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五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对诗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观照,并将其呈现在诗歌文本中——诗歌写作行为本身成了被书写的对象。在陈与义、陆游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于诗歌写作本身更细致、频繁的书写,“题诗”“成诗”“寻诗”“哦诗”等有关诗歌写作的表达大量出现,有意寻诗、出声吟哦的诗人形象也越发明晰,这表明:宋诗对诗歌写作本身的呈现更为深细,写作者对自我作为诗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识。“题诗”“成诗”在陈与义的诗中承载了丰富内涵。“鹳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两例清晰展示出外部环境怎样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波澜,眼前转瞬即逝的景致如何被诗人捕捉到进而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而“成诗”的过程往往具有实时性、不可复制性。有道是“有诗还忘记”“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诗人内心感知到的诗意、诗人在语言表达上的疏离,都清晰呈现在诗中。他在《对酒》中的“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同样感叹着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窘迫。诗人也常常自发外出“寻诗”。“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游八关寺后池上》),诗人专门拄着藜杖寻诗;“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寻诗两绝句》),半夜从酒醉中醒来的诗人特意推开门,在明月乔木中寻诗。场景本身就是诗意的来源,诗人在呈现出诗意产生的特定情境之后便结束了诗篇,不再述说此刻的感受。这类似前引“鹤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诗人看似只是记录实时景象,然而诗情恰恰渗透在眼前所见之中,诗歌写作也在此刻完成。不同的是,“寻诗”更能体现寻找、访求的过程性和目的性,在这一表达中,“诗”仿佛成了触手可及的实体;作者自认与读者对何为“诗”有着高度默契,只需呈现特定场景,读者便可心领神会。这种将“诗”客体化的过程,体现出诗歌已成为诗人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一部分,同时,诗人的主体身份在诗歌中也呈现得愈发明晰。
(摘编自刘晓旭《赋诗与寻诗》)
材料二:
“镜”在中国文化中有复杂的意涵。本文所言“览镜诗”,不是泛指含有“镜”意象的诗,也不是指专门吟咏镜子的诗,而是指书写见镜行为与感想的诗作。览镜诗的关注点,是这个行为本身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物心理情感。换言之,觉镜诗中,作为物品的镜,只是触发某种心理的媒介,并非诗歌吟咏的重心所在。作者对览镜行为有更充分的自觉,把更多的笔墨着眼于“镜中像”所引起的一系列内心反应和情感状态。审视觉锐诗的姐变脉络,我们可以再次确认中唐至宋代诗学的一脉相承,也能感受到日常化题材在宋代诗人手甲有叉复的艺术表达和更丰赡的文化内涵。宋人的自我形象在览镜诗中得以再造,新的审美趣味随之形成。由镜中像来认知自我,是人们览镜自照的重要目的。按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人们通过观看镜中影像而建立“自我”的观念,并由镜中自我逐渐进入“社会中的我”乃至“理想中的我”。人在镜前凝视,建构对自身形象的认识。“镜中像”与“现实我”存在距离,这就促使照镜人通过想象去完成两者的合一,建构自我形象。诗人照镜,由人而镜,由镜而像,由像返观人,故心有所感。解读览镜诗,是观察作者自我形象建构的有效途径。试看宋库《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淚绶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庠仕宦显达,遣词造句典丽奥博,全诗意脉从“镜中像”指向“现实我”。镜中老态让他联想到现实官场——是致仕退隐,还是不负官位?他内心纠结。宋库没有白居易的乐天顺命,镜中像刺激他要在现实和理想间选择,所以他最后欣羡汉代的疏广、疏受,能主动功成身退。我们可从中提炼出诗人的三层形象:A“镜中像”——颓然老者(“坐况苍华不满梳”);B“现实我”—高位在身(“涙绶转惭龟钮印”);C“理想我”——致仕归田(“羡杀贤哉汉二疏”)。正是三者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作者“难决”,整首诗也因三层形象的复杂关系而充满张力。览镜诗是表达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日常不能径直变为诗,但诗可以表现日常,让日常经验走向美学自觉。宋人将“镜中像”与“现实我”勾连在一起,让“幻象”与“真我”对话,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摘编自侯体健《幻象与真我:宋代览镜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与义在《对酒》等诗中感慨诗意受限于语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诗情,所以写不出好诗。
B.宋诗中有关“寻诗”的诗句着重叙写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其场景读来真实可感。
