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诗三首·自嘲》

文档属性

名称 (七)《诗三首·自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2 21:0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
课 题:自嘲
课 型:比较·探究
课 时: 1课时
上课时间: 2014年5月15日
作 者:杨娜
单 位: 台儿庄区第十七中学
俗雅共赏呈现趣味奇特 智趣理趣结合水乳交融
——《自嘲》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自嘲这首诗是鲁迅先生的一幅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像。抒发了鲁迅先生面对窘迫的生活和不济的命运而绝不低头的态度,字里行间充满着凛然正义和坚强的意志。学习这首诗,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的风格。感悟做人真谛。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有感情诵读课文,在诵读中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
3.学习这首诗,从中感悟做人的真谛。
【评价任务】
1.背诵默写检查记诵情况。
2.通过提问训练应变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 自嘲 鲁迅
了解写作背景:(一体机出示资料)
《自嘲》这首诗作于1932年10月,这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联”已成立两年,“左联”柔石等五烈士已牺牲一年多,而距离鲁迅逝世只有四年,鲁迅已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众所周知,鲁迅一直是“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鲁迅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不仅用它来抨击、揭露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及假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用它来解剖自己。“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自嘲》正是一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自己过去人生观、战斗姿态的自我解剖。
作诗的时候鲁迅的处境怎样呢?他说:“上海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热,近已稍凉,而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则今昔不异,久而见惯,故旅舍或人家被捕去一少年,已不如捕去一鸡之耸人耳目矣。我亦颇麻木,绝无作品,真所谓食菽而已。”(鲁迅1932年8月15日《致台静农》)
一、读自嘲之诗(品读诗歌)
(一)美读诗歌
1.读准诗歌的韵律美
屏显诗歌: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 ●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 ● ●
朗读指导:
步骤一:自由、大声地朗读。
步骤二:读准字音。(载zài 孺rú)
步骤三:读准停顿。(“二二三”式停顿,停顿用“‖”标出)
步骤四:读准拖音。(依次在每句诗的第四个字拖音:盖、身、颜、酒、对、为、楼、夏,拖音符号“”)
步骤五:读准重音。(依次是:欲何求、已碰头、过闹市、泛中流、千夫指、孺子牛、成一统、与春秋,重音符合用“●”标示)
步骤六:读准韵脚。头 流 牛 秋
2.读出诗歌的正气美
屏显诗歌: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指导语:这首诗不仅韵律美,而且具有崇高无比的磅礴正气。现在同学们试着朗诵这首诗,在朗诵每一句话都要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的感情。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读出抑扬
运交‖华盖‖欲何求(升调,高昂)
未敢‖翻身‖已碰头 (降调,舒缓)
破帽‖遮颜‖过闹市(升调,高昂)
漏船‖载酒‖泛中流 (降调,低缓)
横眉‖冷对‖千夫指(升调,高昂)
俯首‖甘为‖孺子牛 (降调,舒缓)
躲进‖小楼‖成一统(升调,高昂)
管他‖冬夏‖与春秋(升调,高昂)
第二步:读出感情、情味
运交‖华盖‖欲何求, (无疑而问、不甘屈服)
未敢‖翻身‖已碰头。 (倒霉狼狈、自我嘲弄)
破帽‖遮颜‖过闹市, (嘲笑逆境、反语幽默)
漏船‖载酒‖泛中流。 (愤世嫉俗、狂放自得)
横眉‖冷对‖千夫指, (冷峻严峻、智趣理趣)
俯首‖甘为‖孺子牛。 (庄重深邃、甘为人梯)
躲进‖小楼‖成一统, (反语诙谐、亦庄亦谐)
管他‖冬夏‖与春秋。 (极度悲愤、无可奈何)
【设计意图】
(二)品读诗歌
活动方式:学生参照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逐句理解诗意,把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同位交流,最后班级展示。
展示参考:
1.艰难处境的首联(总写)
首联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意思:我这个俗人交上了“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盖运”能有什么奢望呢?还没有敢有什么动作就碰破了头。
理解关键:典故 华盖运
内容:这两句总写环境险恶,处境难堪。
2.俗雅共赏的颔联(反语)
颔联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意思:捡一顶破烂的帽子遮住自己的面孔,隐身于喧闹的街市;在漏水的船中悠然饮酒,驶向波涛汹涌的急流。
内容:形容自己处境险恶但与敌人机智周旋,仍然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坚持战斗。
不和谐的趣味。
“破帽”是口语,“遮颜”却是文言;“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是口语,而“载酒”“中流”却是文言。二者的不和谐更加明显了。这种不和谐的趣味提示我们,鲁迅表面上是在嘲弄自己,但不是真正在嘲弄自己。而是表现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姿态:即使如此狼狈,仍然无所谓。这里的不和谐,实际上产生了一种反语的效果。也就是正话反说。
3.妙用典故的颈联(借用典故)
颈联 名句 诗眼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妙用典故一 千夫指
本出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是指群众。但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里给予新义,不是指群众,而是指敌人,指各式各样的敌人。因此,冷对“千夫指”不是冷对群众所指责的独夫,是冷对众多敌人的指点。
妙用典故二 孺子牛
《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大意:横眉怒目,冷对众多敌人的围攻,一腔热枕,俯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
作用: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伟大人格。也画龙点睛地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对于我们正确深刻地理解鲁迅诗中表达的思想无疑很重要。
4.语意双关的尾联(人生态度)
尾联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理解关键:一统 借指自己的文艺阵地
大意:我要躲进我的小小楼阁,那是我自己的一统天下,不去理会那冷暖无常的春夏秋冬。
作用:为全诗作结,表明自己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己的文艺阵地的决心。
双关的妙用:
这两句表面上倒是说,各自躲进小楼,自成一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去管冬夏春秋四季的更替,不去过问人世间的风风雨雨;而心灵深处则是想管而无法管,在极度悲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以这种不了了之的办法来安慰自己,从而求得心灵的宁静和解脱。这是愤怒的升华,是悲哀的凝结!其中隐藏着多少悲愤,暗含着多少伤情!
