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深刻艺术训练
(练习版)
一、 审题(审懂材料的深意)
1.名人名言类材料的审读
训练1: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①;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②。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③”。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毛泽东所言“体育之效”,这个“效”是仅从强身健体角度所言吗?
关键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滥用其强”是说体育的吗?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其中的思辨关系注意到了吗?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材料最后一句,表达了毛主席怎样的情感?
训练2:《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李大钊名言与两幅名联放到一起,共同的话题是什么?
三则材料放到一起,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材料第二段起什么作用?
作为思辨话题作文,思辨关系体现在哪里?
关于作文话题苦与乐,核心观点是什么?
李大钊名言和《中华圣贤经》对联对“心境”有什么提示作用?
2.历史故事类材料的审读
训练3:《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材料中主要人物是谁?
智瑶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题目材料暗含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可以取不同立意。从智瑶的角度看,常怀一颗宽仁的心,崇尚和平,不滥用武力,这是一点。如果从智宣子、智果角度出发,有没有其他立意呢?
训练4: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什么?
人们是如何看待丙吉这一行为的?
丙吉对自己行为是怎样解释的?
作文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作文要求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从正方角度该如何立意?
从反方角度该如何立意?
3.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审读
训练5:有一只猫头鹰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猫头鹰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猫头鹰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猫头鹰:“别白费力气了,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猫头鹰迁徙的背景是什么?
猫头鹰的态度和行动始何?
猫头鹰错在哪里?
作文探讨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猫头鹰之困境如何解决?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立意的角度有哪些?
4.社会热点类材料的审读
训练6: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足球运动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激情让很多人为之着迷。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友间默契的配合与协助将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而同时,足球也是一项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运动,我们可能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遇到许多需要个人为团队创造机会的瞬间,特别是对于边锋等位置来说,通过一对一突破防守队员、直接面对球门或为队友吸引防守等都是必要的能力。在一支队伍中,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和默契的配合是实现战术意图的基础,能够确保队伍的下限,而上限的高度则离不开“长板”的出色个人发挥与灵光一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思考角度:
5.图片漫画类材料的审读
二、立意(材料立意的深究)
(一)理解核心概念的常用的方法
(二)理解核心概念的操作范式(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证)
练习8: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美的感知和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而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今天的“天问一号”能登陆火星;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遵循了科学的创作规律,经典的艺术作品能瀚若星辰并流传至今。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肯定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
读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核心概念: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2)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才有了今天的“天问一号”。 类比联想:①航天人怀揣着星辰大海的梦想在航天领域克难攻坚。②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③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
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
(3)参考立意: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4)分论点:①美育与智育的关 系美。②美育与智育的关 系美。③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练习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②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③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概念: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① 袁隆平看到贫苦的黎民在饥饿中挣扎,所以用尽一生研究水稻让粮食增产…… 佛系青年,躺平
② 林则徐,在举国之内被鸦片荼毒,贪官横行政治腐败的关口,他不顾被罢官流放的危险进行虎门销烟…… 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多少人哗众取宠为成网红,多少人没有底线堕落在各自的“饭圈”
③ 鲁迅弃医从文,执笔救国民;钱学森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祖国怀抱铸两弹一星…… 同上
练习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②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③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请从“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个三个角度去分析下列案例是否在围绕核心概念论证。
要求:首先判断是否围绕核心概念论证,或者围绕得是否紧密;然后进行简要的分析。
操作示范
案例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点:没有围绕核心概念责任,用“道德”替换了关键词,偷换概念,以致后面的论据失效。]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一个生命?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棵螺丝钉,你是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理论论据:围绕核心概念,个人要融入时代,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几十年前,雷锋曾这样说。几十年后,某明星弃养孩子,茅台前董事长受贿入狱,[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个人要融入时代,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明星失德、企业失责、逃税漏税仍屡禁不鲜。对此,国家发声“学艺先学德”,国家监察院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监察。
人无德不立,国家也越发重视德育,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风吹向神州大地。[论证:没有围绕核心概念,围绕“德”在进行论证,应该论证这样的明星、企业人没有担起社会责任,沦落在不良的时代浪潮之中。而且,论据呈现之后论证内容非常欠缺。]
案例2:无论责任大小,都应被牢记于心,并为之付出行动。[论点:围绕核心概念不够紧密,最好出现作文材料规定的核心概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必须自律其身,为国为民肩扛时代责任而“苦心志,劳筋骨”。[理论论据: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自律”偏离中心,“为国为民肩扛时代责任”将论点拉回了核心概念上。]最“美”村支书黄文秀,放弃优厚工作,投身于乡村建设,不幸牺牲于一次洪水中,洪水夺走了她的生命,她却让更多人理解了时代责任。“扫雷英雄”杜富国,失去自由活动的身体,救下队友,他也扛下了时代责任。女高校张张桂梅,为贫困山区女孩给予希望,她也扛下了时代责任……[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运用黄文秀这个论据,论证她怎么放弃个人的利益,投身社会的发展建设,有力凸显了“时代责任”这个中心;但是后面的杜富国、张桂梅,论据呈现滞后,立马强行贴上了“他(她)也扛下了时代责任”的标签,没有有效的论证过程]这么多的榜样,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扛下自己的时代责任!
