射器吸取的液体种类互换,并说明原因。
【答案】(1)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可根据实验步骤中对实验组中变量的控制得到实验的假设;
2、酶活性强对双氧水的催化效果好,双氧水分解速度快,反之分解速度慢;
3、酶具有高效性,能快速催化双氧水,一开始就让酶与双氧水接触,会影响对实验的观察。
【解答】(1)根据实验步骤 ⑦将缓冲液的pH换为6、7、8、9 ,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pH,所以研究基于的假设是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实验中酶活性强对双氧水的催化效果好,双氧水分解速度快,反之分解速度慢。当氧气快速产生时,两注射器的活塞会被快速向两侧推开,所以实验中可观察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 步骤③④A、B注射器吸取的液体种类互换 后,A注射器内酶和双氧水直接接触,反应快速进行。可能在推B注射器活塞前反应就结束了,所以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21.(2020·奉化模拟)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答案】(1)与实验组生长状况、大小都相同
(2)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种子的萌发;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这是为了研究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方法。
②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赤霉素,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对照组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2)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22.(2020·温州模拟)汽车安全行驶备受人们关注。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从而影响汽车刹车距离?某研究小组让同一驾驶员在相同环境下,驾驶同辆车,都以100千米/时的车速进行刹车实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1)该实验测试中所研究的影响刹车距离因素有   。
(2)测试中由同一驾驶员用同一辆汽车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普通汽车(未安装ABS系统)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滚动,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而安装ABS系统的汽车,当汽车刹车时,能自动控制车轮的转动速度,让车轮处于刚要滑动就滚动的状态,即车轮滚动时胎面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从而有效减小刹车距离。小明想了解ABS系统减小刹车距离的原因,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图甲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t1时木块开始运动,t2时木块开始匀速滑动。请结合图乙和所学知识解释安装ABS系统的汽车刹车距离更短的原因。
【答案】(1)胎压、轮胎型号
(2)保持压力相同
(3)由图乙可知,静止的木块刚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装ABS系统能让汽车刹车时车轮获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消耗等量动能,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动的距离就越短。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
(2)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上总重力的和;
(3)根据图像乙比较车轮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刹车距离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即可。
【解答】(1)该实验测试中所研究的影响刹车距离因素有胎压、轮胎型号。
(2)测试中由同一驾驶员用同一辆汽车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保持压力相同。
(3)ABS系统的汽车刹车距离更短的原因:由图乙可知,静止的木块刚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装ABS系统能让汽车刹车时车轮获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消耗等量动能,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动的距离就越短。
23.(2020·温州模拟)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
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
刻度距离(厘米) 21 23 17 19
(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   。(写出一点)
(2)本实验通过观察   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x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   。
【答案】(1)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2)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
(3)B同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拇指是否对准零刻线和反应的快慢都会影响B同学捏住的刻度距离,如果要用捏住的刻度距离反映同学的反应快慢,就要保证其他因素相同;
(2)B同学捏住尺子的刻度距离越大,反应越慢;距离越小,反应越快;
(3)将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刻度距离相减,然后与不听音乐的距离刻度作比,比值越大,影响越大。
【解答】(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2)本实验通过观察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距离差与不听音乐的距离刻度的比值:
A同学:;
B同学:;
因为;
所以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B同学。
24.(2020·温州模拟)疫情期间网课时间长,妈妈购买热敷眼罩(如图甲)为小红缓解眼部疲劳。该产品用透气无纺布做眼罩,内装有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树脂、食盐、蛭石等。(资料:蛭石是保温性能极好的材料;吸水树脂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小红想探究热敷眼罩的发热原理,她在老师指导下,将下表中实验药品分别装入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
组别 实验药品
一 5g铁粉
二 5g铁粉、1.5mL水
三 5g铁粉、1g氧化钠
四 5g铁粉、1g氧化钠、1.5mL水
五 5g铁粉、1g氧化钠、1.5mL水、0.5g活性炭
六 5g热敷眼罩的袋内物质
(1)分析上表与图丙,说明氯化钠对反应速度有影响的两组实验是   (填“组别”)
(2)小红认为,热敷眼罩发热与铁锈蚀两者原理可能一致。例举支持小红观点的一个证据。   。
(3)实验六中铁粉质量少于其他组,但温度明显高一些。请结合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
【答案】(1)实验二、四
(2)一、三组没有水不反应
(3)可能与热敷眼罩中蛭石和吸水树脂有关。蛭石保温性能极好,减少向外界散热,升温快且可保持在较高温度;吸水树脂可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维持反应进行,不断释放热量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如果要探究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就必须保证其他因素相同,而一组实验有氯化钠,另一组实验没有氯化钠,那么可选实验一和三,实验二和四。由于实验一和三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所以不符合要求,只能选择实验二和四;
(2)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的过程。在实验一和三中,有铁并与空气接触,但是都没有发热,说明反应没有发生就是因为没有水的缘故,则热敷眼罩的发热与铁生锈原理相同;
(3)实验六比实验五多吸水树脂和蛭石,铁粉的质量少那么产生的热量少,但是蛭石保温性能好,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而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可以保证反应的持续进行,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分析上表与图丙,说明氯化钠对反应速度有影响的两组实验是实验二、四;
(2)小红认为,热敷眼罩发热与铁锈蚀两者原理可能一致,证据是:一、三组没有水不反应;
(3)实验六中铁粉质量少于其他组,但温度明显高一些,合理解释是:可能与热敷眼罩中蛭石和吸水树脂有关。蛭石保温性能极好,减少向外界散热,升温快且可保持在较高温度;吸水树脂可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维持反应进行,不断释放热量。
25.(2020·温州模拟)小明利用实验用的杠杆(杠杆上有等间隔的刻度)和溢水杯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固体密度秤,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固体密度秤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
②溢水杯中盛满清水,在溢水口处套好接水袋
③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并将其浸没在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取出物体并擦干
④将被测物体挂在A点(距0点10cm处),同时将接水袋取下,并挂在密度秤的右端
⑤再读出接水袋和点O的距离,即可知道被测物体的密度
(1)请完善步骤5的操作   。
(2)当杠杆左端OA的长度是10cm,右端接水袋距O点的距离为78cm,那么被测物块的密度是   g/cm3。
(3)下列操作会使物块的密度测量偏大的是(  )
A.水袋有一定质量
B.取出的物块未擦干
C.步骤一的杠杆左端下沉
【答案】(1)移动接水袋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7.8
(3)B;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水袋里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当杠杆平衡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物L1=G排L2,用密度公式将两边拆开得到:ρ物gV×L1=ρ水gV排L2,解得:。
【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得到杠杆平衡时水袋对应的力臂长度L2即可,因此步骤5
的操作为:移动接水袋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公式得到:。
(3)A.根据公式G物L1=G排L2可知,如果水袋有一定质量,那么会使G排增大,而L2变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变小,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取出的物块没有擦干,会使G物增大,从而导致密度偏大,故B符合题意;
C.如果步骤一中的杠杆左端下沉,那么右面的水袋需要向右移动更大的距离,即增大L2来平衡杠杆,因此会使测得的密度偏大,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26.(2020·温州模拟)温州特产瓯柑果肉柔软多汁,清甜可口,但是采摘后容易得青霉病而不易保存,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用的防霉保鲜剂,科研人员想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防腐保鲜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溶液配制 分别将碳酸钠、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2%、4%的水溶液各2升。
②柑橘选择 挑选 的瓯柑40个,每组10个随机平均分成4组,用75%乙醇对柑橘表面进行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
③变量处理 将瓯柑在不同处理药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晾干。用消毒后的针在柑橘腰部刺一直径为2毫米的孔,将1毫升青霉病原菌液体注入孔内。将瓯柑放入保鲜盒内,盒底部放沾有无菌水的滤纸保湿,然后置于26℃恒温条件下。每个瓯柑重复处理3次