C.宋代览镜诗中的“镜子”不是诗歌的重心,而是抒情的中介,诗人意在抒写镜中人像所激发的思想情感。
D.材料二引用拉康的理论分析我国诗人为何览镜自照,而宋庠诗例的意脉恰恰契合“镜像阶段”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成诗和寻诗有相似之处,后者更能彰显诗人创作的自觉性。
B.《寻诗两绝句》看似未交代寻诗的结果,其实诗情已生,这正是寻诗之诗的妙处。
C.相比于寒门士子,宋庠这类地位高、通世故的贵族更容易写出意蕴丰富的览镜诗。
D.材料二标题所谓“幻象”主要指镜像,而“真我”则指向诗人的真实境况或情思。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刘禹锡《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C.孔平仲《览镜》:“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
D.叔本华:“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
4.李白有诗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对李白的诗句加以分析。(4分)
5.以上两则材料,是我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课题《宋代诗人 》搜集到的有效文献。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写出该研究课题的完整名称,不超过15个字;((2分)
(2)简要归纳两条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结论。(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我骑着马哗哗地趟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列。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响。大雁们在忙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
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原。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么?
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我朝他驰去。
“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
“您好。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我随口应酬着。
“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嗯,这是钢嘎·哈拉。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第一。公社把最有名的马借给你啦。”
钢嘎·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但我还是沉住了气。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
哦,钢嘎·哈拉!
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键的黑马。阳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缎子一样闪闪发光。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我默默地呼唤着它。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你是知道的,当你做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做的名字:钢嘎·哈拉。你看,十四年过去了。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你好吗?我的小伙伴?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你在摇头?你在点头?她——索米娅在哪儿呢
“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
“不是。不过,我们住得很近。”
那时,父亲在伯勒根公社当社长。他把我驮在马鞍后面,来到了奶奶家。
“额吉!”他嚷着,“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他住在公社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了。最近,居然偷武装部的枪玩,把天花板打了一个大洞!我哪有时间管他呢?整天在牧业队跑。”
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她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亲得头皮那儿水滑滑的。我便劲挣出地油腻的怀抱,慢慢蹭到在一旁文静地喝茶的、一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旁边。她望望我,我望望她:她笑了,我也笑了。
父亲喝足了奶酒,一把扳过我的肩头,“孩子,从你母亲死掉那天,我就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人家……你该知道我有多忙。在这儿长大吧。好好干,小牛犊。额吉家没有男子汉,得靠你啦。要像那些骑马的男人一样!懂么?”
