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时跟踪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16:4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时跟踪练
一、单选题
1.读图①到图④,下列根据图中的口号概括的主题,最准确的是
A.近代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历程 B.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D.近代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
2.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战争的形势示意图。这一形势的到来和结束,使得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宣告结束
C.中共着手调整党的工作重心 D.日本被迫暂时调整侵华策略
3.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问国民党当局谈判。其主要目的是( )
A.推动抗战胜利 B.讨论国民党的改组
C.争取和平民主 D.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
4.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今称十四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开国大典
5.毛泽东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足迹,也是解读革命文化的独特文本。下列毛泽东诗词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心和决心的是
A.《沁园春长沙》 B.《西江月井冈山》
C.《七律长征》 D.《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1949年3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的社论。社论指出,只有恢复和发展生产,“才能够充分而便宜地供给乡村以必要的工业品,而换取其农产品,使乡村和城市,从相互敌对转变为相互依存。”这一社论
A.体现了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B.宣告了革命工作重心完成转移
C.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D.重申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7.英国记者杰克·贝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写道:1948年“广东一家造纸厂,竟买进800箱票面100~2000元钞票,当作造纸原料”。此记述
A.意在配合中共的反蒋斗争 B.揭示了国民党失败的根源
C.反映了当时造纸原料奇缺 D.表明国统区经济走向崩溃
8.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9.辽沈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这一论断源于( )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B.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
C.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 D.国共军事态势对比的变化
10.图2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略行动,该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掲开了战略反动的序幕
C.导致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D.吹响了战略决战的号角
11.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闭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宣称:“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这表明,此时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条件成熟 B.社会主义原则日益深入人心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确立 D.中共民主建国主张顺乎民意
12.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
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 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
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 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
13.在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泽东的主要意图是
A.警惕共产党人出现骄傲情绪和腐败政治
B.证明共产党人无往不胜
C.说明敌人的糖衣炮弹比枪炮更加厉害
D.告诉大家全国革命已经取得胜利
1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现在准备随军南下的五万三千个干部,是很不够用的,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为新政权的建设提出发展方向
B.确立解放军战斗职能向政治职能转变的方针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基石
15.毛泽东曾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下列能体现这一“转折点”的是
A. B.
C. D.
16.下列表述符合下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A.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B.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C.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7.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几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中国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840至1900年列强发动四次侵华战争是怎样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二中的“八一枪声”指哪一次起义?起义有何意义?“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哪一会议?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例举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为五四运动,②为土地革命时期建立革命根据地,③为抗日战争,④为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四幅图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故答案为C项;②④两幅图与反侵略无关,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不是解放战争,排除B项;四幅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D项不符合“最准确”的要求,排除。
【点睛】近代中国人民开展的斗争属于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抗本国封建势力追求民主进步,即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C
【详解】根据材料沈阳、北平、徐州等地名可知,这一地图反映的是三大战役的形势图,C正确;AD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是在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排除。故选C。
3.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此时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是为了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意图争取和平民主,C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不是为了国民党改组,排除B项;重庆谈判后国民党撕毁协定,发动了内战,因此并没有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由材料“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故选C;黄埔军校于1924年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开国大典发生于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失败的标志是解放军占领南京,D项正确;ABC项均不涉及解放军占领南京,排除。故选D项。
【点睛】
6.A
【详解】根据“才能够充分而便宜地供给乡村以必要的工业品,而换取其农产品,使乡村和城市,从相互敌对转变为相互依存。”并结合材料的时间可得出,这一社论体现了七届二中全会中将工作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展经济建设的精神,A项正确;社论并不是工作重心转移的标志,排除B;材料并没有特指是工业化,排除C;革命模式是以农村为中心,排除D。
7.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国统区通货膨胀导致的恶果,表明当时国统区经济走向了崩溃,D项正确;材料的记述只对国统区经济现象进行了描述,不是为了配合中共的反蒋斗争,排除A项;材料现象只是国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根源是政治统治腐败,排除B项;材料中拿钞票当作造纸材料,反映了货币的极度贬值,不能说明造纸原料奇缺,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依据材料中“1948年4月30日”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态势明显转折,符合题意,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C选项错误,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D选项错误,北平和平解放于1949年1月,不是这一宣言发表的背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辽沈战役歼敌47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军队,因此,毛泽东充满信心地预计再过一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了,D项正确;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A项;“土地改革农民革命性提高”不是该论断的根源,排除B项;“国民党已丧失了美国的援助”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详解】根据示例图中“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可知,这一战略行动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是1947年6月,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正确;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是在1946年,排除A;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国民党专制独裁导致,而非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导致,排除C;辽沈战役吹响了战略决战的号角,排除D。
11.D
【详解】材料反映了1948年4月,中共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这说明了中共的主张满足了各党派和百姓的诉求,顺乎了民意,D项正确;1948年4月正值解放战争中后期,筹建新中国、召开政协会议的条件尚未成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原则的信息,排除B项;1948年4月,中共尚未取得领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深受日本的欺凌,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沦陷,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队在足球比赛中“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极大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因此,“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国家对体育竞技的重视,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当时中日足球比赛并不是为了开启国际交往大门,早在1937年前,中国的国门就已经打开,排除B项;国家综合实力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但竞技结果是受到多方面影响,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材料“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表明,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毛泽东要全党注意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腐蚀以及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防止骄傲自满和政治腐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共产党人无往不胜,故B项排除;材料不是比较“糖衣炮弹”和“枪炮”,故C项排除;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之时,革命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故D项排除。
【点睛】注意关键信息“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新解放的地区最紧缺的就是进行当地政权建设的干部,因此七届二中全会的建议为新政权的建设提出发展方向,故答案为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C项;这一做法是为夺取在全国的胜利作保障,排除D项。
15.D
【详解】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D正确;A是淮海战役,这一战役是战略决战的一部分,与题干中“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不符,排除;B图例中有“抗日根据地”,可知这是抗战时期,与题干中人民解放军不符,排除;C是渡江战役,这一战役后南京国民政府瓦解,与题干中“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不符,排除。
1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主要策略是“围点打援”,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徐州、双堆集、人民解放军”可以判断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争,这次战争使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B正确,C排除;A是在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排除;D是在渡江战役后,排除。故选B。
17.(1)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遵义会议;工农武装割据。
(3)救亡图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解放战争。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八一枪声”指的是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长征壮歌”中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遵义会议;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
(3)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主要是救亡图存。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农民阶级的斗争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的斗争有解放战争。
18.(1)原因:日本侵华加剧(或当时平津被日军占领,上海方面形势日趋紧张);蒋介石已深刻认识到日本就是要灭亡中国,因此中国只能以全面抗战来图存;蒋介石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意愿,双方共同努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国际形势: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等。国内形势:和平建国是人民的强烈愿望;民主党派促使国共两党谈判等。
启示: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1937年......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日本侵华加剧(或当时平津被日军占领,上海方面形势日趋紧张);蒋介石已深刻认识到日本就是要灭亡中国,因此中国只能以全面抗战来图存;蒋介石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意愿,双方共同努力,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形势:根据材料“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国际形势: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国的对华政策由“援华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等。国内形势: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人民的强烈愿望;民主党派促使国共两党谈判等。启示: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党派利益应与民族利益、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国共合作是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