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8 20:40:16

文档简介

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一万六千多年前,北半球气候转暖为农业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历时数千年,将
野生动植物驯化、培植。此阶段后,在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
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平原、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等少数分散地区出现了城市、国家、文
字等文明标志。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A. 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 B.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C. 地理环境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 D. 早期各地区的古代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2.某同学在研究亚非文明古国时使用了一张地图,该同学对于图中相关内容的标注正确的是
( )
A. ①甲骨文
B. ②金字塔
C. ③种姓制度
D. ④楔形文字
3.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
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小米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
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 )
A. 文明发展的差异性 B. 文明传播的艰难性
C.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D.文明交流的双向性
4.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
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
A. 军事实力不同 B. 生产方式不同
C. 国家制度不同 D. 文明开化程度不同
5.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
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下列属于波
斯帝国的特征的是( )
A. 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职务 B. 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C. 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吸收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D. 国王是最高主宰,主张君权神授
6.大概从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30年,北非、西亚、中亚等地区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
成了一些新的特点,有些学者称这个现象为“希腊化”。与“希腊化”兴起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 希腊文明兴起 B. 波斯帝国建立 C. 亚历山大远征 D. 罗马帝国分裂
7.“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
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上述语言
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哪一基本关系( )
A. 封君与封臣 B. 奴隶主与奴隶
C. 庄园主与农奴 D. 地主与农民
8.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1 页 共 6 页
9.公元5、6世纪,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他们扫荡了古代文明,却
保留了基督教。这些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吸收大批教士为其服务。教会凭借《圣经》和古典
抄本,担当起了恢复秩序和文明教化的责任。由此可知,基督教( )
A.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主要源头 B. 为日耳曼人的对外扩张奠基
C.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D. 实现对世俗王权的全面掌控
10.下图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成果。其反映的是西欧( )
A.天主教会的地位变化
B.王权演变过程
C.奴隶主权力变化过程
D.封建领主权力变化过程
11.沙皇伊凡四世实行“特辖领地制”,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由他们组成“特辖
军团”。这一措施( )
A. 扩大了俄国的疆域 B. 强化了大贵族的势力
C.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 强化了中央集权
12. 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他们把阿
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A. 意大利人 B. 古巴比伦人 C. 阿拉伯人 D. 古埃及人
13.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大化改新使日本
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 确立君主立宪制 B.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 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引进九品中正制
14.8-15世纪,西非先后兴起了加纳、马里、桑海等强国,这些国家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 )
A. 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 B. 充分利用了海洋的资源
C. 继承发扬古埃及文明 D. 控制了商路和黄金资源
15.下列的文明成果表述有误的是( )
A 苏美尔人 60进制、楔形文字、浮动园地
B 埃及人 莎草纸、象形文字、太阳历
C 玛雅人 20进制、玛雅文字、“零”的概念
D 阿兹特克人 特诺奇蒂特兰、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
A. A B.B C.C D.D
16.“孩子们围绕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石柱,柱身上用葡文刻着:
‘1498年,葡萄牙国王派王室侍臣发现(亚洲)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材料中的
“侍臣”( )
A.到达非洲好望角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开辟了欧印航线 D.完成了环球航行
17.17世纪初,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
北冰洋的航线的是( )
A.俄罗斯人 B.英国人 C.西班牙人 D.法国人
18.16世纪中期,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
加到2140万公斤。由于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
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材料意在强调( )
A. 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变动 B. 货币短缺影响了经济发展
C. 商业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 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19.如图,图中箭头所指的阴影部分为历史上先后形成的欧洲贸易中心区,造成图中贸易中
心区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应是( )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2 页 共 6 页
A.新航路的开辟
B.海外殖民活动的开展
C. 工业革命的影响
D.葡萄牙人的征服
20.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
易,主要在两殖民地之间进行,这两殖民地是( )
A. 巴西和澳门 B. 菲律宾和墨西哥 C. 日本和墨西哥 D. 马尼拉和马六甲
21.“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
等传染病。”这主要是因为( )
A. 罪恶的三角贸易 B. 当地忽视疫病治理
C. 西欧国家殖民战争 D. 人口和物种的交换
22.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绘画作品中的民众人物,不仅服饰上日益丰富和华丽,而且人物也
开始戴上各种头饰和手饰。这实际上反映了( )
A. 艺术家绘画技艺日趋高超 B. 民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C. 人文主义促进了个性解放 D.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23.马丁 路德说:“基督本身就是我们的正义,按圣父的旨意,我们藉圣灵分享这正义。我
们一同宣认:唯独凭恩典,藉信仰基督的救赎工作,而非因我们自己的任何善功。”据此可
知马丁 路德( )
A.肯定教皇权威 B. 主张创立新教 C. 宣扬“因信称义” D. 鼓吹暴力革命
24.“这是很紧要的一个时期,上承着培根、洛克的实验哲学,下启了启蒙时期的思想家们。
所以17世纪是启蒙的启蒙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能为17世纪成为“
很紧要的一个时期”奠基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开展
25.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它是最坏的统治形式,它违背了理性和自然法,注定不会长久。”
这里的“统治形式”是( )
A.君主专制 B.直接民主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立宪制
26.观察漫画,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B.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英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完善
D.英王地位至高无上
27.漫画是讽刺和幽默的艺术。仔细观察下面漫画信息,它意在说明( )
A.联邦宪法导致弊端丛生
B.邦联制下美国政治窘境
C.分权制衡影响政府决策
D.三权分立破坏政治民主
28.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
