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工作者在药品、防疫物资等方面,为“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免洗手抑菌凝胶中的酒精可以将病毒氧化,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一次性防护口罩的面料是聚丙烯熔喷布,它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
C.核酸检测是甄别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手段,核酸是高分子化合物
D.高温可使新冠病毒蛋白质变性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③除去中少量的: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中国是酒的故乡,有着深厚的酒文化。酒精的学名是乙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灯的使用表明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均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C.将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到铜丝出现红黑交替的现象
D.可利用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原理来检验酒驾
4.下列实例利用了蛋白质变性原理的是
①利用过氧乙酸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
②利用高温、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③蒸煮鸡蛋食用
④松花蛋的腌制
⑤用牛奶灌服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乙醛具有氧化性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醛
C.有些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应的醛
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消毒和制作生物标本
6.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酶都是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B.蔗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C.植物油含高级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8.关于油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
B.花生油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植物油通过催化加氢可转变为氢化油
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皂、油漆等
9.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社区服务: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 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
B 学农活动:用厨余垃圾制肥料 厨余垃圾含、、等元素
C 家务劳动: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备
D 自主探究:以油脂为原料制肥皂 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
A.A B.B C.C D.D
10.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
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11.某学生设计了4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B.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C.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生成银镜,结论:淀粉完全水解
D.淀粉液水解液,结论:淀粉部分水
12.糖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糖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是同分异构体
B.淀粉和纤维素也属于糖类
C.糖类不一定有甜味
D.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得到红色的铜沉淀
13.某有机物的分子比例模型如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结构简式为CH3CH2OH B.含有官能团-OH
C.能与金属钠反应 D.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与酒精的相同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属于高分子
C.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为氨基酸和甘油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
D.“垃圾分类”将易腐垃圾转化成热值较高的可燃性气体,属于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换
二、多选题
15.番木鳖酸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活性,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该物质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22.4L(标准状况)CO2
B.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Na、NaOH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该物质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三、实验题
16.“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与吸水剂。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乙酸乙酯的制取和分离进行了实验探究。
【制备】下列是该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2)装置中长导管的主要作用除导气外,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
【分离】锥形瓶中得到的产物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为了分离该混合物,设计了如下流程:
(3)试剂a是_______,试剂b是_______;操作Ⅰ是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填写序号)
①稀硫酸 ②饱和Na2CO3溶液 ③蒸馏 ④分液
18.苯甲酸乙酯()的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有芳香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CH3CH2OH+H2O
已知: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相关有机物的性质如表所示。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及状态 沸点/℃ 密度/()
苯甲酸 122 无色鳞片状或针状晶体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150 无色澄清液体 212.6 1.05
乙醇 46 无色澄清液体 78.3 0.7893
环己烷 84 无色澄清液体 80.7 0.78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苯甲酸,乙醇(过量),20mL环己烷以及4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如图所示装置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的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5mL B.50mL C.100mL D.250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加热蒸馏的温度为________(填序号)。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③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的加入量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B.振摇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口玻璃塞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计算可得本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9.如图是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
(1)M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糖类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用示踪原子法可确定某些化学反应的机理,写出用CH3CH2OH和CH3C18O18OH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在常温常压下,油脂既有呈固态的,也有呈液态的。某液态油脂的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则该油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溴水褪色,该油脂在热NaOH溶液中水解的产物可用于生产化妆品的是___________。
20.A、B、C、D是四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中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与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物有特殊香味;A、B、C、D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丙烯酸(CH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_。(多选)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
