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1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11:1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宋帝国的立国精神:抱残守缺,苟且偷安,过一日算一日,将就一天算一天···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印象,认为那时的中国社会跟它的宋政府一样,也是堕落的。
其实不然,而且恰恰相反。整个宋帝国时代,起自十一世纪,经过十二世纪,再到十三世纪,二百余年间,它的物质文明,有辉煌成就,不但超过中国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超过同时代的西方世界。最保守的观察,中国至少比欧洲进步一百年。
——柏杨《中国人史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清明上河图》
边境贸易繁荣
仇英摹本上的书坊
【时空定位】
请根据“时空定位”并结合教材思考: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经济变化:
社会变化: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3、经济重心的南移
1、门第观念淡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人身控制相对松弛等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根据教材60页梳理农业发展概况
基础梳理
发展概况 意义
(一)农业之变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经济结构: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
物的农户
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种植:宋朝开始,元朝逐渐
普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边疆开发: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
边疆农业有显著进步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北宋《耕获图》(局部)
插秧与收割同时进行
(作物一年多熟)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耕作制度:
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的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经济结构:
空间分布:边疆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粮食产量提高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棉花、茶叶、蚕桑等)
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宋代的桑、麻、棉、茶、甘蔗、果树、花卉、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逐渐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 ——游彪《宋史》
(一)农业之变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之变
相关史料
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中外历史纲要》上
粮食产量提高
人口增长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二)手工业之变
基础梳理
部门 发展概况 意义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根据教材60-61页梳理手工业发展概况
(1)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
花瓷和釉里红
北宋煤的开采量很大,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元朝烧制出新型的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二)手工业之变
元朝彩瓷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宋朝五大名窑:汝、官、定、哥、钧
拉煤的驴
煤灶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江西信州“常募集十万人,昼夜采凿,得铜、铅数千万斤”。
——《宋会要辑稿·食货》
北宋用冷锻技术制造的铁甲“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
——沈括《梦溪笔谈·器用》
采矿业发展
金属冶炼技术提高
有钱莫买金,
多买江东纸,
江东纸白如春云。
——王令《再寄满子权二首》
印刷业带动造纸业发展
(二)手工业之变
仇英摹本上的书坊
农业发展
粮食增加
种植经济作物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手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和消费形式。 ——马克思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关系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驼队:
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
码头卸货:
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
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外来商品,海外贸易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运钞车:
货币需求量大、铜钱笨重
占道经营:
打破空间限制
栀子灯与灯箱:
打破时间限制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相关史料
重点探讨
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外卖
茶坊
美容店
酒楼
修车店
饮料店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重点探讨
根据教材60-61页梳理:宋朝的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成就 具体表现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
边境贸易
海外贸易
货币流通
城市兴盛
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
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榷场】辽宋夏金和平时期,各政权在彼此接界地带设置的定期互市市场。宋朝向辽夏金输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辽夏金则向宋朝输出牲畜皮货等。
——摘编自张海鹏《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榷场贸易(官方、边境)
上京
中京
大都
东京
临安
曲阳
洛阳
潭州
鄂州
健康
苏州
成都
商业中心
港口
广州
泉州
明州
外贸
航线
宋元经济分布示意图
兴庆
榷场
1、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海外贸易繁荣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代纸币
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
货币需求量剧增
商业革命
货币革命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重要财源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1、商业的发展
课前预习作业:纸币在宋朝出现并使用的条件有哪些?
1、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2、商品流通量大,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3、铺户恪守信用,交子逐渐赢得很高的信誉;
4、印刷业在宋元时期的迅速发展。
外 郭 城
唐长安城
对比唐长安城和北宋都城汴京,指出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呈现什么新特点?政府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新特点:打破时间限制;打破空间限制;经济功能增强
经济政策变化:官府对经济管理放松。
2、城市的繁荣
二、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南移的过程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魏晋南北朝
永嘉之乱
江南开发
唐中叶后
安史之乱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两宋之际
靖康之变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三、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格局的变化)
元朝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2、南移的影响
(1)经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
商品经济发达。
(2)交通:海上交通运输改善,
海上贸易繁荣。
(3)人口: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比重不断增长。
(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
(5)文化:促进南方文化教育事
业发展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
三、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格局的变化)
B
重点探讨
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南北分卷的做法?
(北宋)自进士科一并之后,榜出多是南人预选,北人预者极少。自哲庙(宋哲宗)以后,立齐、鲁、河朔五路之制,凡是北人皆别考,然后取人南北始均。
——马端临《文献通考》
南北分卷
(2)对南方考生来讲不是很公平,存在一定的地域歧视,易引起南北矛盾
(1)顺应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有利于兼顾地区平衡,改变官员队伍中南强北弱的现象
相关史料
三、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格局的变化)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马克思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1、宋朝社会有何新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平
民社会的到来。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重视门第→不问家世
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
主奴依附→自由契约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贵贱有序→身份平等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
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
对松弛。
不抑兼并、管理放松
四、社会的变化
课前预习作业:
材料1: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材料2: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稿·选举》
材料3:“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4: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1、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
2、科举选士不重家世
3、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4、官府对土地买卖等限制松弛
榜下捉婿
在宋朝时期,若是读书人能够金榜提名的话,那么很可能福泽门墙,使得家族兴盛起来。因此在科举之后发榜之日,各地的富绅们都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来做女婿。全国各地富人为了攀上新科进士,不仅招对方为女婿,还会许下重金。
思考:宋代择偶标准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重视门第
不问家世
社会新变化①: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宋太宗时,京师有一名市民击登闻鼓,起诉其家奴丢失了他家的一头猪,要求家奴赔偿损失。太宗下诏:“赐千钱偿其值。”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思考:故事中市民和家奴的关系反映了什么新变化?
奴婢获得了人格上、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社会新变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经济政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宋)袁采《富家置产当存仁心》
社会新变化③: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千年田换八百主
——(宋)辛弃疾
南宋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重点探讨
1、门第观念的淡化,平
民社会的到来。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
等,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
对松弛。
四、社会的变化
2、宋朝社会的新变化带来了什么影响?
2、促进阶层间的纵向流动
1、促进自由迁徙、空间上的横向流动
3、促进人们人格与法律上的平等
连连看:
新变化
影响
纵向流动有通道,横向流动不受限
阶层的
纵向流动
空间的
横向流动
唯有流动才能焕发出社会的活力
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和对外贸易方面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速了南北经济的差距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在社会方面,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普遍发展之下,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经济之变:商业化、市场化、货币化、城市化
社会之变:平民化、契约化、平等化、流动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经济之变
二、社会之变
1、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3、经济重心南移(经济格局之变)
1、门第观念削弱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