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部编版 历史(八上)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2)抗战相持阶段,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日本在抗战不同时期的采取不同的侵华方针,为什么?
(1)抗战初期,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以军事打击国民政府为主、政治招降为辅。
正面战场抗战
敌后战场抗战
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导入新课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板书课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速战迷梦何以破产?
新课标: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的基本史实;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3、知道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落在了共产党身上。(唯物史观)
4.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提升素养 立德树人
国民党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战场。
共产党
敌后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大会战概况
名 称 时 间 日军 中国军队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1月 30万 70万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1月 14万 28万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5月 24万 60万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10月 35万 110万
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
新课讲授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国民党四次大会战的史实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战略位置
台儿庄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为山东南大门,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
日军意图打通南北战场
日军进攻台儿庄的目的是什么?
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战果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概况
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场重大战役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下列填空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台儿庄战役的时间、地点、领导者、战果、影响。
日军目的:
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视频:台儿庄大捷
经过
兵力
中方
日本
29万
5万
将领
李宗仁
板垣征四郎
矶谷廉介
台儿庄
徐 州
临 沂
滕 县
板垣师团
矶谷师团
3月底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
城内激战三昼夜
包围日军
全面反攻
4月初
日军撤退
敢死队
结果;前后历时近1个月,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远远劣于日军的情况下,击溃日军精锐第5、10师团对台儿庄的进攻,歼敌1万余人,击毁坦克战车数十辆。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缴获的日军坦克
汉口举行胜利大游行
血战台儿庄——真实的历史
台儿庄战役的结果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台儿庄战役的重要意义?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战役进攻中的一次败退。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
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台儿庄战役获胜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台儿庄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英雄故事
说一说:从这些英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精神?
在台儿庄战役中,川军师长王铭章率部守卫滕县,抱定 “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决心,与敌激战。大部分将士领牺牲后,王铭章将全师名册交给副官,令其乔装出城,回四川慰告家乡父老,说王铭章与全师子弟已报国尽忠。王铭章阵亡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国葬。毛泽东敬送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增光。”
时间:1938年6—10月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中国政府抵抗消耗日军,以空间换时间,最后转变敌攻我守的战争态势。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
探究1:日军为什么进攻武汉?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重要的交通中心,也是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但部分军政机构迁到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的中心。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探究2:中国军队为什么要守武汉?
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目标导学二、武汉会战(保卫大武汉)
视频: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指挥
兵力对比
战术
战役
特点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蒋介石
万家岭大捷歼敌3000人
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重,创抗战以来规模之最
日本(40多万+空军、海军)VS中国(100万)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力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武汉会战概况,知道其意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 史称花园口决堤。
花园口决堤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显示了国民政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花园口决堤
黄泛区
1938年9月28日至10月10日,历时12天,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万余人,日军遭到毁灭性打击,被歼1万多人,被俘百余人,满山遍野皆为敌尸、弃械。这次战役是赣北战场上的空前恶战,也是空前的胜利。是中国战场唯一一次全歼整个师团的战役。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
万家岭大捷
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齐名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战绩:
①战术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
②结果:
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么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了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1)结果
2)意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1938年6月——10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结果、意义
广州失陷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
1938年广州沦陷
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武汉会战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目标导学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天炉战法,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天炉“是将兵力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
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它因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
【材料链接】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依据材料分析日军再次进攻长沙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第三次长沙会战概况 时间
背景
目的
指挥与兵力
中方战术
经过
意义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
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进攻长沙。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立足史料实证,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概况,知道其意义。
日军为牵制湖南国军,配合日军进攻香港。
薛岳 、17万 PK 阿南惟几、6万
“天炉战法”
视频: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军队指挥官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②中国军人的顽强奋战,不怕牺牲;
③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
在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反复争夺阵地。增援的三路日军分别被中国军队击退。进攻长沙外围的日军,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问题、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是依靠什么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
材料一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高昂的士气、正确的领导、上下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
豫湘桂战役
原因: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概况:
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结果: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得大部分地区和贵州省得一部分
国民党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
豫湘桂战役
豫:河南
湘:湖南
桂:广西
难点释疑
问题、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正处于危机中。最近的失败暴露了它军事上的无用,而且将加速正在到来中的经济灾难。在以建设性的办法应付这些危机方面采取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在实现民主团结方面顽固不愿意放弃追求自我利益,以及蒋本人在国民党参政会和双十节的讲话,都是国民党领导破产的充分证明。
——【美】谢伟思:《在我们与蒋介石的关系中需要有更大的现实主义》
材料二 刘少奇在指示中写道:“汤恩伯在河南几乎完全溃败,国民党腐败无能已达到惊人程度,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更加明显的看到是落在我党身上。”
——《七大代表在七大》
国共两党需要团结抗日,一致对外;国民党腐败无能;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落在了共产党身上。
资料四:指挥单位过多,就是历次会战失败的一大原因。到武汉会战时……师上有军、军团、集团军、兵团,以至战区长官部,真是极叠床架屋之能事,欲其不误事机,又如何可能?争名誉、争地位,是官僚主义的遗毒,然而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资料五:民众在战地所发挥的力量,实在可说是微乎其微……有的部队纪律太坏,无法赢得民众的好感,固然是一个原因;而民众知识程度太低,缺乏国家民族观念,也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 ——以上资料均摘自《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
资料一: 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我方官兵未受严格训练,军纪废弛,战斗力薄弱,新兵未经训练,即仓促开赴前线应战,无异驱羊以喂虎口。
资料二:蒋先生为巩固其独裁政权,竟不择手段豢养特务,鱼肉人民。知识分子偶有批评蒋先生的,辄遭迫害……金融市场悉为官僚资本所垄断,皇亲国戚,权倾中外。上行下效,贪污之风弥漫全国。
资料三:军事上的遭乱也不在政治之下……在武器、弹药、被服、粮饷各方面,中央军得到无限制的补充,杂牌军则被克扣。战略错误亦多,……任敌方海、陆、空军尽量发挥其优越性能。 ……死守南京,又铸下第二大错。
——以上资料均摘自《李宗仁回忆录》
小组合作,结合所学和以下资料共同分析探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中日双方军队兵力、战斗力相差悬殊(国力)。
2.国民政府独裁专政、政治腐败。
3.军事上对军队不能一视同仁、战略错误多。
4.军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5.民众的力量没有发挥出来。
外患 内乱
6.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谈谈你对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正面战场的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还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武汉会战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最大的一次败仗)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使中国丢失大片领土
中华儿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役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2022年湖北恩施)“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面对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抗击,筑起了血肉长城。下列抗战史实搭配正确的是
A.彭德怀——淞沪会战 B.谢晋元——台儿庄战役 C.张自忠——枣宜会战 D.李宗仁——平型关大捷
2.(2022年云南昆明)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会战。1938年3月,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一场胜仗:这场战役是
A 枣宜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大捷
3.(2022年山东潍坊)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C
B
中考链接
A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