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D A C B C D A A B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A C B C D D B A C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50分。
26.(20分)
(1)生产力发展,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产生;民族意识逐渐觉
醒;民族国家逐步形成;王权逐渐强大;各种政治实体逐渐壮大(自治城市力量壮大);教
权垄断地位开始动摇。(8分,任答 4点即可)
(2)趋势:由西欧向欧洲和世界扩展;由批判教会神学观念转向全面抨击封建王权、教权、
特权;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反封建从隐晦转向公开。(6分,任答 3点即可)
意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宣扬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资
产阶级的壮大;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条件。(4分,任答 2点即可)
(3)思想解放是政治变革的先导,政治变革深化思想解放。(2分,言之成理即可)
27.(18分)
(1)玉米在 16 世纪中期已经在德国的庭院中广泛种植;玉米在 17世纪初已成为重要的粮
食来源;玉米由观赏性植物逐渐转变为农作物;由个别地区传播转变为欧洲广泛传播。(6
分,任答 3点即可)
(2)增加了粮食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畜牧业发展;改变了饮食结构;促进了人
口的增长;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王权的强化和国家的扩张;过度开垦破坏
生态环境;客观上为奴隶贸易创造条件。(8分,任答 4点即可)
(3)交通条件;贸易往来;人口迁移;统治者政策;物种自身的适应性;科技发展水平等。
(4分,任答 2点即可)
28.(12分)
评分建议:
一等(12~9分)①紧扣材料,论题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阐述;③论证充分,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④结论明确,与阐述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同时有一定的总结升华,不
能简单重复论题。
二等(8~5 分)①能够结合材料,论题较明确;②引用相关史实,阐述角度单一;③论证
较完整,表述清楚;④结论明确,不能简单重复论题,与阐述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等(4~0 分)①偏离材料主旨,论题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
不清楚;④结论错误或简单重复论题或无结论。
示例一:论题:《权利法案》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阐述: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1689年,议会通过《权
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国王仅保留行政权和人事任免权。该法案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司
法权、行政权和军权,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该法案推动了英国民主化的进程,为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综上所述,《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标志着英国统治方式从人
治走向法治,资本主义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示例二:论题:法律文件的制定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
阐述:公元 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励精图治,希望重振罗马帝国的国威,由于历
代法律规模庞大驳杂,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查士丁尼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剔除
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维系了帝国的统治。
再如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建立了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因此,美国于 1787 年制定宪法,实行联邦制,建立了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政体。这部宪法也成为世界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维护了美国社会的长期
稳定。
总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法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
共同作用的产物。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9:10-10:40)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下表为《汉谟拉比法典》内容节选。据此可知,该法典
条款 内 容
第25条 任何房屋失火,前来救火之自由民觊觎屋主之财产而取其任何财物者,此人应投 于该处火中。
第102条 倘小商贩向大商人借钱作为做生意的资本,但无论到哪里,总做亏本生意,这样, 他就得把所借的资本如数还给大商人。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源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B.维护了世袭的等级秩序
D.注重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2.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和玛雅文明都有洪水灭世的神话传说;古代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文明
A.呈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B.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
C.交往的趋势不断加强
D.发展水平已趋于同步
3.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共有陪审员6000人,议事会成员500人,各种官吏700人,弓箭手1600人,骑士、卫士、重装步兵合计约4500人,每天领取津贴的人员多达20000余人。陪审员虽为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150-200天。这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C.雅典法律体系逐渐完备
B.雅典是希腊最强大的城邦
D.雅典民主存在一定局限性
4.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式的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据此可知,亚历山大远征
A.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
C.导致了东西方宗教间的冲突
B.推动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D.改变了东方国家的社会形态
5.中古西欧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成为封臣。13世纪时,德国一个男爵有20个封君,还有一个甚至有43个封君。这说明中古西欧
A.封君封臣制度彻底瓦解
C.存在政治上的分裂割据
B.封建贵族力量发展壮大
D.民族国家意识不断增强
6.有学者指出:“中世纪城市之新政治形式,乃一种代议政治,市参议会乃由大多数之城市教区居民代表所组织。”据此可知,中世纪城市的政治形式
A.取代了封建专制统治
C.标志着旧时代的结束
B.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促进工业化快速发展
7.拜占庭帝国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甚至可以说,拜占庭的法律和官僚机构是从罗马晚期的政治制度直接演化而来的。这表明拜占庭帝国
A.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深受西方传统文明影响
B.具有政教合一的特征
D.疆域地跨欧亚非三洲
8.日本从7世纪至17世纪末的千余年间,先后采用了中国的《元嘉历》《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尤其是《宣明历》,一用就是八百余年。这可以体现出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日本对农业非常重视
B.理学在日本具有正统性
D.日本深受中华文化影响
9.据考古资料显示: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内有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围墙周围还发现了生产工具、作战武器、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世界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陶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据此可知,大津巴布韦
A.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C.手工制造业领先于世界
B.是古代世界的贸易中心
D.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10.在印第安文明中,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科学技术极为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西欧殖民者人侵前,印第安文明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刀耕火种阶段,长期使用石制工具。这说明
A.生产力水平影响了文明的演进
C.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文明
B.宗教信仰阻碍了文明的进步
D.美洲地区未出现文明的曙光
11.最先支持哥伦布远航计划的是西班牙高僧约翰·佩雷斯和骑士团长官安东纽·摩拉赤纳,在这二人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大商人、银行家和贵族都开始支持哥伦布。最终,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达成协定,支持探险。这表明开辟新航路