案例3: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时代的潮流中追求自我的发展。[论点:紧紧围绕核心概念。]
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应凭借着我们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论证:围绕核心概念,但此处对于论点进行的进一步论证,导致前后出现了矛盾,本段的中心说的是“不被时代潮流裹挟,走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么就与论点句中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矛盾,所以要将论点句进行修改,可以用本段最后一句作为开始的论点句。]北大女孩钟芳蓉没有选择大众都爱的金融之类有“钱”途的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大众不看好的考古专业。她以她坚定的信念和高贵的品质,走了一条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这条路或许空空荡荡或许充满了艰难困苦,但这始终都是她愿意为之坚持的正确的道路。[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充分论证了不被时代裹挟,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论证:“她以她坚定的信念和高贵的品质”这句说得很空泛,可以改为“她逆时代之潮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惧考古专业的冷清,饱含最诚挚的热爱,这是多么的难人可贵”。]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我们要留出些时间自我思考,要找到发展自我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与别人不一样,允许我们特立独行,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发展自己。
案例4:立于时代之肩,感受时代责任,引领国家向前。[论点:没有完全围绕核心概念。关键词“时代”有,“个人”没出现,本来是可以没有影响的,因为这儿主语是谁,没给出,后面论证写“个人立于时代之肩,感受时代责任”也是可以的。但是后面对象并不是在谈“个人”对于“时代”的意义。]
从中国成立,到中国第一次核弹试爆成功,再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再到如今的全面小康,[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呈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每当我们立于时代肩头之上,感受时代的责任,我们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时代需要人民安定时,我们成立了新中国;在时代需要国家强大时,我们一项又一项科研技术突破;在时代需要提高人民幸福水平时,我们完成全面小康。我们总是立于时代的肩头上,感受着时代的责任,感受时代指引我们的方向,因此,我们能不断向前。[论证:没有围绕核心概念“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论证过程之中一再出现的“我们”指的是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并没有突出“个人”。]
案例5:逆境不是畏难的挡箭牌。[论点:完全没有围绕核心概念。]历史不会铭记怨天尤人的人,若要生命之光永垂不朽,便要将生命与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论证:围绕核心概念,将前面偏离的论点拉了回来。]边防战士20岁为国家领土安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他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依旧回荡在你我耳畔。雷锋做一滴水便要滋润一朵花,做一缕阳光便要温暖一寸土地,做一颗螺丝钉便坚守自己的岗位……他将生命与时代的责任融合为一体,最终以不朽的27岁屹立在国人的心里。[事实论据: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表现了将生命与时代责任融合的人让人永远铭记,但是论据呈现之后论证分析太少。]
(四)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二元概念关系(A表示一个概念,B表示一个概念,那么常见的一种揭示二元关系结构模式)①从AB关系出发,侧重A的意义阐释②从AB关系出发,侧重B的意义阐释③再次全面衡量揭示AB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个概念间会存在的关系: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对立统一、让步等。
练习11: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练习12: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练习13: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 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 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 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 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练习14: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练习15: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三、构思(谋篇布局的深思)
练习15:《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构思方法1:材料意识
构思方法2:话题意识
构思方法2:话题意识。
构思方法3:现实意识(重点)
构思方法4:身份意识
构思方法5:思辨意识
构思方法6:情境意识
构思方法6:框架意识
四、结构(逻辑结构的深化)
练习16: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宽容大度,放眼长远》。
滚滚东逝的波涛,淘尽了无数鲜活的面孔和伟大的功绩,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痕迹。读罢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掩卷沉思,鲍叔牙唯才是举的赤诚,管仲“九合诸侯”的智慧让人动容,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桓公的宽容大度,放眼长远的雅量与胸襟。(提出中心论点)
齐桓公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故能放眼光于长远,成霸业与乱世。在各位其主的争位斗争中,管仲与齐桓公的过节不可谓不深,但在即位之后,面对齐国发展的大势,齐桓公却能放下一箭之仇,给管仲发挥才智的舞台,一生君臣相得,最终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强大齐国。倘若齐桓公心胸狭窄,眼界狭小,不愿放下私人过节,弃管仲贤才于不顾,固执地委之鲍叔以国政,那么春秋之世,可能就多了一个普通的中等诸侯,却少了一个熠熠闪光的齐国,历任君王中,可能就多了一个平凡的庸人,却少了一个称霸乱世的强者。
回望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蔺相如不记廉颇挑衅,眼光长远,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将相言和,稳住赵国朝政大局;唐太宗李世民不记魏征早年鼓动太子杀掉自己,眼光长远,量才重用,成就了一番“直言进谏,虚怀纳谏”之美名,也成就了贞观之盛世。与之相反,庞涓心胸狭窄,身居高位后,却连自己的同门也无法容下,设计迫害孙膑,最终自己中计身死马陵,而魏国亦因为孙膑之策屡败于齐而国力大损。由此可见,把眼光放得长远,把心胸放得宽广,放得下内心的偏私,方可成就大业。
古代如此,揆诸当今,亦是如此。档次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时期之际,齐桓公宽容大度,不记旧怨,眼光长远的精神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放下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盗行径之痛恨,放下抗战时期日寇侵我主权、杀我人民之仇怨,放下新中国成立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全面封锁之谴责,反而以宽广的胸怀,博大的胸襟,长远的眼光,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而在今年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蔓延时,中国更是以自己无私援助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这句话的真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同学们,历史的烟尘虽已远去,但我们依然能以历史为镜,在阅读与自省中,成就更好的自己,迈向更高远的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文章结构
层进式结构开头: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分论点三:
结尾:
五、论述(论述过程的深入)
构建标准段落: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结论句
1. 多维归因法:①为什么他们有/没有……,因为……②正是因为……,所以他们才能……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二是……④从浅层次方面看……,从深层次方面看……
2、假设说理法:①如果(试想、倘若、假如)……不……,那么(就会)……②假如……怎能……,若无……怎能……③如果……致使……反而会……
3、比较对比法:①……不同……,相同……②……然而……③……,与此相反……④与……略有不同的是……⑤从短期效果看……,从长远利益看……
4、比喻说理法:①……像……②……如同……③……好比……
5、让步分析法:①诚然,……但是……②或许,……但是……③的确,……但是……④固然,……但是……⑤不可否认,……然而……
论述深刻常用的角度
1.以小见大揭本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反映着丰富、深刻的社会现象。
2.由此及彼联现实: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洞悉本质可以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3.纵向延伸探因果4.异向对比显深刻5.措施分析提方案6、多“想一想”,使说理深刻、独到
(1)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
(4)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5)拆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6)合起来想一想,辩证分析。
六、语言(语言表达的深度)
1.搭建“究其原因(根源)”类词语支架,追根溯源,因果分析:用好“原因在于”“究其原因”“是因为”之类的原因词语,拎起议论说理的原因分析、溯源探究。
2.搭建“反观当下”类词语支架,联系社会现实,进行针对性分析:转入阐述现状,常见的切入语就是“反观当下”,或者变化为“拎清现实”“让我们看看现实吧”。
3.搭建“诚然”“固然”“当然”类词语支架,进行辩证分析:围绕论点摆出某些观点(或论据)以后,既承认肯定其正确的一面,又辩证分析其不合理不恰当的一面,通过对比衬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
4.搭建“对于……(来说)”类词语支架,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证:深入论述一个问题,往往要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诸多方面,我们借助“对于……(来说)”的句式,就可以进行多方面论述,增强论述的全面性和辩证性。
5.搭建“不是……而是……”类词语支架,阐述对概念的深入认识:运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支架,分析需要阐发的话题概念与其他概念的不同之处,通过破除常人的、常见的、常态的认识和观念,让读者在出人意料的破立语言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深刻艺术训练
(教师版)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评分标准
深 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 富:材料丰富,论据充足,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深刻艺术训练
审题(审懂材料的深意) 立意(材料立意的深究) 构思(谋篇布局的深思)
结构(逻辑结构的深化) 论述(论述过程的深入) 语言(语言表达的深度)
一、 审题(审懂材料的深意)
材料作文的材料大致可分为:寓言故事、历史事实;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一段诗歌、一组素材;一句格言、一个成语……材料可以单则也可多则。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材料、任务和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内容千变万化,考题要求始终如一:
①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xxx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①整体把握材料。无视材料,不从原材料引出来内容,也不对原材料进行开拓,作文自然不会写好。
②话题作文是以某一话题材为范围作文。材料作文则要求必须根据材料进行规定写作。
作文要写得深刻,首先需读懂作文的深意:抓住关键句,扣住关键词,摸清命题人的意图
“关键词”是命题者在材料中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语),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关键词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为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一些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往往是命题者评议性的语句或主人公表明心志、揭示动因的语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需要关注此点。如果作文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立意的突破口。
1.名人名言类材料的审读
领会出名人名言之“言”,有什么样的观点表达。“话题+观点”,抓住了这两个核心点,作文立意就不会偏离大方向。
方法要领:名人名言中所表达的观点态度,多较为直白;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特别是带有强烈感情和观点态度倾向的关键句子。
训练1: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①;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②。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③”。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毛泽东所言“体育之效”,这个“效”是仅从强身健体角度所言吗?
