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选考班全年级+外高班使用)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
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下面空格中应填入( )
A. 北魏 B. 北齐 C. 南齐 D. 元
4.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古代科技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孙思邈《千金方》 ②郭守敬《授时历》
③李时珍《本草纲目》 ④裴秀《禹贡地域图》
A. ①②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④②③
5.古代中国的某项制度的实施,“适应了普通地主势力发展的需要,对于封建政治的新陈代谢和良性循环具有积极意义”。该制度是指( )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代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隋唐时代的科举制
6.优秀人物的光辉业绩与壮阔人生,激励着青年学子昂扬的斗志。下列值得学子们敬仰与追随的中华民族天空中的灿烂之星,按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7.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8. “亲爱的同胞们……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据此判断,上述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卢沟桥事变爆发 D. 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0. 下图所示为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该文的发表( )
A.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
B.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D. 标志着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1.学者余秋雨在名著《千年一叹》中曾对某一片孕育文明的土地有过如下描述,即数学:独创六十进位,文字:神秘楔形符号,法律:黑色玄武石法。这片土地是哪个区域
A.尼罗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12. 该城市扼黑海门户,是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代“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该城市曾是下列古代帝国的首都( )
A. 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B. 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C. 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D. 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13. 《全球通史》这样描述中世纪欧洲社会的这些人,他们受到保护,拥有一块土地,并享受许多宗教假日和收获节日。作为回报,他们必须耕种耕地中留给封建主的那些田地,为封建主做家务及其他农田杂活,并将自己任何来源的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封建主。“这些人”是( )
A. 自由农 B. 骑士 C. 农奴 D. 奴隶
14.有学者认为,莎士比亚笔下“因复杂个性而显得有点矛盾”的人物“最富真实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学者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自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多描绘了质朴的人性
C.莎士比亚注重刻画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
D.莎士比亚提倡重视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15.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16.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序号 人物 事迹 评价
A 华盛顿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合众国之父”
B 毛泽东 撰写《论持久战》 新中国的缔造者
C 马丁.路德 领导宗教改革 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
D 林则徐 虎门销烟 中国民族英雄
17.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8.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的势力 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19.两宋时期出现江南大量种植粟、麦、豆,江北广种水稻的现象,棉花的种植也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经济重心出现北移趋势
C.南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20.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2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了( )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的确立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到来
22. 1795年,英国通过了“斯宾汉姆兰制”济贫法(如图),该法案( )
A. 解决了工人阶级的温饱问题 B. 成为英国宪章运动的重要成果
C. 减弱了价格革命的负面效应 D. 利于稳固社会转型所需劳动力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20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7分,共51分)
23. 符合历史潮流的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以郡县制替代分封制,由朝廷直接委派县令、县尉、县丞等,规定以军功的大小分赐土地,并依据军功为分封新贵族的主要标准,废除田地的封疆阡陌,使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变法改制不仅为当时秦国作出贡献,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诸方面制度的深远影响亦不可低估。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请来孔子做变法的旗手,把自己从西方学来的种种东西全都挂到了孔子的名下。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出现,成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社会力量,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但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的“制度创新”,从“历史潮流”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进步性。(10分)
(2)阅读材料二,写出康有为“请来孔子做变法旗手”的著作名称,结合所学指出变法“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的含义,并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的原则,并概述新中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路径,从民族复兴角度概括改革开放的作用。(6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阿拉伯著名的历史学家伊本·赫勒顿在他的《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天性近于文化,能从所交往的民族中吸取益处。”……阿拉伯帝国时期,各种不同民族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阿拉伯地区是地中海各国与远东交通的枢纽,它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贸易的变化。
——摘编自张志忠《“百年翻译运动”及其贡献》等
材料二 新大陆的廉价白银主要通过两条海上航线被输送到欧洲,一条是通过古巴的哈瓦那港,横穿大西洋运往欧洲的海上航线,安特卫普等新兴港口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另外一条是通过墨西哥在太平洋一侧的港口阿卡普尔科运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大量廉价的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新大陆的白银将三个世界连接到了一起。……欧洲的贸易量大幅增加,贸易网络在大西洋上不断扩展,经济中心从中欧和南欧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编自[日]宫崎正胜《航海图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具体史实,概括阿拉伯文化将不同文明“深入交流与融合”的表现。并用一句话概括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用一个关键词归纳16世纪传统航线与新兴航线在世界海路贸易竞争中的态势。依据明清时期中国商业状况,分析“白银从中国购买了大量物产”这一历史现象给中国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哥伦布于1493年首次把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葡萄牙人在巴西的甘蔗产业极其成功,从而主宰世界蔗糖生产长达一个世纪;当时有句俗话是“糖是讲葡萄牙语的”。
材料二 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甘蔗种植和糖的生产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地,甘蔗就这样成为“国际性作物”。作为欧非美“三角贸易”的组成部分,蔗糖贸易见证了全球化平期的苦难历程。
材料三 从历史角度来说,甘蔗园堪称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它结合了原始的劳动力和现代资本,并采用近代工厂生产线的管理模式,不同分工的奴隶必须严守纪律,依靠先进的提炼技术和机械设备;特别是生产蔗糖需要使用滚轴式碾轧机来压榨甘蔗,可以更有效率地榨出汁液。此外,为了制造蔗糖而研发的机械由风力、水力或牲口驱动,这是当时最复杂也最昂贵的工业科技,它预示了后来用于纺织,钢铁、机械加工和造纸工业的机器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杜君立《新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糖是讲葡萄牙语”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甘蔗成为国际性作物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简释大西洋“三角贸易”。(5分)
(3)阅读材料三,请选择一问作答:①甘蔗园并不能称为资本主义,结合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实质予以阐释说明。②指出甘蔗园与近代工厂在管理模式上的相近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5BCCBD 6-10BCCCC 11-15 CDCCB 16-17 CB
18-22 ADADD
23(20分)
(1)制度创新:推行县制,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6分)
进步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向封建时代转型,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任意两点得4分)
(2)著作:《孔子改制考》。(1分)
含义: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1分)
潮流:向西方习以救亡图存。 (2分)
(3)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2分)
基本路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2分)
作用: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分)
24(14分)
(1)表现: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一千零一夜》或《天方夜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科技与军事的发展;瓷器、丝绸、茶叶、香料等传入欧洲,丰富了欧洲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任意3点得6分)
地位: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分)
(2)态势:齐头并进。(2分)
影响: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任意两点得4分)
25(17分)
(1)背景:新航路开辟;葡萄牙在巴西(美洲)殖民扩张;葡萄牙主宰世界蔗糖生产;世界市场逐步建立。(任意3点得6分)
(2)影响: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饮食习惯。(2分)三角贸易:欧洲商人把欧洲工业品等运到非洲,再把非洲黑人贩到美洲卖为奴隶,然后把蔗糖、贵金属、烟草等从美洲运到欧洲。(3分)
(3)①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甘蔗园使用奴隶,并非雇佣劳动,性质是带有奴隶制色彩的。(6分)
②相近之处:分工相对明确;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规章制度严格(强化纪律意识);依靠机械设备。(任意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