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五单元知识综合检测卷(解析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能大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五单元知识综合检测卷(解析版)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全能大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8 16:39:20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自主学习综合检测卷(原卷版)
(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猥琐(wěi) 笼罩(zhào)  褪尽(tuì)  枯槐(huái)  迸溅(bìng)
B.莅临(lì) 伫立(chù) 瀑布(pù) 侍弄(shì) 赤裸(luǒ)
C.梦寐(mèi) 颤抖(zhàn) 孱头(càn) 瞬息(shùn) 幼稚(zhì)
D.萋萋(qī) 沉淀(diàn) 灼灼(zhuó) 忏悔(chàn) 矜持(j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褪尽  挑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桨
B.幽寂 凝望 垂垂幕老 祸不单行
C.渺小 魂魄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D.笼罩 猥琐 盘虬卧龙 荒草凄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 ; ;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①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
②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③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一棵小桃树》一文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
C.《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未选择的路》则直抒胸臆。
D.《登飞来峰》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
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斯是陋室, 。(《陋室铭》)
(2)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饮酒》中表明作者从容闲适的志趣的句子是 ,
(4)《次北固山下》中作者在写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 。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7.一位武汉文艺青年想写一副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请帮他确定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3分)
  上联:救死扶危,医护柔肩 ①
  下联: ② ,军民铁臂 ③
  A.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温疫 B.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8.“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中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宋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4分)
(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4分)
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2分)
(一)名字中的文化
①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②《礼记·士冠礼》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而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③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④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⑤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⑥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⑦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⑧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⑨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⑩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
9.古人的名、字、号有何区别?(3分)
10.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_______)
(2)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_______)
11.根据文意,判断下面所列举的取名字的事例犯了哪条禁忌?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3分)
12.根据文意,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链接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
(材料链接二)
少陵,今陕西省西安市旁南郊少陵,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问题1:阅读选文⑨— 段,并通过链接材料一及平时所掌握的文言知识,判断杜甫的名与字之间是哪种关系。(2分)
问题2:结合链接材料二及选文 — 段内容,说说杜甫的号“少陵野老”是根据什么取的。(3分)
(二)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柱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3.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天气____________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2分)
15. 阅读第⑦一⑨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2)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十点一刻,尼摩船长亲自把舵。一条宽阔的长廊,又黑又深,在我们面前出现。诺第留斯号直冲进去。在它两旁发出一种我没有听惯的沙沙声响。这是红海的水,由于地道的斜坡,冲到地中海上。诺第留斯号跟着这道急流下去,像箭一般快,虽然它的机器想要尽力慢一些,把推进器逆流转动,也没有起作用。
地道两边狭窄的高墙上,我只看见飞奔的速度在电光下所画出的辉煌线纹、笔直线条、火色痕迹。我的心跳动不止,我用手压住心头。
十点三十五分,尼摩船长放下舵上的机轮,向我回过头来,对我说:
“到地中海了。”
17.以上文段节选自 (国家)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的小说《 》,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人们誉为“ ”。(4分)
18.这部小说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用“水陆草木之花”作一般衬托,用菊作反面衬托,用牡丹作正面衬托,衬托了莲的高洁。
B.文章依次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因而美名远扬。
D.选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2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5.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3分)
26.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3分)

四、作文(共60分)
27.请以“ 有一束光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自主学习综合检测卷(解析版)
(时量120分钟,总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猥琐(wěi) 笼罩(zhào)  褪尽(tuì)  枯槐(huái)  迸溅(bìng)
B.莅临(lì) 伫立(chù) 瀑布(pù) 侍弄(shì) 赤裸(luǒ)
C.梦寐(mèi) 颤抖(zhàn) 孱头(càn) 瞬息(shùn) 幼稚(zhì)
D.萋萋(qī) 沉淀(diàn) 灼灼(zhuó) 忏悔(chàn) 矜持(jīn)
【答案】D
【解析】A项“迸”应读bèng,B项“伫”应读zhù,C项“颤”应读ch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褪尽  挑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桨
B.幽寂 凝望 垂垂幕老 祸不单行
C.渺小 魂魄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D.笼罩 猥琐 盘虬卧龙 荒草凄凄
【答案】C
【解析】A项“仙露琼桨”应为“仙露琼浆”;B项“垂垂幕老”应为“垂垂暮老”;D项“荒草凄凄”应为“荒草萋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 ; ; 。绝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①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
②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