关键句“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滥用其强”是说体育的吗?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其中的思辨关系注意到了吗?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材料最后一句,表达了毛主席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关键句:①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②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③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关键词:强与弱
由弱变强,既可指个人的发展,也有社会国家的发民展。可联系青年时代毛泽东的革命理想,以革命方式让国家由弱变强。同时,还要有一个敏感,写“强与弱”的思辨关系,主话题是“强”,以弱衬强,旨在图强。
训练2:《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李大钊名言与两幅名联放到一起,共同的话题是什么?
三则材料放到一起,内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材料第二段起什么作用?
作为思辨话题作文,思辨关系体现在哪里?
关于作文话题苦与乐,核心观点是什么?
李大钊名言和《中华圣贤经》对联对“心境”有什么提示作用?
【参考答案】
关键句:①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②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③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④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
关键词:苦境、乐境与心境 劳动与吃苦
核心观点还得从材料关键句的关键词中找。“能善处者自乐,不善处者更苦”,强调要“善处”。“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这个“境”就是心境,也说是苦境乐境是由“心境”决定的;这一句由现象到本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作文立意的核心。善处就是一种心境,苦乐观就是一种人生观。
2.历史故事类材料的审读
历史故事类作文材料,多含人生哲理。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让学生感受历史,观照现实,思考个人发展,从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方法要领: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找到核心人物;看故事结果,品人物评价;从故事人物的关键性话语中找到珠丝马迹;从主要人物成功或失败中得到启示;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这些词句已经或明或暗点明了立意重心。
训练3:《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材料中主要人物是谁?
智瑶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题目材料暗含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材料中的三个人物,可以取不同立意。从智瑶的角度看,常怀一颗宽仁的心,崇尚和平,不滥用武力,这是一点。如果从智宣子、智果角度出发,有没有其他立意呢?
【参考答案】
关键句:①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②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③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
关键词:宽仁
智宣子角度:智宣子择人失败的原因是弄错了“才德”之间的关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中国历史告诉我们选人标准。
智果角度:智果阅人精准,眼光独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最终保全族人,可见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多么重要。注意,话题虽然是多个角度,但是从智瑶的角度切入,谈“宽仁”,是这篇作文的最佳立意。
训练4:丙吉是西汉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伤惨重,丙吉经过时却不闻不问,掾吏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赶牛,牛喘气吐舌,丙吉停下来,派骑吏问:“赶牛走了几里路?”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丙吉说:“百姓斗殴死人,有长安令、京兆尹处理,我作为丞相只一年一次检查他们的政绩优劣,上奏皇上或赏或罚而已。宰相不过问小事,但春日未热,牛喘气吐舌,恐季节失调,又有什么灾害,好预先防备,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过问。”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班级要举行一场辩论赛,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什么?
人们是如何看待丙吉这一行为的?
丙吉对自己行为是怎样解释的?
作文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作文要求辩论双方需对丙吉做法持赞同或反对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从正方角度该如何立意?
从反方角度该如何立意?
【参考答案】
关键句:①掾吏认为丞相前后失问,有人因此指责丙吉;②宰相不过问小事,三公要管的大事;③掾吏才心服,认为丙吉识大体。
关键词:大事 大体
大行不顾细谨;明确管理边界,严守自身职责;知轻重,明主次,识大体,顾大局;做大事,要高瞻远瞩,抓大放小,不因琐事缠身束缚手脚;战略布控,顶层设计,宏远谋划,这才是高格局;做好自己,不恤人言。事无大小,都是民生;人命关天,当务之急;管理有分工,责任无边界;不越位,但不缺位;主大计者,执简驭繁。
3.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审读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相对而言,找准寓言类材料作文思辨话题难度较高。
方法要领:寓言故事类作文,就是要抓住寓意;要细品故事情节内容,多问几个为什么,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找准话题,得出观点。
训练5:有一只猫头鹰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猫头鹰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猫头鹰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猫头鹰:“别白费力气了,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关键词句:
猫头鹰迁徙的背景是什么?
猫头鹰的态度和行动始何?
猫头鹰错在哪里?
作文探讨的思辨话题是什么?
猫头鹰之困境如何解决?
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立意的角度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关键句:因为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
关键词:改变
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对待自己的重大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
从猫头鹰“改变与适应”角度,作文该如何立意?
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山不过来,我过去;赢得社会赞同在于完善自我;治标不如治本,改变自己,适应环境;遇到问题,“愤愤不平”不行,要从自身找原因。
文贵创新,如果从支持猫头鹰的角度出发,该如何立意?
猫头鹰的叫声是天性,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如果猫头鹰不在半夜凄厉地叫,那么它还是猫头鹰吗?既然叫声不是自己的过错,环境又容纳不了自己,那么想办法改变一下环境又有什么错呢?仅仅因为“群体都不喜欢”,就一定要让个体改变他们的本性而一味迁就吗?如今的时代是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在群体生活中保留自己的个性呢?由此可以确定立意:换个环境又何妨;自己个性不可丢;既要尊重个性,又要尊重共性;世界因个性不同而丰富多彩。
关于个人与环境,适应与改变,其中的思辨证关系该如何理解?
