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15:56:04

文档简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班级: 小组 : 姓名: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与政权的建立,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核心 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架 构 知识结构 (图、表)
方法结构 自主 · 合作
【导入课题】(约1分钟)
【课内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崛起与分立)(自主学习约 10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36内容,初步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契丹族与党项族的兴起
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北宋
西夏
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战争与和平)
辽太宗(五代十国):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用示意图将辽宋之间关系的变化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思考:辽对北宋的战争是正义的吗?宋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吗?
材料一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辽撤兵,北宋答应送辽“岁币”银10万两,绢10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材料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小组交流,全面客观的评价《澶渊之盟》。
辽:
北宋:
中华民族: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动荡中融合)
材料一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专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
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宋史·夏国传》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材料三:契丹语中的某些汉语借词,如“皇帝”、 “太后”、“太子”、“公主”等,在契丹大字中均直接借用汉字,书写这些单词的契丹大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均与源出的汉字相同。
结合材料和教材归纳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在碰撞中进行民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回顾已知】
(知识梳理约4分钟)
四、自我检测(应用新知约6分钟)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女真族 C.汉族 D.匈奴族
2.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匡胤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 )
A、秦桧 B、 寇准 C、阿保机 D、岳飞
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
A、金 B、西夏 C、辽 D、蒙古
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五、课后反思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班级: 小组 : 姓名:
学习目标 ①知道辽、西夏、北宋之间的和战;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②正确认识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
核心 澶渊之盟
架构 知识结构(图、表)
方法结构 自主
【自主预习】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兴起背景: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________、________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________、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_________。
(3)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兴起背景: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________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3)统治措施:仿效________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________,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____________。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__________的冲突加剧。
2.表现:
宋太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战争 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军打退辽军
议和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
影响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____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2.议和
(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________向________称臣,宋给西夏________。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应用新知】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中)
1.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政权,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赵佶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
2.右图是被世人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
A.契丹族 B.匈奴族 C.党项族 D.鲜卑族
3.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澶渊之盟”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时间 B.订立双方 C.内容 D.影响
4.11世纪前期,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
A.元昊 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德光
5.2018·南宁新民中学期中 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岁币
6.2018·南宁三美期中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建立政权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澶渊之盟 ④宋夏和议 ⑤西夏建立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⑤③① C.①②③⑤④ D.②①③⑤④
7.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8.在探究宋辽、宋夏和战关系后,小明同学列出了以下四个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
A.北宋给辽岁币 B.北宋向辽称臣 C.西夏给北宋岁币 D.北宋向西夏称臣
9.归纳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归纳比较学习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
A.结束双方长期以来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要给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0.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由此判断,他的论文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民族的交融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夏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名义上向宋称臣,奉正朔;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另外,每年还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000两,绢23000匹,茶1万斤。
(1)材料一中的和议被称为什么?这一和议的签订是在哪一场战役后?
(2)材料二和议签订时的“夏国主”是谁?分析夏与宋和议的原因。
(3)比较这两次和议,它们相同的内容是什么?
(4)两次和议在客观上有何积极作用?
【妙招助学助记】辽、北宋、西夏政权并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要点探究】 客观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一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宋辽以白沟河为界(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吗?”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
阅读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澶渊之盟。
【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