④结果记录 从第3天开始,逐天测定接种部位的病斑直径及发病情况,共测定7天,计算防治效果。
⑤数据处理
(1)对实验用的瓯柑的选择要满足哪些条件   (要求写出2个)
(2)对瓯柑表面进行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处理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该实验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答案】(1)大小、新鲜程度、质量相同
(2)防止瓯柑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同浓度的碳酸钠的保鲜效果比碳酸氢钠要好。在一定范围内,碳酸钠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好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瓯柑的大小、新鲜程度和质量等可能会影响保鲜防腐的效果,因此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这些因素相同;
(2)瓯柑表面的微生物也可能会影响它的保鲜防腐效果,所以要进行消毒,排出它们对实验的影响;
(3)将2%的碳酸氢钠和2%的碳酸钠的图像进行比较,确定相同浓度的两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的好坏。将2%的碳酸氢钠和4%的氢氧化钠的图像进行比较,确定浓度大小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解答】(1)对实验用的瓯柑的选择要满足的条件有:大小、新鲜程度、质量相同;
(2)对瓯柑表面进行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处理的目的是防止瓯柑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将图像一和图像三对比发现: 同浓度的碳酸钠的保鲜效果比碳酸氢钠要好。 将图像一和图像三对比发现: 在一定范围内,碳酸钠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
27.(2020·温州模拟)目前市场上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钾(KI),因碘化钾(KI)容易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失效。为探究碘化钾(KI)被氯酸钾(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受H+浓度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KClO3)可溶于水;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KI)氧化为碘(I2)。
②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试管编号 1 2 3 4
3%KI/毫升 1.0 1.0 1.0 1.0
KClO3/克 0.1 0.1 0.1 0.1
30%H2SO4/毫升 0 3.0 6.0 9.0
蒸馏水/毫升 9.0 3.0 0
淀粉液/滴 5 5 5 5
实验现象
 
 
 
 
【设计方案】
(1)方案中,要记录的实验现象为:   。
(2)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氯酸钾(KClO3)和碘化钾(KI) 浓度相同,第2只试管中应加水多少毫升?   。
(3)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你认为本实验还有什么不足,请补充实验完善。   。
【答案】(1)变成蓝色的时间
(2)6mL
(3)硫酸根离子对实验有干扰,可以设置对照组,加入K2SO4或HClO33mL,其余条件和编号2相同做对照实验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有碘单质生成,那么会使淀粉变成蓝色。而根据淀粉变成蓝色所用的时间长短,可以知道碘单质生成速度的快慢,即说明H+的浓度大小对碘化钾氧化变质的影响程度。
(2)四组实验中碘化钾的体积和氯酸钾的质量相同,为了保证试管中二者的浓度相等,就必须控制加入稀硫酸和水的总体积相等;
(3)稀硫酸中既含有H+,也含有SO42-,本实验无法排出硫酸根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为了探究硫酸根是否对实验产生影响,可以去掉其中一种粒子保留另一种粒子,控制其它因素相同,然后与已知实验对照即可。
【解答】(1) 方案中,要记录的实验现象为:变成蓝色的时间 ;
(2)根据表格可知,硫酸和蒸馏水的总体积应该是9mL,那么第2只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9mL-3mL=6mL;
(3) 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 我认为存在的不足为: 硫酸根离子对实验有干扰, 补充实验为: 可以设置对照组,加入K2SO4或HClO33mL,其余条件和编号2相同做对照实验 。
28.(2020·余姚模拟)在探究“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活动中,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长短。)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2)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3)预计一段时间后,   号花盆中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答案】(1)光照时间长短
(2)3
(3)2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可确定1、2号花盆中不同的因素;
2、壤土特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砂土特点: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记录的项目情况,可知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光照时间长短;
(2)壤土保水保肥性能好,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砂土的水会马上流到盆底。2号盆用的是壤土,3号盆用的是砂土,所以3号花盆流出水分较多;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由此可知,2号花盆的水分充足,光照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2号花盆中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故答案为:(1)光照时间长短 (2)3 (3)2
29.(2020·南湖模拟)某同学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盛有5%双氧水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同学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度加快,设计并完成了以下三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该同学认为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   (写化学符号)。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
(3)如果实验②中无现象,实验①③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   。
【答案】(1)Cu2+、SO42-、H2O
(2)排除SO42-是否有催化作用
(3)Cu2+具有催化作用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硫酸铜在水中会分解为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据此确定溶液中粒子的种类;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就存在硫酸根离子,如果出现大量气泡,说明硫酸根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否则,硫酸根离子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实验②中无现象,那么可以说明硫酸根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而③中出现大量气泡,则说明铜离子可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解答】(1)我认为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Cu2+、SO42-、H2O ;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是否有催化作用。
(3) 如果实验②中无现象,实验①③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
30.(2020·慈溪模拟)在进行“驱蚊植物提取液对驱蚊效果的研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10只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白鼠。分别蘸取等量的5%天竺葵叶提取液、5%薄荷叶提取液、5%西红柿叶提取液、10%西红柿叶提取液、清水涂抹在小鼠背部,每种溶液涂抹2只小鼠,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记,以作区分。
步骤2:将小鼠全部放入装有一定数量蚊子的密闭空间中,2人分别观察每只小鼠身上停留的蚊子数量并记录,记录数据以小时为单位,取2人记录数据的平均数,共观察、记录6小时。
步骤3:计算有效保护时间、有效驱蚊率并记录表格,如表所示。
不同植物提取液的有效保护时间(h)及各时段的驱蚊率(%):
样品 有效保护时间 第1小时 第2小时 第3小时 第4小时 第5小时 第6小时
5%天竺葵叶 2 100 100 85.7 66.7 71.4 80
5%薄荷叶 4 100 100 100 100 71.4 60
5%西红柿叶 2 100 100 71.4 50 85.7 60
10%西红柿叶 4 100 100 100 100 71.4 80
清水 0 0 0 0 0 0 0
【备注:有效保护时间:从涂药开始到有第1只蚊子叮咬的间隔时间;有效驱蚊率(%)=(对照组蚊子叮咬数-涂植物溶液组蚊子叮咬数)/对照组蚊子叮咬数】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质量分数都为5%的三种植物叶提取液的驱蚊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   。
(3)进行此项研究对预防下列哪项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选填字母代号)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答案】(1)对照作用
(2)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常见的传染病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 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使得实验结果更科学。
(2) 质量分数都为5%的薄荷叶的有效保护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天竺葵叶和西红柿叶的有效保护时间相同,但第三小时天竺葵叶的效果更好一些,所以质量分数都为5%的三种植物叶提取液的驱蚊效果从好到差依次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蚊子是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所以此项研究对预防血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2) 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 B
1 / 1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实验探究题9
一、实验探究题
1.(2022·长兴模拟)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用某种诊断用的噬菌体进行实验确诊。该噬菌体可以侵入和裂解炭疽杆菌,使其死亡,而对其他细菌无作用。
检测前,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到澄清的液体培养基上,在35℃条件下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注:细菌大量繁殖时培养基变浑浊)。整个检测流程如图所示。
(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要先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   ;
(2)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
(3)两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高或低”),反之则排除。
2.(2022·拱墅模拟)花生的种子具有休眠性,科研人员拟用沙藏法打破花生种子的休眠,并通过实验找到最适宜的沙藏条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沙藏处理方式及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 沙藏处理方式 种子萌发率