共性与个性的思辨——适应环境可以改变自我,改变自我并不一定要全部否定自我;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思辨——人本身是小环境,是环境的一部分,改变自己也就是改变环境,人人从我做起,改变了小环境,大环境也会起变化,这就是改变自我与改变环境的辩证关系。
4.社会热点类材料的审读
过去,社会现象类、社会热点材料常常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现在,有些材料呈现出思辨关系的特点。
方法要领:过去的材料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材料的认识,可褒可贬,可评可争,可讽可谏,可嬉笑怒骂,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现在的材料审题时要整体审读材料,读懂材料,准确把握材料的话语背景和核心内容,围绕材料核心内容明确可写作的角度,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对材料所呈现的社会现象的看法。
训练6: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足球运动所展现出的精神与激情让很多人为之着迷。
众所周知,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队友间默契的配合与协助将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而同时,足球也是一项动态的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运动,我们可能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遇到许多需要个人为团队创造机会的瞬间,特别是对于边锋等位置来说,通过一对一突破防守队员、直接面对球门或为队友吸引防守等都是必要的能力。在一支队伍中,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和默契的配合是实现战术意图的基础,能够确保队伍的下限,而上限的高度则离不开“长板”的出色个人发挥与灵光一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寓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材料审读】
思考角度:
【参考答案】
1.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2.有个人特长才能参与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中让个人成长。
3.急团队所需,展个人所长。
4.团队确保“上限”,个人突出“上限”
5.加入协作的团队,成就最好的个人。
5.图片漫画类材料的审读
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或时事的特殊艺术形式。漫画特征是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性,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达到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的目的。
漫画构成主体:是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方法要领:1.看画面——各个构图要素2.看标题——图外文字3.看注释——图内文字4.看手法——夸张、比喻、象征、对比、细节。通过“四看”联系现实生活,揣摩漫画的寓意,由寓意确定作文立意。观察漫画要仔细,尤其不能遗漏画中的文字和画外的标题。行文时不能抛开漫画中的主体。
【参考答案】
这道看图作文题可以从父辈们奋斗和父子传承两个角度解读漫画。“星辰”代表着远大的目标,父辈们接过“星辰”即担负起国家发展建设的重任,努力奋斗,无私奉献。孩子仰望着父辈,以父辈为榜样,也从父辈身上汲取了力量。当父辈垂老之时,孩子已经长大,已接过父辈的重任,赓续父辈的精神,继续努力,为国家建设的伟大征程,砥砺前行。该材料致敬了“父辈们”为国献身的奋斗精神,又展示出年轻一代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学生以“父辈”为榜样,勇于担当、不懈奋斗,激发学生对国家、个人未来发展的思考。
全面解读漫画内容和寓意,从父辈和孩子的角度去深入展开论证。我们可以从父辈的角度,写父辈的牺牲、奉献,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未来以及言传身教;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感谢致敬父辈,传承父辈精神,为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1.薪火相承,奋斗不息。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3.致敬父辈,传承奋斗、奉献精神。4.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先有材料,后有作文;起源于材料,依据于材料。作文命题,最高含金量在作文材料。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作文材料就是一篇小文章,每字每句都有用,品读作文材料的能力,也是一种阅读素养的体现。材料是行文立意之本,精准的立意从材料中来;无论什么材料,都要抓住关键词,扣关键句;关键句中有命题意图,关键词中有作文话题;思辨型作文,要综合材料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先精准找到或明或暗的思辨话题,然后确定观点立意。立意要学会从小角度切入,以小角度精准撬开大话题。
二、立意(材料立意的深究)
作文第一步,就是要品读作文材料。审读作文材料的关键在于两点:抓住关键词,紧扣关键句。无论什么材料,都要抓住关键词,扣关键句。因为关键词中有作文话题,关键句中有命题指向。
材料是引子,任务为本真;材料是现象(自然、文化),任务是寓意(社会、人生);材料是形,任务是神;材料是“移过来”,任务是“说开去”。
不少学生写作文过不了审题关,往往扣不住中心话题,话题的核心概念抓不住,对概念的理解处在“游离”状态;即使扣住了中心话题,可对话题概内涵理解吃不透,拿不准,说不清;不能深入挖掘概念的深层内涵,理解表面肤浅,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泛泛而谈,大而无当。
(一)理解核心概念的常用的方法
(1)内涵(意义)阐释法:核心概念的意义有表层义与深层义、具象义与抽象义、常规义与别解义等。
举例:如“家”这个概念,常规义是生活休息的地方,更有许多别解义、深层义,如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社区,乃至家乡、国家都可以叫“家”;如从抽象义上理解,家不仅是起居生活的地方,在思想者眼里,它还是安放心灵之所、理想之彼岸、崇高之境界等。
要求:界定概念,要选择角度,缩小范围,紧扣观点,为下文的论证明确方向。从概念的性质、特征、成因、功用、颜色或组成等角度诠释,只需大体接近概念内涵,写出自己对概念的独特理解、个性化解读。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理论性的阐述。
(2)拆字拆词法
①拆字法:对概念阐释可以推形及义,提炼出概念的核心要素。
举例:《“信”与“伪”》“伪”字充分揭示了人性的卑劣,“人”“为”的行为即是“伪”,“伪”是专属于人类的行为,是“人”为钱、为权、为名、为利、为不可告人的私欲而刻意“为”之的行为。“伪”是诚信的敌人,更是人性的敌人。《成为人生赢家》“赢”由“亡”“口”“月”“贝”“凡”这几个字构成。“亡”是有牺牲精神,“口”是学会沟通,“月”是日积月累,“贝”是善于利用资源,“凡”是有平常心。
要求:这种类似说文解字的概念分解法,会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平实的概念生动化,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构思巧妙,内容充实。
②拆词法:两个语素往往各自有独立的内涵,把词语拆开,分别阐释。
举例:如果非要给“书生”下一个定义,那就是“书生”即“为书所生、以书为生、生于书中、书伴终生”的人。其中第一个“生”,指诞生,书生是读书读出来的,一个人只有读了书才有可能成为书生,书,生化出了书生;第二个“生”是生计,书生身无长物,大多以读书、著书、教书为谋生手段,有的也去给有权势的人当幕僚或智囊,仍旧是靠了书本上的话出主意,是书养活了书生;第三个“生”是生存,书生相信书本中的信条,迷恋书中的境界,沉迷于读书、看书的乐趣,别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他们往往是生活在书本里,或者古人的书本里,或者洋人的书本里,或者自己撰写的书本里,以往精明的世人把那些一头扎在书堆里的人喊作“书蠹”,算是看透了书生的本事;第四个“生”是生命,标准的读书人是“活到老,读到老”,“皓首穷经”至死离不开书本的,书是书生的命根子。(节选自鲁枢元《书生意气》)鲁枢元先生别出心裁,将看似简单的“书生”一词拆开,围绕“书”字,逐层阐释了“生”的四重含义,巧妙而深刻地论述了“书生”的内涵及其四层境界,令读者拍案叫绝。
要求:拆词释义需要结合题目所给的材料,结合现实语境,结合其本身组词结构,仔细推敲,切不可简单轻率地拆解词语,单独组词。
(3)比较辨析法:要求概念与相似或相反概念进行区分,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常常运用“不是……而是……”句式来表达,壮气势、广文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举例: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新解:班门弄斧不是自我卖弄,而是勇于在行家面前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它是一种敢于展现自我的信心,是一种渴望超越的勇气。
要求:寻找相近却有本质区别的概念,通过比较使论点概念更清晰。
(4)形象描述法:考场上,我们并不知道核心概念的准确内涵,可以选择能现实生活中体现核心概念的典型的人、事,有层次、有梯度地感性描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文章形色悦目,观之可亲。
举例:林清玄《人间有味是清欢》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要求:此法最常用的方法是举例描述。运用令人信服的事例,化虚为实,叙例是将核心概念(词)增置于具体情境中,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这个方法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一步步,一层层,“抽丝剥茧”地阐释核心概念(词)。
(二)理解核心概念的操作范式(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证)
(1)阐释核心概念: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议论文写作重要的第一步。阐释其核心概念,搞懂“什么是什么”,为写作行动确立必要的“决议”。
举例:有人说,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得更好?不去走想走的路,人生又有何趣味和意义?