(3)用一种方法鉴别B和C,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烯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和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但不是将病毒氧化,选项A错误;
B.聚丙烯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制得的,选项B正确;
C.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为高分子化合物,选项C正确;
D.高温使蛋白质变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2.B
【详解】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应用溴水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故①错误;
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与乙酸反应,同时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用于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②正确;
和都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中的,故③错误;
乙酸易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酸钙的沸点高,再进行蒸馏可得到纯净的乙醇,故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正确。
答案选B。
3.B
【详解】A.酒精灯的使用表明乙醇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B错误;
C.铜丝再酒精灯上灼烧时生成氧化铜,铜丝会变为黑色,将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乙醇与氧化铜共热反应生成乙醛、铜和水,铜丝会变为红色,所以将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会观察到铜丝出现红黑交替的现象,故C正确;
D.乙醇具有还原性,能与重铬酸钾溶液直接反应生成乙酸,反应中溶液会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所以可利用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原理来检验酒驾,故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①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①正确;
②高温、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②正确;
③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③正确;
④碱能使蛋白质变性,用石灰腌制松花蛋便于保存和食用,故④正确;
⑤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服用鸡蛋清、豆浆、牛奶,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故⑤正确;
综上分析,①②③④⑤均正确,答案选A。
5.A
【详解】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被弱氧化剂氧化为乙酸,表明乙醛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葡萄糖不属于醛类,但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正确;
C.当与羟基相连接的C原子上无H原子时,该醇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对应的醛(燃烧反应除外),故C正确;
D.福尔马林是35%~40%的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生物标本,故D正确;
故答案:A。
6.D
【分析】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在酸性环境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与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淀粉为多糖,遇到碘变蓝色,淀粉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碘水,因为碘水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通过该实验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淀粉;在碱性环境下加入新制备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水解液中含有葡萄糖,说明淀粉已经水解,所以通过上述实验能够证明淀粉已经水解,但无法确定是否水解完全,故选D。
7.A
【详解】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分子不是蛋白质,如复合酶,故A错误;
B. 蔗糖和麦芽糖水解都产生二分子单糖,都属于二糖,故B正确;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的四氯化碳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故C正确;
D.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水解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A。
8.A
【详解】A.硬脂酸为饱和高级脂肪酸,其结构可以表示为:,硬脂酸甘油酯可表示为:,A错误;
B.花生油是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正确;
C.花生油是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生成氢化植物油,C正确;
D.油脂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发生皂化反应制造肥皂,D正确;
答案为:A。
9.C
【详解】A.84消毒液中含有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则用84消毒液对图书馆桌椅消毒与含氯消毒剂具有氧化性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含有氮、磷、钾的物质常用做化肥,则厨余垃圾制肥料与厨余垃圾含有氮、磷、钾等元素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白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与乙酸的酸性有关,与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制备无关,故C符合题意;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可制作肥皂的高级脂肪酸盐,则以油脂为原料制备肥皂与油脂可发生皂化反应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芦苇中含有天然纤维素,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故A正确;
B.聚氯乙烯在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有毒气体,因此不能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故B错误;
C.淀粉为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故C正确;
D.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能够被微生物分解,因此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故D正确;
综上所述,说法错误的是B项,故答案为B。
11.D
【详解】A.方案中溶液变蓝是因为仍存在未水解的淀粉,只能说明淀粉没有水解完全,另外加碘水不需要碱中和,故A错误;
B.方案中没有加入碱将溶液的酸性中和掉,加入的银氨溶液被分解掉,无法检验是否生成了葡萄糖,不能检验淀粉是否已经水解,故B错误;
C.方案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加入了碱将溶液的酸性中和掉,加入银氨溶液后出现的银镜现象说明有葡萄糖存在,可以得出淀粉已经水解的结纶,不能确定是否水解完全,C错误;
D.方案既能证明淀粉的存在,也能证明水解产物葡萄糖的存在,故D正确;
本题正确选项D。
12.D
【详解】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是同分异构体,故A不选;
B.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生成单糖,属于糖类,故B不选;
C.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不一定有甜味,故C不选;
D.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故D选;
故选:D。
13.D
【分析】由比例模型各球的大小和连接方式可知,白球代表氢原子,较小的黑球(与周围两个球相连)是氧原子,较大的黑球(与周围4个球相连)是碳原子,该比例模型对应的有机物为乙醇。
【详解】A.该比例模型对应的有机物为乙醇,结构简式为CH3CH2OH,A正确;
B.该比例模型对应的有机物为乙醇,其官能团为羟基-OH,B正确;
C.乙醇中含有羟基,可以和金属钠反应,C正确;
D.乙醇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D
【详解】A.“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的强氧化性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酒精无氧化性,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A错误;
B.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错误;
C.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不生成甘油,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C错误;
D.将易腐垃圾经过发酵转化生成热值较高可燃气体如甲烷等,将生物质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属于生物质能的热化学转化,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BC
【详解】A.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1 mol该分子中含有1mol -COOH,可与溶液反应生成1mol,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A正确;