沙子含水量 温度/℃ 沙藏天数
1 100 5% 0 15 30%
2 100 5% 15 10 55%
3 100 5% 15 15 90%
4 100 5% 15 20 70%
(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   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写出2点)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思路   。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2022·义乌模拟)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的途径之一。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而植物中的木质素会通过对酶的吸附来影响酶的催化作用。
实验一:在等量的纤维素中加入不同种类的木质素A、B、C,再加入等量的酶进行催化分解,多次实验
后测得葡萄糖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
实验二:分别在各种不同浓度的酶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某种木质素,多次实验后得到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如图乙。
(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   。
(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   (选填 “抑制”或“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   。
4.(2022·仙居模拟)新交规规定开车接听手持电话扣2分。接听手持电话会影响反应速率,干扰驾驶吗?某班同学两人一小组,合作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两位同学如图甲做好准备(0刻度朝下)。
②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的位置,重复3次,求平均值。
③被测试者按2、4、6、8这样的顺序数到100的同时,重复步骤②。
④两人互换身份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
(1)实验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   。(写出一点即可)
(2)实验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统计,步骤③的数值大于步骤②的同学归为A组,反之归为B组。若A组人数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组,说明接听手持电话会干扰驾驶。
(3)以60千米/时的车速为例,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距离至少为20米,若看手机时间为3秒,则这段时间汽车通过的距离为   米,远超刹车距离!据统计: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
5.(2022·南浔模拟)小常利用矿泉水瓶等器材制作了“会旋转的瓶子”。将矿泉水瓶去掉顶部,在靠近底部同一高度的侧壁上等距打若干个相同的小孔,小孔中插入吸管,再用细线将其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
[实验目的]探究矿泉水瓶旋转快慢的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往瓶中加水至-定水位,同时拔出吸管口的盖子,水从吸管中喷出,瓶子发生旋转。通过调节注水速度使瓶内水位保持不变。记录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需时间。
[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编号 水位深度 吸管数量/根 矿泉水瓶旋转5周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号 15 2 15.1 15.3 16.1
2号 4 7.9 7.43 8.2
3号 6 4.9 4.5 4.7
4号 7.5 2 5.0 5.3 5.5
5号 4 2.4 2.6 3.1
(1)根据图乙中吸管的出水方向,可判断矿泉水瓶沿   时针旋转。(填“顺”或“逆”)
(2)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1周所需时间为   秒。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
6.(2022·鹿城模拟)乒乓球打法多样,可利用高速球进攻,也可利用旋转球防守。为了研究球拍底板材料对击球球速及旋转变化的影响,小明分别用A、B两种不同底板的球拍(如图甲)开展研究。相同的乒乓球以不同速度掖击球拍,用传感器记录撞击后乒乓球的反弹速度与接触时间(已知接触时间越长,打出的旋转球越多变),结果如图乙和图丙。
(1)除使用相同的乒乓球外,小明在本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   。(写出两点)
(2)据图乙,采用B底板时,球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是   。
(3)比赛中运动员回球时,若旋转球越多变,球反弹速度越小,就越有利于在防守中取胜。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认为防守型运动员应选择哪种球拍底板,并说明理由。    。
7.(2021·长兴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品牌粉笔的密度大小,选择两支粉笔进行研究。他们用天平测出粉笔的总质量为m,并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这样测得的粉笔密度将   。(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如图乙所示情况: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在水面上。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密度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8.(2021·浙江模拟)可吸入颗粒物中PM2.5能进入血液。如图甲是2020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为了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可吸入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图乙。细胞活力相对值越大,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越小。
(1)仅仅由图甲PM2.5均值,能不能得出嘉兴2020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
(2)图乙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   。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人群的T淋巴细胞具有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9.(2021·浙江模拟)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酚真的有减肥作用吗?小科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假设】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分组:质量为10 g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饲养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
组别 A B C
天数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喂养饲料 基础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灌胃液体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蒸馏水 2 mL茶多酚溶液
第二步: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且适量的饲料,并在晚上8时进行灌胃,具体见下表。(备注:灌胃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
第三步:第1天、第45天、第90天分别对各组小白鼠进行称量、记录,并求平均值。
组别 A B C
第1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20.3 20.1 20.1
第45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1.8 56.2 56.1
第90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8.6 63.9 59.5
【交流讨论】
(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通过B、C两组实验对照,得出的结论   。
(3)第46~90天,A、C两组实验   形成对照。(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10.(2020·宁波)小科发现,校园内的绣球与公园里同一品种绣球的花色不同。针对这一发现,小科思考:同品种绣球的花色是否与土壤条件有关?小科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猜想】绣球花色可能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
【实验过程】
选择30株品种相同,栽种于相同条件下,生长状况相近,均处于花蕾期的绣球,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花开之前,用等量的不同酸碱性的溶液浇灌,每周一次,直至花开(其他种植条件相同)。花开后观察并记录花色,如下表:
编号 溶液 每株每次浇灌量/mL 绣球花色
1 0.1%的醋酸溶液 200 全部蓝色
2 0.1%的碳酸钠溶液 200 全部红色
3 清水 200 全部紫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会使根毛细胞   (填“吸水”或“失水”),而造成绣球植
株损伤甚至死亡。
(2)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写出两个)
(3)确定绣球花色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后,小科思考:实验中的花色变异是否可以遗传?为
了继续探究这一问题,他用扦插的方法获得实验样本,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11.(2020·越城模拟)小明用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但长宽不同的橡皮条、一个弹珠,探究“影响橡皮条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伸相同的长度,将弹珠在同一高度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次数 橡皮条 橡皮条宽(cm) 橡皮条长(cm) 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a 0.5 20 10.1
2 b 0.5 30 8.2
3 c 1.0 20 14.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运用了转换法,下列实验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填编号)。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②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2)比较第1、3两次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同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 像皮条弹性势能最大;(填字母编号)
A.窄而长的 B.宽而长的 C.窄而短的 D.宽而短的
12.(2020·温岭模拟)洗过菠菜后的水是无色的,而烧成的菠菜汤是绿色的。某同学猜测是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被沸水破坏,导致细胞内色素离开细胞。通过煮沸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呢?为此,他用玉米作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观察玉米种子中胚内部的着色深浅象来判断红墨水中的色素是否进入胚细胞,从而说明细胞膜是否被破坏。
【实验器材】清水,已稀释的红墨水(色素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玉米胚的细胞内),已放水中泡胀的新鲜玉米种子若干,大烧杯若干,三角架,酒精灯,镊子,刀片,滴管,培养皿等仪器,还需要以下哪种器材   
A.长颈漏斗
B.药匙
C.石棉网
D.蒸发皿
【实验过程】⑴提出问题: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吗?
