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基础训练---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8 17: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基础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电光源 D.工业用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
B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C 鉴别一氧化碳和氢气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
D 鉴别硝酸钾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在纯净的氧气中点燃混合气体
B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除去氧化铜中少量的碳粉 在空气中灼烧
D 鉴别甲烷、氢气和一氧化碳三种气体 点燃,检验燃烧后的生成产物
A.A B.B C.C D.D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碳酸钾制取复合肥硝酸钾:K2CO3+2NaNO3═2KNO3+Na2CO3
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2CO3+2HCl=2NaCl+CO2↑+H2O
D.正常雨水显弱酸性原因:CO2+H2O=H2CO3
5.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根据图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为单质、乙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丙、丁分别是盐和单质;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金属
D.若甲为BaCl2溶液,该过程为复分解反应,则丙、丁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BaCO3或BaSO4
6.下列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硝酸、熟石灰、纯碱 B.醋酸、生石灰、亚硝酸钠
C.二氧化碳、纯碱、食盐 D.盐酸、小苏打、碳酸钠
7.下列各组变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CuO→CuCl2 C.CaCO3→CO2 D.BaCl2→BaSO4
8.化学与生活、文学等密切相关,化学学习中很多试剂被形象地表达成“谜语”,下列谜语和谜底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谜语 谜底
A 嫩皮质软白蜡袍,一生常在水中泡,有朝一日上岸来,不用火点烟自冒。 白磷
B 干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何所惧,要留清白在人间。 生石灰
C 闻闻臭煞人,遇酸结成根 氨气
D 雪骨冰肌俩姑娘,衣着入时好打扮;在家之时一身素,下水又换蓝泳装。 硫酸铜
A.A B.B C.C D.D
9.下列图像中,坐标标示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反应过程对应不正确的是
A.往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水
B.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至过量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10.“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人每日需摄入3-5克食盐,以满足人体正常需要
B.洗发时先用显酸性的洗发水,再用显碱性的护发素
C.用pH试纸测得血液的pH为7.35-7.45,则说明此人身体健康
D.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11.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Na2CO3溶液,也可能是Ca(OH)2。 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将其确定的是
A.稀盐酸
B.CaCl2 溶液
C.CO2气体
D.酚酞试液
12.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食盐可作调味剂,也可作食品防腐剂
B.用食醋除铁锈
C.小苏打是一种膨松剂,可用于制作馒头和面包
D.用过滤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1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O(CaCO3)滴加稀盐酸 B.CO2(CO)通入氧气点燃
C.HCl(H2O)将混合气体通过固体NaOH D.KCl(Fe2O3)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14.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OH-、Na+ B.Na+、、OH-、Cl-
C.Ba2+、 H+、OH-、Cl- D.、、OH-、K+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碳酸钙、④熟石灰。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
(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
(3)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如何鉴别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________?写出相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2)如何鉴别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_____? 如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________?
(3)水垢的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实验室常用稀盐酸除水垢,而家庭中常用食醋除水垢,分别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18.请根据物质的用途填空。
①活性炭 ②尿素 ③熟石灰 ④氧气
I.可作冰箱除味剂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II.可作氮肥的是__________;
III.能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IV.可供给呼吸的是__________。
19.为除去某粗盐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Cl2、MgCl2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并制取氢氧化钠,依次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②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③过滤,④加稀盐酸调节滤液的pH为7,⑤电解氯化钠溶液。操作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写一个),操作④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2X2NaOH+H2↑+Cl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0.“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
①过磷酸钙 ②硝酸钾 ③磷酸氢二铵 ④氯化钾 ⑤碳酸氢铵 ⑥尿素
请填空: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
(2)只能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是(填序号)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6(空气=1.00)……常用熟石灰粉末和氯化铵晶体为原料制取(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制取氨气时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装置,若用C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字母)端进入集气瓶。
(2)收集满一烧瓶氨气后,用如图装置进行氨气的性质验证。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使其中所装的少量水进入烧瓶。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中溶液沿导管喷入烧瓶内产生“喷泉”现象。这一现象可说明氨气具有_______的性质;“喷泉”现象结束后,烧瓶中的溶液呈_______色。
(3)下列各组气体和溶液,用图2装置也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_______。
选项 烧瓶中的气体 烧杯中的溶液
A CO2 NaOH
B CO NaOH
C O2 浓H2SO4
D H2 H2SO4
(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制取氨气后(充分反应)剩余固体物质的组成进行探究,提出了四种猜测:①Ca(OH)2、NH4Cl、CaCl2;②NH4Cl、CaCl2;③Ca(OH)2、CaCl2;④CaCl2。猜测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均匀后再次加热,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则猜测_______(填序号)正确。
参考答案:
1.D2.A3.A4.D5.C6.A7.B8.B9.D10.A11.D12.D13.D14.A15.B
16. ③ ① ④ ②
17.(1) 用试管分别取三种待测液少许,然后分别滴入几滴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稀硫酸,再分别向另两只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稀盐酸,则另一个是稀硝酸 、
(2) 分别取两种固体各少许放入玻璃器皿中,过一会表面变潮湿的原固体是氢氧化钠,不变的是氢氧化钙 用试管分别取两种待测液少许,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原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无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或用试管分别取两种待测液少许,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钙溶液,无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3)、、、
18. ① ② ③ ④
19. Ba(OH)2+Na2SO4=BaSO4↓+2NaOH[或Ba(OH)2+MgCl2=BaCl2+Mg(OH)2↓] 会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 H2O
20.(1)②③
(2)②④
21.(1) A b
(2) 易溶于水 红
(3)A
(4)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