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江山多娇赏美景如画 论英雄折腰看谁主风流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1945年10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送给了他。这首词构思宏伟,意境深邃,文采声情并茂,妙喻俪对迭出,既充满革命领袖高视阔步的豪迈气度,又是大词家的非凡手笔。前阕从空间上描写祖国,勾画北方壮丽雪景,笔扫万里,扩大横绝;后阕从时间上描写祖国,评论无数英雄人物,纵贯百代,涵盖古今。整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杰出的领导者和伟大的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作,在教学中,应以阅读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在读中体悟形象,分析特色,感受词人雄浑扩大的胸襟和气魄。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知词作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3.认识山河壮美,树立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通过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感情。
3.通过分析形象,感受伟人情怀。
【课前准备】
1.诵读该词三遍,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据说有一次,蒋介石看到了毛泽东的一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后,非常生气,倒不是因为毛泽东在词中骂他,而是这首词太好了,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老蒋就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写作,要写出一首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的词,然而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板书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绘江山多娇——译上片大意
活动一:说一说
指导语:想要正确理解一个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必须先要了解这件作品产生的背景。哪个同学能跟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生: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正是抗日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爆发前夕。毛泽东在陕北的清涧县。一次雪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皑皑雪原,他不由得豪情激荡,吟出了这千古绝唱。1945年8月,抗战胜利,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就把这首词抄给他,后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革命胜利的信心。
师:其他同学从这个背景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写作时间,发表时间,社会影响。
生2:写作地点,写作缘由。
生3:还有,从侧面反映出这首词的精美和产生的社会作用。
师小结过渡:既然这是如此精美的一首词,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心学习吧!
活动二:听一听
指导语:请大家认真看大屏幕,仔细听朗读视频,圈画,标注:字词、字音、停顿、重读等。听第二遍时,大声随读。
活动三:读一读
指导语:|指名轮读,要求读出音韵,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
(多媒体出示提示)
※ 语速要慢,读出慢条斯理。
※ 节奏要准,读出轻重缓急。
※ 感情要对,读出爱恨情仇。
学生读后,出示本诗的节奏和重读,要求生在课本上标注,练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对了节奏和感情,我们还要明确诗文的意思,有助于我们的背诵。
活动四:译一译
指导语: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手头资料,口译该词。5分钟后请同学起来不看任何资料,翻译该词。
学生准备。
指名翻译,师生共同订正。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一环节学生活动的重点就是朗读和借助工具书翻译。
过渡语:通过朗读体味和翻译品析,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江山多娇图。作者是如何描绘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法特点。
二、赏美景如画——析上片写法
第一步,分结构。
指导语:上片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生: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想象之景,红白交映,妖娆多娇。
师小结:词人先总括大半个中国的早春雪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句统摄地域和对象,二三句互文俯仰用笔,交错展开,动静联结,互相映衬。中间七句,用“望”字领起,南北纵览,东西环顾,上下远眺。至此现实雪景已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但是诗人并未就此搁笔,而是避实取虚,运用想象,描绘出一幅更加光彩照人的天晴雪霁图。
第二步,析写法。
指导语: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多娇的江山,妖娆的画面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呢?
生1:作者写作层次井然,先概写,在具体,再想象。
生2:多种手法结合。动静结合:“冰封”为静,“雪飘”为动;以动写静:“山”、“原”为静,舞蛇、驰象为动。
生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作者使用了夸张、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使得词饱满而生动。
生4:使用想象的手法,拓宽了视野和写作对象。
师生小结:这首词上片写景,大气磅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想象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语言运用精辟,还巧妙运用对偶、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词的形象逼真、异彩纷呈。
第三步,议一议
指导语:总观上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得最为有特色,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解。
小组展示选录
小组1:这是化静为动的写法,也叫“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作者极目远眺的感受。
小组2:产生这种感觉有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小组3:我们认为,这里还有作者精神方面的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小组4:我们组讨论后认为,这里还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阅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能力,以及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都认真思考积极讨论了,这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法都是正确的。面对如此多娇的江山,无数英雄为之倾倒,下面我们来转入下片的学习,看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到底谁才是今天的风流人物。
三、论折腰英雄——评历代帝王
指导语:上下片是如何连贯起来的?
生:使用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联结起来。
师:对!使用这样一个过渡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得全词浑然一体,严丝合缝。“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但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一个“引”字,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
生: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师:这五位帝王是无数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者对他们是如何看的呢?这些帝王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活动五:“六方会谈”
活动方案:请七个同学起来表演一段会谈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其中,六个同学分别代指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另一个同学扮演记者,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活动过程:
1.分配角色,编练台词。(3分钟)
2.会谈纪要
记:雷头们and接头们,父老乡亲们an ( http: / / www.21cnjy.com )d老少爷们们,跨世纪跨年代混搭的六方会谈正在如火如荼、暗无天日地进行着。在这短短的10分钟的休息间隙,我们想就一个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采访一下与会的各位领导。Le’s go!