⑵建立假设:沸水能破坏玉米种子中胚细胞的细胞膜。
⑶设计实验步骤:   。
13.(2020·温州模拟)兴趣小组要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影响。实验材料和器材:已采集的重金属污染液,水稻种子若干,培养皿4只,纱布若干,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为28℃,光照适宜),尺子,试管和量筒等。建议实验过程中培养皿内保持约10毫升液体,适宜种子发芽和生长。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分析实验结果。
(一)实验设计:
步骤①(选择研究材料,排除影响因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 、103倍获得3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
步骤②(设置对照组)(1)   ;
步骤③(进行对照实验,排除影响实验的主要因素的干扰)(2)   ;
步骤④(观察因变量,实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3)    ;
(二)过程分析:实验中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原因是(4)    。
14.(2020·江北模拟)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如下信总后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信息:①自行车轮胎在烈日下暴晒易爆胎。
②篮球充气越多,越不易被压扁。
③封闭在针筒内的空气只能被压缩一定的范围。
猜想: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的多少、温度及体积有关。
(1)信息   (填序号)可以作为“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猜想的依据。
(2)科学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①往气球内充入一定量的空气后,用细线扎紧气球口;
②在容器底部固定一滑轮,往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
③拉动绕过滑轮的细线,使气球浸没在水中,标记水面位置,并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④升高水温,拉动细线改变气球浸没的深度,使水面的位置保持不变,测出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
使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3)实验中对多个不易观测的量,进行了巧妙的“转换”。如“细线露出水面的长度越长”反映“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   越大。
15.(2020·富阳模拟)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请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
(1)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
(2)在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   。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方案在设计上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   。
16.(2020·金东模拟)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有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小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C组与D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17.(2020·吴兴模拟)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如图甲所示。为了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是否与弹丸的形状、质量、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质量为20克的弹丸(弹丸与透明塑料管形成封闭结构),管口两端各放置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
②靠近右端管口连接一个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右端管口射出
③在透明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测出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时的运动速度。
④保持弹丸形状相同,改变弹丸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
⑤处理相关数据,得到“弹丸的质量与其射出管口的速度”如图乙
(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   
(3)为探究“弹丸”的横截面积对出射速度的影响,控制其他量不变,改变“弹丸”的横截面积,多次重复后,实验结果如图丙,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   。
(4)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   
18.(2020·永嘉模拟)图甲为排球比赛场地示意图,拓展课上小科同学发现将一定高度的排球击出时,由于击打不当,排球总是触网或出界。
小科设计了图乙所示装置,在高为2.45米的光滑水平台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一定质量的小球在外力作用下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静止释放小球,将小球以一定的速度水平弹出测出物体运动过程中下落高度h和水平飞出的距离S的关系,记录在下表中:
下落高度h(米) 水平距离s(米) 离开台面的速度v(米/秒) 0.05 0.2 0.45 0.8 1.25 1.8 2.45
v=10 1 2 3 4 5 6 7
v=15 1.5 3 4.5 6 7.5 9 10.5
v=20 2 4 6 8 10 12 14
(1)实验中改变小球离开水平台面时的速度的操作是   。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当小球离开台面的速度相同时,下落高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②    。
(3)请结合题目信息判断当排球以   (选填“10米/秒”、“15米/秒”或“20米/秒”)的速度被击出时,排球能成功越过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
19.(2020·鄞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荔枝幼嫩枝条置于光照和温度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育,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
幼嫩枝条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A 未有叶片 - - -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表示未测到数据。 ※净光合速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有机物的量。
(1)相对C组,B组的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   (填“多于”或“少于”)C组。
②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C组小,导致   (填“O2”或“CO2”)供应不足。
(2)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以测定密闭容器中的   增加速率。
20.(2020·平阳模拟)某科学研究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①将1g新鲜猪肝剪碎研磨后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把直径为1.5cm的若干滤纸小圆片浸泡其中制成H2O2酶滤纸小圆片待用。
②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一片H2O2,酶滤纸小圆片贴在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到注射器底部。
③用A注射器吸取2mLpH为5的缓冲液。
④用B注射器吸取3%的双氧水溶液5mL。
⑤用硅胶管如图连接两个注射器。
⑥将B注射器中的双氧水溶液推入A注射器,观察现象。
⑦将缓冲液的pH换为6、7、8、9重复上述实验。
(1)该实验研究基于的假设是   。
(2)实验中可观察   比较酶活性的强弱。
(3)可否将上述步骤③④A、B注射器吸取的液体种类互换,并说明原因。
21.(2020·奉化模拟)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1)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
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    。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22.(2020·温州模拟)汽车安全行驶备受人们关注。哪些因素会影响摩擦力从而影响汽车刹车距离?某研究小组让同一驾驶员在相同环境下,驾驶同辆车,都以100千米/时的车速进行刹车实验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1)该实验测试中所研究的影响刹车距离因素有   。
(2)测试中由同一驾驶员用同一辆汽车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普通汽车(未安装ABS系统)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滚动,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而安装ABS系统的汽车,当汽车刹车时,能自动控制车轮的转动速度,让车轮处于刚要滑动就滚动的状态,即车轮滚动时胎面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从而有效减小刹车距离。小明想了解ABS系统减小刹车距离的原因,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如图甲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t1时木块开始运动,t2时木块开始匀速滑动。请结合图乙和所学知识解释安装ABS系统的汽车刹车距离更短的原因。
23.(2020·温州模拟)为测量人的反应快慢,A、B两位同学按图甲所示做好准备,直尺保持竖直状态,0刻度端朝下且位于被测试者的拇指和食指之间。A同学突然松开直尺,B同学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记录B同学捏住尺的那个位置刻度。重复上述实验,求出平均值。再让B同学在听音乐时,进行上述实验。接着A、B同学交换角色,再重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试者 A同学 B同学
不听音乐 听音乐 不听音乐 听音乐
刻度距离(厘米) 21 23 17 19
(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   。(写出一点)
(2)本实验通过观察   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对A、B同学反应快慢都有影响。若尺子在下落时通过的路程x与时间t存在如图乙所示的关系,则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   。
24.(2020·温州模拟)疫情期间网课时间长,妈妈购买热敷眼罩(如图甲)为小红缓解眼部疲劳。该产品用透气无纺布做眼罩,内装有铁粉、水、活性炭、吸水树脂、食盐、蛭石等。(资料:蛭石是保温性能极好的材料;吸水树脂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小红想探究热敷眼罩的发热原理,她在老师指导下,将下表中实验药品分别装入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
