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时《流水》 《广陵散》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时《流水》 《广陵散》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4-19 08:50:00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流水
广陵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2、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视唱乐曲主题旋律、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3、了解古琴的形制、悠久的历史以及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视唱《流水》主题旋律。
新知导入
你认识这个乐器吗?
古琴: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新知导入
●空弦发音,叫作散声或散音,演奏时左手不按弦,仅以 右手拨弦,发音刚劲浑厚,常用于曲调中的骨干音。
●按弦发音,叫作按声或按音,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拨弦,移动按指可以改变音高,发音圆润细腻,富于表情,有如歌声,又叫作实音。
●泛音,轻碰琴弦发音。演奏时左手对准某一徽位轻触琴弦,右手拨弦,发出比较清澈、轻盈虚飘的乐音,适于 快速华彩性曲调。
古琴演奏技法与音色
新知导入
古琴演奏技法与音色
●滚:由高音到低音
●拂:由低音到高音
●绰:上滑音
●注:下滑音
新知导入
同学们知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吗?
《伯牙鼓琴图》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
《流水》是一首非常古老、著名的琴曲。相传,《高山流水》原来是一个曲子。到了唐朝才分成《高山》和《流水》两个曲子。
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他的好友钟子期非常能听懂他的琴。可以在他的琴声中,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的意境。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砸碎古琴,从此不弹。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的感慨。
古琴曲《流水》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视唱旋律,注意前倚音的唱法。
新知讲解
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 起
这部分音乐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第一部为起部,包含第一、二、三段。
第一段是“散起”,有“引子”的功能。预示了全曲的曲调和风格。尤其是时而出现的上滑音,像被什么东西抑制着的一股强大力量,似乎一有机会就会倾泻出来。第二、三段是琴曲的“入调”部分,即对音乐的主体材料作原始陈述和变奏性陈述。曲调活泼生动,像是山涧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它抒发着对未来的希望和远大的抱负。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 承
这部分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部分包括第四、五两段。那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涓涓溪流正汇集成滚滚洪波。开始是流畅的按音,经过多次变化,接着以连续下行模进延伸,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气势。
新知讲解
第三部分 转
这部分包括第六、七两段。这是惊心动魄的一部分。滑音及大量的滚、拂手法的运用,真实地描写了急流奔涌、江水滔滔的浩瀚气势,揭示出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大江东去、波浪滔天的壮观景象,传达了“洋洋乎志在流水”的神韵。
新知讲解
第四部分 合
第八、九两段组成了乐曲的第四部分——合。它再现了第五、六两段的曲调,造成前后呼应。它所具有的稳健气质犹如受了考验的流水,正从容不迫、满怀欣喜地流向大海。
这段音乐在动之后,又回到了静。音乐从静到动,再由动到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
新知讲解
尾声再度出现了几个泛音,让人们又想起那开始的滑涓溪流,真是余音紫绕、回味无穷!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辅之以模拟性的大型音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从涓涓溪流到滔滔江水,不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激起了我们奋勇向前的进取心。
新知讲解
1977年8月22日,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于太空。用以向宇宙中外星高等生物传达人类智慧与文明。《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它不是简单的描绘客观事物,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的精神境界。古琴是我国目前被联合国确认的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知讲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散》是叙事性的大型琴曲,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故名。作者不详。
新知讲解
三国时期,魏国名士嵇康热爱弹琴,远近闻名。一天,嵇康在华阳亭听到一位老者演奏《广陵散》。老者向嵇康讲述《广陵散》的故事。战国末年,韩国的韩哀侯昏庸无道,侠客聂政为父报仇,智闯朝廷刺杀了韩哀侯后,自杀身亡。嵇康深受感动,向老者学习弹奏这首乐曲。后嵇康因拒绝为魏国大将军钟会弹琴,而被强加罪名,判处死刑。临刑前,在怀着悲愤的心情最后一次弹奏《广陵散》后,嵇康仰天长叹,我死不足惜,只可惜《广陵散》从此失传。
新知讲解
《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刻画的是怎样的意志精神?
