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文档属性

名称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02 21: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虐我千百遍 我待生活如初恋
——“表达·交流”之《感悟生活》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感悟生活”,围绕这一主题编者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即“读、写、说互动”,“以你最喜欢的写法,写你想说的道理”,“‘追星’社会调查”。第一项活动重在让学生感悟文章说理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初步的感性的说理意识。第二项活动是写作,侧重于训练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和把感悟转化成文字的能力。第三项是一次较为简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及通过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因此,本次“表达·交流”活动可以较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读、写、说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将各项活动做实做细,达成预期目标,实现预期效果。
【教学设想】
第一项“读、写、说互动”的教学,我设计两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先跳读本单元课文,分析出每篇文章的体裁和说理的方式,然后完成表格。二是让学生把从生活中感悟出的道理列出提纲,讲给大家听。
写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活动。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和写作能力,我侧重引导他们写随笔。因为随笔写作随意自由、可长可短、不拘一格。它不像叙事类文章那般侧重情节和描写,也不似典范的议论文那般抽象难懂,它是叙事向议论的过渡。随笔所论一般是感悟式的,点到为止,因此,它既“好读” 又“好写”。
第三项活动,我主要引导学生设计出调查表,而具体的调查和数据的分析要放到课下和周末进行。周一上交调查材料(包括数据分析和结论观点),选出优秀作品办一期专栏。
【课程标准】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3.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4.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目标】
理解本单元各篇文章不同的说理方式。
2.品味感悟生活阅历中的道理,并能文从字顺的表达出来。
3.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跳读能独立分析课文体裁和说理的方式。
2.从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中感悟出其中的道理。
3.所写感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的启示或教益。
4.能独立或合作制作出科学规范的社会调查表。
【课前准备】
1.歌曲《苦乐年华》的视频及歌词的投影。
2.印制例文《作文与做人》(作者 叶圣陶)《他们》(2008年上海市高考满分卷)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教师大屏幕播放歌曲《苦乐年华》后出示歌词)这是9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曲,几乎人人都会哼唱几句。歌词全用比喻,写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生活的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生活的种种不顺、疙疙瘩瘩,生活的坎坎坷坷、坑坑洼洼……这是我们成人眼里的生活,那么,在你们眼里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让我们踏上“感悟生活”的学习之旅,一起吟唱生活的“苦乐年华”!
(板书 表达·交流之 感悟生活)
一、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梳理文章找道理
活动一:【一析】析说理方式
指导语: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文章在写人、记事或抒情的同时也在说理?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这几篇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题 体裁 说理明显程度(五星) 备注
《愚公移山》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山海经〉两篇》
《老翁捕虎》
《送东阳马生序》
学生优秀答案展示:
课题 体裁 说理明显程度(五星) 备注
《愚公移山》 寓言 ★ 理寓于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议论文 ★★★★★ 事为理证
《〈山海经〉两篇》 神话 ★ 理隐于事
《老翁捕虎》 古代“笔记” ★★★ 事理相生
《送东阳马生序》 古代“序” ★★ 事理结合
过渡语:我们从课文的实例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蕴含一定的道理,虽然有的浅显易懂有的艰深晦涩,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善感的心,就会从生活中感悟出许多的人生哲理。相信同学们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仔细思考,在你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你有何感悟,说出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活动二:【二说】说生活感悟
学生展示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两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与感悟生活及表达交流能力的,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过渡语: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叙事类文章中可以说理,可以就一件事引申开去说理。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也会把这文章写好。
二、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品味生活写感悟
(一)明文体知特点
指导语:我们今天要进行的写作训练是你以前没写过或写过没注意其特点的一种文体——随笔。
什么是随笔?它是一种常用的议论体式,介于叙事与议论之间。它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它具体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叶圣陶先生的《作文与做人》及2008年上海市一篇高考满分作文来分析总结一下。
作文与做人
叶圣陶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譬如去年高考作文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是有一位考生写得头头是道,有理论、有发挥,准能得高分。但是当他离开考场,挤上公共汽车,就抢着靠窗坐下,明明有一位白发老太太提着菜筐挤在他膝前,他只当没瞧见。你说这位考生的作文卷子该不该得高分数?依我看,莫说高分数,我一分也不给。他连给老太太让个座的起码的好习惯都没养成,还有资格谈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太认真了,那是作文,那是考试。对,是考试,在公共汽车上不给老太太让座,这才是真正的考试,他一分也得不到。
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载《中国青年报》,1983年1月4日)
他 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只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吹过田野,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相反,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等着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的父母;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他们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从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的痕迹。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众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导引:同学们速读文章后,比较一下两篇文章,你能总结出随笔的特点吗?