③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根据人物所处的年代,从早到晚排序即可。玄奘生活在7世纪,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是在15世纪末期,莫扎特,写出了《安魂曲》是在18世纪末期。排序为:②①③。故选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答案】C
【解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将“并且”改为“而且”;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一文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赞美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B.《一棵小桃树》一文叙述了小桃树的“身世”,同时暗写了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
C.《外国诗二首》中的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未选择的路》则直抒胸臆。
D.《登飞来峰》一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
【答案】C
【解析】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直抒胸臆,《未选择的路》则借用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按原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
(1)斯是陋室, 。(《陋室铭》)
(2)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3)《饮酒》中表明作者从容闲适的志趣的句子是 ,
(4)《次北固山下》中作者在写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 。
【答案】(1) 惟吾德馨 。(2) 塞上燕脂凝夜紫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7.一位武汉文艺青年想写一副礼赞抗疫英雄的对联,请帮他确定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3分)
  上联:救死扶危,医护柔肩 ①
  下联: ② ,军民铁臂 ③
  A.①擎大爱 ②干群携手 ③祛温疫 B.①渡劫波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C.①擎大爱 ②克难致胜 ③济时艰 D.①渡劫波 ②干群携手 ③祛瘟疫
【答案】C
【解析】根据对联上下联的特点,从语义、平仄等角度来选择最佳答案。
8.“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国际性公益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中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宋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
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4分)
(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4分)
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答案】(1)示例一:你认为“一带一路”可能对青少年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示例二:你希塑未来能到“一带一路”沿线哪些国家交流学习? (2)示例: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范仲淹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胜景。
【解析】(1)题干要求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注意要审好题干,要围绕着“‘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提问题,且问题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
(2)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名胜古迹的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要注意例句的结构,所拟句子中必须有名人、名篇和名句。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2分)
(一)名字中的文化
①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名字,在取名字方面也有许多的讲究。他们的命名方式与现在不同,一个人不仅有姓有名,还要另外取字和号。一个人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
②《礼记·士冠礼》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而对于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③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寓怀”,此三者包含着个人的全部品格。
④每个人的名都将跟随他一生,因此取名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为了慎重地给人命名,春秋时代还讲究“命名之道”。
⑤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红楼梦》中贾宝玉因含玉而诞,故名为“宝玉”,当然这有神话的色彩。义,指的是某人出生时伴随的祥瑞现象。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孔子名“丘”,因为他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父亲便以此为他命名。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孔子有了儿子后,鲁昭公送给他一条鲤鱼,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鲤”,遵照的就是“取于物为假”的原则。所谓类,指的是可以取与父亲相似的名字。
⑥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如果人名与这几样东西重名,会造成诸多不便。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
⑦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家族中排“恪”字辈,他出生在寅时,因此取名“寅恪”。
⑧古人的名字,显示着家族的血脉传承,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依托。
⑨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字数上可以取一到两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⑩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是“车”的意思。
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此外,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十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
别号一般是文人雅士之间用来互称或自称的,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居士表明他信仰佛教,而他曾在黄州城东打理过一片荒地,“东坡”就是那片荒地的代称。
有时候,也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比如王维的号“王右丞”,柳宗元的号“柳河东”。
帝王、士大夫等死后还被冠以“谥号”“庙号”,也是别号的一种。如“范文正公”“曾文正公”“秦穆公”之类。
古人的名、字、号中,包含着他们的文化意蕴、生活态度。了解了这些讲究,闲来无事时,可以为自己取个别号,不仅怡情养性,更在方寸之间,自成雅趣。
9.古人的名、字、号有何区别?(3分)
【答案】“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号”是于文人雅士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或者自称。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第①段“出生三个月后,长辈会给他起第一个名字,这就是‘幼名’,等到他长大成年之时,就要在名之外另取一‘字’”可看出,古人是幼而起名,成年取字;从第②段“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可得出“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从第②段“文人雅士,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取个‘别号’,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可看出,“号”多为文人雅士唱和所用。
10.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信,指的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标记和特点,比如某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等。(_______)
(2)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显得更加自由,无论是字数、个数还是字词的选用,都没什么限制。(_______)
【答案】作诠释,举例子 作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识别说明方法。(1)根据“信,指的是……”这一判断句式可知,这是作诠释,解释了信的特点;从句中“比如”可看出,此句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举了种特殊形状的胎记,与众不同的长相这些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标记;(2)从“相比名和字,古人别号的选取”可知,这是作比较,把取“别号”与取“名、字”进行比较,突出说明别号的选取更加自由。
11.根据文意,判断下面所列举的取名字的事例犯了哪条禁忌?