A.开始于天主教会的积极推动
C.得益于封建王室的宗教狂热
B.符合社会众多阶层的利益
D.巩固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12.史书记载:“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烹饪方法的改进
C.全球航路的开辟
B.气候环境的变化
D.饮食结构的调整
13.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阿姆斯特丹设立证券交易所;1609年,荷兰成立阿姆斯特丹银行,为其世界贸易提供金融服务。据此可知,当时的荷兰
A.国际贸易推进了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
B.成为了世界贸易的中心
D.实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下图为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据此可推知,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C.西班牙主导资本输出的进程
B.大西洋的三角贸易日渐萎缩
D.世界贸易刺激中国经济发展
15.1348年,欧洲爆发黑死病并蔓延,教会宣传黑死病是上帝的惩罚,但教士本人也不能幸免。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灾难
A.摧毁了天主教会思想垄断地位
B.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复兴
C.导致了瘟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16.16世纪,新教徒认为每个信徒都可以独自同上帝“协调”,上帝是通过《圣经》同信徒讲话。因此,所有的信徒都应当学会识字以便阅读《圣经》。这表明宗教改革
A.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宣扬了“因行称义”的观念
D.推动了民族教会的形成
17.近代科学是启蒙思想家们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已不单纯是一种自然知识体系或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工具,而是代表了一种崭新的精神、一种独特的文化。这说明
A.民众普遍具有理性精神
C.科学进步推动思想解放
B.科学成为唯一思想权威
D.启蒙运动源于近代科学
18.下表为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部分)。据此可知,英国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税金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解散议会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B.存在有限王权的传统
D.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
19.“其时意大利已支离灭裂,分为十五小国······拿破仑废其小朝廷,锄其家族,将封建积弊一廓而扫之,以法国民法之自由精神,施行于其地······”这表明拿破仑战争
A.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B.重建了欧洲政治秩序
C.传播了民族民主思想
D.摧毁了欧洲专制统治
20.英国、美国在革命时期就已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但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城市居民收入房租或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农村居民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才享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中也保留有奴隶制。这说明
A.理性王国难以实现
C.贵族特权并未受限
B.资产阶级虚假革命
D.民主政体有待完善
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据此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
A.强化了皇帝的专制独裁
C.保障了议会的民主权利
B.践行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D.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22.许多工匠出身的人成了科学家或社会名流,如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成了博士,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发店学徒出身的阿克莱特和“运动员”火车头的制造者、煤矿工人出身的史蒂芬孙都成了上流社会的一员。这一现象
A.代表了电气时代的社会进步
C.反映出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
B.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的动力
D.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广泛传播
23.直到19世纪末,英国很多人都认为煤烟是很有价值的解药,烟中的硫磺和碳是强效消毒剂,可以对抗瘴气,为空气消毒。这反映出当时
A.环保尚未得到普遍重视
C.工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果
B.新兴科学仍然不够完善
D.社会需求推动工业进步
24.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工人阶级进行了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的斗争。但直到1843年,马克思在提到工人运动时说,他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自己对未来应该怎样没有确切的看法。这反映出当时的工人阶级
A.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希望建立工人政党
D.斗争方式多种多样
25.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这说明巴黎公社
A.巩固了工农联盟
C.体现了主权在民
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
D.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世纪末期,社会生产力提高,商业贸易发展,早期殖民掠夺已经开始。······民族国家正在形成,业已强大的王权再也不能容忍教皇特权,新兴资产阶级则要求夺取教会财富。德国,实力雄厚的诸侯,漠视教廷圣谕,自行其是。意大利布满各种类型的政治实体,北部发达的城市共和国,早将教皇、教会置于一旁。
-摘编自朱锡强《西欧中世纪教权与俗权的斗争及消长》
材料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传播范围 意大利→欧洲 德国→欧洲 英国→法国→欧美→全世界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矛头指向 教会的神学观念 天主教会 封建神权、专制王权、封建特权
群众基础 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 国王、贵族、民众 资产阶级
基本形式 借用古希腊、罗马文化 宣扬人文主义 披着宗教外衣,利用世 俗力量挑战教皇权威 公开反抗封建专制王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演变趋势并简析其共同意义。(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政治变革与思想解放的关系。(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这幅图(右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1542年,被录入在德国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
1601年的一份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文献说,“玉米被最贫穷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赖以维生的资源”。
-摘编自张箭《新大陆玉米在欧洲的传播研究》
材料二 玉米比小米、高粱和块茎植物都要容易保存得多。因此,酋长和国王们可以通过集中储存、集中分配食物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在非洲西部的林带,玉米推进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国家的产生。阿萨迪王国自17世纪70年代后开始进行扩张,而其先头部队就以玉米为食,因为士兵们在远方的战役中可以随身携带这些食物。对于商人驼队来说,玉米也是很好的便携食品。因此,玉米还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
-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根据材料一,对于研究玉米在欧洲的传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玉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带来的影响。(8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物种交流的主要因素。(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法律
法律名称 主要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 涉及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 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查士丁尼法典》 皇帝敕令及权威的法学家对于法律的解释,明确宣布皇权无限,维护教会利 益,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
英国《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美国1787年宪法 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联邦制,确立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 为原则的资产阶级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
《法国民法典》 民事权利的规定;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 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部或多部法律,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