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8
一、单选题
1.(2022·温州模拟)金属钛是飞机上黑匣子的主要材料,它是由钛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TiO3)冶炼而成。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2.(2022·金东模拟)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
B.0℃时,100克硝酸钾溶液中有溶质13.3克
C.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在0~ 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2022·金东模拟)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地球照片俗称“蓝色弹珠”,是1972年时宇航员在距地球4万5千公里外的太空所拍得。照片中地球上蓝色部分属于( )
A.海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4.(2022·金东模拟)如图是我国古代的火折子,竹简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简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
A.吹走了二氧化碳气体 B.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5.(2022·台州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
A.①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②向等质量的Zn和ZnO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③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D.④向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6.(2022·台州模拟)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氣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在此过程中氣化钠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7.(2022·舟山模拟)烧杯①中盛放的是物质M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8.(2022·舟山模拟)科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溶液质量减小
B.铜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甲中溶液逐渐变蓝
D.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构建的几种物质的关系图,“— ”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若甲、乙、丙分别是稀盐酸、铁粉、硝酸银溶液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铁粉 B.乙一定是稀盐酸
C.丙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D.④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2022·舟山模拟)2018年8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其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的元素符号为Li
B.锂是第3号元素是因为原子内有3个电子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g
11.(2022·定海模拟)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了21次万米深潜。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载人潜水器深潜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是:
①2FeTiO3+6C+7Cl2 一定条件__2FeCl3+2TiCl4+6CO
②2Mg+TiCl4 高温__2MgCl2+Ti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TiCl4在上述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12.(2022·定海模拟)2022年5月,中国科学家童贻刚发明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药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②力在抑制剂中排名靠前。千金藤素的化学式为C37H38N5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千金藤素由四种元素组成
B.千金藤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3
C.千金藤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2022·舟山模拟)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B.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
C.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4.(2022·舟山模拟)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5.(2022·温州模拟)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是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克
16.(2022·温州模拟)金属钛是最好的人造骨材料,被称为“亲生物金属”。工业上常用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氯化钛冶炼金属钛,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7.(2022·温州模拟)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面具备受嘱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面具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一性质( )
A. 硬度大 B.耐腐蚀 C.熔点低 D.延展性强
18.(2022·舟山模拟)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蒸馏水是常见的一种溶剂,下列有关蒸馏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导电能力强 B.它的pH=0
C.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组成 D.它是一种化合物
19.(2022·舟山模拟)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CuSO4=MSO4+C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铝 B.反应后M的化合价降低
C.M不可能是铁 D.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20.(2022·舟山模拟)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1.(2022·长兴模拟)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电解一定量的水
B.②硝酸银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至过量
C.③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
D.④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22.(2022·长兴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固、美”的特点,在1000℃的温度下也不会起泡、开裂。火炬外壳材料的选择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23.(2022·长兴模拟)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湖南华容县“土坑酸菜”的不合格制法,其中防腐剂脱氢乙酸钠严重超标,其化学式为C8H7NaO4。下列有关脱氢乙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四种元素组成 B.有20个原子构成
C.是一种有机物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8:7
24.(2022·长兴模拟)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C.给丁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
D.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25.(2022·永嘉模拟)硼酸(H3BO3)是眼药水的成分,具有抗菌消炎 平衡pH值的作用,H3BO3中B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26.(2022·永嘉模拟)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月壤,里面含有“未来清洁能源”之称的He-3原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 B.2 C.3 D.4
27.(2022·永嘉模拟)往锌粒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Fe(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质量为y1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锌
B.固体质量为y2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锌和铁
C.固体质量为y3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锌和铁
D.固体质量为y4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银
28.(2022·永嘉模拟)我国科学家用四氯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被誉为“稻草变黄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l4+4Na C+4Na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9.(2022·温州模拟)规范操作能保证实验安全。如图所示,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下列操作要求中与装置安全无关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药品
C.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