★生1:写法介于议论文和叙事文之间,有事也有理。
★生2:随笔可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就事论事。
★生3:随笔写法灵活,文章长短自由。
★生4:随笔的议论是点到为止的,不要求展开严密的论证。如叶老的文章是就高考作文与做人作的一番拟想,发一通感慨,并没有对深入探讨作文与做人的关系。所以随笔是一种感悟式的。
★生5:随笔一般应呈现特定的场景,这是作者写作的源头。
师生总结明确:随笔是一种说理式的议论体式,它往往从生活和书本阅读中得题,有时也是思想灵光的闪现,所以多为信手拈来,但往往借题发挥,顺势点窜,在谈天说地中传达出深刻而独到的人生体验或生活哲理,给人以启示或教益。他的内容可一事一议也可多事一议,事是“理”的载体。但随笔的“理”是点到为止,不宜也不需做深入探讨与分析。
过渡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随笔以及随笔的特点,那么我们还要明确随笔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序,才可以学写随笔。
(二)明要求知程序
教师大屏幕简明扼要的出示随笔的写作要求和写作程序,学生自读后可就要求和程序中不明白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随笔写作的基本要求:
(1)缘事而发,事理自然
日常现象是随笔写作的源头,作者观点源于“事”,论述伴着“事”,“事”是“理”的载体,所以“事”“理”自然和谐至关重要。
(2)点到为止,节制析理
随笔“缘事而发”的特点,决定了其“析理”是“感悟式”的,不用做深入分析和展开论证。
随笔写作的总的要求就是缘事感言:感缘于事,事、感相生;有感而发,感而不论。
※随笔写作的一般程序:
(1)感悟
随笔写作重在感悟,也始于感悟。这就要求写作者热爱生活,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在意、敏感善感。
(2)集材
集材就是在感悟的导引下,对“事”进行检索和集纳。当然也包含着一定的想象、推测和推理的内容,也饱含着对一些理论性材料的收集。集材的过程就是随笔的思路逐步形成、感悟逐步加深的过程。
(3)行文
随笔的行文有点类似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没什么固定模式。可夹叙夹议,可先叙后议,也可先议后叙。
开头 可由议导入,也可由事导入,亦可提出话题。
主体 一般是以叙议结合的方式展开。其论点可是单一的也可是杂多的。
结尾 可有可无。行云流水,水到渠成,适可而止。
学生自读后,提出问题,师生交流。
学生生部分成性问题展示:
★生1:随笔可以不写“事”吗?
明确:可以。但那是思想随笔,比较难写,不易驾驭,所以,我们先从简单些的生活随笔练起。
★生2:随笔中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吗?
明确:由于个人知识能力、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所以随笔中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也可能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们要有一颗“善辨”的心。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正确的阳光的,是能传达正能量的。
★生3:随笔跟散文很近似,我们如何区分呢?