作文片段
(第1段)从一出生,我们就踏踏实实走上了各种各样的路,无可避免,正如曹文轩在《前方》中所说:“是命运把人拋到了路上。”这路,或坦坦荡荡,或充满荆棘,或四处泥泞,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用名人作品中的话,引出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既显智慧,又显亲切,开篇不凡)
(第2段)所谓必须走的路,其实是社会为你规定的路,这是大众之路;所谓自己想走的路,其实就是你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的路,这是罕迹之路。有人曾说,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诚然,有些道路我们无法避免,应该尽全力将它走好,但之后,你是否会依据初心,向着心中的那个方向,像朝圣者一样虔诚地走下去呢?(对“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进行概念界定,是为下文提出观点提供逻辑依据)
(2)追问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思考分析其来源、表现、本质和意义四个层面,进而把具体分析进行到底。
①追问来处,正本清源
“钝感力”意为“迟钝的力量”,出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创造。通常情况下,“迟钝”是个贬义词,我们需要的是敏捷、迅速、高效、睿智。“钝感力”的出现让人意外之时,也应追问其出现的背景,即渡边淳一为什么要提出“钝感力”一词。与钝感相反的就是“敏感”,在当今快节奏、高效率、巨变化的生活中,敏感让我们对周遭迅速作出应激反应,但过于敏感却会让人受到伤害,而木讷、迟缓的钝感恰好让我们拥有一层保护,它是保持从容和愉快心情的重要武器。
②追问表现,具体分析
韩信、司马迁、苏轼、阿甘拥有钝感力,他们能迅速忘却困难,不因琐碎小事而产生情绪波动,会为了既定目标继续从容前进,从而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神经。重剑无锋、大智若愚、大敏若讷、呆若木鸡貌似外在相反两极的钝感和敏感在一定情况下会接近转化,这正是道家特有的辩证思维。
③追问本质,抽象提炼
“钝感力”它是钝于外而敏于内的一种潜在力量,它让人不受外界干扰,只关照内心所需;它不是迟钝,而是排除外界干扰、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它是一种内心修炼,教人学会在困难、伤害、挫折中勇敢前行。
④追问意义,升华智慧
“钝感力”它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处世的态度、生活的智慧。
深刻语段示例
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拥有钝感力的人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关系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获得自身内心的平衡。(来源)面对他人的嫉妒、中伤和刁难,不能如临大敌,而要仔细思考对方那么说的原因,体察对方的心情。拥有心胸宽广的钝感力,不管多么痛苦的事情,都能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在亲密关系中,彼此的缺点因距离而放大,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彼此长久的相互容忍和体谅,是各自出色的钝感力在支持和守护。(表现)“钝感力”作为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其实就是钝于外而敏于内,关照内心,不受外界影响。钝感力,其实就是修心,让内心慢下来,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中找到一份安静和宁静,可以更坦然地去面对一切。(本质、意义)
巩固练习
练习8:科学与审美,在人类的追求中永远是互生互补的。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美的感知和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而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今天的“天问一号”能登陆火星;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是遵循了科学的创作规律,经典的艺术作品能瀚若星辰并流传至今。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对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和探索,肯定离不开美的激发、美的涵育、美的补充。
读过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核心概念: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2)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才有了今天的“天问一号”。 类比联想:①航天人怀揣着星辰大海的梦想在航天领域克难攻坚。②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③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
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
(3)参考立意: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4)分论点:①美育与智育的关 系美。②美育与智育的关 系美。③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核心概念: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2)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一切科学的发展大都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美的感知和对未知世界的美好想象 浩瀚星空激发着人类的无限好奇,才有了今天的“天问一号”。 类比联想:①航天人怀揣着星辰大海的梦想在航天领域克难攻坚。②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③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 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唯一培养目标;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
一切美的事物和美的创造又必然符合科学的原则。 遵循了科学的创作规律,经典的艺术作品才能瀚若星辰并流传至今。
(3)参考立意:让审美为科学和教育插上翅膀
(4)参考分论点:①从远古至今,人类对美的想象一直是科学前行的巨大助推力。
②人间真实的美,无不遵循着科学的盘控和驾驭。
③我们触不可及的遥远想象和有目共睹的美的发现,一同走进我们探索的欲望里,化为学习和奋进的动力。
练习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②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③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概念:美育与智育的关系美育与智育的关系
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① 袁隆平看到贫苦的黎民在饥饿中挣扎,所以用尽一生研究水稻让粮食增产…… 佛系青年,躺平
② 林则徐,在举国之内被鸦片荼毒,贪官横行政治腐败的关口,他不顾被罢官流放的危险进行虎门销烟…… 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多少人哗众取宠为成网红,多少人没有底线堕落在各自的“饭圈”
③ 鲁迅弃医从文,执笔救国民;钱学森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祖国怀抱铸两弹一星…… 同上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用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并由内涵联想外延中所包含的典型事例,以及相反事例,完成下表。
内涵 →← 外延 →← 反面
①个人要融入时代 袁隆平看到贫苦的黎民在饥饿中挣扎,所以用尽一生研究水稻让粮食增产…… 佛系青年,躺平
②个人要超越时代 林则徐,在举国之内被鸦片荼毒,贪官横行政治腐败的关口,他不顾被罢官流放的危险进行虎门销烟…… 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多少人哗众取宠为成网红,多少人没有底线堕落在各自的“饭圈”
③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个人就会感到永垂不朽 鲁迅弃医从文,执笔救国民;钱学森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到祖国怀抱铸两弹一星…… 同上
练习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艾青
②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爱因斯坦
③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时代和个人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请从“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个三个角度去分析下列案例是否在围绕核心概念论证。
要求:首先判断是否围绕核心概念论证,或者围绕得是否紧密;然后进行简要的分析。
操作示范
案例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点:没有围绕核心概念责任,用“道德”替换了关键词,偷换概念,以致后面的论据失效。]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一个生命?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棵螺丝钉,你是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理论论据:围绕核心概念,个人要融入时代,要担起自己的责任。]几十年前,雷锋曾这样说。几十年后,某明星弃养孩子,茅台前董事长受贿入狱,[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个人要融入时代,要担起自己的责任。]明星失德、企业失责、逃税漏税仍屡禁不鲜。对此,国家发声“学艺先学德”,国家监察院加大对贪污腐败行为的监察。
人无德不立,国家也越发重视德育,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新风吹向神州大地。[论证:没有围绕核心概念,围绕“德”在进行论证,应该论证这样的明星、企业人没有担起社会责任,沦落在不良的时代浪潮之中。而且,论据呈现之后论证内容非常欠缺。]
案例2:无论责任大小,都应被牢记于心,并为之付出行动。[论点:围绕核心概念不够紧密,最好出现作文材料规定的核心概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必须自律其身,为国为民肩扛时代责任而“苦心志,劳筋骨”。[理论论据: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自律”偏离中心,“为国为民肩扛时代责任”将论点拉回了核心概念上。]最“美”村支书黄文秀,放弃优厚工作,投身于乡村建设,不幸牺牲于一次洪水中,洪水夺走了她的生命,她却让更多人理解了时代责任。“扫雷英雄”杜富国,失去自由活动的身体,救下队友,他也扛下了时代责任。女高校张张桂梅,为贫困山区女孩给予希望,她也扛下了时代责任……[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论证:运用黄文秀这个论据,论证她怎么放弃个人的利益,投身社会的发展建设,有力凸显了“时代责任”这个中心;但是后面的杜富国、张桂梅,论据呈现滞后,立马强行贴上了“他(她)也扛下了时代责任”的标签,没有有效的论证过程]这么多的榜样,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扛下自己的时代责任!
