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9 16:1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 课 本 主备: 审核: 时间:
课题: 第3课土地改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了解地主所有制等制度、建国初期国家状况基本史实,从中感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 权的制度改革,理解推动土地改革的原因。 2学会论从史出,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及土地改革的历 史意义。 3.梳理土地改革的制度变迁,以悯农这首古诗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土地制度的不合理 才是土地改革的真正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分析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计或备注
导入 展示古诗:《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学生活动:朗读并简单翻译问题:农夫指 的是谁?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历史脉络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梳理近代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土地改革——变革之因 出示材料: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论从史出,得出土地革命的原因:1.人均占有耕地差 距悬殊,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 的发展。 土地改革——变革之措 呈现表格(见PPT)教师活动:我们重新再研究下这个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下,土地改革的对象应该是谁?为什么?土地改革——变革之果 1、展示动画(见PPT)教师活动:通过地图动画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展示 当时具体的史料照片辅助学生进行理解2、出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 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学生活动:通过与土改前的阶层情况进行对比,推导出土地改革的第一层意义:彻底摧 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教师活动:封建土地制度的消亡,对于农民生活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呢?土地改革——总结 教师活动:梳理时间逻辑轴,将本节课关键时间整理出来,为“公元 1950 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公元 1952 年,中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公元 1959 年,西藏开始民主改革”,那么随着历史的发展,后面的时期应该是如何呢?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土地改革的思维逻辑线,在人均耕地差距悬殊的情况 下,社会经济受阻,农民渴望获得土地,土地改革势在必行,以占人口大多数的贫雇农为主 要力量,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打击地主,在土地所有、农民地位、国家发展三方面带来积 极影响,发展了农业,推动了工业化的建设,也在一定上解决了社会经济受阻的问题。
作业设计:《作业本》P10-12, 预习第,4课课前预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周
第 课时
总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