明确:著名文艺理论家刘锡庆在《散文新思维 “随笔”随谈》中认为“随笔”和散文有明显的区别:
“随笔”主“理”,是说理的,呈“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呈“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过渡语:我们对随笔有了深刻而全面的了解,这是我们写作的前提。我们要想写出一篇道理正确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还要有一颗敏感善感的心。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把你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吧。
(三)列提纲定框架
活动三:【三列】列随笔提纲
指导语:请同学们先用5分钟的时间看大屏幕的提示,然后用10分钟的时间列出你本次写作的提纲框架,10分钟后请部分同学展示你的提纲。
(教师出示)
【爱心点拨】感悟生活的方法
认真观察 首先观察不是泛泛地“看看”,而是仔细地“审视”。其次,观察需要投入,投入又必须是诚心的、积极的和认真的,这种投入不光是形式上的参与,更是心灵距离的缩短、思想情感的融通和语言行为的协调。
深入思考 思考就是感悟。学会思考就是要摒弃一些有碍于表达真情实感的成分。由此就能做到小事情大主题,小人物亦丰满,小角度现全局,小细节显本质。
以情悟情 感悟的主观性决定了它活动过程的情感性,情感是由人的思想道德所决定的。所以,无论是观察还是思考,都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标尺、情感标尺,一方面来衡量自己的对与错,另一方面来检验生活的是与非。以充沛的感情去体验生活,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温馨提示】想想你做过的某件成功或失败的事(学习、交友、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家务劳动……),琢磨其中的原因。
可以就一个成语中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读过的作品,谈谈自己的体会。
不一定直接讲道理,也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可以用一个虚构的故事或寓言把道理间接地表达出来;也可写亲身经历的事,把你从中领悟的道理表达出来。
学生展示略。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第四学段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这一环节就是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并学写简单的议论性文体——随笔,点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过渡语:同学们的提纲都不错,相信成文后会更精彩。我们本节课还有一个活动那就是设计一个社会调查表以利于我们课下社会调查的进行。
三、生活是一条路,怎么没有坑坑洼洼——精心设计做调查
指导语:在这个“星”光灿烂的年代,各类明星层出不穷,如过江之鲫。有人说起杨幂、张铁林等影视明星两眼放光;有人提及谢娜、周立波等当红主持满脸艳慕;有人讲到韦德、詹姆斯等篮球巨星口水横飞……我们本次社会调查的主题就是“追星”。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这次社会调查的调查表。8分钟后,我们结合各组的表格制定出最符合要求又实用的调查表供全体同学使用。
师生商讨后,制定出调查表和汇总表。
“追星”现象社会调查表
调查人
受调查人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段 职业 文化程度
问题及回答情况
1.您“追星”吗? A 狂热( ) B追星( ) C 不追( ) D 一般( )
2.您崇拜哪类哪位明星? A 影视( ) B 体育( ) C 科技( ) D 其他( )
3.您认为该“追星”吗? A 应该( ) B 不该( ) C 无所谓( ) D 无语( )
4.当红明星靠包装还是才能 A 包装( ) B 才能( ) C 关系( ) D 其他( )
5.请您谈谈对“追星”利弊的看法
备注:1.姓名、职业、文化程度等三栏可不填。
2.“年龄段”指青少年、中年、老年。
“追星”社会调查汇总表
调查人 汇总人
接受调查总人数: 青少年人数(q): 中年人数(z): 老年人数(l):
1.您“追星”吗? A 狂热q z l B追星( )q z l C 不追( )q z l D 一般( )q z l
2.您崇拜哪类哪位明星? A 影视q z l B 体育q z l C 科技q z l D 其他q z l
3.您认为该“追星”吗? A 应该q z l B 不该q z l C 无所谓q z l D 无语q z l
4.当红明星靠包装还是才能 A 包装q z l B 才能q z l C 关系q z l D 其他q z l
5.请您谈谈对“追星”利弊的看法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环节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过渡语:同学们制定的调查表很科学,汇总起来很方便。希望大家在课下认真完成这项研究性学习。这是一节紧张有趣的实践课,回顾一下你收获到了哪些。
四、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回顾课堂谈收获
★生1:这节课让我学会了反思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
★生2:通过同学们的启发和老师的点拨,我懂得了感恩亲人、感恩生活。
★生4:生活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无论我们在过什么样的生活,那都是上天的恩赐。苦难中我们应牢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要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生活很复杂像一团麻,但你要看到麻绳花;生活的轨迹有时很值,但也少不了疙疙瘩瘩;生活的路坑坑洼洼,但坎坷磨炼了我们的意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发酵成一杯高度烈酒,入口麻辣,但回味无穷。
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跟同学们共勉——“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大屏幕出示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完成作文:可用随笔体,亦可写寓言
评论较难写,神话非等闲。
书写须工整,道理蕴其间。
字数范围大,二百到三千。
2完成调查: 调查人数尽量多,调查人群尽量广。
调查数据尽量细, 得出结论尽量对。
板书设计:
表达·交流之
感 悟 生 活
教学反思
亮点:1.教学设计以《课标》为导向,以教材为中心,很好地体现了编者的意图,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拓展恰当,提示精准,点拨精当
使用建议:教师在使用时可对指导语和过渡语做适当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