案例3: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时代的潮流中追求自我的发展。[论点:紧紧围绕核心概念。]
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应凭借着我们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论证:围绕核心概念,但此处对于论点进行的进一步论证,导致前后出现了矛盾,本段的中心说的是“不被时代潮流裹挟,走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么就与论点句中的“与时代同频共振”矛盾,所以要将论点句进行修改,可以用本段最后一句作为开始的论点句。]北大女孩钟芳蓉没有选择大众都爱的金融之类有“钱”途的专业,而是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大众不看好的考古专业。她以她坚定的信念和高贵的品质,走了一条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这条路或许空空荡荡或许充满了艰难困苦,但这始终都是她愿意为之坚持的正确的道路。[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充分论证了不被时代裹挟,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论证:“她以她坚定的信念和高贵的品质”这句说得很空泛,可以改为“她逆时代之潮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惧考古专业的冷清,饱含最诚挚的热爱,这是多么的难人可贵”。]在时代浪潮的裹挟下,我们要留出些时间自我思考,要找到发展自我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与别人不一样,允许我们特立独行,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发展自己。
案例4:立于时代之肩,感受时代责任,引领国家向前。[论点:没有完全围绕核心概念。关键词“时代”有,“个人”没出现,本来是可以没有影响的,因为这儿主语是谁,没给出,后面论证写“个人立于时代之肩,感受时代责任”也是可以的。但是后面对象并不是在谈“个人”对于“时代”的意义。]
从中国成立,到中国第一次核弹试爆成功,再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升空,再到如今的全面小康,[事实论据:围绕核心概念,呈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每当我们立于时代肩头之上,感受时代的责任,我们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时代需要人民安定时,我们成立了新中国;在时代需要国家强大时,我们一项又一项科研技术突破;在时代需要提高人民幸福水平时,我们完成全面小康。我们总是立于时代的肩头上,感受着时代的责任,感受时代指引我们的方向,因此,我们能不断向前。[论证:没有围绕核心概念“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论证过程之中一再出现的“我们”指的是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并没有突出“个人”。]
案例5:逆境不是畏难的挡箭牌。[论点:完全没有围绕核心概念。]历史不会铭记怨天尤人的人,若要生命之光永垂不朽,便要将生命与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论证:围绕核心概念,将前面偏离的论点拉了回来。]边防战士20岁为国家领土安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他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依旧回荡在你我耳畔。雷锋做一滴水便要滋润一朵花,做一缕阳光便要温暖一寸土地,做一颗螺丝钉便坚守自己的岗位……他将生命与时代的责任融合为一体,最终以不朽的27岁屹立在国人的心里。[事实论据: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表现了将生命与时代责任融合的人让人永远铭记,但是论据呈现之后论证分析太少。]
(四)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二元概念关系(A表示一个概念,B表示一个概念,那么常见的一种揭示二元关系结构模式)①从AB关系出发,侧重A的意义阐释②从AB关系出发,侧重B的意义阐释③再次全面衡量揭示AB两者之间的关系
两个概念间会存在的关系: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对立统一、让步等。
1、逻辑关系· 对立统一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举例:“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逻辑关系· 递进 3、逻辑关系· 并列
巩固练习
练习10: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二元对立关系——“强”与“弱”。二元关系中,突出“强”,以“弱”写“强”,强调二者的转变关系。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表层是体育(身体)强与弱,深层是体育之强引发的“强与弱”转变的思考,如个人意志的磨练,或国家奋进富强。
审题目关键句子,抓住核心概念,精准立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特别是要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抓住核心概念。由体育之强身健体,引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谈的是强与弱的思辨关系,概言之:不以强喜,不以弱悲。
扣材料时代背景,注意话题延伸,发散思维。1917年,五四运动前两年,彼时旧中国积贫积弱;毛主席当时24岁,正值青年,处于寻求中国革命道路时期;《新青年》是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可知毛主席所谈的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体育之强。体育锻炼之效是写作的起点与基石,是表层引入;体育之强引发的“强与弱”转变则是深入思考,如个人意志的磨练,或国奋进富强,以此体现论述的深刻性。
联古今中外,丰富作文素材,就事说理。这是每一篇考场优秀议论文50+的必然要素,正所谓文章“为事而写,为时而著”。可以加入与观点相对应的典型作文素材,在谈古论今中体现思维的开放性、独创性,也体现出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
练习11: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
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二元对立关系——“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感到担忧”与“觉得正常”
涉及到的“二元”关系比较复杂:既有个人从“小时候”到“长大后”的成长变化问题,还有“喜欢发问”和“看重结论”的认知偏好问题,更有“有人”对此现象的“感到担忧”或“觉得正常”问题。二者也有包容:小时候喜欢发问,并不意味着不看重结论;长大后看重结论,并不意味着轻视发问。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发问”意味着对包括自我在内的对象世界的好奇和主动追问,是主体性突出的表现,呈现动态的、不确定的追求;
“结论”意味着客观性的存在,则是主体性削弱的表现,带有更多被动接受的倾向,呈现静态的、确定的取向。同时,又以“小时候”“长大后”的时间跨度作为预设的条件,隐含了时空关系、条件关系的变量。
考生既可支持“担忧”者,反思年龄的增长所带来的“好奇心的消散”和“提问能力的丧失”;
也可以视其为“正常”,从个体成长及其认知规律的角度加以证明;
还可以认可两种态度各自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表达“需要警惕,但也不必过于担忧”的第三种态度。
练习12: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 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 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 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 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跨越,再跨越”,跨越的两次闪现,虽然是一元,实际上是二元,“再跨越”与“跨越”是两个时空的概念,二者是递进关系。两个“跨越” 叠加,还加一个“再”字,显然强调了“越来越”或“更加”的意思,这本身就显现出分层展开、阶段推进的潜在逻辑关系。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所谓“跨越”,就是越过界限或障碍,实现辉煌成绩的突破与高远目标的达成。这一概念很普通,也很好理解,跨越,就是跨过现在,超越现在,实现新的进步和发展。两个“跨越” 叠加,还加一个“再”字,显然强调了“越来越”或“更加”的意思。
理解“跨越”是不能忽视材料“语境”:
①北京2008、2022两次成功举办奥运会,在“比赛成绩、体育发展、交通发展、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多方面展示我国在综合国力方面的“跨越,再跨越”;
②“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这两句中就有“国家”和“青年”的关系;“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这里面的两个“你”强调的是青年与国家的关系。作文立意大方向是新时代青年与国家发家的密切关系。