这样,我成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我学会了拾奥,提牛换,哄赶春季里的带羔羊;学会了套上健牛去芨芨草丛里的井台上拖水;学会了用自己粗制滥造的小马杆套住当年的马驹子。
当我神气活现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回头一望,一个骑铁青马的人正孤零零地从我们家离开。不知怎么,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用不着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十四年前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过年的时候,奶奶给我和索米娅都穿上了新皮袍。在这样重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车去串门:而其他有富群人家的孩子,却神气地跨着剪齐鬃毛的高头大马,随着大人的马队,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唉!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
春天,清明前几天的一个夜里,刮了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
第二天清晨,我和索米娅使劲推开被雪封住的木门后,突然看见,在我们包门外站着一匹漆黑漆黑的马驹子。
我们惊叫着,又牵又抱地把马驹拉进了包内。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接在坏里。她说,这黑马驹很可能是神打发来的。白音宝力格是好孩子,是神给她的男孩,所以神应该记着给白音宝力格一匹好马。
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牛奶以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直脖颈,轻轻跃起,又缓缓卧下,久久地凝望着山峦和流云。我和索米娅则扔下筐,帮它把弄脏的黑皮毛擦净,把歪了的红布护身符挂正,把我们省下来的月饼块、红糖、油果子,一块块地喂给它吃。远处,奶奶飘着一头银发,勤奋地忙碌着。小马驹加入了我们的家,我们四个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我们正在巡黑与驹玩呢,奶奶突然米了兴致,她一面挤着奶,一面在情在意地唱起了一支歌子,那就是《钢嘎·哈拉》(黑骏马)。
她的嗓音嘶哑而高亢,也许是我以前听惯了学校教的那些节奏欢快的几童歌曲吧,这朴直古老的歌声,使我觉得那么新奇。索米姬和我对望着,呆呆地听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奶奶唱的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追追路程,穿越茫茫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神妙的曲调在我心中唤起的阵阵感动,渐渐化成一匹浑身究如黑锻的、昂首长嘶的骏马,举足,甩景,模样是那么逼真。
我大喊道:“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钢慢·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匹真正的快马。我,我要骑着它走遍乌珠穆沁,走遍锡林郭勒,走遍整个草原!”
索来哑闪着黑黑的眼晴盯着我,“嗯,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嘎,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
“当然!”我毫不迟疑地回答。
“呢!喂!”牧羊人推了我一把,“你怎么,生病了吗?朋友,你的气色很不好!”
我猛然一惊,“哦,没什么,”我回答说,“天气真暖和。”随即,我站起来,拉过铜嘎·哈拉。(有删改)
【注】《黑骏马》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此文节选自原著开头部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的“芦获大雁图”,视听结合,描写了大雁筑果、芦苇飒飒等景象,以草原的生机欢腾反衬主人公返乡途中内心的忧郁沉重。
B.奶奶歌唱古曲《钢嘎·哈拉》,使作品充满草原文化的气息;歌曲内容暗合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预示人物圆满的结局。
C.“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等细节生动表现了奶奶这位草原传统女性的仁慈、宽厚与坚韧。
D.“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既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地域风情,又表现出寄养在牧民家的白音宝力格内心的自卑。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在叙事时回忆和现实交织,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
B.文中多处采用散文化的笔调来诗化场景,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如“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班驳”。
C.文中划横线处描写黑骏马的文字,画面感十足,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表现出小马驹的悠闲自在以及主人公对它的喜爱之情。
D.本文具有刚健雄浑、豪迈深沉的文化气质,这主要来源于主人公在成长中展现的积极豁达、自信昂扬以及他对草原故土的深情。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骏马”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9.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文本一: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文本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后刘终,服阙,复以洗马征至洛。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文本三:
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未尝失色于人,南阳高士刘虬、宗测并叹异之。