晋国的僖侯名为“司徒”,宋武公名为“司空”,就废了司徒、司空这两个官名;而鲁献公名“具”,武公名“敖”,就废了具、敖两座山的山名。(3分)
【答案】古人取名“不以官、不以山川”,而此句中所举示例犯了这两个禁忌。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⑥段介绍了古人取名六条禁忌“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司空”“司徒”是官名,这是犯了“不以官”之忌;“具”与“敖”是山名,鲁献公和武公名中有“具”与“敖”两字,这是犯了“不以山川”之忌。
12.根据文意,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链接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
(材料链接二)
少陵,今陕西省西安市旁南郊少陵,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偏南地区,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为剥蚀山地。大体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一簸箕状。杜甫曾居长安城南少陵。
问题1:阅读选文⑨— 段,并通过链接材料一及平时所掌握的文言知识,判断杜甫的名与字之间是哪种关系。(2分)
【答案】补充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理解与运用。从材料一知,杜甫,名“甫”,字“子美”。联系课内文言积累可知,“甫”是古代男子的美称,“子美”可以用来解释“甫”;根据 段“补充式,意思是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可以判断,杜甫的名与字之间是“补充式”关系。
问题2:结合链接材料二及选文 — 段内容,说说杜甫的号“少陵野老”是根据什么取的。(3分)
【答案】根据杜甫的居住地,他曾经在少陵居住过。
【解析】从材料二知,少陵是地名,杜甫曾在那生活过。而 段说“可以用人的官职、故乡等为号”,所以杜甫自号“少陵”,是根据他的居住地取的。
(二)绳子那头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修理空调的工人。
②暑假的一天,天气闷热,整个城市的空调机都拼命地转着。我感觉实在无聊,便要求与父亲、母亲一起出去干活。父亲原先不同意,但在我的纠缠下,他还是允许了。正午烈日当头,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这是我第一次与父亲出去干活。
③我们爬上六楼来到雇主家。了解了空调的问题后,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然后,父亲高兴地对母亲说:“这回不用你来了,儿子拉着我就行了。他拉着我,我更踏实,你只管递工具就行。”
④说完,父亲就要从窗户内柱外爬。我一把拉住他:“你这是要干啥?多危险啊!”父亲却只是笑笑。接着,他爬出窗户,我照母亲的话,慢慢地放绳子,父亲就这样一点点爬到楼外,吊在距地面十几米的墙上。
⑤太阳仿佛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它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仿佛是一块红薯,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我站在窗户边,热气迎面吹来,额头上的汗滴总往眼睛里跑。我的胳膊刚到窗台就猛地缩回,墙已经被晒得滚烫了。
⑥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手套!”母亲慢慢递下一双粗糙的手套。“这么热的天还要戴手套?”我不解地问。
⑦“你爸好出汗,他怕手一滑,工具会脱手掉下去,砸着人可就不好了。“母亲回答说。我握着手里的绳子,听着绳子那头传来的敲击声,眼睛有些湿润以前我从来不知道父亲做的是这样的工作。
⑧突然,我感到绳子那头重重地下坠,幸好我眼疾手快,迅速地拉回绳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
⑨“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父亲的话带着笑意,而我却很想哭。
⑩绳子那头喊了声:“把我拉上去一些!”我便用力把他拉回墙边。父亲艰难地爬着,他的双手有些发抖,等到他踩到空调外机上,他的身体全部进入我的视野: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我蓦地发现,这么多年,我竟没有如此认真地观察过他。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可是他才四十多岁啊!岁月啊,你过早地变老了我的父亲!
