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3
一、单选题
1.(2022·拱墅模拟)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但观察和研究无法穷尽所有事实,因此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常会出错。下列纳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事实 结论
A 地球绕日公转,火星绕日公转 所有天体都绕日公转
B 通电直导线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会产生磁场 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
C 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A.A B.B C.C D.D
2.(2022·拱墅模拟)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C.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先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D.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3.(2022·义乌模拟)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如图的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与如今的显微镜相比,结构A与水球在功能上相当于( )
A. 反光镜 B.转换器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
4.(2022·义乌模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原型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属于下列脊椎动物中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5.(2022·义乌模拟)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6.(2022·仙居模拟)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发现视野中有较多小圆圈,如图。这是下列哪一操作不当导致的 ( )
A.刮取细胞 B.涂匀细胞
C.盖盖玻片 D.染色
7.(2022·仙居模拟)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口渴就喝饮料 B.感冒就吃抗生素
C.早餐不吃午餐补 D.均衡膳食身体棒
8.(2022·仙居模拟)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能形成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多种不同的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 ( )
A.繁殖 B.分裂 C.生长 D.分化
9.(2022·仙居模拟)2020年在省级自然保护区——括苍山发现濒危野生动物中华斑羚(如图),中华斑羚以草、灌木枝叶、坚果为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中华斑羚和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中华斑羚属于消费者
C.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阳光→草→中华斑羚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
10.(2023·宁波模拟)下列四幅图来自教材,对它们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的发电原理
B.乙图进行探究光合作用产物实验时,酒精杀菌,避免对产物检验有干扰
C.丙图表示电动机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通过,保持静止
D.丁图表示通电螺线管内部不存在磁场
11.(2022·婺城模拟)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我国湖北神农架地区,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传染病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12.(2022·婺城模拟)最近,在浙江杭州、湖州等地发现了号称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其株高15~30 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叶多汁、鲜绿色、线形,孢子囊椭圆形。在植物分类上中华水韭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13.(2022·鹿城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甲所示,该过程一定需要调节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4.(2022·鹿城模拟)云南“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桂花耳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15.(2022·鹿城模拟)日前,泰顺发现植物新物种(如图),为纪念温籍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陈嵘命名为“陈嵘栲”。据图判断“陈嵘栲”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6.(2022·鹿城模拟)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
17.(2022·慈溪模拟)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可以直接利用氮元素
B.植物生长过程中缺氮会造成茎秆软弱易倒伏
C.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D.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形成氨气
18.(2022·慈溪模拟)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的介绍不合理的是( )
A.①是肝脏,它能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B.②是心脏,血液经过它以后含氧量增加
C.③是肺,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④是大脑,它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
19.(2022·慈溪模拟)我国采用核酸检测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大家最熟悉的是需要打两针的灭活疫苗。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接种的疫苗属于病原体
C.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20.(2022·慈溪模拟)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闭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下列行为符合这一核心的是( )
A. 全球抗疫合作
B.提倡使用化肥增加农业产值
C.大量开采石油缓解能源危机
D.全球总水量很大,我们不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21.(2022·舟山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找到要观察的物象后,通过调节②来使物像更清晰
B.乙图消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22.(2022·舟山模拟)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关生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B.自然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C.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自己的器官进行呼吸
D.试管婴儿技术进行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3.(2022·金华模拟)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
B.②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D.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24.(2022·余杭模拟)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图。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 )
A.B B.C C.A D.A,B
25.(2022·余杭模拟)下图为拟南芥的分类地位图示,在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玉米、银杏等植物,则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 )
A.P B.Q C.R D.S
26.(2022·杭州模拟)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搭载有棉花、油菜、马铃薯、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土壤和空气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
B.果蝇体表的坚硬的保护组织对其起防御、保护作用
C.油菜通过茎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D.土壤的作用是为了供给种子萌发初期所需的营养
27.(2022·杭州模拟)如图,①②③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①和③
