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09: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2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鲁科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而产生的现象是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
2.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需消耗1mol溴单质
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A.与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B.与足量的溴水反应
C.点燃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加成
4.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石油的分馏 ②煤的干馏 ③石油的裂化 ④铝热反应 ⑤由乙烯制备聚乙烯 ⑥将氧气转化为臭氧 ⑦乙烯催熟果实 ⑧将苯加入溴水中 ⑨海水蒸馏制取淡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⑦ C.①⑧⑨ D.①②⑥⑨
5.聚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袋,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乙烯生成聚乙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烧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时,聚乙烯消耗的氧气多
B.乙烯和纯净的聚乙烯都有固定的熔沸点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
D.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6.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会迅速给运动员的受伤部位喷射一种药剂——氧乙烷(沸点为)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下列制取氯乙烷的方法中最好的是
A.乙烷与氯气反应 B.乙烯与氯气反应
C.乙烯与反应 D.乙烷与反应
7.神舟十二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迎来了首批宇航员。宇航服为宇航员在太空生存提供保护,其设计技术是现在世界上最复杂也最独特的技术,设计一件宇航服,高分子材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宇航服中舒适层使用的特殊处理的棉布属于天然纤维
B.宇航服中气密限制层使用的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C.宇航服中防护外罩使用的镀铝织物属于复合材料
D.宇航服中特制的航天手套使用的橡胶属于塑料
8.橡胶是一类具有弹性的物质,一般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类。丁苯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其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单体是
B.装液溴、溴水的试剂瓶均可用丁苯橡胶作瓶塞
C.丁苯橡胶是和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
D.丁苯橡胶会老化
9.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只发生反应+Br2HBr+
B.B中,NaOH溶液用以溶解溴苯
C.C中,CCl4用以吸收挥发的HBr和Br2
D.D中,加入AgNO3溶液或石蕊试液,均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10.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实验步骤如图:
步骤1:在a中加入15mL苯和少量铁屑,再将b中4.0mL液溴慢慢加入到a中,充分反应。
步骤2:向a中加入10mL水,然后过滤。
步骤3:滤液依次用10m水、8mL10%稀NaOH溶液、10mL水洗涤。
步骤4:向分出的粗溴苯中加入少量的无水氯化钙,静置、过滤,得到粗产品,然后蒸馏得到溴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慢慢加入”的原因是防止反应剧烈放热使反应物挥发而降低产率
B.步骤2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铁屑
C.步骤3用NaOH溶液洗涤主要是为了除去HBr
D.步骤4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除水,蒸馏的目的是为了除苯
11.常温下,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的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14、16、18,下列关于这四种气态烃的推断正确的是
A.甲和丙互为同系物
B.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和丙
C.丙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D.四种气态烃中有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
12.由乙烯(CH2=CH2)推测丙烯(CH2=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C.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只得到一种产物
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己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30 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7NA
C.0.5 mol的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数目为2NA
D.0.5 mol乙烯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完全吸收,乙烯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NA
14.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减压蒸馏可以获得汽油等轻质油
B.石油的裂解目的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C.可燃冰的不合理开采会加重温室效应
D.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合物,可以通过煤的干馏获得
二、多选题
15.2022年3月,我国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首次实现了以煤油液氧为液体推进剂,同时捆绑固体燃料的“固液混动”模式,使我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油是一种一次能源 B.液氧是一种常见燃料
C.煤油为石油分馏产品之一 D.煤油是一种特殊的油脂
三、实验题
16.某化学课外小组查阅资料知:苯和液溴在有溴化铁(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此反应为放热反应。他们设计了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中。如图是制取溴苯的装置。试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是吸收瓶,内盛CCl4液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如果没有B装置而将A、C直接相连,你认为是否妥当?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将A试管中的液体倒在装有冷水的烧杯中,烧杯________(填“上”或“下”)层为溴苯,这说明溴苯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
17.已知苯与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溴发生的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打开K1和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2)实验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要使装置Ⅰ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简述这一操作:________。
(4)通过该实验,可知苯与溴的反应是_______反应。