③在“跨越”这一话题下,考生可以思考个人的跨越与祖国的跨越有什么关系。作文的时代背景强,紧密结合2022年时政。写作话题“跨越,再跨越”,让即将成为未来祖国建设主力军的青年学子们表达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自信自豪之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无限憧憬和美好梦想及展望,从而彰显国家自信、文化自信。
练习13: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可为与有为,二元并列关系。可为:是时代背景,是可能性,是外部客观条件;有为:是个体行为,是现实性,是内部主观条件。“可为”与“有为”,更偏重“有为”。 作为关系型话题,“可为”与“有为”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现。两者关系在文中都要谈到。“可为”是时代大背景,“有为”是个人使命。“可为”只是历史背景和现实时代的引入,话题偏重于如何理解并实践“有为”,也就是接力奋斗。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作文引导考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在“可为”的时代下争当一名“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有以下概念理解:
(1)“血脉和灵魂”,比喻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所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民族魂”,是我们的精神信仰和精神支柱,已经深深地烙进我们的灵魂。 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有为”的底气。
(2)“滋养和激励”: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精神营养,她滋养中华儿女成长,也丰富我们的中国精神,更激励我们奋斗前行。
(3)“阳光和力量”:心中有阳光,也是比喻手法,形象地指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同阳光,给我们带好希望和美好,自然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动力。
(4)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丰富,可抓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点,如:党的英明领导庇护了华夏子民;勇敢是中国人的基因;为国捐躯,死而后已;奉献青春、建设祖国;奉献自我,服务他人等等,立意可以是开放的。
(5)“可为与有为”:可为:材料中指出“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可为”更多的是从时代层面理解,“这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是每一位中国青年大有可为的好时代。有为:“有为”更多的是从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层面理解,在“可为”的时代背景下,青年人要不负芳华,有所作为。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和“时代”之间的关系,由此思考“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联。
练习14: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多元概念的关系梳理
三元关系:先有浪,后有板,再有人。递进关系:同时浪和板是外部条件,人是主观因素,重在写人。
概念内涵及立意思考
浪:外部环境,时代大潮,也是我们人生大舞台。如何做?迎挑战,抓机遇。
板:强身利器,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如何做?借外物,定好位。
人:锤炼勇毅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如何做?修己身,强本领。
参考立意:做一名有勇有谋的时代“冲浪者” 站在时代的浪尖起舞
练好“冲浪”本领,实现民族复兴 修己身,借外物,抓机遇,实现复兴梦
中心论点:练好“冲浪”真本领,实现民族大复兴
立意深刻的方法总结
思辨三个着力点:概念内涵+逻辑关系+化虚为实(了解思辩话题各方概念的内涵,这是思辩的准入点;在弄清概念内涵后,还要阐述多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出作文的思辨色彩;在阐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将道理说透彻,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启示)。)
1.摆脱“近视”“短视”,抛弃“小我”为大家
深刻的立意必须超越自身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必须把现实生活融入作文中,不要就事论事,尽量用世界的、长远的、人生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到深的大致顺序是:自我——家庭——集体、阶级——民族、国家——人类——宇宙。
举例:“习惯”,多数考生会写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或性格习惯等,比较平庸,流于一般。若能用“大”眼光立意,可从实际谈到哲学,从理性高度对“习惯”加以思考;可从科学谈到政治,从历史发展的层面对“习惯”进行反思;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对“习惯”发起挑战。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习惯了,自然超越了一般思维,显示了非凡的才识。
2.运用发散思维,注重辩证分析,纵横古今中外
发散思维的实质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考。辩证分析包括原因、结果,片面、全面,外因、内因,静止、运动,内容、形式,主观、客观,现象、本质等,表现为比较对照分析问题,一分为二分析问题,解剖表里纵横分析问题,从事物间的联系、关系上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纵向思考,按时间顺序,古往今来地联想;横向思考,按空间顺序,四面八方地联想。
3.融进时代气息,做国家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文章合为时而著,反映时代生活,传达时代气息,描绘时代风采,议论社会热点,使用当下论据,这是高考作文的命题要义,也是作文出新的方法。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均体现出鲜明的“立德树人”的导向,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热点,思考自己与时代、国家的关系,认识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激励青年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举例:2021年全国Ⅱ卷作文题,引导考生铭记、思考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良好的导向意义。
三、构思(谋篇布局的深思)
考场800字左右的作文,要想写得深刻,就得在主体部分精心构思,作文分数越往高处走,主体构思的“缜密、精准、深刻、创新”要求越高。在确定文章立意后,就要思考:如何从面上铺开,把这一话题立意清楚、具体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作文构思,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就高考材料作文题目而言,构思要有“七种意识”。
材料意识:就是对题目材料的引用与论述。可以是在开头部分对材料的引用,提出问题或中心观点,也可以在文中就材料内容对观点进入论述。材料作文,如果文中不见作文题目材料,是行不通的。
话题意识:所有的议论文风景特别要对中心观点进行阐释,也就是解释观点“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议论文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就是对观点的内涵做深入解读,“为什么”就是对观点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现实意识:就是联系社会现实或个人实际,展开论述。几乎所有的作文都有这一要求,也就是结合社会现实来谈论作文主话题的社会现实意义,体现出考生的现实思考。这一部分构思,是对作文材料中的观点、现象的拓展,由此及彼、由个体到群体,深入探讨。
身份意识:就是牢记身份意识,作文中要有“我”的存在。高考作文立德树人考察目标明显,很多作文题目,都要求考生要结合个人实际来谈,“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这个“你”就是考生,就是青年一代。构思思要有意识地思考“我”该怎样实践作文中所提出的观点。
思辨意识:对于思辨性关系作文,不能只写一点,不能把道理说偏、说绝对;要兼顾两点甚至是三点,把话题涉及的双方或多方都进行论述;但是注意思辨性,不能平均用墨,得突出一个论述重点。
情境意识:就是看作文写作要求,如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写作,文章写给谁的,向谁言说。有了特定的说理对象后,我们还要思考对象的特点(年龄、性别、民族),类型(职业、职务、文化),需求(爱好、追求、禁忌),经历等,以及说理双方的关系(长幼尊卑、亲疏远近、上下左右),这样才能具体确定说理的语气、称谓、方式等。比如2017年全国一卷的作文,对象是外国青年,什么样的外国青年?是泛指还是特指?是群体还是个体?是已经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的外国青年,还是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青年,还是从没来过中国、对中国一无所知的外国青年?201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对象是2035年的18岁青年,这些青年经历了什么?会有什么爱好?在什么样的家庭中成长?最想收到什么内容的时光胶囊?
