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1 07: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北宋的政治 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班级: 小组 : 姓名: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核心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及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影响。
架 构 知识结构 (图、表)
方法结构 自主 · 合作
【导入课题】(约1分钟)
【课内探究】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自主学习约 10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8~81内容,初步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北宋建立的概况: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北宋结束分裂局面;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一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也?”普日:“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
⑴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⑵宋太祖为了“稍夺其权”,首先导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你能讲述一下吗?
⑶赵普所说的 “权” “钱” “兵”指的又是什么 完成下表。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合作探究约15分钟 )
材料一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民间流传的俗话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材料一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材料二中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三 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材料三体现了宋太祖什么样的治国方略?他是如何具体实施的呢?
三 、回顾已知(知识梳理约4分钟)
四、自我检测(应用新知约6分钟)
1.宋太祖取得政权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 )
A.割据军阀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朝中大将发生兵变
2.下列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没有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西晋 B.隋朝 C.北宋 D.秦朝
3.北宋时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行( )年一换的制度。
A.一年 B. 两年 C. 三年 D. 四年
4.赵普建议宋太祖削弱藩镇的权力没有下列哪一项?( )
A、削夺其权 B、制其钱谷C、收其精兵 D、整顿军队
5.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关于它错误的说法是( )
A.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 B.进士的地位大大提升
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D.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6.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A.士人 B.农民 C.军人 D.商人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