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测试题 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08:2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为防止废弃的硒单质(Se)造成环境污染,通常用浓硫酸将其转化成二氧化硒(SeO2),再用KI溶液处理后回收Se.发生的反应为:①Se+2H2SO4(浓)=2SO2+SeO2+2H2O、②SeO2+4KI+4HNO3=4KNO3+Se+2I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
B.②中KI是还原剂,HNO3是氧化剂
C.回收Se过程中每生成0.4mol I2共转移1.6mol电子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HNO3
2.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将饱和溶液滴入溶液,制备胶体
C.将溶液蒸发结晶获得晶体
D.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饱和溶液,接通电源后导电,可证明是电解质
3.某校4位化学社成员对四组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成分检验,4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的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Fe3+、K+、Na+、I- B.Na+、OH-、Cl-、SO
C.Al3+、NO、OH-、Cl- D.K+、OH-、Cl-、HCO
4.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会引起温室效应 B.反应中有两种盐 C.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俗称纯碱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与金属反应时表现强氧化性
B.任何物质的燃烧必须有参与
C.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和
6.化学上常用“同位素失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历程,下列用原子表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18O=4Na18OH +O2↑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5H218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18O2↑+8H2O
C.浓硫酸吸收 H2S:H218S+H2SO4(浓)=18S↓+SO2↑+2H2O
D.氯酸钾跟浓盐酸混合: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石灰乳与盐酸反应:
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
D.铁与盐酸反应:
8.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N2、Cl-六种粒子,其中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B.标准状况下,生成时,反应中转移电子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被还原,是还原剂
9.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的溶液中:
B.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C.含有大量的溶液中:
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
10.某学生完成了下列实验:向①硝酸银、②硝酸铜和 ③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④锌粉并充分反应,过滤得⑤滤渣和⑥滤液。往滤液中加入⑦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关于上述短文标有序号的7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分散系的有4种 B.属于盐的有4种
C.属于单质的有1种 D.属于化合物的有6种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工业制氯气 C.碘的升华 D.海水晒盐
12.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如下: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SO4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B.11 mol P被氧化时,该反应中有30 mol电子发生转移
C.还原性:CuSO4 > H3PO4
D.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0:3
13.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4.已知是一种酸式盐,试回答下列问题。
(1)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
(2)的溶液中为_________。
(3)溶液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在混合溶液中继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15.①CO2 ②铜 ③硫酸溶液 ④Na2CO3 10H2O晶体 ⑤NaHSO4固体 ⑥Ba(OH)2固体 ⑦Al2(SO4)3固体 ⑧氨水 ⑨稀硝酸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是氯元素形成物质的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根据图中信息,写出+4价、+7两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强酸高氯酸(HClO4)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HCl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请任意写出一个体现HCl氧化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浓HCl可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备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也体现了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7.现有下列9种物质,①CuSO4·5H2O ②淀粉溶液 ③NaHCO3 ④CO2 ⑤NH3 ⑥CaCO3 ⑦纯醋酸 ⑧Na2CO3溶液 ⑨KNO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醋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
(3)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④CO2和⑤NH3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若CO2和NH3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4.5,则④和⑤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V LNH3溶入100mLH2O(1g/mL)中,溶液密度为ρg/mL,则氨水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_______mol/L。
(4)由硫磺粉、木炭粉和KNO3组成的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时的反应为S+KNO3+C=K2S+N2↑+CO2↑(未配平),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当有2mol气体生成时,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
18.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Al2(SO4)3:_______;
②NaOH:_______;
③MgCl2:_______;
④NH4NO3:_______。
(2)下列物质:①铜 ②纯碱 ③Ba(OH)2 固体 ④硫酸氢钠固体 ⑤盐酸溶液 ⑥ 酒精 ⑦熔融的NaCl ⑧二氧化碳其中属于盐类的是________ 能导电是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___________ 。
19.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未配平):NaNO2+HI→NO+I2+NaI+H2O
(1)配平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NaNO2+_______HI—_______NO+_______I2+_______NaI+_______H2O
(2)反应中_______元素被氧化(填元素名称),_______是氧化剂(填化学式);
(3)氧化产物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_______。
(4)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I2,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消耗128g还原剂,生成还原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
20.现有①Na2CO3溶液②NaOH固体③CO2④石墨⑤熔融BaCl2五种物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电解质的是__(填序号,下同);能导电的是___。
(2)上述物质中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___。
②是复分解反应,且有沉淀生成___。
21.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非氯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水处理。具有下列性质:①具有强氧化性;②可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③在、强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④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水反应生成和。可通过如下过程制取和测定纯度:
(1)氧化:将盛有和的混合浓溶液的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将饱和溶液分批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氧化时不能将和的混合浓溶液分批加入到饱和溶液中,原因是_______。
(2)沉淀:向氧化后的溶液中加入KOH的饱和溶液,有紫红色固体析出。用砂芯漏斗过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过滤得到的固体滤渣不能用乙醇洗涤的原因是_______。
(3)测定:准确称取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KOH溶液和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稀硫酸酸化,用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已知测定过程中的反应有:(未配平);(未配平)
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详解】A.①中S元素化合价由+6价变为+4价、S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则浓硫酸是氧化剂、Se是还原剂,SO2是还原产物,SeO2是氧化产物,故A正确;
B.②中Se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则KI是还原剂,SeO2是氧化剂,故B错误;
C.反应②中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每生成0.4mol I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4mol×2×[0-(-1)]=0.8mol,同时反应①中需要消耗0.2molSe,又转移0.8mol电子,所以回收Se过程中每生成0.4mol I2共转移1.6mol电子,故C正确;
D.①中氧化剂是浓硫酸、氧化产物是SeO2,则氧化性:H2SO4(浓)>SeO2;②中氧化剂是SeO2,而硝酸反应物仅体现酸性,则氧化性:SeO2>HNO3,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HNO3,故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A.量筒能粗略量取液体体积、体积可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A错误;
B. 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胶体,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将溶液蒸发结晶获得晶体,C正确;
D. 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饱和溶液,接通电源后导电,不可证明是电解质,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碳酸会电离产生氢离子等可自由移动离子的, D错误;
答案选C。
3.B
【详解】A.Fe3+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在一组,故A错误;
B.Na+、OH-、Cl-、SO相互之间不反应,可能在一组,故B正确;
C.Al3+与OH-反应生成沉淀,不可能在一组,故C错误;
D.OH-与HCO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不可能在一组,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4.A
【详解】A.会引起温室效应,A正确;
B.反应中有三种盐,分别为,B错误;
C.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俗称纯碱,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A.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表现强氧化性,A正确;
B.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B错误;
C.与反应生成与,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和,有效成分是,D正确;
答案选B。
6.D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水中的18O在氢氧化钠中,A正确;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过氧化氢是还原剂,则过氧化氢中的18O在氧气中,B正确;
C.浓硫酸吸收 H2S,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浓硫酸中的硫在二氧化硫中,硫化氢中的18S在硫单质中,C正确;
D.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氯酸钾作氧化剂,氯酸钾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氯气中的0价,因此氯酸钾中的37Cl在氯气中,D错误;
答案选D。
7.C
【详解】A.石灰乳的溶解性较小,作反应物时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2H+=2H2O+Ca2+,故A错误;
B.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和铜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故B错误;
C.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8.A
【分析】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N2的物质的量增大,故N2是生成物,则应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具有氧化性的ClO-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则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2+3H2O+3Cl-+2H+,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反应生成H+,溶液的酸性增强,故A正确;
B.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生成,转移0.6mol电子,故B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N2为氧化产物,Cl-是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故C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还原剂是,故D错误;
答案选A。
9.A
【详解】A.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含有大量的溶液中,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使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镁>锌>铜>银,向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并充分反应,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不能与硝酸镁反应,则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往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银、铜与过量的锌粉,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则上述属于分散系的有⑥滤液和⑦稀盐酸2种,A项错误;
B.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则上述属于盐的有①硝酸银、②硝酸铜和③硝酸镁共3种,B项错误;
C.滤渣的成分不唯一,故属于单质的只有锌粉1种,C项正确;
D.属于化合物的有①硝酸银、②硝酸铜和③硝酸镁,一共3种,D项错误;
故选C。
11.B
【分析】化学变化必须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轮胎爆炸是气压大引起的,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A错误;
B.工业制氯气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碘的升华是物质状态的改变,碘固体受热转化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C错误;
D.海水晒盐,是蒸发结晶,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D
【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元素化合价即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磷单质即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磷化亚铜是还原产物,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磷单质被氧化生成磷酸,则11 mol磷被氧化时,反应中有55 mol电子发生转移,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不表现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则硫酸铜的氧化性强于磷酸,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硫酸铜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单质即是反应的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则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5+5):6=10:3,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含有的溶液呈紫红色,含有的溶液呈浅绿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含、,故不选A;
B.、OH-反应放出氨气,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故不选B;
C.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C;
D.、都能与OH-反应,强碱性溶液中不含、,故不选D;
选C。
14.