构架意识:就是在完全上面的思考后,想一想作文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现出来,也就是为文章构建主体框架。通常的形式有并列式和层进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引、议、联、结。)
巩固练习
练习15:《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按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参考答案
构思方法1:材料意识
今天我们一起畅读《资治通鉴》,遨游历史长河,领略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我要谈论的是智瑶的故事,核心话题是宽仁。大家知道,晋国的智瑶才干出众,近乎完人,但最终为何惨遭灭族亡国?追根溯源,是智瑶不够仁义。智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欲成就大业,得先修仁义之德。【评:开篇引用题目材料,得出观点。体现出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
构思方法2:话题意识
仁义是什么?仁义就是与生俱来的恻隐之心、不忍之态、慈悲之怀、悲悯之情。自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出“仁本”思想主张后,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仁义”思想不断继承和发展,与人为善,仁者爱人,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互敬互爱,和睦友善,则是华夏儿女性格标签。仁义礼智信,造就了灿烂的东方文明,闪烁出耀眼的道德之光。【评:回到“读史明智”发言情境,对“宽仁”概念内涵做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仁义”,内涵解读深刻。】
构思方法2:话题意识。
仁义有多重要?翻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我们会发现“仁义”主题贯穿其中。秦始皇登基后实行高压统治,徭役繁重,吏政苛刻,最终大秦帝国瞬间瓦解,原因就在于“仁义不施”。秦始皇不行仁义,引来的是处处树敌,丢掉的是身家性命,殃及的是无辜苍生。相反,唐太宗李世民勤于政事,施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遇有才干却无仁心的领导人,那是国之悲哀;遇有济世之才兼具仁义之德的领导人,那才是真正的民之福祉、国之幸运。 【评:在上文解读“仁义”的内涵后,紧接着谈论“仁义”在中华民族历史过程中的体现,采用对比论证法,举例典型,从正反两角度把道理说透。这一段论述,暗扣题目中智瑶不行侠义导致灭族的内容。】
构思方法3:现实意识(重点)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火速度驰援,灾后重建只花了一年时间,新汶川浴火重生。武汉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救援队星夜兼程,“武汉顶住,我们来啦!”最美逆行者医者仁心,护佑山河无恙……这些都是中华儿女仁爱友善、万众一心、守护家园的有力见证。仁爱友善,这深深烙入中华儿女血脉的道德基因,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人民至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深深爱护自己的人民,同时对世界各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世界展示出宽仁友好的一面,与世界人民一起合作共赢。【评: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是亮点。作者能结合当今社会实际,谈到“行仁义”在中国当今社会和国家导参见的体现,由古至今天,由历史故意照亮当世,内容与“读史明智”的发言主题契合。】
构思方法4:身份意识
面对仁义,我们该怎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友善。待人以善,充满友爱,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立德修身的准则之一。朋友们,宽仁是太阳,融化结冰的河流;宽仁是鲜花,装点单调的世界;宽仁是春雨,滋润干枯的心田……愿我们的世界里多一些宽仁!让我们以宽仁之心,共同筑建我们美好家园! 【评:这一段是全文的结尾,回到自我,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回答如何去做。】
构思方法5:思辨意识
对于思辨性关系作文,不能只写一点,不能把道理说偏、说绝对;要兼顾两点甚至是三点,把话题涉及的双方或多方都进行论述;但是注意思辨性,不能平均用墨,得突出一个论述重点。
提示:作文要有思辨色彩,不能为强调“仁”而“仁”,不能把理说偏,要在“智”与“仁”的二者关系中论述“仁”。智瑶的五项长处,我们要看到并肯定;智瑶的一项短处,我们要有充分认识,以“长处”论“短处”,话题重在“短处”。思考问题客观、全面、公正,这样才能做到思辨而深刻。
构思方法6:情境意识
【评:扣住了网络社群发言情境,扣住了发言稿文体特征。情境化要求要看题目具体实际情况而写,如若题目无要求,则文中省去此构思。】
构思方法6:框架意识
【评:文章紧扣材料,立意角度精准,文体特征突出。全文思路清晰,开篇由材料中的历史小故事引入,提出中心观点;正文部分围绕“三问”展开,先解读仁义概念内涵,再论述仁义的重要性,然后解答仁义的现实普世价值。“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递进式论述结构,使文章论述内容集中,逻辑层次严密,说理较为透彻。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既然能列举史例,亦能结合当今社会实际,内容与“读史明智”的发言主题契合。】
四、结构(逻辑结构的深化)
层进式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层进式结构要想出彩,要先确定“层”,再写好“进”。考虑到考场作文的特点,一般需要有三至四个层级,确定“层”时应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等等。
在分析某一问题时,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先分析表面原因(涉及问题的各方),再分析背后的利益(心理)原因,然后就社会、文化等角度再分析问题根源。层进式结构出彩的关键在于“进”,因为“进”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进”得好,必然分数高。“进”既要循序渐进,又要高歌猛进。循序渐进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台阶,要符合读者的阅读能力;高歌猛进意味着层与层之间要有足够大的跨越,不能让人感觉是并列陈述。
层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
开头 提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尾 呼吁号召、升华主题、首尾呼
注意:层进式结构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