18.如图所示,在实验室中通常利用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加热制乙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瓶中有黑色物质出现,(Ⅱ)中经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同学认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乙同学认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了。
(1)___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的观点正确,理由是_________(填序号)。
A.(Ⅱ)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
B.(Ⅱ)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证明乙烯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Ⅱ)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通入的气体是纯净物
D.(Ⅱ)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证明通入的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
(2)丙同学取(Ⅱ)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据此他认为乙烯中一定混有二氧化硫,他的结论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改进上述实验方案,验证乙烯中是否含有______。
(3)丁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适当改进,用于验证乙烯能否发生加成反应,则他的改进方法可能是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9.煤和石油是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从石油中获得A,是工业上生产A的主要途径,A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从煤焦油中可获得烃B,B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且B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工业上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A、B。
(1)由煤得到煤焦油的方法称为________;由石蜡油获得A的方法称为________。
(2)A和B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________(填“A”或“B”)。
(3)写出B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并注明反应条件)。
(4)用B和丙烯可以生产两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苯酚()和丙酮(),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①是加成反应,C的一氯代物有5种,则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0.下表是甲、乙、丙、丁、戊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为
乙 ①由C、H两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丙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溶液反应;③能与戊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
丁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丙少;②能由丙氧化而成
戊 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球棍模型为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所得产物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物质己,在己在分子组成和结构上相似的有机物有一大类(俗称“同系物”),它们均符合通式。当___________________时,这类有机物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乙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与酸性溶液和溴水反应而使其褪色 ⑥任何条件下都不与氢气反应
(4)丙与戊反应能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丙氧化生成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发生的是萃取,B不符合题意;
C.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的是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绿色消失发生的是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2.C
【详解】A.分子中的碳氢原子个数比不能说明其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如环丙烷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也为1:2,但不含碳碳双键,A不符合题意;
B.燃烧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只能说明该物质中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不能说明含有一个碳碳双键,B不符合题意;
C.1mol乙烯只能与1mol溴单质加成,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符合题意;
D.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说明含有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等,不能说明含有一个碳碳双键,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
3.B
【详解】A.足量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鉴别乙烷与乙炔,但有机物易溶于四氯化碳,除杂效果不好,A错误;
B.乙炔能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则足量的溴水既可以鉴别乙烷和乙炔,又可以除去乙烷中含有的乙炔,B正确;
C.通过有机物点燃时的现象可鉴别乙烷与乙炔,其中点燃时冒黑烟的为乙炔,但不能除杂,C错误;
D.乙炔与氢气反应的现象不明显,且易引入新杂质氢气,不能鉴别和除杂,D错误。
答案选B。
4.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①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将各馏分分离开来,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②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石油的裂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铝热反应为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高温下发生的置换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由乙烯制备聚乙烯,有新物质聚乙烯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氧气转变为臭氧,有新物质臭氧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乙烯催熟果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⑧将苯加入溴水中,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⑨海水蒸馏制取淡水,只是分离混合物,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综上分析,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①⑧⑨,答案选C。
5.C
【详解】A.乙烯是聚乙烯的单体,它们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2,故含C和H的质量分数分别相等,则等质量的二者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A错误;