齐永元初,除孱陵令,到县未旬,其父庾易在家遘疾,黔娄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结弃官归家,家人悉惊其忽至。时易疾始二日,医云:“欲知嗟剧,但尝粪甜苦。”易泄痢,黔娄辄取尝之,味转甜滑,心逾忧苦。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和帝即位,将起之,镇军萧颖胄手书敦譬,黔娄固辞。服阙,除西台尚书仪曹郎。梁台建,邓元起为益州刺史,表黔娄为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节选自《梁书·孝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B.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C.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D.俄闻空中有声/曰征君寿命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及晦而易亡/黔娄居丧过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期功”,古代的丧服。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大功服为九个月,小功服为五个月。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年号是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
C.“服阙”,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阙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交际,表哀悼。
D.“北辰”,原指北极星,后用来喻指皇帝。本文为第二种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密命运坎坷。他孩提时期父丧母嫁,失怙失恃,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B.李密富有才华。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C.庾黔娄天资聪慧。他少时常与人论述《孝经》,对答如流,从未羞愧脸红。
D.庾黔娄仕途不顺。庾黔娄为官清廉,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
14.李密和庾黔娄都是至诚的孝子,请概括他们“孝行”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望海潮①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⑤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5.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片“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
C.秦词上片“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16.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 , ”两句,感慨岁月易逝、时不我待,表达对有才德的人无法施展的思虑。
(2)李白《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 ”。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 , ”。
(4)《陈情表》中“ , ”两句表现出他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客至》杜甫盛情招待崔明府,频频劝饮,但是“ , ”。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6)《望海潮》中“ , , ”三句写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卡塔尔世界杯在2022年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连发8条推文,图文并茂地介绍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从场馆、裁判、周边商品到“最萌使者”大熊猫,“中国元素”如满天繁星,在这届世界杯 ① 。
国际足联和主办者为了这次世界杯可谓 ② ,球迷从揭幕战安排上就可看到其中的玄机。自2006年世界杯开始,揭幕战由东道主参加,无论是关注点还是主场之利,都让东道主占尽便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世界杯史上的“东道主奇迹” ③ :单是进入新世纪后,前有2002年韩国队跻身前4,后有上届世界杯俄罗斯队挺进8强。“东道主优势”还有一个佐证是,在前21届世界杯赛上,除了2010年世界杯东道主南非队外,其他东道主均获得了小组出线权。
世界杯舞台总能勾勒出新老球迷对足球的最初印象与难忘时刻:从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到贝克汉姆的“圆月弯刀”;从罗纳尔多的大放异彩,到梅西、C罗的横空出世……本届世界杯,我们将迎来“80后”一批球星的谢幕演出,新生代球员的崛起也将被目睹。长江后浪推前浪,新陈代谢无法避免,不如放下感伤,展望未来。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届世界杯,我们将迎来“80后”球星的一批谢幕演出,新生代球员的崛起也将被目睹。
B.本届世界杯,我们将迎来一批“80后”球星的谢幕演出,新生代球员的崛起也将被目睹。
C.本届世界杯,我们将迎来“80后”一批球星的谢幕演出,也将目睹新生代球员的崛起。
D.本届世界杯,我们将迎来一批“80后”球星的谢幕演出,也将目睹新生代球员的崛起。
20.汉语的短语多采用“词语+词语”的方式,其含义一般是构成短语的词语意思的叠加、组合。比如材料中的“揭幕战”,就是“揭幕”(重大活动开始)和“战”(战争,战斗)两个词语意思的叠加。请你根据材料内容和构词法,解说材料中“出线权”的构词及其含义。(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2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个研究主题,简单来说就是大名鼎鼎的“量子纠缠”。
所谓“量子纠缠”,指在量子力学中,两个曾经相互作用过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其量子状态仍有能力“纠缠”在一起,共享同一个整体的物理状态。
从这次获奖的都是量子物理学家的情况来看,量子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物理界最为重要的一个门类,而这项技术最直接的成果 ① 。通信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十分重视发展的技术,但在目前的通信环境下, ② 在现代社会,通信安全尤为重要。而量子通信技术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通信泄密的可能性,基于具有不确定性、不可克隆性的量子技术,由量子通信通道传输的信息基本不存在泄密的可能性。目前包括中国、美国以及俄罗斯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对量子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中国已经发射了“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还在架设相关通信网络。相信在不久后的未来, ③ 。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对“量子纠缠”的诠释,你认为材料中加横线的语句和下面示例的内容哪个更好?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示例:量子纠缠十分奇怪,如果两个量子分别处于某种纠缠状态,那么不管二者之间距离多远,都会产生一种关联状态;如果其中一个量子发生了改变,则另一个量子的状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二者的改变往往同时同步进行。