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说课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说课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08: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CONTENTS
目录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课标要求
01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教材分析
02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五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本单元前四课呈现的是隋朝的统一以及唐朝繁荣开放的大一统盛世。然而,“安史之乱”却拦腰斩断大唐盛世,从此唐朝由盛转衰,逐步走向灭亡。
本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安史之乱,讲述唐朝开元末年,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节度使权力日益膨胀,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之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第二部分,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讲述了唐朝后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最终爆发黄巢起义,在起义的打击之下,唐朝走向灭亡,朱温建立后梁;第三部分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讲述唐灭亡之后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学情分析
03
不足
思维活跃,乐于表现
求知欲望强烈
学生对视频、音频和历史故事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速度快,接受力强
有浓厚的兴趣
基础不是很牢固
自主探究意识较弱
理性认识欠缺
且学生学习基础、水平能力、个性喜好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七年级学生
优势
教学目标
04
知识传授
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时间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教学目标
04
能力培养
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将直接导致不同的后果,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04
通过对比,认识到统治者个人的作为,将直接影响历史发展的轨迹,甚至导致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衰亡,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
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安史之乱的原因和影响
设置依据:
课程标准
设置依据:
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法学法
0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凸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
教法
讲授—问答法 小组合作法
直观展示法 创设情景法
学法
材料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
思辨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设计
06
导入新课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忆昔
唐·杜甫
材料一: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从史料中,你能分析出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什么问题?
怠政奢侈
追求享乐
安史之乱
讲授新课
背景
任用奸臣,不理朝政
节度使势力大增
府兵制
募兵制
安史之乱
背景
背景
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安禄山身兼三地节度使,逐渐成扩张之势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763年
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
过程
安史之乱
唐朝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后,中央王朝已经无力再控制地方;
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引发唐末农民起义;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影响
黄巢起义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无以为生;连年灾荒
朱温
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掌握政权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朱温
背景
经过
结果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 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定义
北方
五代
十国
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南方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发展。
统一是大势所趋
特点
结论
以史为鉴:
第一,不骄不躁。
第二,艰苦朴素。
第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四,亲贤臣远小人。
今天的中国政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腐败问题,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不同的结果,谈谈你有何启示?
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到907年唐朝灭亡,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冲突不断。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在黄巢起义的致命打击之后,唐朝被朱温建立的后梁所取代,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战乱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第五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
1、原因
2、经过
3、影响
(二)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2、唐朝灭亡
(三)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更迭与分立
2、统一的趋势加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07
在新课讲授环节中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