D.停止加热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30.(2022·温州模拟)如图为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中各烧杯中的液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31.(2022·宁波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过氧化氢和水 鉴别 加入二氧化锰
B. CaO 中是否混有 CaCO3 检验 取样加足量稀盐酸
C. 羊毛和棉 鉴别 燃烧
D. NaCl 固体中有少量泥沙 除杂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32.(2022·宁波模拟)小科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甲、乙实验后两试管中所含溶质分别是含溶质分别是( )
选项 甲 乙
A HCl CaCl2 Na2CO3 NaCl
B HCl CaCl2 HCl NaCl
C Ca(OH)2 CaCl2 HCl NaCl
D HCl Ca(OH)2 Na2CO3 HCl
A.A B.B C.C D.D
33.(2022·拱墅模拟)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装置与相关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制取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CO2“验满”操作
34.(2022·拱墅模拟)钪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小乐为了研究钪(Sc) 和钛(Ti)的化学活动性强弱,将Sc和Ti分别与盐酸反应,发现只有Sc表面产生气泡。据此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能与盐酸反应
B.Sc的化学活动性强于Ti
C.仅用Ti、Cu和稀盐酸,能比较Ti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D.仅用Sc和CuSO4溶液,能比较Sc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35.(2022·拱墅模拟)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
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
D.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
36.(2022·拱墅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 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37.(2022·拱墅模拟)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喷灯移至CuO处加热,最终CuO变为紫红色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B.反应过程中,CuO变为Cu
C.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C+2CuO 2Cu+CO2↑
38.(2022·拱墅模拟)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核电荷数
39.(2022·义乌模拟)如图曲线能正确描述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y随时间变化的是( )
A.锌粒投入稀硫酸中:y代表产生的氢气
B.足量的氢气与氧化铜充分反应:y代表氧化铜的质量
C.稀盐酸中缓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值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y代表固体混和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x+(+4)+(-2)×3=0,x=+2;
故选B。
2.【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硝酸钾在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解答。
【解答】A、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是易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B、 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克,即1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溶质13.3克 ,不符合题意;
C、 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在0~ 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蓝色部分是海水,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大气层的倒影印在海面。
【解答】蓝色表示海洋。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竹筒内的可燃物带有火星,肯定达到着火点,也能与氧气接触,但是由于助燃剂的量太少,导致它不能燃烧。打开竹筒帽后,再轻轻一吹,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从而燃烧起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认真看清各个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分析清楚各个量间的变化关系。
【解答】 ①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一样。A错。
②向等质量的Zn和ZnO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应该是Zn产生的氯化锌更多。B错。
③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而不是小肠。C错。
④向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先剩余的氢氧化钠和酸反应,后来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密度变化,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分析。
【解答】A、 图①溶液蒸发溶剂后无晶体析出形成图②溶液,两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不符合题意;
B、 图②和图③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在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在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密度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蒸发溶剂时,若由不饱和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若一直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①蒸发溶剂后仍无固体析出,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B、若②为饱和溶液,则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②为不饱和溶液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C、 ②可能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及各烧杯中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A、乙中为铜与硝酸银的反应,由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64 216
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符合题意;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 ,不符合题意;
C、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不符合题意;
D、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铁、盐酸、硝酸银的性质分析。
【解答】A、甲以与硫粉反应,乙能与碳酸钠反应,则甲为铁,乙和丙为为盐酸和硝酸银中的一种,不符合题意;
B、 乙可能是稀盐酸 ,符合题意;
C、丙可能是硝酸银溶液,不符合题意;
D、 ④为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硝酸银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及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解答】A、 锂的元素符号为Li ,不符合题意;
B、 锂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3,是第3号元素,原子内有3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C、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D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 FeTi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 钛合金是一种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至+2价 ,符合题意;
D、 TiCl4 在上述反应 ①中作生成物, ②中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有机化合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A、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B、 千金藤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96=19:48,符合题意;
C、 千金藤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D、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37):38:(14×5):(16×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B、根据装置内有空气,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易爆炸分析;
C、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分析;
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
【解答】A、反应后氧化铜变成铜,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符合题意;
B、 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以排除装置内空气 ,不符合题意;
C、 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物质的鉴别需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解答】A、先观察颜色,溶液呈黄色的为氯化铁,再将氯化铁加入另三种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将氢氧化钠加入另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可以不加试剂鉴别,不符合题意;