【详解】(1)溶于水时电离生成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由属于强酸的酸式盐,完全电离,所以氢离子的浓度等于溶液的浓度,为,故答案为:;
(3)溶液与溶液混合,二者能够发生反应的原因是有弱电解质碳酸生成,碳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即与按照物质的量之比为反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剩余的硫酸根离子继续滴加溶液,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5. ④⑤⑥⑦ ②③⑧⑨ Ba2++OH-+H++SO42-═BaSO4↓+H2O H++HCO3-=CO2↑+H2O
【分析】(1)根据电解质是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金属和电解质溶液能导电,据此分析判断;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为止时,假设NaHSO4物质的量为1mol,则需要1mol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据此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详解】(1)①CO2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②铜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③硫酸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是电解质的溶液,可以导电;
④NaCO3 10H2O晶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⑤NaHSO4固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⑥Ba(OH)2固体属于碱,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⑦Al2(SO4)3固体属于盐,属于电解质,不能导电,
⑧氨水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⑨稀硝酸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属于电解质的有:④⑤⑥⑦,能导电的是:②③⑧⑨,故答案为④⑤⑥⑦;②③⑧⑨;
(2)将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SO42-恰好沉淀为止时,假设NaHSO4物质的量为1mol,则需要1mol Ba(OH)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SO42-═BaSO4↓+H2O,故答案为Ba2++OH-+H++SO42-═BaSO4↓+H2O;
(3)NaHSO4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故答案为H++HCO3-=H2O+CO2↑。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NaHSO4和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的区别,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16. ClO2,Cl2O7 H++OH-=H2O Zn+2H+=Zn2++H2↑ 或 Fe+2H+=Fe2++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
【分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氯元素的常见正化合价有+1、+3、+4、+5、+7等,因此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有Cl2O、Cl2O3、ClO2、Cl2O5、Cl2O7等;
(2)高氯酸(HClO4)是一元强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O4+NaOH=NaClO4+H2O;
(3)①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体现氯化氢的还原性;
②浓HCl可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备Cl2;
(4)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还原产物是氯化钠),也体现了还原性(氧化产物是Cl2O)。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氯元素的常见正化合价有+1、+3、+4、+5、+7等,因此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有Cl2O、Cl2O3、ClO2、Cl2O5、Cl2O7等,则+4价、+7价两种氯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lO2,Cl2O7,故答案为:ClO2,Cl2O7;
(2)高氯酸(HClO4)是一元强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O4+NaOH=NaClO4+H2O,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H++OH-=H2O;
(3)①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体现氯化氢的还原性,例如Zn+2H+=Zn2++H2↑、Fe+2H+=Fe2++H2↑等,故答案为:Zn+2H+=Zn2++H2↑ 或 Fe+2H+=Fe2++H2↑;
②浓HCl可作为还原剂在加热条件下与MnO2发生反应制备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4)潮湿的Cl2与Na2CO3混合制取少量Cl2O的反应中,Cl2既体现了氧化性(还原产物是氯化钠),也体现了还原性(氧化产物是Cl2O),因此根据原子守恒以及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故答案为:2Cl2+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
【点睛】本题重点(4),对于信息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已知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原子守恒以及电子得失守恒写出反应。
17.(1)②
(2) ①③⑥⑨ CH3COOHCH3COO-+H+
(3) 3:4 4:5
(4) S和KNO3 6NA
【详解】(1)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故选②。
(2)在水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为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是强电解质,故选①③⑥⑨。
