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城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独立作业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应用。
1、根据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晶tī( )透的午后,我拖着铅重似的双腿迈进这个jiǒng( )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shū( )忽,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暗黑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中考的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ù( ),羞愧地低下了头。
2.选出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
A、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B、中国海监飞机和舰队对我钓鱼岛开展海空立体巡航的消息,让国人顿感振奋鼓舞,扬眉吐气。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种种“现代元素”被嫁接进清明祭祀中,扮演着或标新立异、或荒诞无稽的抢眼角色。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B.《童年的朋友》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我们读完了这篇课文,十分感动,却不知到何处才能买到《童年》这本书?
C.一年一度的妈祖金身巡游活动拉开帷幕,队伍绵延两、三里,数万民众祈福。
D.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议案聚焦于社会保障、反腐倡廉、司法公正、生态环境、教育医疗……等重大议题,极大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5.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但余钟磬音。
(2)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克有终。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孤雁》一诗中“: , 。”写出了其念群深切的心理。
(6)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喜欢荷,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两句咏荷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发现,我们地区捕食青蛙的现象较为严重。请以“保护青蛙”为内容拟一条公益广告词。(构思新颖,语言生动,20字以内,2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王维的《山居即事》一诗,完成第8题。(4分)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7.(1).诗中描写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的是哪一联?(2分)
(2).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书谢御史
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
【注】①九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
_____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2分)
_____
(三)阅读《灰霾最少还要持续20年》一文,完成12一14题。(8分)①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河北兴隆有雾灵山,顾炎武有言“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云南兰坪有雾湖,每当天气变化时湖中就会“喷雾”,最为神奇的是有时雾会像一条白龙一样从湖面上盘旋升起;还有新安江上“白沙奇雾”,天柱山上的“雾潮云浪”;至于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而在吉林的雾凇岛,你还能欣赏到“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的“江雾团涌”和“雾凝琼花”的绮丽景观。②如今,“雾都”已不再有浪漫神秘的气息,也失去了迷离缥缈的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我国的空气质量尽管标准与国际接轨了,但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还是令人触目惊心。③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公布了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主要分析指标为空气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中国的北京位列第1035位。④2013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澳大利亚自然清新的环境成为世界空气质量前三的国度,整个澳大利亚的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水平维持在13微克。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城市不到1%。⑤我国的经济发展用3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历程,大气污染也因此有了积聚特征,被学界称为“复合型污染”。这就像是人得了综合征,临床症状有许多,各种病因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气中有多种污染物,污染物之间还可以互相转换。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摸清所有的病症,盲目地治疗一个症状就可能会加重另一种症状。⑥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这幅照片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悲观的预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五)阅读《吹口哨的男孩》一文,完成15—18题(12分) (1)男孩14岁,他的母亲带他到我家里来玩。一进门她就对男孩说,快喊阿姨,见人要主动打招呼才有礼貌。 (2)阿姨好。男孩腼腆地冲我笑,嗓音透着变声期的沙哑,他的眼睛看着脚下。 (3)儿子,你喊阿姨时要看着阿姨。他的母亲摸着他的头说。然后笑着冲我说,我这个儿子啊,跟他爹一样,太内向了。 (4)我忙着把他们让到客厅沙发上坐下。男孩坐在他母亲的身边,依然腼腆地微笑着,但是不说话。他的妈妈则在不停地说,包括努力地让自己的儿子说话。 (5)儿子,你告诉阿姨刚才我们一路上都看到了些什么。 (6)这话像是学语期幼儿的妈妈对孩子说的话,启发孩子学会表达,而这个男孩14岁,读初二了。 (7)他不吭声。他的母亲自己倒是一五一十地讲起一路上看到的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学生社团活动,顺带对儿子进行一番高瞻远瞩的教育:儿子,到了大学就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一定要参加各种活动……我笑了,说,你这真的是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儿子啊。还有,你什么都帮儿子说了,儿子当然乐得不开口了。 (8)我着急啊,她说,我儿子就是不爱说话,上课不发言,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他也不吭声,跟他爹一个样。 (9)她的语气里透着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近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 (10)我问男孩:你们老师问你话的时候你不回答,把老师弄得很着急时,你的心里是不是特别得意?是不是想着,哼,我就是不说话,看你们能把我怎么办? (11)男孩笑着点点头。 (12)我对他的母亲说,你看,不说话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也是在表明态度。你越是要他说,他越是用沉默对抗。急的是你,不是他。(13)她一脸苦笑,说,拿他们没办法。 (14)然后,她指着我女儿画的画对儿子说,你看姐姐画的画,你觉得怎么样啊?哪里画得好?她又在诱导儿子说话。 (15)男孩看着画,不吭声。她说,儿子,你看姐姐有这个爱好,你现在找到自己的爱好了没有? (16)男孩摇摇头。其实我知道他有一个爱好,拆装各种电子元器件,可是他的母亲对此极力反对。我可不想他将来和他爹一样当个电脑工程师,她说。再次否定丈夫。男孩看着自己的母亲,不吭声。 (17)对了,我以前听你妈妈讲过,说你的口哨吹得不错,要不,吹给阿姨听听。我自作聪明地在一边说。我想引导这孩子说话,我不知不觉感染了朋友的沉默恐惧症,站在了她的阵营里。 (18)对啊对啊。我儿子口哨吹得不错,经常在家里吹着口哨东晃晃西晃晃,来,吹给阿姨听听。 (19)男孩撮起了嘴,但是,发不出声来。 (20)阿姨好想吹口哨,小姐姐也想学,但是没有老师,你可以当老师哦。我说。
(21)我的女儿倒是真的想学吹口哨,她下载了一首叫《口哨》的英文歌,里面有一段行云流水般的口哨深深吸引了她。 (22)这时,我的女儿从书房走过来,把手机里的那首歌放了出来,欢快的歌唱之后,是一段口哨,十分悦耳。 (23)男孩吹了几下,却没有发出声音,然后就放弃了。 (24)他的母亲一直看着自己的儿子,看他吹不出来,便自己撮着嘴开始吹,发出来的却是嘘尿一样的声音,我们都笑了。 (25)儿子,快点,吹一段口哨给我们听听嘛。她近乎带着哀求。 (26)男孩无奈地看着她,说,我吹不出来。 (27)我们只好放弃了努力——他的母亲想让儿子吹出口哨来证明他擅长吹口哨的努力,我诱导男孩吹口哨证明我可以调动这个孩子的努力。 (28)后来,我们又七七八八地聊了一会,他的母亲带着他告辞。 (29)就在关上门一秒钟之后,我听到楼道里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我以为是错觉,但是女儿说,她也听到了。 (30)男孩胜利了。 ——2014年《读者》第5期15.根据提示,概括母子两人到我家后母亲让儿子做的主要事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儿子找爱好→_______________16.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分)(1)说出你对第②段中加点词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⑨段句子“她的语气里透着对丈夫的不满,而儿子却用近似于父亲的表现站在了他的父亲那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句子“男孩胜利了”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9.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请以“那一天,我与___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并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2)文章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那一天,我与_____________相遇
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试卷答案
12.(3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雾霾(1分),和下文写雾霾的严重危害形成对比(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8(3分)(答出两大方面就给全分,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1)她们都是懂得呵护孩子自尊的人(1分),从文中第12段中我对母亲说的话可以看出(1分)(2)她们都是懂得教育、善于引导的人(1分),从第20段、21段我通过我女儿的事例引导男孩吹口哨可以看出(1分);(3)她们都是善解人意、了解孩子想法的人(1分),从文中第16段、第17段我对孩子爱好的了解中可以看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