B.若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选择②和④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⑥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28.(2021·鄞州模拟)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29.(2021·鄞州模拟)下列有关活动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活动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A 练习使用显微镜 用擦镜纸轻擦镜头 擦去镜头上的灰尘和水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用水浴加热 防止酒精燃烧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装片 用清水漱口 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D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平行盖在清水上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A.A B.B C.C D.D
30.(2021·衢州)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其中从视野丙到视野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1.(2021·定海模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 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烧碱
C 常见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肝脏
D 常见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电能(火力)
A.A B.B C.C D.D
32.(2021·定海模拟)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 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33.(2021·定海模拟)如图是一幅不完整的检索表,用它对花生、葫芦藓、蕨、松树和豌豆五种植物作如图所示分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乙处的植物只有花生
B.丙处的植物只有松树
C.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D.蕨和葫芦藓都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34.(2021·定海模拟)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中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有关骆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
B.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细胞结构特点决定的
35.(2021·婺城模拟)小乐对甲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植株高大;②叶针形;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花和果实。下列植物与甲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海带 B.肾蕨
C.马尾松 D.郁金香
36.(2021·婺城模拟)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重要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参照上图甲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B.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②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步骤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37.(2021·婺城模拟)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在起作用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
38.(2021·婺城模拟)金华盛产的水果有永康方山柿、方岩红橘、武义蜜梨、兰溪杨梅、穆坞枇杷。水果中一般不含下列哪种营养素( )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油脂
39.(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项中不是“种子萌发过程”实验出现的是( )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分 C.吸收无机盐 D.放出热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元素的概念;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结合公转,电生磁,细胞,单质和化合物相关概念解答。
【解答】A.地球绕日公转,火星绕日公转,不代表所有天体都绕日公转,A错误。
B.通电直导线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会产生磁场,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B正确。
C.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一起,是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首先明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
【解答】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错误。
D.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有聚光功能,加强光照。
【解答】显微镜的反光镜可以把光线会聚,使视野更加明亮。 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也是使视野更加明亮。
故选A。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大熊猫胎生哺乳,属于哺乳类。
故选D。
5.【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把该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当中,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故选D。
6.【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装片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是有区别的。在显微镜视野下如何区别气泡和细胞,以及气泡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学生应牢固掌握,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
【解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当使用盖玻片的时候,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空气进入标片中,形成气泡。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这样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解答】A:口渴就喝饮料,不是健康生活。
B:感冒就吃抗生素,不是健康生活。
C:早餐不吃午餐补,不是健康生活。
D:均衡膳食身体棒,是健康生活。
故选D。
8.【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增多的方式,而细胞分化是指形成组织或组织增多的方式。
【解答】干细胞能形成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多种不同的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 。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A: 中华斑羚和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正确。
B: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中华斑羚属于消费者,正确。
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正确。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酒精在实验中的用途判断;
(3)根据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判断;
(4)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判断。
【解答】A.甲图描述的是核裂变,是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的发电原理,故A正确;
B.乙图进行探究光合作用产物实验时,酒精将叶绿素脱色,对产物检验有干扰,故B错误;
C.丙图表示电动机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虽然有电流经过,但是线圈上下两个部分受到的磁力相互抵消,从而保持静止,故C错误;
D.丁图中螺线管内部的铁屑也呈一定规律排布,因此表示通电螺线管内部也存在磁场,故D错误。
故选A。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及其传播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2.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
4.遗传性是指后代在这一连续系统中重复其亲代的特性和特点。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变异,由于没有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解答】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传染病,B错误。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可分为五大类,无种子植物有三类,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特点:无根、有茎、叶分化;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分化;有种子植物有两类,裸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果实,种子裸露无包被;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有根茎叶器官,且存在孢子囊,因此水韭属于蕨类植物;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的正确顺序:
1.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2.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3.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 换上高倍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亮度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解答】根据显微镜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的正确顺序,该过程一定需要调节图乙中的④细准焦螺旋。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所以属于分解者。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可分为五大类,无种子植物有三类,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特点:无根、有茎、叶分化;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分化;有种子植物有两类,裸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果实,种子裸露无包被;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据图判断“陈嵘栲”有叶、茎、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实验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C。
17.【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界存在三种氮循环:生物固氮循环、雷雨固氮循环、人工固氮循环。
【解答】A:从图示可看出生物体不可以直接利用氮元素,A错误。
B:植物生长过程中缺氮会造成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 片发黄,B错误。
C: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C错误。
D: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形成氨气,D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肝脏、心脏、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解答。
【解答】A:①是肝脏,它能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正确。
B:②是心脏,血液经过肺部以后含氧量增加,并不是经过心脏,错误。
C:③是肺,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正确。
D:④是大脑,它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正确。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正确。
B: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错误。
C: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正确。
故选 B。
20.【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是否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可。
【解答】A. 全球抗疫合作,防止疫情复发和蔓延,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故A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化肥增加农业产值,但是大量使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B不合题意;
C.大量开采石油缓解能源危机,会加大环境污染,故C不合题意;
D.全球总水量很大,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使用操作如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1)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
对通光孔。(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3)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4)观察目镜,记下目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观察物镜,记下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4.观察。
(2)当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比如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留有较多气泡时,视野中有很多黑色圆圈。
【解答】A.甲图在找到要观察的物象后,通过调节①细准焦螺旋来使物像更清晰,错误。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物像越大但区域越小,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①,错误。
C.显微镜中所成的向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丙图物像要将处于右下方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故描述正确。
D.丁图中出现的多个黑色圆圈是因为存在气泡,故描述错误。
故选C。
22.【答案】B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
(2)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输卵管内进行。
【解答】A: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阴囊等构成,每一部分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也是男性的性腺,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错误。
B:自然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B正确。
C: 胎儿时期的呼吸,是通过血液从胎盘处获得氧气。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成长,是靠着母体内的胎盘及脐带来供给他、(她)所需的氧气和营养,C错误。
D:试管婴儿技术是取来自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细胞,采用人工的技术使其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等其在试管中发育至一定程度,再将其移植至女性子宫内培育,由此可知,此过程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故是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2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动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解答】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正确。
B.②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正确。
C. 液泡里面含有的液体具有很多的营养物质,我们称为细胞液,西瓜汁就是来自液泡,故正确。
D.⑥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④,故错误。
故选D。
24.【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是髓,B为木质部,C为韧皮部。
故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B。
故选A。
25.【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拟南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解答】拟南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结合图示叶的结构,可知属于R。
故选C。
26.【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保护组织是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其功能主要是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防止损伤。
筛管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
【解答】A.通过种子进行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故A错误;
B.果蝇体表的坚硬的外骨骼对其起防御、保护作用;故B错误;
C.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且是自上而下运输;故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初期营养来自于种子自身;故D错误;
故选C。
27.【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A:若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①和④,错误。
B:若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①和④,错误。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清水,错误。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正确。
故选D。
28.【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选C。