新知讲解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情感变化过程,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新知讲解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新知讲解
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原境界,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同学们,古琴以其独特的魅力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 ——琴棋书画之首,是汉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通过今天这节课对古琴的简要了解以及古琴曲的欣赏,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上古琴,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它,传承它。让我们携手用行动共同维护,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流水》音乐故事《广陵散》教学设计
课题 《流水》《广陵散》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古琴曲《流水》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的。它和《高山》原为一曲,到唐代时分为两曲。经过各朝各代琴师的加工整理,现在多见的《流水》为清代《天闻阁琴谱》中的版本。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辅之以模拟性的大型音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从涓涓溪流到滔滔江水,不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激起了我们奋勇向前的进取心。古琴曲《广陵散》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
学习目标 1、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2、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视唱乐曲主题旋律、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3、了解古琴的形制、悠久的历史以及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初步了解古琴的滚拂等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视唱《流水》主题旋律。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在欣赏《流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艺术表现: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与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创意实践:通过欣赏体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文化理解: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重点 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
难点 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古琴图片让学生猜,然后讲解古琴相关知识:又称琴、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拨弦乐器,有3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学生观看图片上的乐器回答:你认识这个乐器吗?同学们知道“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流水》 1、教师讲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的感慨。教师出示第二段乐谱,伴奏指导学生视唱。全曲欣赏:教师播放乐曲视频并提出要求——听琴时要“凝神静气”。赏析作品:教师播放作品指导学生分段赏析。(1)第一部分 起:第一部为起部,包含第一、二、三段。第一段是“散起”,有“引子”的功能。预示了全曲的曲调和风格。第二、三段是琴曲的“入调”部分,曲调活泼生动,像是山涧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潺潺流去,它抒发着对未来的希望和远大的抱负。(2)第二部分 承:这部分包括第四、五两段。那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涓涓溪流正汇集成滚滚洪波。开始是流畅的按音,经过多次变化,接着以连续下行模进延伸,形成了势不可挡的气势。(3)第三部分 转这部分包括第六、七两段。这是惊心动魄的一部分。滑音及大量的滚、拂手法的运用,真实地描写了急流奔涌、江水滔滔的浩瀚气势,揭示出主人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强信心。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大江东去、波浪滔天的壮观景象,传达了“洋洋乎志在流水”的神韵。(4)第四部分 合这段乐曲再现了第五、六两段的曲调,造成前后呼应。它所具有的稳健气质犹如受了考验的流水,正从容不迫、满怀欣喜地流向大海。这段音乐在动之后,又回到了静。音乐从静到动,再由动到静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尾声:声再度出现了几个泛音,让人们又想起那开始的滑涓溪流,真是余音紫绕、回味无穷!全曲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辅之以模拟性的大型音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从涓涓溪流到滔滔江水,不仅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激起了我们奋勇向前的进取心。老师讲述:1977年8月22日,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于太空。用以向宇宙中外星高等生物传达人类智慧与文明。《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它不是简单的描绘客观事物,而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的精神境界。古琴是我国目前被联合国确认的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6、教师总结: 乐曲充分发挥了古琴滚、拂、绰、注的手法,以生动的音乐形象,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表现了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1、学生试着说一说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及引申的意义。2、学生看谱视唱《流水》第二段乐谱。3、学生欣赏乐曲并谈一谈乐曲给自己的感受。学生边欣赏边分析作品。学生欣赏第一部分起,试着说一说这部分音乐包括几段?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学生欣赏音频并回答:这部分包括几段?这部分音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欣赏第三部分音频并回答:这部分音乐包括几段,用了怎样的演奏技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了解滚拂技法,并模仿滚拂演奏技法。了解古琴“滚拂”技法。学生欣赏第四部分并回答:这段乐曲再现了哪段的曲调?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尾声部分,谈谈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并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特点做总结。学生听老师讲述《流水》进入太空的事例。6、学生听老师对这首乐曲演奏的手法和作品抒发的情感。 1、用“知音”这一典故,为欣赏琴曲《流水》做情感上的铺垫。2、为欣赏古琴曲《流水》做准备。3、引起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思考与关注,为欣赏后的交流做准备。4、培养赏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乐曲的速度和旋律特点结合演奏来表现乐曲的内涵。提高学生对音乐分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模仿演奏技法,激发兴趣。(4)考查学生听辨认真程度,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进一步认识古琴与《流水》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提升对《流水》艺术价值的认识。6、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和大好河山的情感。
讲授新课《广陵散》 作品介绍:《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散》是叙事性的大型琴曲,原为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故名。作者不详。老师讲述嵇康和《广陵散》的故事。乐曲欣赏:教师播放作品视频并讲解——《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表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情感变化过程,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介绍嵇康: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倍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十三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原境界,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听老师对作品进行介绍。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这个故事试着说一说听完故事你觉得这应该是一首情绪怎样的乐曲?学生欣赏乐曲并回答: 《广陵散》这首古琴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刻画的是怎样的意志精神?学生听老师对嵇康进行介绍,识记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的人格魅力。5、学生试着总结古琴的艺术魅力,听老师介绍古琴艺术的世界地位。 1、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激发学生听赏的欲望,了解乐曲背景故事。结合故事欣赏作品学生会在脑海中对音乐做一个画像,对作品描绘的内容会有一个画面。积累我国艺术大师相关知识。5、激发学生对古琴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课堂小结 今天的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华古琴的渊源文化,从而又进一步了解到了一些中华传统音乐的精髓作品,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去传扬,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音乐要靠你们来发扬光!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