组别 实验药品
一 5g铁粉
二 5g铁粉、1.5mL水
三 5g铁粉、1g氧化钠
四 5g铁粉、1g氧化钠、1.5mL水
五 5g铁粉、1g氧化钠、1.5mL水、0.5g活性炭
六 5g热敷眼罩的袋内物质
(1)分析上表与图丙,说明氯化钠对反应速度有影响的两组实验是   (填“组别”)
(2)小红认为,热敷眼罩发热与铁锈蚀两者原理可能一致。例举支持小红观点的一个证据。   。
(3)实验六中铁粉质量少于其他组,但温度明显高一些。请结合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
25.(2020·温州模拟)小明利用实验用的杠杆(杠杆上有等间隔的刻度)和溢水杯等材料制作了一个固体密度秤,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固体密度秤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并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
②溢水杯中盛满清水,在溢水口处套好接水袋
③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并将其浸没在水中,当水停止外流时,取出物体并擦干
④将被测物体挂在A点(距0点10cm处),同时将接水袋取下,并挂在密度秤的右端
⑤再读出接水袋和点O的距离,即可知道被测物体的密度
(1)请完善步骤5的操作   。
(2)当杠杆左端OA的长度是10cm,右端接水袋距O点的距离为78cm,那么被测物块的密度是   g/cm3。
(3)下列操作会使物块的密度测量偏大的是(  )
A.水袋有一定质量
B.取出的物块未擦干
C.步骤一的杠杆左端下沉
26.(2020·温州模拟)温州特产瓯柑果肉柔软多汁,清甜可口,但是采摘后容易得青霉病而不易保存,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常用的防霉保鲜剂,科研人员想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在防腐保鲜中的作用。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溶液配制 分别将碳酸钠、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2%、4%的水溶液各2升。
②柑橘选择 挑选 的瓯柑40个,每组10个随机平均分成4组,用75%乙醇对柑橘表面进行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
③变量处理 将瓯柑在不同处理药液中浸泡12小时,取出晾干。用消毒后的针在柑橘腰部刺一直径为2毫米的孔,将1毫升青霉病原菌液体注入孔内。将瓯柑放入保鲜盒内,盒底部放沾有无菌水的滤纸保湿,然后置于26℃恒温条件下。每个瓯柑重复处理3次
④结果记录 从第3天开始,逐天测定接种部位的病斑直径及发病情况,共测定7天,计算防治效果。
⑤数据处理
(1)对实验用的瓯柑的选择要满足哪些条件   (要求写出2个)
(2)对瓯柑表面进行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处理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数据,该实验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7.(2020·温州模拟)目前市场上加碘食盐通常加入的是碘酸钾(KIO3),替代了原来的碘化钾(KI),因碘化钾(KI)容易被氧化为碘单质(I2)而失效。为探究碘化钾(KI)被氯酸钾(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受H+浓度的影响,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KClO3)可溶于水;具有氧化性,能将碘化钾(KI)氧化为碘(I2)。
②碘单质(I2)遇淀粉液变蓝。
试管编号 1 2 3 4
3%KI/毫升 1.0 1.0 1.0 1.0
KClO3/克 0.1 0.1 0.1 0.1
30%H2SO4/毫升 0 3.0 6.0 9.0
蒸馏水/毫升 9.0 3.0 0
淀粉液/滴 5 5 5 5
实验现象
 
 
 
 
【设计方案】
(1)方案中,要记录的实验现象为:   。
(2)为了保证各试管中氯酸钾(KClO3)和碘化钾(KI) 浓度相同,第2只试管中应加水多少毫升?   。
(3)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你认为本实验还有什么不足,请补充实验完善。   。
28.(2020·余姚模拟)在探究“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活动中,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生长,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用的花盆和植物相同。+号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长短。)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它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   。
编号 土壤种类 浇水量 光照时间长短
1 壤土 +++ +++
2 壤土 +++ ++++
3 砂土 +++ +++
(2)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则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    号花盆。
(3)预计一段时间后,   号花盆中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29.(2020·南湖模拟)某同学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盛有5%双氧水的溶液中,发现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该同学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度加快,设计并完成了以下三个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该同学认为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   (写化学符号)。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
(3)如果实验②中无现象,实验①③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   。
30.(2020·慈溪模拟)在进行“驱蚊植物提取液对驱蚊效果的研究”中,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1:选取10只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白鼠。分别蘸取等量的5%天竺葵叶提取液、5%薄荷叶提取液、5%西红柿叶提取液、10%西红柿叶提取液、清水涂抹在小鼠背部,每种溶液涂抹2只小鼠,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记,以作区分。
步骤2:将小鼠全部放入装有一定数量蚊子的密闭空间中,2人分别观察每只小鼠身上停留的蚊子数量并记录,记录数据以小时为单位,取2人记录数据的平均数,共观察、记录6小时。
步骤3:计算有效保护时间、有效驱蚊率并记录表格,如表所示。
不同植物提取液的有效保护时间(h)及各时段的驱蚊率(%):
样品 有效保护时间 第1小时 第2小时 第3小时 第4小时 第5小时 第6小时
5%天竺葵叶 2 100 100 85.7 66.7 71.4 80
5%薄荷叶 4 100 100 100 100 71.4 60
5%西红柿叶 2 100 100 71.4 50 85.7 60
10%西红柿叶 4 100 100 100 100 71.4 80
清水 0 0 0 0 0 0 0
【备注:有效保护时间:从涂药开始到有第1只蚊子叮咬的间隔时间;有效驱蚊率(%)=(对照组蚊子叮咬数-涂植物溶液组蚊子叮咬数)/对照组蚊子叮咬数】
(1)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   。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质量分数都为5%的三种植物叶提取液的驱蚊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   。
(3)进行此项研究对预防下列哪项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选填字母代号)
A.呼吸道传染病 B.血液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去除培养基中原有细菌,防止实验干扰
(2)等量的生理盐水
(3)低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细菌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察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以及生物的进化等相关知识点:35℃培养24小时,细菌大量繁殖会导致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对照组不能含有细菌,根据等量原则故应该是等量的生理盐水,加入噬菌体后,由于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故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由于数量偏低,所以用抗生素仍可治疗该细菌引起的感染,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解答】(1)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要先高温灭菌,高温灭菌的目的是去除培养基中原有细菌,防止实验干扰。
(2)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
(3)两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则实验结果是: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
2.【答案】(1)胚珠
(2)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 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 (合理即可)。
(3)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1.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必须是活的且是完整的,具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受精完成以后,花瓣、雄蕊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1)花生种子是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2)比较4组实验的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①温度和沙藏天数(时间)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影响因素。
②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沙藏天数是15天。
③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时,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适宜温度是15℃。
(3)若要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进一步探究沙子含水量是否为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
实验的思路:设置4组实验,每组花生种子数为100枚;第1组用含水量5%的沙子沙藏,第2组用含水量10%的沙子沙藏,第3组用含水量15%的沙子沙藏,第4组用含水量20%的沙子沙藏;温度均为15℃,沙藏天数均为15天;冲洗后在常温下培育,一段时间后计算各组种子萌发率。
(4)有观点认为:如果沙子含水量是打破花生种子休眠的因素之一,沙子含水量也不能太高。
此观点正确,沙子含水量太高会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