B.聚乙烯具有固定的元素组成,但因为n值不确定,为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熔、沸点,B错误;
C.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是加成反应,没有副产物生成,故ag乙烯完全反应可生成ag聚乙烯,C正确;
D.聚乙烯中没有不饱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乙烷中的6个H原子均可被取代,产物除了一氯乙烷外,还有其他它多种多氯乙烷等物质,得不到纯净的一氯乙烷,故A错误;
B.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是1,2-二氯乙烷,故B错误;
C.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只生成一氯乙烷,所以能得到纯净的一氯乙烷,故C正确;
D.乙烷与氯化氢不能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棉布由棉花制成,属于天然纤维,A项正确;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B项正确;
C.镀铝织物属于复合材料,C项正确;
D.合成橡胶、塑料及合成纤维分属于三大类合成材料,橡胶不属于塑料,D项错误;
故选D。
8.D
【详解】A.丁苯橡胶是通过1,3-丁二烯()和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得到的,单体为、,故A错误;
B.由于链节中含有碳碳双键,故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因此装液溴、溴水的试剂瓶均不能用丁苯橡胶作瓶塞,故B错误;
C.丁苯橡胶是和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故C错误;
D.丁苯橡胶受氧气、臭氧、日光特别是高能辐射的作用容易老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D
【分析】铁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C装置用于除去溴,D吸收HBr,为检验HBr,可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后,打开活塞,氢氧化钠与溴反应,可除去溴苯中的溴。
【详解】A.在A中,铁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溴化铁作催化剂,还发生反应:+Br2HBr+,故A错误;
B.反应完后,打开活塞,B中的氢氧化钠与溴反应,可除去溴苯中的溴,故B错误;
C.C中,CCl4用于除去挥发Br2,故C错误;
D.如果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则有HBr生成,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则加入AgNO3溶液或石蕊试液,均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步骤1“慢慢加入”的原因是防止反应剧烈放热使反应物挥发而降低产率,因为苯与液溴反应为放热反应,苯和溴沸点较低,故A正确;
B.步骤2过滤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铁屑,故B正确;
C.步骤3用NaOH溶液洗涤主要是为了吸收溴化氢和未反应完的溴单质,故C错误;
D.步骤4加入少量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除水,无水氯化钙吸水且不与其他物质反应,蒸馏的目的是为了除苯,得到纯净的溴苯,故D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甲、乙、丙、丁四种气态烃的分子中所含电子数分别为10、14、16、18,则分别为甲烷、乙炔、乙烯和乙烷。
【详解】A.乙烯和甲烷结构不同不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乙炔、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可以鉴别,故B错误;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故C正确;
D.四种烃分子式均不相同,都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乙烯和丙烯中均含有碳碳双键这类官能团。
A.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故A错误;
B.丙烯中含C、H元素,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碳氧化物和水,故B错误;
C.丙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有ClCH2CH3CH3和CH3CH(Cl)CH3两种,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不是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
D.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是D项,故答案为D。
13.B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己烷呈液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A错误;
B.30 g乙烷的物质的量是1 mol,在1个CH3CH3分子中含有1个C-C键和6个C-H键,共7对共用电子对,因此在1 mol CH3CH3的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7NA,B正确;
C.在1个C3H8分子中含C-H键数目是8个,则在0.5 mol的C3H8分子中含C-H共价键数目为4NA,C错误;
D.乙烯分子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时只断裂双键中较活泼的碳碳键,则0.5 mol乙烯中含有0.5 mol的碳碳双键,在被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完全吸收时乙烯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0.5NA,D错误;
14.C
【详解】A.减压蒸馏可降低沸点,使高沸点的重油进一步分离得到润滑油等,故A错误;
B.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汽油的产量和质量,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将重油断裂为“三烯”,即乙烯、丙烯和1,3-丁二烯,主要为了提高乙烯的产量,即为了获得短链的不饱和烃,故B错误;
C.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燃冰的不合理开采会加重温室效应,故C正确;
D.煤中不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合物,通过煤的干馏发生化学变化可以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5.AC
【详解】A.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品,是未经转化的能源,属于一次能源,故A正确;
B.液氧是一种常见助燃剂,故B错误;
C.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煤油为石油分馏产品之一,故C正确;
D.煤油属于烃类,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故煤油不属于油脂,故D错误;
选AC。
16. 2Fe+3Br2=2FeBr3、C6H6+Br2C6H5Br+HBr 导管口有白雾,试管内有淡黄色的沉淀生成 有HBr生成 液体变橙色 反应放热,A中溴蒸气逸出,溶于CCl4中 否 逸出的溴蒸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 下 不溶于水 密度大于水
【分析】苯和液溴在有溴化铁(FeBr3)存在的条件下发生苯的溴代反应,其中A为发生装置,但由于反应放热,溴、苯以及产生的HBr均易挥发,故加B作为吸收瓶,吸收挥发出的溴和苯。HBr蒸气进入C中,生成淡黄色沉淀证明发生了取代反应。
【详解】(1)首先铁粉是强还原剂、液溴是强氧化剂,二者容易化合生成溴化铁,即2Fe+3Br2=2FeBr3;溴化铁是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催化剂,即C6H6+Br2C6H5Br+HBr。
(2)HBr难溶于CCl4、却易溶于水,而溴蒸气易溶于四氯化碳、微溶于水,则装置B可以除去溴化氢气体中混入的溴蒸气,且溴化氢遇水蒸气易产生白色的酸雾(类似于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口的现象),且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该现象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或产物中含有溴化氢。
(3)B中装有四氯化碳,吸收溴蒸气后,变成橙色;如果将A、C直接相连,溴蒸气和溴化氢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即挥发出的溴蒸气会干扰溴化氢的检验。