二、悟自嘲之意(探究诗旨)
1.“自嘲”之意辨析。
“自嘲”之意可从两方面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其一,是指自己被人贬损,或受某种不恰当的恭维时,其情尴尬,为了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况,干脆以相应的话语应答,承认别人所说是事实。其二,是指自己对本来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采用夸赞的方式评论,而对自己心里颂扬备至的人间美好景象,却以嘲骂的方式谈论。
2.题目“自嘲”是嘲弄自己吗?诗中有嘲弄自己的意思吗?
明确:借嘲弄的口气,用幽 ( http: / / www.21cnjy.com )默的语言,写自己的险恶处境和处险而不惊的乐观与自信,字面上嘲弄自己,但不是真正嘲弄自己。而是通过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不向命运低头的意志与精神。鲁迅用诗表明他对敌人藐视,表明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
3.明确主题。
《自嘲》诗人用自我嘲弄的口吻刻画了自己的生活和志向,抒发了诗人不向命运低头的意志和精神。使我们领悟到了作者坚定不移的精神和义正词严的态度。
三、拓展延伸。
活动设计:比较《自嘲》和《自题小像》写法和主题的异同。
学生读这首诗理解体会。
屏显:
自题小像
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活动方式: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明确参考: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相关链接:(主要思想)
屏显:
许寿裳在《怀旧》一文中,对《自题小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的内容有极其精炼的概括,“首句说留学外邦所受刺激之深,次写遥望故原风雨飘摇之状,三述同胞未醒、不胜寂寞之感,末了直抒怀抱,是一句毕生实践的格言。”
这首诗的创作缘起是剪辫子。鲁迅在《藤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生》一文中对“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的“清国留学生” 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可视为鲁迅毅然剪辫的形象注脚。而鲁迅断发并且题诗于小照背后赠送给挚友,则显然是借以明志。可以说“剪辫”是青年鲁迅与封建思想诀裂、自觉接受民主思想的鲜明标志。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叙述了“写起小说来”之前的几个思想发展阶段,其“弃医从文”志向的确立便发生在他写《自题小像》之后。鲁迅“弃医从文”确立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其源概出于“我以我血荐轩辕”所表露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我以我血荐轩辕”是《自题小像》诗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升华,也是青年鲁迅鸿鹄之志的写照,更是鲁迅先生矢志不渝、毕生实践的人生格言。
1.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要推翻黑暗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效祖国,献身祖国的决心。《自题小像》是青年鲁迅立志报国、向旧世界宣战的人生宣言,《自嘲》诗中回顾了不平坦的人生经历,表达了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两首诗都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举例说明。
明确:运用典故。举例:(灵台、神矢。寒星、轩辕)(华盖、千夫斩、孺子牛)
2.不同点:
·《自题小像》语言是庄重的古代汉语;《自嘲》的语言既有古汉语的典雅,又有口语的通俗。
·《自题小像》的文风是庄重的,可以说是自我的颂歌。《自嘲》的文风是自我嘲弄。
四、学习检测,当堂达标
背诵默写《自嘲》。
板书设计:
自嘲 鲁迅
首联 (总写) 处境险恶
颔联(反语) 反讽谐趣 人生态度
颈联(抒情) 揭示中心 凛然正气
尾联(总结) 语义双关
【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思路明确,逻辑性强,问题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能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
不足:
1.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课堂容量大,不太好把握。
2.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解读文本不够深入。
使用建议:
1.详略得当,合理安排课堂节奏,开展适当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活动,丰富教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