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物理
部编版 历史(八下)
新课标核心素养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类型2—同步教学复习)
新课标单元复习
1949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66年
1971年
1972年
1979年
2012年
2015年
2023年
国防
建设: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
外交
成就: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
战区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
瓦会
议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尼克松
访华;
中日
建交
中美建交
2016年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累计
建交
国家
达到
182个
中苏建交
世界
1991年
苏联解体,两极格
局结束
不结盟
运动
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1961年
1949年
北约成立
欧共体成立
1967年
时序坐标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时空观念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概述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个领域 国防、外交。
两大会议 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三大军事力量 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
六大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思维导学
第15课 钢铁长城
【2022】版课标·了解我国海军、空军的建立,以及陆军、海军、空军发展的史实,了解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歌谣巧记】
钢铁长城真威风,保卫祖国建奇功;人民海军发展快,人民空军硬作风;导弹部队新兵种,1966年建成功;二炮更名火箭军,战略威慑敌胆寒。
知识点1:陆、海、空军的建设
陆军
海军
空军
概
况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建立:
组建:
发展:
创立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兵种较少
现代化水平提高,发展成包括炮兵、装甲兵等多兵种现代化部队
建立:
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①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
②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建立:
发展:
在陆军基础上建立起来,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考验(蒋道平)
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走上国产化道路
我国军用飞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外购买——仿制——自行研制
1.(2021年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国庆70周年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共和国武装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展示着新时代人民军队的新构成、新风貌。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2.(2022年贵州贵阳)史明州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A.互联网上关于青高素研究的论文资科 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辣人物传记
C.《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规”的报道 D.博物馆“服饰文化展”的图片
C
C
考点过关
成立:
地位:
任务:
组成:
装备: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概况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等任务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知识点2:导弹部队的发展
温馨提醒:第二炮兵部队于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上升为独立军种。
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和壮大的作用1)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国家实力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它不仅显示了我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尖端科学技术,同时也标志着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它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我国人民的斗志,振奋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1.(2022年湖南邵阳)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导弹核武器”般称核导弹,是指具有携带核弹头的能力、并能够达成远距离核弹投送任务的导弹。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这次试验成功
A.标志着我国核导弹已经领先于美国
B.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宣告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成功
D.使我国从此有了实用型导弹核武器
D
D
考点过关
背景:
改革:
格局:
2014年召开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
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
概况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知识点3:新时代强军之路
温故知新: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注意军种与兵种的区别:军种:军队的基本类别,一般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火箭军等。兵种:军种内部的分类。如步兵、炮兵、坦克兵等是陆军的各兵种。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兵等兵种属于空军部队。
1.(2021年广州市中考真题)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颜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A.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2.(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辖东北三省加内蒙古、山东等5个省区所属武装力量的战区是
A.北部战区 B.东部战区
C.中部战区 D.南部战区
C
A
考点过关
思维导学
【2022】版课标·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与积极贡献。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歌谣巧记】
中国外交有政策,独立自主为总则;领土主权不侵犯,他国内政不干涉;平等互利讲共赢,和平共处五原则;“求同存异”显睿智,万隆精神永传承!
背景:
提出:
内容:
意义:
①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等国建交;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外交孤立。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概况
知识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①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②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2022年广西梧州)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A.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2022年天津)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共商、共建、共享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8.(2022年浙江宁波)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A
考点过关
D
时间:
地点:
特点:
方针:
意义:
1955年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概况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点2:万隆会议
易混提醒:
1)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来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外交指导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方略,是处理具体关系的基本原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
相 同 遭遇相同
问题相同
不同 都曾受到过帝国主义的侵略
都面临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
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
“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与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一致。
1.(2022年浙江舟山)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2.(2022年贵族黔东南)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
D
D
考点过关
思维导学
【2022】版课标·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的席位;知道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新成果;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新进展。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歌谣巧记】
70年代变化大,梅开三度传佳话!《联合公报》发表啦,中美关系正常化!五星红旗飘“联大”,非洲兄弟齐说话!田中角荣也访华,建交高潮是华夏!
背景:
条件:
概况:
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占据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广大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点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易混提醒:1971年,新中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中国和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重大胜利,而不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更不是美国把中国“送进”联合国。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创始会员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
1.(2022年广西河池)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表决刚结束,会议大厅一片沸腾,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这项决议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闪耀着智慧”的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②——①——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A
D
考点过关
中美建交
知识点2:中美、中日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背景:
转机:
过程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概况:
影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谋求改善关系
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进行会谈;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联合公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易混提醒:1972年,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1979年的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概
况
归纳提升:近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的变化
关系 史实 根本原因 启示
侵略
合作 反共 敌对 改善 合作\摩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国公约》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敌视新中国,封锁禁运、包围威胁
尼克松访华,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贸易战、中美签订经贸协议
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
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发展友好关系;
②中美交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和平与国家实力是分不开的。不运用国家实力,任何外交政策目标……都无法实现。
——美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
名副其实的国家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
——法 戴高乐:《纽约时报杂志》
外交政策必须以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为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是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去观察世界的。
——印·甘地:《自述》
在考虑国际问题的时候,不陷于眼前或过去的仇怨,思索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的性质,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标志。
——美 尼克松:《领导人》
综合国力
国家利益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决定因素
启示
国家经济实力和利益
①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②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归纳提升:影响外交的因素
1.(2022年湖北恩施)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这则公告发布之后
A.中国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中美关系开始逐步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022年湖南湘潭)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宜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8.(2022年湖南衡阳)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有力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B
C
考点过关
D
知识点3:全方位外交
政策:
原则:
布局:
成就:
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概况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已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易混提醒: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区域组织,所达成的共识也不具有执行力和约束力。
1.(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2.(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C
B
考点过关
教材素材联中考
材料一
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八下P83)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八下P86)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八下P87)
材料二 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八下P88)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观点论述 围绕上述图片、材料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关联,体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和胸怀】观点论述 围绕上述图片、材料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观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
论述: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综上,中国逐渐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总结
推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