2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具体考查的是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的目的.酒精脱色的原因:防止酒精燃烧;目的:脱去叶绿素.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九
4.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答】A.通过分析知道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所以应用擦镜纸擦拭.A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B.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能溶于酒精,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因此,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精燃烧,B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C.为防止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实验的效果,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前,要把口漱净.C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D.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地盖上,D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不一致。
故选D。
30.【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反光镜、③是粗准焦螺旋,④是细准焦螺旋。
【解答】丙到丁是视野变清晰的过程,即使用了 ④ 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D。
31.【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酸、碱的概念;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碱一般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它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
(3)消化腺可以分为位于消化道外和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两类。
(4)清洁能源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碱; 纯碱一般指碳酸钠。碳酸钠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吸水,因此可以作干燥剂,而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B不符合题意;
C、常见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肝脏,C符合题意;
D、太阳能、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电能(火力)不属于清洁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答案】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作对照,其他条件都相同,控制唯一的变量就是温度,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解答】由表格可知,试管1加入淀粉不变蓝,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但试管1不变蓝,说明试管1中已经不存在淀粉,试管2会变蓝,说明试管2中含有淀粉,经过两个试管的对比,它们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实验结论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3.【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A、 乙包括水稻和花生 ,A不符合题意;
B、丙处的植物只有松树,B符合题意;
C、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胚珠发育成种子,C不符合而题意;
D、 蕨和葫芦藓属于孢子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A、 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因此 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 驼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D、生物的体型特征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5.【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裸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它们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种子裸露。 常见代表松、柏、杉、银杏、苏铁。
【解答】 植株高大;叶针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花和果实,具备裸子植物的特点。
A:海带, 藻类植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肾蕨,蕨类植物,所以B不符合题意;
C:马尾松,裸子植物,所以C符合题意;
D:郁金香,被子植物。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A、先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①装片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然后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 ② 目镜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 ③ 物镜上,A符合题意;
B、 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①细准焦螺旋 ,B不符合题意;
C、 制作人血涂片时,不需要进行染色 ,C不符合题意;
D、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还是逆时针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3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解答】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不符合题意;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是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符合题意;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等于散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呆小症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8.【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类,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膳食纤维),而水果中富含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膳食纤维)。
【解答】由分析可知水果中不含油脂类、蛋白质,
A、水果中富含 水 ,A不符合题意;
B、水果中富含 维生素 ,B不符合题意;
C、 水果中富含糖类 ,C不符合题意;
D、水果中富不含 油脂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9.【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有生命力且完整的胚、不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
【解答】A、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氧气 ,A不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水分 ,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不需要 吸收无机盐 ,靠子叶或者胚乳提供营养,C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需要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3
一、单选题
1.(2022·拱墅模拟)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但观察和研究无法穷尽所有事实,因此通过归纳得出的结论常会出错。下列纳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事实 结论
A 地球绕日公转,火星绕日公转 所有天体都绕日公转
B 通电直导线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会产生磁场 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
C 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 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元素的概念;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归纳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结合公转,电生磁,细胞,单质和化合物相关概念解答。
【解答】A.地球绕日公转,火星绕日公转,不代表所有天体都绕日公转,A错误。
B.通电直导线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会产生磁场,通电导体会产生磁场,B正确。
C.植物由细胞构成,动物由细胞构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C错误。