(3)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④CO2和⑤NH3的分子数相等,则原子个数之比为3:4;标准状况下,若CO2和NH3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14.5,则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4.5×2=29,设CO2的物质的量为x,NH3的物质的量为y,有,x:y=4:5,则④和⑤物质的量之比为4:5。标准状况下,V LNH3溶入100mLH2O(1g/mL)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的质量为g,溶液密度为ρg/mL,则溶液的体积为L,则氨水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mol/L。 
(4)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反应中,S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2价,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S和KNO3都是氧化剂;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4价,生成3molCO2,转移12mol电子,即若有4mol气体生成,有12mol电子转移,当有2mol气体生成时,转移电子为6mol,数目为6NA。
18.(1)
(2) ②④⑦ ①⑤⑦ ②③④⑦
【详解】(1)Al2(SO4)3溶于水完全电离,;
NaOH是强碱,溶于水完全电离,;
MgCl2溶于水完全电离,;
NH4NO3溶于水完全电离,;故答案: ;;;;
(2)①铜是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为电解质,不能导电;
③Ba(OH)2固体是强碱,是电解质,不能导电;
④硫酸氢钠固体是盐,是电解质,不能导电;
⑤盐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能导电;
⑥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⑦熔融的NaCl 是盐,是电解质,能导电;
⑧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所以其中属于盐类的是②④⑦,能导电的是①⑤⑦,属于电解质的②③④⑦,故答案:②④⑦;①⑤⑦;②③④⑦。
19.(1)2NaNO2+4HI=2NO+I2+2NaI+2H2O,
(2) 碘 NaNO2
(3) I2 NO
(4) 2 30g
【详解】(1)在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了+2价,得到1mol电子,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了0价,共失去电子2mol,根据电子守恒,所含以氮元素的物质前边都乘以系数2,碘单质系数是1,根据原子守恒,NaI前边式系数2,HI前边式系数4,水的前边是系数2,反应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
故答案为:;
(2)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填元素名称),N元素化合价降低,NaNO2是氧化剂(填化学式);故答案为:碘;NaNO2;
(3)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氧化产物是I2(填写化学式,下同),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还原产物是NO。故答案为:I2;NO;
(4)I元素的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了0价,共失去电子2mol,反应中,每生成1分子I2,转移的电子数为2;由2NaNO2+4HI═2NO+I2+2NaI+2H2O,4molHI有2mol作氧化剂,得关系式,HI~NO,消耗128g还原剂,生成还原产物的质量为=30g。故答案为:2;30g。
20. ②⑤ ①④⑤ C+CO22CO BaCl2+Na2CO3=2NaCl+BaCO3↓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物质导电的条件: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
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指两种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产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根据相关概念分析判断;
【详解】(1)①Na2CO3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够导电;
②NaOH固体在水溶液中或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③CO2本身不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是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
④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能够导电;
⑤熔融BaCl2在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含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
故答案为:②⑤;①④⑤;
(2)①化合反应多变一,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符合条件的反应方程式为C+CO22CO,故答案为:C+CO22CO;
②是复分解反应,且有沉淀生成,符合条件的反应方程式为BaCl2+Na2CO3=2NaCl+BaCO3↓,故答案为:BaCl2+Na2CO3=2NaCl+BaCO3↓。
21. 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O会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乙醇会将K2FeO4还原 82.5%
【详解】(1) 氧化时不能将和的混合浓溶液分批加入到饱和溶液中,原因是: Fe(NO3)3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O会与水反应生成Fe(OH)3和O2。
(2) 过滤得到的固体滤渣不能用乙醇洗涤的原因是:乙醇会将K2FeO4还原。
(3)n(KBrO3)= 0.10 mol·L-1×0.020 L=2.0×10-3 mol,n(AsO)= 0.42 mol·L-1×0.050 L=2.1×10-2 mol,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得:n(FeO)×3+n(BrO)×6= n(AsO)×2n(FeO)=1.0×10-2mol,
m(K2FeO4) =1.0×10-2 mol×198 g·mol-1=1.98 g w(K2FeO4) =×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