3.【答案】(1)专一
(2)促进
(3)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也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活泼可调节性、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易变性,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
【解答】(1)在相应酶的催化作用下,纤维素能分解为葡萄糖。这里的“相应酶”体现了酶的专一。
(2)由图甲可知,本质素对酶催化分解纤维素能力有促进作用。
(3)由图乙可知,被吸附的酶的量与酶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是酶溶液浓度越大,被吸附的酶的量也越大。
4.【答案】(1)每次实验刻度尺距被测试者高度相同、拇指和食指分开的宽度相等或接刻度尺的手的位置相同等(合理即可)
(2)大于
(3)5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凡是可能会影响反应速率测量结果的因素都应该控制不变;
(2)人在数数时也会分散注意力,相当于开车打电话。如果打电话会影响反应速率,那么尺子下落的距离肯定会更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s=vt计算即可。
【解答】(1)实验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有:每次实验刻度尺距被测试者高度相同、拇指和食指分开的宽度相等或接刻度尺的手的位置相同等。
(2)实验后对全班同学的数据进行统计,步骤③的数值大于步骤②的同学归为A组,反之归为B组。若A组人数大于B组,说明接听手持电话会干扰驾驶。
(3)v=60km/h=;
则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距离:s=vt=×3s=50m。
5.【答案】(1)逆
(2)3.1
(3)水位深度相同时,吸管根数越多矿泉水瓶旋转越快。吸管数量相同时,水位深度越小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分析解答;
(2)将三个时间相加,然后计算出平均数,即旋转5周用的时间,再除以5计算出水瓶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水瓶的旋转速度与水位深度和吸管数量的关系。、
【解答】(1)根据图乙可知,吸管喷水沿顺时针方向。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水对吸管产生反作用力,即水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2)实验中,1号矿泉水瓶旋转5周所用的时间为:,则它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
(3)根据1、2、3次实验可知:水位深度相同时,吸管根数越多,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根据1、4次实验可知:吸管数量相同时,水位深度越小,矿泉水瓶旋转越快。
6.【答案】(1)胶皮、海绵材料、厚度等一致
(2)击球速度越大,球的反弹速度先增大后基本不变
(3)选B,因为从实验结果看在相同的击球速度下,B球拍与球接触时间更长,反弹速度更小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生活常识可知,球拍的胶皮、海绵材料和厚度等也会影响球速和旋转的变化;
(2)根据乙图分析求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
(3)防守运动员要使球旋转多变,即球与拍的接触时间更长,根据图丙分析解得。
【解答】(1)除使用相同的乒乓球外,小明在本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相同的因素有胶皮、海绵材料、厚度等一致。
(2)据图乙可知,B曲线先不断增大再保持不变,则采用B底板时,球的反弹速度与击球速度的关系是:击球速度越大,球的反弹速度先增大后基本不变。
(3)我认为防守型运动员应选择B种球拍底板,理由:从实验结果看在相同的击球速度下,B球拍与球接触时间更长,反弹速度更小 。
7.【答案】(1)偏大
(2)用细小的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由于粉笔吸收水分,因此放入粉笔后粉笔和水的总体积V2会变小,那么根据V=V2-V1计算出粉笔的体积就偏小,根据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2)既然粉笔不能自己浸没水中,可以使用“针顶法”将其压入水中,进而测出它的体积;
(3)量筒内前后两个示数之差就是粉笔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这样测得的粉笔密度将偏大。
(2)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用细小的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粉笔的体积:V=V4-V3;
粉笔的密度:。
8.【答案】(1)不能
(2)小
(3)特异性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本题为图表分析题,分析图表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图甲是2015年1~2月份11个地区PM2.5均值,仅仅由上图甲PM2.5均值,不能得出嘉兴2020年1~2月份的空气质量最好。
(2)分析图乙可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越高,细胞活力越小。
(3)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较高,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活力越小,T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会产生障碍,导致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9.【答案】(1)大于
(2)茶多酚是否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3)不可以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即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
(2)B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茶多酚,且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第46~90天中灌胃2mL 茶多酚溶液的C组体重的增加了远远小于B组,故可得出: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作用。
(3)第46~90天,A、C两组实验中存在茶多酚和高能量饲料两个变量,不可以形成对照。
10.【答案】(1)失水
(2)光照、温度(合理即可)
(3)无性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在研究绣球花与土壤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实验中,控制土壤溶液的酸碱性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
3、扦插是剪取植物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指不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
【解答】(1) 实验中浇灌的溶液浓度过高时, 会使根毛细胞会失水, 而造成绣球植株损伤甚至死亡;
(2) 实验中,除控制土壤溶液酸碱性不同,其他种植条件要保持相同,例如: 光照、温度;
(3)扦插是利于植物的茎长成新的植株,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
故答案为:(1)失水 (2)光照、温度 (3)无性
11.【答案】(1)弹射的水平距离;①
(2)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D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根据1、3两次实验中控制的因素,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3、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解答】(1)表格数据中“弹射的水平距离”是用来比较橡皮条弹性强弱的,弹性大弹射距离大反之单射距离小。
①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主要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利用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直观的反映出热量的变化,运用了转换法。所以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① ;
(2)在1、3两次实验中,橡皮条宽不同,长度相同,3橡皮条弹射的水平距离远,据此可得到结论为: 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
(3)由1、3实验可知,与宽度有关,越宽弹射距离越远。由1、2实验可知,与长度有关,长度越短弹射距离越远。综上可知, 同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 宽而短的像 皮条弹性势能最大,D选项正确 。
故答案为:(1)弹射的水平距离; ① (2) 当橡皮条的材料、厚度及长度相同时,拉伸相同长度,宽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3)D
12.【答案】C;1.将若干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等的玉米种子纵切后分成两组;2.将两组放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里,一组放酒精灯上煮沸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3.将两组种子捞出,放入装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染一段时间,取出用清水冲洗,4.观察胚内部的着色情况,得出结论。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控制变量法;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
【解答】(1)实验过程中要对烧杯进行加热,而烧杯是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因此需要石棉网;
(3)生物实验的设计过程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还要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可以把相同的玉米种子分两组,然后分别放在有水的烧杯中,一组加热,一组不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捞出放在有红墨水的染色,清洗观察种子的染色情况即可;
故答案为:(1)C;(3) 1.将若干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等的玉米种子纵切后分成两组;2.将两组放在装有一定量水的烧杯里,一组放酒精灯上煮沸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3.将两组种子捞出,放入装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培养皿中,浸染一段时间,取出用清水冲洗,4.观察胚内部的着色情况,得出结论。
13.【答案】取4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3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10毫升,另1只培养皿加入10毫升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将4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1周后统计比较各组的发芽率;2周后用尺子测量株长(或根长),统计比较平均值。;为种子萌发提供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萌发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