”“我和军队是一体,我们天生互相帮助,不管上帝的意志是要给我们和平还是风暴,我们
都将站在一起。”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3 页 共 6 页
A.议会和皇帝实现分权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资本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D.官员不再对皇帝负责
29.一位俄国地主曾经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
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出现这一
现象是因为农奴制改革( )
A. 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 B. 推动俄国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法律上赋予农民人身自由 D. 促使沙皇放弃了专制统治
30.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
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迅速扩展
C.各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加剧
31.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
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下列工业产品有可能成列其
中的是(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飞机,蒸汽织布机
C.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D.铁路设备,万能蒸汽机
3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
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 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B. 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C. 美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 D. 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33.19世纪中叶,一位文学家对英国工业城市的描述被视为“经典”。他写道:“黑色的烟
从工厂的烟囱和铁路车场中滚滚喷出……如果没有煤气照明灯,工作也许要被迫停下来,因
为烟和雾太大了。”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 底层民众贫困加剧 B. 工作节奏大大加快
C.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 市政能源发生质变
34.这部著作“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
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
历史使命的理论”,这里“新的世界观”是指( )
A. 人文主义 B. 空想社会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科学社会主义
35.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867年马克思撰写出版的《资本论》成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 B.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
C.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D.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36.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建立巴黎公社,它( )
A.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D.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7.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拉美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能同其他任何国家进行
贸易,而且这个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的少数商人来垄断。西班牙此举( )
A. 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 B. 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C. 维护了宗主国的殖民利益 D. 是西班牙衰落的根源
38.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多数属于( )
A.西班牙、葡萄牙 B.英国、荷兰
C.西班牙、荷兰 D.英国、法国
39.1884年11月15日,在柏林召开了英、法、德等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总议定书
第三十四条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
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这一规定( )
A.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 开启了欧洲殖民者侵入非洲的序幕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4 页 共 6 页
C. 保护了非洲地区的切实利益 D. 缓和了列强争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
40.“据统计,1914年世界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之下,还有
大量人口生活在半殖民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瓜分完毕,这标志着
( )
A. 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开始形成 B. 非洲大陆被列强瓜分完毕
C. 亚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 2 题,共 20 分。
41. (10 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16 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
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总序
在 16 世纪和 17 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
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
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
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
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1) 材料一中推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是指哪些国家?(2分)
(2) 材料二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
洲市场的发展。(4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4分)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5 页 共 6 页
42. (10 分)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
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
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
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
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
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
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
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
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
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4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3分)
高一年级 历史学科 第 6 页 共 6 页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5 BCDBD 6-10 CADCB 11-15 DCBDA 16-20 CADAB
21-25 DCCDA 26-30 BCBCB 31-35 DACDB 36-40 BCAAD
二.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1)西班牙和葡萄牙。(2分)
(2)新航路的开辟。(1分)主要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等。(写出任意三点给3分)
(3)现象: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1分)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写出任意三点给3分)
42.(1)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分)
影响:土地私有制确立;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2分)
(2)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创制与应用;新的通讯工具应用等。(写出任意两点给2分)
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场手工业被工厂制度代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或大企业)出现。(2分)
(3)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型交通方式的出现;新型娱乐传媒的出现;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发生转变;涌现新兴工业部门等。(写出其中任意三点给3分)
注:切块建议:41和42两题按每一小问来切块,共切6块。
批改建议:41和42题批改人数各占5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