D.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铁由铁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都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一起,是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2.(2022·拱墅模拟)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C.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先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D.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首先明确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有:擦、滴、刮、涂、盖、染。
【解答】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在结构上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玻片,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错误。
D.物像由图甲转换到图乙时,不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D正确。
故选D。
3.(2022·义乌模拟)1665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利用如图的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与如今的显微镜相比,结构A与水球在功能上相当于( )
A. 反光镜 B.转换器 C.细准焦螺旋 D.粗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有聚光功能,加强光照。
【解答】显微镜的反光镜可以把光线会聚,使视野更加明亮。 通过调节结构A,可把灯发出的光透过水球照在标本上,也是使视野更加明亮。
故选A。
4.(2022·义乌模拟)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原型是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属于下列脊椎动物中的(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大熊猫胎生哺乳,属于哺乳类。
故选D。
5.(2022·义乌模拟)如图,在容器中装入等量的不同种子,加入适量的水后密封。一段时间后向漏斗中倒入清水,通过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的不同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种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D.种子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把该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当中,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解答】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故选D。
6.(2022·仙居模拟)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发现视野中有较多小圆圈,如图。这是下列哪一操作不当导致的 ( )
A.刮取细胞 B.涂匀细胞
C.盖盖玻片 D.染色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装片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是有区别的。在显微镜视野下如何区别气泡和细胞,以及气泡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学生应牢固掌握,并通过实际操作加以巩固。
【解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或移动,细胞则不具有这些特征,当使用盖玻片的时候,倾角把握不好或是盖的时候速度过快,可能导致空气进入标片中,形成气泡。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侧,用另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盖在实验材料上,这样可避免气泡的产生。
故选C。
7.(2022·仙居模拟)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口渴就喝饮料 B.感冒就吃抗生素
C.早餐不吃午餐补 D.均衡膳食身体棒
【答案】D
【知识点】健康的含义与提高健康水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解答】A:口渴就喝饮料,不是健康生活。
B:感冒就吃抗生素,不是健康生活。
C:早餐不吃午餐补,不是健康生活。
D:均衡膳食身体棒,是健康生活。
故选D。
8.(2022·仙居模拟)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干细胞。干细胞能形成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多种不同的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 ( )
A.繁殖 B.分裂 C.生长 D.分化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是指细胞数量增多的方式,而细胞分化是指形成组织或组织增多的方式。
【解答】干细胞能形成血细胞、神经细胞、骨骼细胞等多种不同的细胞,这一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 。
故选D。
9.(2022·仙居模拟)2020年在省级自然保护区——括苍山发现濒危野生动物中华斑羚(如图),中华斑羚以草、灌木枝叶、坚果为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中华斑羚和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中华斑羚属于消费者
C.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阳光→草→中华斑羚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A: 中华斑羚和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正确。
B: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中华斑羚属于消费者,正确。
C: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一初级消费者一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正确。
故选C。
10.(2023·宁波模拟)下列四幅图来自教材,对它们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的发电原理
B.乙图进行探究光合作用产物实验时,酒精杀菌,避免对产物检验有干扰
C.丙图表示电动机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没有电流通过,保持静止
D.丁图表示通电螺线管内部不存在磁场
【答案】A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原理与工作过程;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判断;
(2)根据酒精在实验中的用途判断;
(3)根据电动机的工作过程判断;
(4)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判断。
【解答】A.甲图描述的是核裂变,是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的发电原理,故A正确;
B.乙图进行探究光合作用产物实验时,酒精将叶绿素脱色,对产物检验有干扰,故B错误;
C.丙图表示电动机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虽然有电流经过,但是线圈上下两个部分受到的磁力相互抵消,从而保持静止,故C错误;
D.丁图中螺线管内部的铁屑也呈一定规律排布,因此表示通电螺线管内部也存在磁场,故D错误。
故选A。
11.(2022·婺城模拟)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我国湖北神农架地区,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传染病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征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传染病及其传播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达尔文提出。
2.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3.性状是由基因决定。
4.遗传性是指后代在这一连续系统中重复其亲代的特性和特点。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变异,由于没有涉及基因结构的变化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解答】A:黑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乌鸦的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不是传染病,B错误。
C:白化乌鸦异常白色的羽毛这一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正常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D正确。
故选B。
12.(2022·婺城模拟)最近,在浙江杭州、湖州等地发现了号称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其株高15~30 厘米,根茎肉质、块状,叶多汁、鲜绿色、线形,孢子囊椭圆形。在植物分类上中华水韭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植物可分为五大类,无种子植物有三类,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特点:无根、有茎、叶分化;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分化;有种子植物有两类,裸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果实,种子裸露无包被;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有根茎叶器官,且存在孢子囊,因此水韭属于蕨类植物;
故选C。
13.(2022·鹿城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的视野变化如图甲所示,该过程一定需要调节图乙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的正确顺序:
1.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2.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3.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 换上高倍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亮度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解答】根据显微镜由低倍镜转高倍镜观察的正确顺序,该过程一定需要调节图乙中的④细准焦螺旋。
故选D。
14.(2022·鹿城模拟)云南“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桂花耳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
【解析】【分析】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解答】“桂花耳”是一种真菌,生长在腐木上,能将腐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所以属于分解者。
故选B。
15.(2022·鹿城模拟)日前,泰顺发现植物新物种(如图),为纪念温籍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陈嵘命名为“陈嵘栲”。据图判断“陈嵘栲”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可分为五大类,无种子植物有三类,藻类植物特点: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特点:无根、有茎、叶分化;蕨类植物特点:有根、茎、叶分化;有种子植物有两类,裸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果实,种子裸露无包被;被子植物特点: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据图判断“陈嵘栲”有叶、茎、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故选A。
16.(2022·鹿城模拟)把数棵新鲜菠菜放入黑色塑料袋,扎紧袋口,在暗处放置一夜后,将袋内气体挤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下列现象中,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塑料袋内壁有水珠 B.菠菜质量变轻
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菠菜出现菱蔫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作用
【解析】【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实验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故能证明菠菜进行呼吸作用的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C。
17.(2022·慈溪模拟)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可以直接利用氮元素
B.植物生长过程中缺氮会造成茎秆软弱易倒伏
C.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熔点不同
D.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形成氨气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自然界存在三种氮循环:生物固氮循环、雷雨固氮循环、人工固氮循环。
【解答】A:从图示可看出生物体不可以直接利用氮元素,A错误。
B:植物生长过程中缺氮会造成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 片发黄,B错误。
C: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C错误。
D:动植物遗体中的含氮有机物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可形成氨气,D正确。
故选D。
18.(2022·慈溪模拟)人体内器官各有分工,为人体的正常运行发挥着作用。下列器官的介绍不合理的是( )
A.①是肝脏,它能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B.②是心脏,血液经过它以后含氧量增加
C.③是肺,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④是大脑,它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
【答案】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肝脏、心脏、肺、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解答。
【解答】A:①是肝脏,它能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正确。
B:②是心脏,血液经过肺部以后含氧量增加,并不是经过心脏,错误。
C:③是肺,它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正确。
D:④是大脑,它是高级神经系统的物质基础,正确。
故选B。
19.(2022·慈溪模拟)我国采用核酸检测判断人体是否感染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我国使用的新冠疫苗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大家最熟悉的是需要打两针的灭活疫苗。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接种的疫苗属于病原体
C.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原体: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核酸,正确。
B: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错误。
C: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正确。
D:接种灭活疫苗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正确。
故选 B。
20.(2022·慈溪模拟)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闭幕式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表达,立足于从全世界的角度展望美好未来。下列行为符合这一核心的是( )
A. 全球抗疫合作
B.提倡使用化肥增加农业产值
C.大量开采石油缓解能源危机
D.全球总水量很大,我们不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答案】A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是否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可。
【解答】A. 全球抗疫合作,防止疫情复发和蔓延,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故A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化肥增加农业产值,但是大量使用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B不合题意;
C.大量开采石油缓解能源危机,会加大环境污染,故C不合题意;
D.全球总水量很大,但是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21.(2022·舟山模拟)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在找到要观察的物象后,通过调节②来使物像更清晰
B.乙图消清晰物像的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②
C.丙图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使用操作如下:
1.安放。将显微镜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
3.放片、调焦距。(1)将写有“上”字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上”字正
对通光孔。(2)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3)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上”字的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4)观察目镜,记下目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观察物镜,记下物镜上所刻的放大倍数。
4.观察。
(2)当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比如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而留有较多气泡时,视野中有很多黑色圆圈。
【解答】A.甲图在找到要观察的物象后,通过调节①细准焦螺旋来使物像更清晰,错误。
B.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①是低倍镜,②是高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看到的物像越大但区域越小,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①,错误。
C.显微镜中所成的向是一个倒像,即像与物上下左右对称,丙图物像要将处于右下方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故描述正确。
D.丁图中出现的多个黑色圆圈是因为存在气泡,故描述错误。
故选C。
22.(2022·舟山模拟)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列有关生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输精管
B.自然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
C.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自己的器官进行呼吸
D.试管婴儿技术进行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
(2)受精作用在女性的输卵管内进行。
【解答】A: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阴茎、阴囊等构成,每一部分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也是男性的性腺,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错误。
