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由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下图中,出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和“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的文明区域是
亚
洲
洲
非
A.①
B.②
C.③
D.④
2.随着日耳曼人的入侵,西欧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崩溃使得远距离贸易、集中式手工业生产、帝国货
币等的实际消失,奢侈品生产、灌溉工程、沟渠和公路系统也遭受损失。为应对此类状况,在随
后的几个世纪中,西欧经济上逐渐形成了
A.行省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
C.政教合一制度
D,封建庄园制度
3.1488年2月,一位航海家越过南纬33度线,开始探索之前欧洲航海家从未到过的海域,最终来
到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这位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4.下图是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版画上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
水手通过小船接欤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御货。对该版画表述正确的是
高一历史试题卷第!页共6页
△马尼拉大帆船
A.属于绘画艺术,不具有史料价值
B.能够证明葡萄牙是航海强国
C.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海上贸易
D.该航线使大量白银流入美洲
5.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农村,采用租佃制的地主因为地租上涨最快而获利最大,资本主义农业逐
步兴起。相反,按照传统方式征收固定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却因此受到损失并遭到打击,旧式封
建地主日益衰落。这些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封建制度完全解体D.全球贸易开始
6.他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也讴
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此中的“他”是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7,“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
他们就做得更对。”据此可知,该思想
A.标志着人文主义开始萌发
B.直接推动了法国大革命
C.指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反映了自由竞争的主张
8.有学者指出,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某一法律文件就像一把火一样,把南方的救命稻草给烧没
了,但对北方来说,不仅去掉了外敌,更得到了内应的帮助。下列符合这一评价的法律文件是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宅地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以下是1873一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据此可以反映工业革命中的英国
1873年
1883年
1893年
1903年
1913年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
40
40
41
43
生铁产量(千吨)
6671
8666
7089
9078
10425
粗钢产量(千吨)
582
2040
2997
5115
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
130
166
167
234
292
A.工业部门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B,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
C.“世界工厂”地位开始衰落
D.钢和铁的产量持续增长
10.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苏军初期失利,与德军展开
激烈巷战,逐街逐屋反复争夺。最终使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也使德国遭遇了发动侵略战
争以来的最大失败。这场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波兰保卫战
D.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高一历史试题卷第2页共6页浙江省杭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C B C B D A 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C A A C D C A
21 22 23 24 25
C B B A D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第28题15分,共35分)
第26题共10分
26(1) 边境压力(野蛮民族的入侵);过于庞大的军队、官僚体系;巨大的财政开支(沉重的赋税);官员的腐败。(4分,每点1分)
26(2) 行业:手工业、商业(2分)
影响: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兴办大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商人地位和权力的提升。(4分,每点1分)
第27题共10分
27(1) 举措:余粮收集制。(1分)
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2分)
意义: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分)
27(2) 影响:A.积极: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以后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B.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后来影响了苏联的发展。(4分,积极、消极各任答2点)
第28题共15分
28(1) 特点:形成三角航程贸易;西欧起着主导作用;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大西洋沿岸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商路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不合理的国际分工。(4分,任选4点,每点1分)
28(2) 原因: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君主立宪制)提供的政治保证;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生产技术进步。(6分,任选3点,每点2分)
28(3) 认识: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地位。(2分)
论述: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或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2分)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