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这两个量子之间存在着心灵感应,能够得知对方的想法而做出改变。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观察尺蠖软且细长的身体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了“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也”的哲思。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科技人员,创造性地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模拟尺蠖的运动,提高了火星车在复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最近有信息传出,美国宇航局最新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将以一种像尺蠖爬行一样的协调方式移动轮子,中国科学家回应:欢迎共享。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复兴中学将在五四青年节组织以“灵感·创造·共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津五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中“所以自己写不出好诗”推断有误。
2.C【解析】 C项于文无据。览镜诗创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身份地位无关。
3.C【解析】A项只写了对镜梳妆的动作,没有出现镜中像;B项描写的是镜子本身的昏暗,没有镜中的人物形象;D项以镜为喻,谈论要参照他人,反思自我的道理;C项写到镜中衰老的我和理想中美好但无人识得的“理想我”,二者产生冲突,最能体现材料二的观点。
4.①李白在诗中对“成诗”这一创作行为本身加以观照;(2分)②体现诗人因创作完成而心情愉悦满足(或体现诗人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自信)。(2分)
5.(1)宋代诗人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宋代诗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宋代诗人对自我的强调、认知与建构(2分)(2)宋代诗人通过在诗歌中观照“题诗”“寻诗”等创作行为本身来凸显诗人自我的主体身份;(1分)通过“览镜自照”来认知与建构自我形象。(1分)
6.A【解析】B项“于是任务圆满结局”错。C项“坚韧”错。D项“内心的自卑”错。
7. D【解析】D项“主要来源 ”错,这种文化气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积极豁达”错,没有“豁达”。
8.①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当意外得知并认出所骑之马是自己所养之马后,白音宝力格情难自抑,展开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②使情节具有戏剧性。成年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草原,试图找寻旧日恋人踪迹时,竟然得到昔日两人一起喂养的黑骏马,巧合中富含意味。③是文章的线索。黑骏马将人物和情节串连起来。④暗合白音宝力格成长经历,具有象征意义。小马驹被牧民额吉一家收养,成长为明星骏马;白音宝力格由寄养在额吉家的小男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畜牧业工作者。⑤成为白音宝力格情感抒发的载体。黑骏马见证了他少年时在草原上与额吉度过的美好时光,与索菲亚青梅竹马、自然纯真的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表达风格:《黑骏马》热情奔放,《边城》优美婉约。(2分)人性美:①亲情美:《黑》中,额吉对两个孙辈尤其是寄养在自己这里的白音宝力格疼爱有加,充满温情,真诚无私。《边》中爷爷对外孙女翠翠无限宠爱,和蔼宽容,细心守护。(或天宝兄弟虽然都爱慕着翠翠,却选择了为对方着想。)②爱情美:《黑》中白音宝力格铭记少年时代纯洁的爱情,兑现承诺,离开草原多年后仍然回来寻找索米娅,对她充满诚挚深沉的眷恋。《边》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纯洁质朴,丝毫不掺杂世俗的杂质。(每点2分, 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如《黑》中额吉对小马驹怜惜爱护,两位少年对小马驹悉心照料,体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边》中翠翠与黄狗的亲密和谐,也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10. B
动词“曰”后面应该是说的内容,“有声曰”为有声音说的意思,结合句意分析,应在“曰”后面断开,排除C、D两项。“及”是等到的意思,“晦”为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结合前面“月末”分析,应在“及”前面断开,排除A项。故选B。
11. D
“本文为第二种含义”(指皇帝)错。结合原文“其父庾易在家遘疾”“至夕,每稽颡北辰,求以身代”分析,他的父亲庾易在家患病,到晚上,庾黔娄常常向着北极星叩头祷请,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代父亲。此处应该指北极星。
12. D
“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错。结合原文“及成都平,城中珍宝山积,元起悉分与僚佐,惟黔娄一无所取。元起恶其异众,厉声曰:‘长史何独尔为!’黔娄示不违之,请书数箧”分析,庾黔娄“因拒领财物得罪上司,被降职”曲解文意。
13.(1)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得分点:“少”,小时候;“不行”,不会走路;“成立”,成人自立)
(2)邓元起对他不合群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就严厉地说:“庾长史为什么(唯独你)一个人这样做 ”庾黔娄为了表示不违逆邓元起的命令,就请求分给自己几箱书。(得分点:“恶”,厌恶、讨厌;“异众”,指这种不合群的行为;“何”,为什么;“为”,动词,做;“示”,表示;“违”,违逆;“请书数箧”,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请数箧书”)
14.李密和庾黔娄的孝行主要表现在“侍奉亲人”“辞官不做”两个方面。
15. D
D项,“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分析有误,柳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16.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柳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片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片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17.
