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三期末线上测试
地 理
一、选择题(共48分)
2022年1~8月,辽宁省用电总量171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7%,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出现电力严重短缺。同期受我国煤炭供需矛盾、煤电价格倒挂(煤电价格倒挂是煤炭的购进价格高于所发电的销售价格)影响,我国大多数省份出现供电紧张局面。据此完成1-3题。
1.2022年1~8月辽宁省用电总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该省( )
A.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活力增强 B.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增速较快
C.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升温明显 D.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不能满足供应
2.导致我国煤电价格倒挂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价格的上涨 B.电力价格的提高 C.政策的严格调控 D.发电企业的减少
3.缓解当前我国供电紧张见效最快的措施是( )
A.提高公众节电意识 B.大力开发新型能源 C.推进电力设施建设 D.加快煤炭资源开发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5.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当地时间2021年6月9日,位于苏门答岛的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火山灰覆盖附近村庄,场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组成上图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核 B.地壳 C.地幔 D.岩石圈
7.火山灰喷出火山口的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能 B.风能 C.太阳能 D.潮汐能
8.火山灰喷发后,火山物质漂浮、沉降、迁移在地球圈层中的正确顺序为( )
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某运输公司一轮船从丹麦驶往中国上海,再从泉州出发到威尼斯。下图为该轮船途经各地时的日平均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海域是( )
A.大西洋 B.地中海
C.阿拉伯海 D.加勒比海
10.6月中旬,轮船从泉州出发,经过近1个月的航行至意大利威尼斯,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经过台湾海峡时顺风顺水 B.经过德雷克海峡时狂风暴雨
C.经过北印度洋时逆风顺水 D.到达威尼斯时正值炎热少雨时期
在山谷或盆地中,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完成11-13题。
11.该山可能是( )
A.长白山 B.太行山 C.贺兰山 D.武夷山
12.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D.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m,防洪排涝问题突出。从本世纪(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世纪,需考证)初,荷兰从以往单一排水模式转变为滞留、储存、排放三步排水方式:①把过多的雨水滞留在土壤中;②将多余雨水储存在田间或者田间排水系统之中;③将剩下雨水排出围垦区。荷兰城市排水也同样采取了以上三步排水方式。下图为荷兰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以及降雨径流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荷兰排涝的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与单一排水模式相比,围垦区滞留、储存、排放三步排水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
A.减少海水倒灌现象 B.利于进一步填海造陆
C.缓解土壤盐碱化现象 D.可更加充分利用当地的淡水资源
16.为完美实现滞留、储存、排除三步排水方式,荷兰城市最重要的做法是( )
A.提高城市绿化树种密度 B.增加地下排水管网密度
C.设置开放的沟渠和水塘 D.打井引地表水下灌地下
二、综合题(共52分)
17.读我国某区域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南阳盆地南侧丘陵山地,是我国柑橘种植北缘地区之一。淅川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柑橘种植北缘地区之一,柑橘汁多个大、酸甜适度、无籽、耐储藏,是淅川县重要经济作物。自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平稳,南水北调五年入京52亿立方米,占北京七成用水。2019年12月7日,为纪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北京社会各界30名普通市民受邀参加“丹水两地情”南阳行,亲自到中线工程水源地淅川参观渠首大坝,并登船跟随水质监测工作人员在淅川丹江口水库抽取丹江水,现场直接饮用。
(1)淅川低山区是淅川柑橘安全越冬的最有利区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说出淅川县种植柑橘的优势自然条件。
(3)列举在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自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沿海、中部安第斯山区和东部亚马孙平原地区。秘鲁人口约3000万,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矿产和渔产品出口国。左图示意秘鲁地形、气候和河流分布,右图示意秘鲁人口和城市分布。
(1)结合上图,说出秘鲁西部沿海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2)分析秘鲁东西部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为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湖泊蓄水后由裕溪河注入长江。
材料二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巢湖沿岸分布有数量众多的圩田。图1为巢湖流域简图。图2为巢湖沿岸圩田景观图。
(1)从地形角度简析巢湖沿岸多圩田的原因。
(2)从水系角度分析圩田区易发洪灾的原因。
(3)从补给角度说明丰乐河与裕溪河水位季节变化的差异。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4)简述冬春季沱沱河“辫状河道”的风沙对青藏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试卷第4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 B 2.A 3.A 4.C 5.B 6.C 7.A 8.B 9.B 10.D
11.D 12.C 13.D 14.D 15.D 16.C
17.(1)①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南侵;②坐北朝南的马蹄形地形,地势较低;③位于向阳坡;④丹江口水库的增温。
(2)①海拔低,水热条件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②河流纵横灌溉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冻害少。
(3)加大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环保投资力度;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清洁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垃圾的控制和治理,实行达标排放;加强垃圾的处理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减少水土和农药化肥流失等;禁止库区网箱养殖,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支持库区生态移民搬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应该加强对水源地的水质监测。
18.(1)分布特点:南北延伸,狭长分布。原因: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直到赤道附近;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作用,该气候类型紧逼海岸,东西方向十分狭窄。
(2)分布特点: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西部沿海地带人口密度大,中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原因:西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有河流提供城市用水;渔业资源丰富;沿海平原灌溉农业较发达;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开发较早。中部山区地势高,地形崎岖;东部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不宜居住。
19.(1)地形平坦开阔;地势低洼;盆地地形导致湖岸泥沙淤积面积广。
(2)向心状水系导致湖区来水快、多;仅有裕溪河一条泄洪通道,加上长江顶托作用导致裕溪河排水不畅。
(3)丰乐河水位季节变化大,以雨水补给为主,雨水集中在夏季;裕溪河水位季节变化小,以湖泊水补给为主(湖泊水补给较稳定)。
20.(1)河流两岸比降(落差)大,雨季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沙洲裸露。
(2)4~10月份沱沱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浅滩沙洲广布,水源和食物丰富;浅滩水系阻挡了大量的天敌。
(3)冬季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水位低,沙洲裸露,内部水分少,抗风力侵蚀能力较弱;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
(4)建防沙网、防沙墙;在沙洲表面覆盖碎石、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