(4)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因此A中反应后的液体与水混合后分层,烧杯下层为溴苯。
【点睛】有机物的制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催化剂,以及试剂加入顺序,是否需要过量等问题。
17. 小试管中有气泡,液体变橙红色,有白雾出现,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Ⅲ和Ⅳ 除去装置Ⅱ中存有的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 关闭和漏斗活塞,打开 取代
【分析】苯和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该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用冷凝管冷凝回流挥发的苯和液溴。生成的溴化氢和挥发的苯蒸气、溴蒸气进入装置Ⅲ的苯中,苯蒸气和溴蒸气被苯吸收,溴化氢不溶于苯,从苯中逸出,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过量的溴化氢进入Ⅳ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由于溴化氢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用一干燥管防倒吸。反应结束后,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2,Ⅰ中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吸收Ⅱ中的溴化氢,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环境。
【详解】(1)反应一段时间后,生成的溴化氢和挥发的苯蒸气、溴蒸气进入装置Ⅲ的苯中,苯蒸气和溴蒸气被苯吸收,溴溶于苯呈现橙色,溴化氢不溶于苯,从苯中逸出,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所以在装置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有气泡,液体变橙红色,有白雾出现,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2)溴化氢极易溶于水,装置Ⅲ中导管没有直接插入硝酸银溶液里,而是插入苯中,既吸收了挥发的苯和溴,也防止了溴化氢的倒吸;装置Ⅳ用干燥管也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故实验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Ⅲ和Ⅳ。
(3)反应结束后,关闭K1和分液漏斗活塞,打开K2,Ⅰ中的水倒吸入Ⅱ中,可以吸收Ⅱ中的溴化氢,防止拆卸装置时污染环境。故答案为除去装置Ⅱ中存有的溴化氢气体,以免逸出污染空气,关闭和漏斗活塞,打开。
(4)苯和溴若发生加成,则只有一种有机物生成,没有溴化氢生成。苯和溴若发生取代,则会有溴化氢生成,该实验中看到装置Ⅲ中小试管中有气泡,同时有白雾出现,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可以证明生成了溴化氢,证明苯和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8. 乙 CD 不合理 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 将(Ⅱ)中溶液换为品红溶液 在装置(Ⅰ)和(Ⅱ)之间增加一个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或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Ⅱ)中溶液换为的溶液
【详解】(1)(Ⅱ)瓶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证明通入的气体一定具有还原性,不能证明通入的气体是纯净物,还有可能是浓硫酸被还原生成的二氧化硫,因此乙同学的观点正确,理由为C、D,故答案为:乙;CD;
(2) 加入盐酸和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但不一定是因为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也有可能是因为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本来就含有,改进上述实验方案,证明乙烯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硫只需要将(Ⅱ)瓶中溶液换成品红溶液,二氧化硫会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乙烯不会,故答案为:不合理;稀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含有;将(Ⅱ)中溶液换为品红溶液;
(3) 验证乙烯能否发生加成反应,可在装置(Ⅰ)和(Ⅱ)之间增加一个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或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二氧化硫,再将(Ⅱ)中溶液换为的溶液,故答案为:在装置(Ⅰ)和(Ⅱ)之间增加一个装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或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Ⅱ)中溶液换为的溶液。
【点睛】(2)中,因为稀盐酸中的HCl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故一般情况下用稀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
19. 干馏 裂解 A (或)
【分析】从石油中获得A,是工业上生产A的主要途径,A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则A为乙烯。从煤焦油中可获得烃B,B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且B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则B为苯。
【详解】(1)A是乙烯,由煤得到煤焦油的方法称为干馏,由石蜡油获得A的反应为裂解反应;故答案为:干馏;裂解。
(2)A是乙烯,B是苯,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A。
(3)苯与溴或浓硝酸可发生取代反应,即(或);故答案为:(或) 。
(4)已知反应①是加成反应,C的一氯代物有5种,根据C与氧气反应得到的产物分析得到C的结构简式为;该有机物可被催化氧化为苯酚和丙酮,因此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0. 1,2-二溴乙烷 4 ②③ 酯化反应
【分析】甲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比例模型为,所以甲为CH2=CH2;乙由C、H两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为,则乙为;戊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为,则戊为CH2=CHCOOH;丙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能与Na反应,但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含有醇羟基,能与戊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酯,则丙为CH3CH2OH;丁相对分子质量比丙少,能由丙氧化而成则丁为CH3CHO。
【详解】(1)甲为CH2=CH2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名称为1,2-二溴乙烷;
(2)甲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分子己,己为CH3CH3,为烷烃,烷烃的通式为CnH2n+2,甲烷、乙烷、丙烷均只有一种结构,丁烷有两种结构,即当n=4时,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乙是苯,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有毒液体,和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都不反应,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所以选②③;
(4)CH3CH2OH与CH2=CHCOOH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方程式为CH2=CHCOOH+CH3CH2OHCH2=CH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5)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
【点睛】醇羟基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酚羟基不仅可以和金属钠反应还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羧基可以和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