B.1mol分子中含5mol羟基和1mol羧基,其中羟基和羧基均能与Na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只有羧基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一定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反应,消耗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B错误;
C.分子中含1mol碳碳双键,其他官能团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发生加成反应,C错误;
D.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羟基,均能被酸性溶液氧化,D正确;
故选BC。
16.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催化剂 中和挥发出的乙酸,溶解挥发出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倒吸 分液
【分析】(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该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且为可逆反应;
(2)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
(3)饱和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除去乙酸、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4)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5)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详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且为可逆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则浓硫酸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3)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4)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
(5)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则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点睛】浓硫酸在反应中充当催化剂和吸水剂,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是一个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可以将生成物水的量减少,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产率。
17. 分液漏斗 冷凝产物蒸汽 ② ① ④ ③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
(2)装置中长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产物蒸气和导气的作用;
(3)分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a试剂最好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得到是A是乙酸乙酯,B是乙醇和乙酸钠的混合物,再向B中加入不具有挥发性的戏硫酸,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硫酸与乙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乙酸;操作Ⅰ是分液;操作Ⅱ是蒸馏。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装置中长导管的主要作用是冷凝产物蒸气和导气的作用,故答案为:冷凝产物蒸气;
(3)分离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a试剂最好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然后分液,得到是A是乙酸乙酯,B是乙醇和乙酸钠的混合物,再向B中加入不具有挥发性的戏硫酸,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原理,硫酸与乙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乙酸;操作Ⅰ是分液;操作Ⅱ是蒸馏,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18. C 提高反应的产率 C 除去浓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AD 90.02%
【详解】(1)圆底烧瓶加热时盛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所加液体总体积为,故选用100mL的圆底烧瓶,故答案为:C;
(2)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能使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反应的产率,故答案:为提高反应的产率;
(3)步骤②的主要目的是蒸出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和乙醇,根据上述表格可知,环己烷和乙醇的沸点分别为78.3℃和80.7℃,蒸馏温度应略高于80.7℃,故温度选择85~90℃,故答案为:C;
(4)是具有碱性的强碱弱酸盐,能中和作催化剂的浓硫酸及未反应的苯甲酸,若加入的量不足,则苯甲酸可能未完全除尽,根据已知,苯甲酸受热至100℃时会发生升华,故答案为:除去浓硫酸和未反应的苯甲酸;苯甲酸乙酯中混有未除净的苯甲酸,在受热至100℃时发生升华;
(5)放气时,分液漏应倒置,缓慢打开旋塞,B选项错误;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静置时应置于铁架台上,不能手持,C选项项错误;故答案为:AD;
(6)根据公式,苯甲酸的物质的量为,根据方程式可得,n(苯甲酸甲酯)=n(苯甲酸),则理论上可得苯甲酸乙酯的质量m(苯甲酸甲酯)=0.1mol×150g/mol=15g,而再根据公式可知,实际得到的苯甲酸乙酯的质量为,则根据产率计算公式,,故答案为90.02%。
19. C6H12O6 AC 2CH3CH2OH+O22CH3CHO+2H2O CH3CH2OH+CH3C18O18OHCH3C18OOCH2CH3+H218O 能 丙三醇
【分析】由合成路线可知,以淀粉或纤维素为原料,经水解生成M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生成CH3CH2OH,CH3CH2OH被氧化生成CH3CHO,CH3CHO氧化生成CH3COOH,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OOCH2CH3。
【详解】(1)M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故答案为:C6H12O6;
(2)A.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糖类中的单糖、二糖等是小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M为葡萄糖,是还原性糖,M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B正确;
C.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但聚合度不同,二者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现象分别是互溶不分层、互溶有气泡、分上下两层,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
(3)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4)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原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用示踪原子法可确定某些化学反应的机理,用CH3CH2OH和CH3C18O18OH反应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CH3C18O18OHCH3C18OOCH2CH3+H218O 。故答案为:CH3CH2OH+CH3C18O18OHCH3C18OOCH2CH3+H218O;
(5)某液态油脂的一种成分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则该油脂能使溴水褪色,该油脂在热NaOH溶液中水解的产物有高级脂酸钠和丙三醇,丙三醇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可用于生产化妆品。故答案为:能;丙三醇。
20. CH2=CH2 羟基 ABCD 紫色石蕊试液 CH2=CHCOOCH2CH3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酯化/取代 nCH2=CH-COOH 加聚
【分析】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为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乙酸,则C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D为乙酸乙酯;乙醇和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CH2=CHCOOCH2CH3);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据此解答。
【详解】(1)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B为乙醇,官能团为羟基,故答案为:CH2=CH2;羟基;
(2)丙烯酸(CH2=CH-COOH)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含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中和反应,故答案为:ABCD;
(3)B为乙醇,C为乙酸,乙酸有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乙醇不能,所以可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
(4)丙烯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CH2CH3,故答案为:CH2=CHCOOCH2CH3;
(5)③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⑤为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化学方程式为:nCH2=CH-COOH ,故答案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酯化(取代);nCH2=CH-COOH ;加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