一会儿,雇主拿来一支雪糕送给正在干活的父亲。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
“天儿太热,小心中暑,儿子你吃吧。”他笑着说。“我不吃,你吃吧……”“让你吃你就吃。”父亲似乎有点不高兴。我拆开包装袋,咬了一口冰凉的雪糕,一股清爽的感觉流遍全身,父亲笑着看我吃完整块雪糕。我从来没有吃过如此美味的雪糕。
父亲又要下去干活了,我慢慢地放着绳子,我感到一股神奇的力量从绳子那头传来,那是一种亲切厚重的感觉,一种踏实的感觉。
我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绳子,紧紧地拉住绳子那头的人——那是一个伟大的人。
13. 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请分别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买并涂防晒油;垫毛巾;让雪糕。
【解析】考查对文中父亲呵护儿子的三处细节的梳理概括。阅读文章,找到父亲关爱儿子的段落,根据相关句子概括,根据第②段“父亲匆匆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瓶新买的防晒油,在我身上细细抹了个遍,然后才放心地带着我走出家门。”可知父亲慈爱地买来防晒油,并把“我”全身涂遍防晒油;第③段“父亲从工具袋中拿出一条毛巾,叠好,围在我的腰上,又拿出一根粗粗的绳子,一头拴在他腰上,另一头在我身上毛巾外面缠了几圈后,紧紧地系到屋里的暖气片上。”可知父亲细心地将毛巾垫在绳子里边缠在“我”腰上;第 段“父亲接过雪糕,道了声谢。然后,他摘下脏手套,把雪糕袋往衣服上干净的地方擦了擦,递给了我。”父亲慈爱地将擦干净的雪糕给“我”吃。
14. 第⑤段画线句从内容上看属于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天气____________的特点,侧面表现出父亲工作艰辛。(2分)
【答案】 (1)(1)环境 (2)(2)炎热(恶劣)
【解析】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时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此句描写“太阳……肆意地释放着热量,大地……被无情地烘烤着,发出阵阵热气”,可知是环境描写,交代当时的天气状况,突出天气的炎热程度,为下文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下艰辛的工作做铺垫。
15. 阅读第⑦一⑨段,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父亲踩空了,心里很害怕在回答“我”和母亲的询问时,为什么还带着笑意?
(2)父亲带着笑意说没划伤,还夸我劲儿大,为什么“我”却很想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故作轻松掩饰自己的紧张害怕;安慰焦急的妻儿,消除他们的担心;为儿子长大了能帮自己而欣慰。(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2)父亲的工作危险艰辛我心疼他;父亲身处险境,还安慰我和母亲,我很感动。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
①结合前后文内容来分析,“绳子那头传来父亲的声音:‘踩空了,吓死我了……’”“‘你没事吧?’我和母亲焦急地问。”父亲知道“我”和母亲很担心他,所以“父亲的笑”是因为看到“我”和妈妈害怕而故意装出来的,是为了安慰“我”和母亲,不想让我们担心和着急;“‘没事,没划伤,你看儿子劲儿就是比你大。’”看到儿子能帮助自己,父亲心里高兴。
②“我的哭”很明显是因为“我”看到父亲工作的危险、艰苦,心里无比的难受,感到害怕、担心和心疼,也为父亲在如此危险之下,还不忘安慰“我”和母亲,心里感动万分。
16. 第⑩段画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自己长时间忽略父亲而愧疚;因父亲过早衰老而心酸。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结合第⑩段上文所写的内容,“皮肤黝黑,深深的皱纹刻入他的额头,两鬓也白了。”通过对父亲外貌的描写,父亲才四十多岁,就已经如此的苍老,这些都是因为父亲长年累月辛苦工作所致,父亲过早的苍老和工作的艰辛让“我”心疼不已,也为自己没有认真地观察过父亲,对父亲的忽略而深感内疚。
(三)
十点一刻,尼摩船长亲自把舵。一条宽阔的长廊,又黑又深,在我们面前出现。诺第留斯号直冲进去。在它两旁发出一种我没有听惯的沙沙声响。这是红海的水,由于地道的斜坡,冲到地中海上。诺第留斯号跟着这道急流下去,像箭一般快,虽然它的机器想要尽力慢一些,把推进器逆流转动,也没有起作用。
地道两边狭窄的高墙上,我只看见飞奔的速度在电光下所画出的辉煌线纹、笔直线条、火色痕迹。我的心跳动不止,我用手压住心头。
十点三十五分,尼摩船长放下舵上的机轮,向我回过头来,对我说:
“到地中海了。”
17.以上文段节选自 (国家)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的小说《 》,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人们誉为“ ”。(4分)
【答案】法国 儒勒 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学习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到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
18.这部小说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其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4分)
【答案】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则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答案】(1)洗(涤) (2)更加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洁净地挺立,可以远远观看却不可以靠近赏玩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用“水陆草木之花”作一般衬托,用菊作反面衬托,用牡丹作正面衬托,衬托了莲的高洁。
B.文章依次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因而美名远扬。
D.选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二)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不循法度,祯每进谏。明曰:“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循法度(遵照) B.恩宠不可恃(倚仗)
C.被捕而杖杀之(用杖刑) D.以及于此(比得上)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解释。D选项中“及”是“达到(某种程度)”的意思,不是“比得上”。
2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大 王 不 奉 行 国 命 恐 今 之 荣 位 非 大 王 所 保 独 不 见 淮 南 之 事 乎