(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实验的结果是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所以要创设除有10、10 、103 三种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之外,还需要有未添加污染液,只添加与其等量的清水的对照组,故步骤②这样设置:取4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3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10毫升,另1只培养皿加入10毫升的蒸馏水作为对照;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
(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其它条件都适合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所以步骤③可设计为:将4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
(3)实验的结果是观察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所以既要计算发芽率,也要测量植株(或根)的生长情况,故步骤④为: 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1周后统计比较各组的发芽率;2周后用尺子测量株长(或根长),统计比较平均值。
(4) 种子萌发的营养物质由自身提供,实验中选用籽粒饱满的种子,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更多的有机物,提高萌发率,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4.【答案】(1)①
(2)保持气球体积不变
(3)气球内气压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如果要证明“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那么现象描述中必须有关于温度升高的描述;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探究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必须控制气球的体积相同而改变空气的温度。水面的高度不变,那么气球和水的总体积不变,即气球的体积保持不变。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不变时,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当气球的体积不变时,内部的气压和外部的压强肯定相同。
【解答】(1)在烈日下暴晒,车胎的温度肯定升高很多,因此信息①可以作为 “封闭气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气体温度有关”猜想的依据。
(2) 使气球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并保持水面位置不变是为了 : 保持气球体积不变 ;
(3)“气球浸入水中的深度越大”反映气球内气压越大。
15.【答案】(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2)甲鼠
(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的变量是一组注射胰岛素,一组喂食胰岛素,其它条件均相同,该实验的结果是要测定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所以该实验的假设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或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2)该实验中,两组的小鼠的胰岛均已破坏,此时甲组注射胰岛素,是可以实现降低血糖中胰岛素含量的作用,所以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该实验中每组的小鼠只有一只,从而会使得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需要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故答案为:(1)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2)甲组;(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4)多用几只小鼠进行实验或设置重复组实验
16.【答案】(1)对照作用
(2)30
(3)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 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时,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研究的因素发生变化,而使其他因素都要相同;
3、根据C组与B组控制的因素和图中记录的血糖浓度可得出结论。
【解答】(1)实验中设置的A组,使用了正常健康的大鼠,目的是对照作用;
(2)此实验中主要研究的是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实验处理中除了控制灌服的液体不同,其他因素都要相同,所以健康大鼠数量与糖尿病大鼠的数量要相同,填30只;
(3) 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 ,从实验结果的图中可知,C、D处理前和处理后血糖浓度基本相同,所以可得出结论为: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 (2)30 (3)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17.【答案】(1)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或者大气压将 弹丸压出)
(2)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速度小
(4)塑料管的长度(抽出空气的多少)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弹丸能够运动起来肯定是受到了外力,分析管内外气压的大小即可;
(2)根据图乙,确定控制不变的因素和改变的因素,根据控制变量法描述实验结论;
(3)弹丸出口速度小,肯定是受到的外力变小了,可从弹丸和管壁之间有空隙,从而导致空气流入的角度分析;
(4)塑料管的长度越大,弹丸受到推力做功越多,那么它的动能越大,自然出口速度就越大。
【解答】(1)实验中打开挡板1,弹丸就能运动起来的原因是: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的大气压,内外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或者大气压将 弹丸压出);
(2)根据图乙,本实验可的出的结论是:在弹丸的形状和横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随弹丸的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3) 实验中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原因可能是 : 打开挡板时,直径小的弹丸周围会有空气迅速进入管内,使管内外气压差很快减小,造成弹丸的出口速度小 ;
(4)还会影响弹丸从管口射出的速度大小的是:塑料管的长度。
18.【答案】(1)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当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时,离开台面的速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3)15m/s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可知,小球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因此增大小球的速度,也就是增大小球动能的方法就是增大弹簧的弹性势能,即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②对照第一列中的数据,分析下落高度相同时,水平飞出的距离与小球出台速度的大小关系;
(3)根据(2)中得出的结论分析。
【解答】(1) 实验中改变小球离开水平台面时的速度的操作是 :使弹簧的压缩程度更大;
(2)②根据第一列数据可知, 当小球下落高度相同时,离开台面的速度越大,水平飞出的距离也越大。
(3)排球运动员发球时,它的出手高度大概在1.8m左右;而她发球的地方和对方底线的距离为:3m+9m=12m,只要球落地时的距离小于12m即可。根据第七列数据可知,当球速为15m/s时,落地距离为9m,正好在对方的中场附近,这时就能保证排球越过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
19.【答案】(1)少于;CO2
(2)有机物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①叶绿素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因此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吸收光能的多少;
②气孔开放度越大,吸收的二氧化碳原料越多。
(2)根据净光合速率的定义可知,它指的是有机物在单位时间内的积累量,也就是有机物的增加速率。
【解答】(1)相对C组,B组的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
①B组总叶绿素含量较低,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少于C组。
②B组气孔相对开放度比C组小,导致CO2供应不足。
(2)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照和温度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以测定密闭容器中的有机物增加速率。
20.【答案】(1)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可根据实验步骤中对实验组中变量的控制得到实验的假设;
2、酶活性强对双氧水的催化效果好,双氧水分解速度快,反之分解速度慢;
3、酶具有高效性,能快速催化双氧水,一开始就让酶与双氧水接触,会影响对实验的观察。
【解答】(1)根据实验步骤 ⑦将缓冲液的pH换为6、7、8、9 ,可知实验中的变量是pH,所以研究基于的假设是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实验中酶活性强对双氧水的催化效果好,双氧水分解速度快,反之分解速度慢。当氧气快速产生时,两注射器的活塞会被快速向两侧推开,所以实验中可观察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 步骤③④A、B注射器吸取的液体种类互换 后,A注射器内酶和双氧水直接接触,反应快速进行。可能在推B注射器活塞前反应就结束了,所以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pH值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两注射器间的体积变化快慢(两活塞的移动速度)或相同时间生成气体的体积 (3)不可以,因为酶具有高效性,若交换,在推B活塞前双氧水溶液会被A中的酶催化分解,影响实验结果
21.【答案】(1)与实验组生长状况、大小都相同
(2)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种子的萌发;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2)“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长势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这是为了研究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方法。
②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赤霉素,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对照组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