B:自然的受精作用发生在女性的输卵管内,B正确。
C: 胎儿时期的呼吸,是通过血液从胎盘处获得氧气。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成长,是靠着母体内的胎盘及脐带来供给他、(她)所需的氧气和营养,C错误。
D:试管婴儿技术是取来自父方的精子和母方的卵细胞,采用人工的技术使其结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等其在试管中发育至一定程度,再将其移植至女性子宫内培育,由此可知,此过程经过有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故是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
23.(2022·金华模拟)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
B.②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D.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图中动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
【解答】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正确。
B.②是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正确。
C. 液泡里面含有的液体具有很多的营养物质,我们称为细胞液,西瓜汁就是来自液泡,故正确。
D.⑥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④,故错误。
故选D。
24.(2022·余杭模拟)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乙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图。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 )
A.B B.C C.A D.A,B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是髓,B为木质部,C为韧皮部。
故能观察到呈红色的是B。
故选A。
25.(2022·余杭模拟)下图为拟南芥的分类地位图示,在二歧式检索表中包含了拟南芥和玉米、银杏等植物,则其中表示拟南芥的是( )
A.P B.Q C.R D.S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拟南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解答】拟南芥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结合图示叶的结构,可知属于R。
故选C。
26.(2022·杭州模拟)嫦娥四号生物科普试验载荷,搭载有棉花、油菜、马铃薯、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土壤和空气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搭载的棉花种子长出了嫩芽,这种繁殖方式属于营养繁殖
B.果蝇体表的坚硬的保护组织对其起防御、保护作用
C.油菜通过茎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D.土壤的作用是为了供给种子萌发初期所需的营养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保护组织是覆盖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组织,由一层或数层细胞构成,其功能主要是避免水分过度散失,调节植物与环境的气体交换,抵御外界风雨和病虫害的侵袭,防止损伤。
筛管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
【解答】A.通过种子进行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故A错误;
B.果蝇体表的坚硬的外骨骼对其起防御、保护作用;故B错误;
C.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且是自上而下运输;故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初期营养来自于种子自身;故D错误;
故选C。
27.(2022·杭州模拟)如图,①②③④为同一台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⑤⑥为制作临时装片时所用的试剂,⑦为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①和③
B.若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应选择②和④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试剂⑥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解答】A:若使观察到的细胞最大,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①和④,错误。
B:若使观察到的视野最亮,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①和④,错误。
C: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应选用清水,错误。
D:若使⑦中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正确。
故选D。
28.(2021·鄞州模拟)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它的树皮薄,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发生火灾时,坚固而紧闭的松果将种子保护起来。火灾过后,松果崩裂开来,种子撒播在满是草木灰的土壤中,下列有关扭叶松说法正确的是( )
A.松脂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
B.种子外部起保护作用的是果皮
C.对种子的保护是对环境的适应
D.火灾后的草木灰为种子萌发提供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分两种:表现型适应和基因型适应。
【解答】A.松脂是有机物,所以是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A错误;
B.扭叶松属于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所以其种子外起到保护作用的是种皮;故B错误;
C.扭叶松茎、叶中含有机物——松脂,易燃烧,如果种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松树这个物种就灭绝了,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故C正确;
D.草木灰对种子的萌发没有任何作用,草木灰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故D错误;
故选C。
29.(2021·鄞州模拟)下列有关活动的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不一致的是( )
选项 活动 操作步骤 操作目的
A 练习使用显微镜 用擦镜纸轻擦镜头 擦去镜头上的灰尘和水
B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用水浴加热 防止酒精燃烧
C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 临时装片 用清水漱口 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D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 临时装片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平行盖在清水上 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具体考查的是对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2.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对酒精脱色的目的.酒精脱色的原因:防止酒精燃烧;目的:脱去叶绿素.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滴”“刮”“涂”“盖”九
4.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解答】A.通过分析知道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是对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镜头能进行清洁,所以应用擦镜纸擦拭.A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B.叶片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能溶于酒精,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因此,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酒精燃烧,B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C.为防止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实验的效果,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前,要把口漱净.C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一致。
D.为了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正确的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液滴,然后缓缓地盖上,D操作步骤与操作目的不一致。
故选D。
30.(2021·衢州)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小科在视野中依次观察到如下图像,其中从视野丙到视野丁一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中①是转换器、②是反光镜、③是粗准焦螺旋,④是细准焦螺旋。
【解答】丙到丁是视野变清晰的过程,即使用了 ④ 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D。
31.(2021·定海模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 正确的组合是( )
选项 甲 乙、丙、丁