【答案】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画对1处得1分,2处得3分,画错1处扣1分,“恐今之荣位”后面断不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通读文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情发生的逻辑顺序,这是断句的基础。其次,依次解释句子中每个词语的意思(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暂时不解释),再把词意串联起来,明确大概意思。最后,根据句意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标出断句即可。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示例:①敢于直谏:敢于多次向曹王直言进谏;②执法严明:对曹王身边欺凌百姓的人严惩不贷;③具有远见:预见曹王恃宠而骄的结局。(每1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以上三点都可从文章前后找到对应的事件,作答时要结合事件来分析。采用人物性格+具体事件的格式答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准确。
(三)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5.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3分)
【答案】“雨”是“黄梅时节”的雨,声音细密低回,是低音部;“蛙”是“青草池塘”的蛙,声音密集响亮,是高音部。(1分)“家家”“处处”写出了声音分布的空间之广与节奏之快,表现了夏夜雨中蛙鸣的热闹,以声衬静,(1分)表现了诗人等待的烦闷与内心的孤寂。(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手法。“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意思是: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把这些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6.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3分)

【答案】敲,敲击,一个动作。(1分)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2分)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思是: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作者之所以敲棋子是因为诗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是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内心十分焦燥的心情。
四、作文(共60分)
27.请以“ 有一束光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泄露本人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等。
【例文】 有一束光照亮我
当我陷入困难,当我面临失败,当我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时,总有一束光照亮着我,引领我重新走向人生的起跑线上,让我看到微弱的光芒、渺小的希望。
  记得有一次,因为考试不理想,被家人骂得狗血喷头,虽然我明白家人是为了激励我,但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因为自己总觉得比别人差,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脑子里装不下任何学习武器,甚至做梦都梦到被学习折磨死。那时候的我只有这么一句话可以形容“压力山大啊“!冲动的我差点放弃了学业,正当我绝望的时候,一束光光芒四射,照亮了我漆黑般的心,重新让我见到了日光,让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您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束光,您赠予我的第一句话“任何一种容器都装的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您还说过:“你要慢慢去欣赏学习的价值,学习不可能一下子装到脑子里,学无止境。学习需要一步步去学,一步步去理解,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你赠予我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在心。
  生活有时让我不知所措,每当我想放弃,不想继续走下去时,我会想起慈祥的您、德高望重的您,您是那么的坚持不懈,您是那么的百折不挠,我面临的困惑算什么,老天在送您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我做什么,面临什么,您一直在我左右,总有一束光照耀着我,陪伴着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天黑后拥有光彩,骤风暴雨后拥有彩虹。
  有时候我们注定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气氛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蜚短流长的冷言,最终被束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光,您又出现了,重新给了我信心、勇气,让我的人生再一次地发光。您说过“人是活给自己看的,那些指点和流言又算得了什么,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上。“
  如今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您那雄魄而伟大的灵魂依旧活在我的心里,您永远是我心中最亮的一束光,您曾经给予我的,我将永远珍藏在心里。您那慈祥的笑容,是重新给我信心的武器。张老师,我敬仰您,您是世上无可替代的一束光、您是照向我心灵的最亮的一束光。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中的“一束光”比喻具有光亮作用的东西,应理解为某人或某物或某个场面,也就是说这些就像一道光一样照亮“我”的心灵,让“我”的心灵变得积极开朗,让“我”重新生发出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来。“照亮”指给“我”带来转变,带来重大影响,使“我”变得积极向上。这束光可以是一本好书,写一本书指引“我”走出迷惘;这束光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给“我”心灵的熏陶;这束光可以是同学的鼓励,给“我”失落时的安慰;可以是逆行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给群众以希望……所以本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重点表现某人某物某场面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从生活中取材,力求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文章适合写成记叙文,围绕“那道光”与“我”之间的故事展开情节,重点突出这道光对“我”产生的积极影响,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