记:各位领导辛苦了!我是刨根问底栏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组的贾记者。耽误各位几分钟的时间想就一个困扰莘莘学子多年的问题向各位请教一下。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战功赫赫的大英雄,可,我们的毛主席却不这么认为。你们觉得你自己什么样,来说一说,以正视听。同时。我们也想明确知道我们的毛主席对这几位的印象到底怎么样?如何评价的?
秦:我!39岁统一六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千古一帝”说的就是寡人!……
毛:你焚书坑儒,箝制思想。武力不能解决所有的事。
汉:我刘彻,15岁登基,光皇帝就干了54年。北击匈奴,拓展疆域。
毛:只知干仗,不懂文治。
唐:我老李在巩固边防之余,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毛:那是你老子给你撇的家业好。其实你在他们几个当中,是比较好的一个。
宋:我可没有老子撇家业。我觉得我干得还不错。
毛:你也当了不少年一把。你写过一篇像样的东西了吗!写不出《日子》,写不出《月子》,哪怕你写个《伺候月子》呢。
成:……
毛:行了,行了,老成你就别说了。这几人中,你最逊!除了知道提溜个弹弓打鸟,别的啥也不会。别说写书了,看书都看不下去……
记:好好好!几位打住,我们了然了。好家伙,再聊一会非打起来不可。你们继续会谈吧!古得白了!
【设计意图】不少学生包括个别教师都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毛泽东对他们五帝的评价师一样的,其实这种观点师错误的。毛泽东对前四人评价是基本一样的,既承认他们有很多功绩,但均文治不足。而对成吉思汗,则基本没有肯定任何方面,师完全的否定。为了让学生明确这点,所以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
师:同学们演得可真好!语言风趣诙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在嬉笑中学到了知识。其实,大家应该知道,在这里作者要批判的是封建主义,在委婉议论中寓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公正批判,借幽默设喻点出了他们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从同学们的表演中,从我们的资料中,我们可知毛泽东对这几个帝王总评是“惜”,你能体味出其中的含义吗?
生1:“惜”字委婉准确,有褒有贬,肯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这些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也委婉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指出他们不善“文治”,个人文学才华也有欠缺。
生2:“惜”的含义很丰富:第一,“惜”中有褒扬;第二,“惜”中更有批评;第三,“惜”中有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分析下片的抒情议论。其中比较大的活动是锻炼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六方会谈”。
小结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头头是道,表演得惟妙惟肖。在作者眼中五位杰出的帝王都不在话下,那到底谁才是文武兼备的风流人物呢?
四、看谁主风流——赞今朝英雄
生1:人民群众。
生2:革命群众。
生3:革命军队。
生4:革命领袖。
师点拨: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的“风流人物”是指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现在也有专家提出,这里“风流人物”既指无产阶级革命群众,也可以看成是作者的自况。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风格上是有差异的,在散文和诗歌里的人物形象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卜算子·咏梅》和《沁园春·雪》在风格上的异同以及本单元涉及的毛泽东的形象的区别。
活动六:比较之《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表格。
题目 相似或相通之处(表面) 相异之处(实质)
《卜算子·咏梅》
《沁园春·雪》
展示部分答案后,师生完成表格。
题目 相似或相通之处(表面) 相异之处(实质)
《卜算子·咏梅》 悬崖百丈冰,山花烂漫 “冰”是逆境严酷的象征,烂漫山花的想象是战胜严酷冰雪的预期。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红装素裹 冰封和雪飘是一种壮美。把冰雪作为英雄主义的赞颂对象。
比较之毛泽东形象。
指导语:在本单元,我们已经读过与毛泽东相关的三篇诗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毛泽东形象有何不同。(投影出示)
课文 体裁 人物形象
《黄河化险》 散文
《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诗歌
优秀答案展示:
课文 体裁 人物形象
《黄河化险》 散文 是伟大又普通的人,在危急关头,大智大勇但也会发脾气骂人;决策思考之时,暴躁,决定后轻松幽默;受批评脸会红。
《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诗歌 有一种以逆境为美的骨气,乐观。作者的形象是诗化、理想化了的。
【设计意图】比较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贯穿我们这套北师版教材的编排理念。所以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后记:
亮点:1.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有逻辑性。
2.活动设计突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长城 茫茫
大河 顿失
山 舞
原 驰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秦皇汉武 略输
唐宗宋祖 稍逊
成吉思汗 只识
总
分
望
想象
实
虚
过渡
评古
颂今
惜
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