A 常见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B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烧碱
C 常见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肝脏
D 常见清洁能源 太阳能、风能、电能(火力)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酸、碱的概念;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碱一般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它在水溶液中会解离出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干燥剂是指能除去潮湿物质中水分的物质。
(3)消化腺可以分为位于消化道外和位于消化道内的消化腺两类。
(4)清洁能源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解答】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为一种具有很强腐蚀性的碱; 纯碱一般指碳酸钠。碳酸钠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生石灰都能吸水,因此可以作干燥剂,而石灰石不具有吸水性,故不能做干燥剂,B不符合题意;
C、常见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肝脏,C符合题意;
D、太阳能、风能都属于清洁能源,电能(火力)不属于清洁能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2021·定海模拟)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 pH B.需要适宜的温度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答案】B
【知识点】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作对照,其他条件都相同,控制唯一的变量就是温度,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解答】由表格可知,试管1加入淀粉不变蓝,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但试管1不变蓝,说明试管1中已经不存在淀粉,试管2会变蓝,说明试管2中含有淀粉,经过两个试管的对比,它们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实验结论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3.(2021·定海模拟)如图是一幅不完整的检索表,用它对花生、葫芦藓、蕨、松树和豌豆五种植物作如图所示分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乙处的植物只有花生
B.丙处的植物只有松树
C.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D.蕨和葫芦藓都通过分裂生殖繁殖后代
【答案】B
【知识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 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类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A、 乙包括水稻和花生 ,A不符合题意;
B、丙处的植物只有松树,B符合题意;
C、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胚珠发育成种子,C不符合而题意;
D、 蕨和葫芦藓属于孢子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4.(2021·定海模拟)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图中呈现的是骆驼中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有关骆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
B.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实现的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骆驼的体型特征是由其细胞结构特点决定的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解答】A、 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因此 骆驼是通过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
B、 驼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骆驼的这一适应环境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符合题意;
D、生物的体型特征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5.(2021·婺城模拟)小乐对甲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①植株高大;②叶针形;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花和果实。下列植物与甲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海带 B.肾蕨
C.马尾松 D.郁金香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 裸子植物门是种子植物,它们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种子裸露。 常见代表松、柏、杉、银杏、苏铁。
【解答】 植株高大;叶针形;有球花和球果,没有真正花和果实,具备裸子植物的特点。
A:海带, 藻类植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肾蕨,蕨类植物,所以B不符合题意;
C:马尾松,裸子植物,所以C符合题意;
D:郁金香,被子植物。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6.(2021·婺城模拟)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需要用到的重要仪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参照上图甲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③分别是装片、目镜和物镜
B.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②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人血涂片时,为使观察效果更好,都需要进行染色步骤
D.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A、先移动装片,污点动说明在①装片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然后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 ② 目镜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 ③ 物镜上,A符合题意;
B、 若要进一步观察图乙微藻A的内部结构,应立即转动物镜转换器,并微调丙图中①细准焦螺旋 ,B不符合题意;
C、 制作人血涂片时,不需要进行染色 ,C不符合题意;
D、 若在视野中看到草履虫逆时针游动,则玻片上草履虫实际游动方向还是逆时针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37.(2021·婺城模拟)有关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在起作用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侏儒症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激素;内分泌腺和激素;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激素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形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解答】A、放置在窗台上的植物表现出向光生长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A不符合题意;
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是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B符合题意;
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等于散热量,C不符合题意;
D、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引起呆小症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8.(2021·婺城模拟)金华盛产的水果有永康方山柿、方岩红橘、武义蜜梨、兰溪杨梅、穆坞枇杷。水果中一般不含下列哪种营养素( )
A.水 B.维生素 C.糖类 D.油脂
【答案】D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类,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膳食纤维),而水果中富含糖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水,纤维素(膳食纤维)。
【解答】由分析可知水果中不含油脂类、蛋白质,
A、水果中富含 水 ,A不符合题意;
B、水果中富含 维生素 ,B不符合题意;
C、 水果中富含糖类 ,C不符合题意;
D、水果中富不含 油脂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9.(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项中不是“种子萌发过程”实验出现的是( )
A.吸收氧气 B.吸收水分 C.吸收无机盐 D.放出热量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有生命力且完整的胚、不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氧气。
【解答】A、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氧气 ,A不符合题意;
B、种子萌发需要吸收水分 ,B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不需要 吸收无机盐 ,靠子叶或者胚乳提供营养,C符合题意;
D、种子萌发需要呼吸作用放出热量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