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逆境!
——《论逆境》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论逆境》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课文,本单元以“逆流勇进”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坚韧品格。
培根的《论逆境》是一篇论说文,论点比较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纯: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论逆境》和前面的几篇主旨相近,都是主张在面临不利的客观条件时,要勇敢地应对。不过前面的几篇诗文用的是文学形象的方法,而这里则是抽象议论的方法。但是《论逆境》又和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作者提出论点后,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地论证,知识对论点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说明。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接触的并不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初步掌握阅读简单议论文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评价任务】
1.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谁概括的更全面。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
2.重视评价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全过程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在“研一研”、“议一议”、“评一评”、 “辩一辩”的每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培根”名言积累活动,培养学生分类整理“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课程标准】
1.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能够理解词语,品味语言。“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能够领悟内涵,获得启迪。“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培根的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3.积累并赏析文中名言,培养自己不畏逆境的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书店、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如下资料:
1.了解作者培根。
2.搜集 “培根”的名言名句,写在读书笔记上。
3.阅读《培根论人生》,全面了解培根的哲学思想,体会其在哲学上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说一说——培根这个人!
导入语: 有一句名言叫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就是力量”,很多同学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对,就是培根。那么培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阅读了他的散文集《培根论人生》,那么从这本书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培根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培根!
学生1:从“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学生2: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学生3: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学生4: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学生5: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弗兰西斯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散作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论逆境》,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大有收获!
(板书课题:《论逆境》培根)
【设计意图】正所谓“文如其人”,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布置学生阅读培根的作品,可以让学生从文中读出自己眼中的培根,对于培根形成自己的认识,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才用集体交流讨论的形式,又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融会贯通,汲取集体智慧。
二 读一读——培根《论逆境》!
第一步,读准——明确生字生词!
提示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划出文中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
提示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羡慕(xiàn) 逆境(nì) 模仿(mó)
瓦罐(guàn) 汲取(jí) 焚烧(fén)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节制:限制或控制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第二步,读顺——把握朗读节奏!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论逆境》美文朗诵。
其次,学生模仿示范朗读,读出美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在读准读顺文章的基础上,控制好音量的高低起伏,读出声音的抑扬顿挫,有感情地美读课文。
教师请数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班级进行朗读,评选最佳朗诵者!
第三步,读懂——归纳文章主题!
过渡语:本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逆境”,那么作者为我们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文章主旨。
学生:本文谈论了对逆境的看法,说理透彻,发人深省,以此告诉我们:逆境并不可怕,只要坚忍不拔地去奋斗,终会战胜逆境,走向成功!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上读书。
三 研一研——文体解读《论逆境》
过渡语:《论逆境》是一篇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文体,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我们大家都还很陌生,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收获颇丰!下面就让我们从文体角度来探究一下培根的《论逆境》。
第一步,质疑——提出问题!
问题:本文作者提出的论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论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第二步,解疑——分析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议论文相关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方法:
1.议论文定义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可分为: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如: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来证明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体现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通过 与 对比,突出观点。更突出强调地证明了观点 。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用 来比喻 ,使观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
3.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 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第三步,释疑——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的方法指导,学生基本能解决问题(略)。
学生1:论点是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
学生2:举例论证(古代神话)、道理论证(引用名言)
对比论证(幸运与逆境)、比喻论证(刺绣、香料)
(板书: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所采用的教学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所探究文体“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相一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掌握了议论文体;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先使学生质疑,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提高了研讨效果,效果极佳。
四 辩一辩——逆境PK顺境
过渡语:本篇文章论点明晰、说理透彻,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禁被作者睿智的思想所折服。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是顺境更有利于成才,还是逆境更有利于成才?现在就让我们通过一场辩论赛一决高下吧!
学生活动:辩论赛
辩论题目:顺境更有利于成才PK逆境更有利于成才
具体步骤:
1.首先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并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理由;
2.其次在班级中开展一场辩论赛;
3.最后教师总结发言。
辩论内容简记如下:
正方观点:顺境更有利于成才。
反方观点:逆境更有利于成才。
★正方1:我认为,顺境更有利于人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对希望工程的资金投入,各教育机构大力改善教育环境,父母千方百计地为子女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了让下一代更好的成长?由此可见,顺境更有利于人成长是深入人心的为大众所深信不疑的观念。如果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我们为什么不致力于人为地设置逆境?为什么不让孩子在饥寒交迫中学习?这充分说明,顺境才更有利于成长。
★反方1:在几千年前孟子就说过:“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患,死于安乐”,只有在逆境中才能练就坚韧的毅力,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纵观历史风云,古代的一些皇帝,例如刘邦,朱元璋,都是出身农民,在后来才当了皇帝。
★正方2:苦难在检验人的意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也消耗了人的精力,不利于人的成长。优胜劣汰没错,可顺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也未必经不住苦难。《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不是好的运气怎会走上幸福的道路,想必也会和其他孩子一样被迫害致死。
★反方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反方3: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反方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
……
教师点评:人生顺境固然很好,但是人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旅途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欢笑,途中肯定有荆棘、陡崖、陷阱和挫折,面对困难、挫折,面对失败、逆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弱者,只会痛哭流涕,止步不前,因而也永远不会成才;强者,会坦然面对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把挫折当成通向成功的阶梯,与逆境抗争,在挫折中奋起。
【设计意图】辩论赛需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论文体的实质是一样的,通过开展辩论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从一种新的形式深刻领悟“议论文”文体。通过实验,效果极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很多学生都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另老师刮目相看。
五 评一评——培根名言警句!