(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5)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6)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8.
大放异彩、殚精竭虑、比比皆是
大放异彩:1.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2.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19.D
第一处,语序不当,“一批”应放在“80后”之前。第二处,中途易辙,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后一分句的主语又换成“新生代球员”,可改为“也将目睹新生代球员的崛起”。
20.
①“出线权”由“出线”和“权”两个词语构成。(1分)
②“出线”中的“线”代表边际,在比赛中“出线”指参赛人员或团体取得参加下一阶段比赛地资格;“权”指权利。(2分)
③所以“出线权”的意思是:体育比赛中,竞技水平超出原属等级的界线,获得进入高一级竞技行列的权利。(2分)
21.
①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②通信泄密时有发生
③该技术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22.
示例一:材料中加横线的语句更好。①采用下定义的方法,解说更加严谨、科学。②使用专业术语,使语句逻辑性更强。③示例中的诠释多使用直白的语言解说专业概念,显得不专业。
(每点1分)
示例二:示例更好。①表达通俗清晰,更容易让读者明白概念。②借助比较通俗的心灵感应来解释量子纠缠,让非专业的读者很容易理解表述的内容。③材料中加横线语句的内容过于专业复杂,让读者不易理解。(每点1分)
23.
(1)把握主题词的关联。
征文活动将三个主题词并置在起来,意味着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要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及引导语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①三者关系是递进式。灵感可以带来创造,创造获得的成果可以共享。
②三者关系为条件式。创造需要灵感,共享需要创造的成果。
③三者关系为并列式。由某一主体引发或引起的灵感、创造和共享,可以构成并列式关系。
(2)复兴中学、五四青年节等具体情境设置,蕴含了时代发展要求和青年担当的主流价值导向,也预设了考生的写作身份。
(3)写作要求在写作的角度、立意、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作了具体到要求。
附翻译:
材料二: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征召他到洛阳做太子洗马。
材料三:
庾黔娄从小好学,常与人一起论述、吟诵《孝经》,未曾在人前因对答不上而羞愧脸红,南阳高士刘虬、宗测认为他是奇才而大加赞叹。
齐永元初年,庾黔娄被任命为孱陵县令,到县不满十天,他的父亲庾易在家患病,庾黔娄忽然感到心惊,全身流汗,他当天就弃官回家,家里人对他突然回来都感到吃惊。当时庾易患病才两天,医生说:“想要知道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剧,只要尝尝粪便是苦还是甜。”庾易泻痢,庾黔娄就取他的粪便来尝,粪味变得甜滑,他的内心就更加忧愁痛苦。到晚上,庾黔娄常常向着北极星叩头祷请,请求用自己的生命来替代父亲。不久听到空中有声音说:“庾征君寿命已尽,不能再延长,你的诚心祈祷已让天神知道,只能把庾征君的生命延长到月底。”到月底庾易病故,庾黔娄居丧期间,哀痛的举止超过常礼。
和帝萧宝融登上帝位,将要起用正在服丧的庾黔娄,镇军萧颖胄亲笔写信规劝开导他,庾黔娄坚决拒绝。服丧期满,庾黔娄被委任为西台尚书仪曹郎。梁王萧衍的台府建立后,邓元起任益州刺史,他上表启奏让庾黔娄任刺史府长史、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等到成都平定以后,城中珍宝堆得像山那样高,邓元起把珍宝全都分给自己的僚属部下,只有庾黔娄一无所取。邓元起对他不合群的行为感到不舒服,就严厉地说:“庾长史为什么一个人这样做 ”庾黔娄为了表示不违逆邓元起的命令,就请求分给自己几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