实验结论: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大于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2)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植株平均高度
22.【答案】(1)胎压、轮胎型号
(2)保持压力相同
(3)由图乙可知,静止的木块刚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装ABS系统能让汽车刹车时车轮获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消耗等量动能,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动的距离就越短。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确定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
(2)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上总重力的和;
(3)根据图像乙比较车轮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刹车距离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即可。
【解答】(1)该实验测试中所研究的影响刹车距离因素有胎压、轮胎型号。
(2)测试中由同一驾驶员用同一辆汽车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保持压力相同。
(3)ABS系统的汽车刹车距离更短的原因:由图乙可知,静止的木块刚要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所以安装ABS系统能让汽车刹车时车轮获得最大摩擦力;相同条件下消耗等量动能,汽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移动的距离就越短。
23.【答案】(1)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2)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
(3)B同学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拇指是否对准零刻线和反应的快慢都会影响B同学捏住的刻度距离,如果要用捏住的刻度距离反映同学的反应快慢,就要保证其他因素相同;
(2)B同学捏住尺子的刻度距离越大,反应越慢;距离越小,反应越快;
(3)将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刻度距离相减,然后与不听音乐的距离刻度作比,比值越大,影响越大。
【解答】(1)为准确比较A、B两同学反应快慢,实验时应尽可能控制相同的量有食指和拇指之间的距离(或拇指对准零刻度线)。
(2)本实验通过观察捏住尺子的刻度数(或刻度距离)反映人的反应快慢。
(3)听音乐和不听音乐的距离差与不听音乐的距离刻度的比值:
A同学:;
B同学:;
因为;
所以受“听音乐”影响更大的是B同学。
24.【答案】(1)实验二、四
(2)一、三组没有水不反应
(3)可能与热敷眼罩中蛭石和吸水树脂有关。蛭石保温性能极好,减少向外界散热,升温快且可保持在较高温度;吸水树脂可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维持反应进行,不断释放热量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如果要探究氯化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就必须保证其他因素相同,而一组实验有氯化钠,另一组实验没有氯化钠,那么可选实验一和三,实验二和四。由于实验一和三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所以不符合要求,只能选择实验二和四;
(2)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的过程。在实验一和三中,有铁并与空气接触,但是都没有发热,说明反应没有发生就是因为没有水的缘故,则热敷眼罩的发热与铁生锈原理相同;
(3)实验六比实验五多吸水树脂和蛭石,铁粉的质量少那么产生的热量少,但是蛭石保温性能好,可以减小热量的散失;而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可以保证反应的持续进行,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分析上表与图丙,说明氯化钠对反应速度有影响的两组实验是实验二、四;
(2)小红认为,热敷眼罩发热与铁锈蚀两者原理可能一致,证据是:一、三组没有水不反应;
(3)实验六中铁粉质量少于其他组,但温度明显高一些,合理解释是:可能与热敷眼罩中蛭石和吸水树脂有关。蛭石保温性能极好,减少向外界散热,升温快且可保持在较高温度;吸水树脂可不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维持反应进行,不断释放热量。
25.【答案】(1)移动接水袋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7.8
(3)B;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水袋里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即V排=V。当杠杆平衡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物L1=G排L2,用密度公式将两边拆开得到:ρ物gV×L1=ρ水gV排L2,解得:。
【解答】(1)根据公式可知,得到杠杆平衡时水袋对应的力臂长度L2即可,因此步骤5
的操作为:移动接水袋的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公式得到:。
(3)A.根据公式G物L1=G排L2可知,如果水袋有一定质量,那么会使G排增大,而L2变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变小,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取出的物块没有擦干,会使G物增大,从而导致密度偏大,故B符合题意;
C.如果步骤一中的杠杆左端下沉,那么右面的水袋需要向右移动更大的距离,即增大L2来平衡杠杆,因此会使测得的密度偏大,故C符合题意。
故选BC。
26.【答案】(1)大小、新鲜程度、质量相同
(2)防止瓯柑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同浓度的碳酸钠的保鲜效果比碳酸氢钠要好。在一定范围内,碳酸钠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好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瓯柑的大小、新鲜程度和质量等可能会影响保鲜防腐的效果,因此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控制这些因素相同;
(2)瓯柑表面的微生物也可能会影响它的保鲜防腐效果,所以要进行消毒,排出它们对实验的影响;
(3)将2%的碳酸氢钠和2%的碳酸钠的图像进行比较,确定相同浓度的两种保鲜剂的保鲜效果的好坏。将2%的碳酸氢钠和4%的氢氧化钠的图像进行比较,确定浓度大小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解答】(1)对实验用的瓯柑的选择要满足的条件有:大小、新鲜程度、质量相同;
(2)对瓯柑表面进行消毒和无菌水冲洗处理的目的是防止瓯柑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3)将图像一和图像三对比发现: 同浓度的碳酸钠的保鲜效果比碳酸氢钠要好。 将图像一和图像三对比发现: 在一定范围内,碳酸钠浓度越高,保鲜效果越。
27.【答案】(1)变成蓝色的时间
(2)6mL
(3)硫酸根离子对实验有干扰,可以设置对照组,加入K2SO4或HClO33mL,其余条件和编号2相同做对照实验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有碘单质生成,那么会使淀粉变成蓝色。而根据淀粉变成蓝色所用的时间长短,可以知道碘单质生成速度的快慢,即说明H+的浓度大小对碘化钾氧化变质的影响程度。
(2)四组实验中碘化钾的体积和氯酸钾的质量相同,为了保证试管中二者的浓度相等,就必须控制加入稀硫酸和水的总体积相等;
(3)稀硫酸中既含有H+,也含有SO42-,本实验无法排出硫酸根可能对实验产生影响。为了探究硫酸根是否对实验产生影响,可以去掉其中一种粒子保留另一种粒子,控制其它因素相同,然后与已知实验对照即可。
【解答】(1) 方案中,要记录的实验现象为:变成蓝色的时间 ;
(2)根据表格可知,硫酸和蒸馏水的总体积应该是9mL,那么第2只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9mL-3mL=6mL;
(3) 本实验是探究H的浓度对KI被KClO3氧化变质的速度影响, 我认为存在的不足为: 硫酸根离子对实验有干扰, 补充实验为: 可以设置对照组,加入K2SO4或HClO33mL,其余条件和编号2相同做对照实验 。
28.【答案】(1)光照时间长短
(2)3
(3)2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项目可确定1、2号花盆中不同的因素;
2、壤土特点:通气、透水、保水、保肥。砂土特点: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记录的项目情况,可知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光照时间长短;
(2)壤土保水保肥性能好,砂土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砂土的水会马上流到盆底。2号盆用的是壤土,3号盆用的是砂土,所以3号花盆流出水分较多;
(3)植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由此可知,2号花盆的水分充足,光照时间较长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2号花盆中植物生长状况最好。
故答案为:(1)光照时间长短 (2)3 (3)2
29.【答案】(1)Cu2+、SO42-、H2O
(2)排除SO42-是否有催化作用
(3)Cu2+具有催化作用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1)硫酸铜在水中会分解为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据此确定溶液中粒子的种类;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就存在硫酸根离子,如果出现大量气泡,说明硫酸根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否则,硫酸根离子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3)实验②中无现象,那么可以说明硫酸根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而③中出现大量气泡,则说明铜离子可以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解答】(1)我认为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Cu2+、SO42-、H2O ;
(2)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排除SO42-是否有催化作用。
(3) 如果实验②中无现象,实验①③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Cu2+具有催化作用 。
30.【答案】(1)对照作用
(2)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B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控制变量法;常见的传染病
【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 设置清水组的作用是起对照作用,使得实验结果更科学。
(2) 质量分数都为5%的薄荷叶的有效保护时间最长,效果最好;天竺葵叶和西红柿叶的有效保护时间相同,但第三小时天竺葵叶的效果更好一些,所以质量分数都为5%的三种植物叶提取液的驱蚊效果从好到差依次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蚊子是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所以此项研究对预防血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对照作用;(2) 薄荷叶、天竺葵叶、西红柿叶 ;(3) 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