过渡语:本篇文章出现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如果让你摘录本课格言,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第一步:学生活动——争做“小小批注家”
语句出示1: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学生:任何事物都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对的,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福祸相存的道理一样,居安要思危,居危不气馁,所以身处逆境时我们要乐观要积极向上,不能绝望,要坚定信心,把逆境当做成就美好品德的机会。
语句出示2: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学生:暗淡的背景与逆境有关,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丽的背景,则与顺境有关。明丽的花朵也就是人的精神品质,只可能为暗淡的逆境所反衬,而用明丽的顺境衬托暗淡的花朵(精神)是不可取的。
以刺绣为喻,体现逆境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出色的成就总是如雨后彩虹般出现在风雨之后,逆境是机会,战胜它才能成功,才能获得人生最美的风景。
语句出示3: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学生:这个比喻相当别致。把看不见的品德形象化,一般是通过视觉,让它看得见,但是在这里,却通过嗅觉,让它闻得着。
逆境能塑造人最好的品质,“烈火”象征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逆境,“最浓郁的芳香”指的就是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不懈精神这些优秀品质。
语句出示4: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学生:幸福让人放松警惕,逆境磨 ( http: / / www.21cnjy.com )炼人的意志,就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逆境能够成就一个人美好的品德,在安逸享乐中灭亡。作者强调的是逆境对人生的积极影响,人最美好的品质诞生在逆境对人生的磨砺中,结尾再次证明逆境对造就美好人生有重要意义。
本文用到的主要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
第二步:拓展延伸——链接“培根名言警句”
问题:《论逆境》中有许多格言式的句子,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出有关的句子,分别以《黄河化险》和《闲话章太炎》的相应内容为例予以说明。毛泽东、陆游的《咏梅》词,也能使你联想到《论逆境》中的句子吗?(以填写表格的形式完成)
成果展示:
《论逆境》名言警句 《黄河化险》《闲话章太炎》《咏梅》链接
“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黄河化险》中,渡黄河岔两次失败,七个旅的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兵已经追到眼皮底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又转危为安;关键在于人们没有绝望,尤其是领袖人物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绝望。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黄河化险》中毛泽东的大智大勇、军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略、乐观自信、意志力;周恩来的沉着、机敏、细心、善于化解矛盾;任弼时的责任心、敢于提出意见,李银桥的机灵、毅力,全体首长和战士的纪律性、牺牲精神都在这次化险为夷中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闲话章太炎》中被囚禁的章太炎,其品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德尤为彰显,如酒醉怒骂袁世凯以致误车、谈兴正浓以致结束绝食等任情率性的行为;还有,鲁迅提到的“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等。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两个问题环环相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析名言警句——链接名言警句,既锻炼了学生检索材料的能力,学会欣赏名句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还能让学生学会互动沟通,汇集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 议一议——写作特色
过渡语:培根的《论逆境》是一篇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论点比较单纯: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论逆境》和前面的几篇主旨相近,都是主张在面临不利的客观条件时,要勇敢地应对。不过前面的几篇诗文用的是文学形象的方法,而这里则是抽象议论的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以致用。
1.运用比喻来说理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作者在谈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逆境的看法时,采用了一些比喻句来说理,如“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形象地写出了逆境对成就美德的重要作用。
2.警句迭出,富有诗意
文中的每句话都是他的独到见解,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且富有诗意地道出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教师总结: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作者在谈论对逆境的看法时,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形象,意味悠长。 文中每句话都是作者的独到见解,文笔紧凑、警句迭出,且富有诗意地道出了成熟的人生经验,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这样的句子。
七 做一做——办“培根名言警句”报展
人生的旅途肯定有逆境,面对逆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我们要做强者,我们要坦然面对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把挫折当做通向成功的阶梯,与逆境抗争,在挫折中奋起。名言警句是帮我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课下同学们整理培根的名言警句做成手抄报的形式。
评选最佳作品!后黑板展示!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是趁热打铁,让这种感受变成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具体实践,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论逆境
培根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论逆境 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教学反思】
教案优点:
教学思路明确,逻辑性强,问题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学习段落的先后顺序。
教案缺点:
1.活动较多,课堂时间安排较紧张。
2.制作“培根名言警句”手抄报没有在课上展示。
使用建议:
1.详略得当,合理安排课堂节奏,开展适当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前制作手抄报,课上展示,提高效率,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