B、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会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C、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镁可与氯化铜反应,能除去氯化镁中少量的氯化铜 ,不符合题意;
D、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可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通常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 镓有金字旁,是金属元素。镓的元素符号为Ga ,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ABC对。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
故选D。
16.【答案】A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反应:A+B=AB(多变一)
分解反应:AB=A+B(一变多)
置换反应:A+BC=B+AC(单+化=新单+新化)
复分解反应:AB+CD=AD+CB(化+化=新化+新化)
【解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黄金活动性很差,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耐腐蚀。
【解答】在金属获得顺序表中,金的活动性排在最后一位,很难和其他物质比如氧气反应。非常耐腐蚀。
故选B。
18.【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水的认识判断。
【解答】A.蒸馏水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它的导电能力很弱,故A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即pH=7,故B错误;
C.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且由两种元素组成,那么它还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根据金属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2)比较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高低即可;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判断。
【解答】A.铝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A错误;
B.反应前M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M的化合价为+2,因此它的化合价升高了,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C错误;
D.M能够和硫酸铜反应,从而将其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Ag,那么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关系判断。
【解答】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①符合题意。
②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②符合题意;
③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单质,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D。
21.【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制取氧气的原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判断;
(2)根据硝酸银和稀盐酸的反应过程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判断;
(4)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A错误;
B.硝酸银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至过量,沉淀氯化银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故B错误;
C.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反应时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也可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解答】“轻”即体积相同的物质质量小,也就是密度小;“固”即材料的硬度大;“1000℃下不气泡,不开裂”,即材料耐高温,而没有任何信息说明材料导电性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C8H7NaO4 由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由20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C8H7NaO4 含碳元素,是一种有机物,符合题意;
D、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8:7 ,元素质量比为96: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相等溶剂析出固体质量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及固体溶解度定义分析。
【解答】A、乙蒸发10克水原出1.5克固体,丙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说明乙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和丁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证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则无法确定丁溶液升温后能否溶解,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符合题意;
故选D。
25.【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式 H3BO3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3+x+(-2)×3=0,解得:x=+3。
故选D。
26.【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解答】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
故选B。
27.【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解答】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增大幅度比锌反应时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锌和硝酸亚铁反应时锌过量,过量的锌先和硝酸银反应,铁后和硝酸银反应。
A.固体质量为y1克时,固体成分有锌和铁,故A错误;
B.固体质量为y2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锌,故B错误;
C.固体质量为y3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银和铁,故C错误;
D.固体质量为y4克时,锌、铁完全反应,固体成分只有银,故D正确。
故选D。
28.【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根据方程式 CCl4+4Na C+4NaCl 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选C。
29.【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均匀受热、结束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都是防止试管炸裂,气泡连续均匀时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纯净气体分析。
【解答】A、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不符合题意;
B、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药品 ,以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C、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只是影响气体纯度,与装置完全无关 ,符合题意;
D、停止加热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分析。
【解答】甲蒸发溶剂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则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得到丙,则乙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丙过滤后得到丁,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D。
3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鉴别及除杂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鉴别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对选项中的物质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会放出氧气,而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没有明显现象,A正确。
B: CaCO3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以检验,B正确。
C:纯棉点燃后有烧纸的味道,羊毛点着后是头发烧焦的味道,可以鉴别,C正确。
D:NaCl 固体中有少量泥沙,应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D错误。
故选D。
32.【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解答】甲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氢氧化钙、盐酸可能剩余一种。
乙试管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可能剩余一种。
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后先发生了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即甲试管中溶质成分为氯化钙和盐酸,乙试管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故选A。
33.【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要用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符合题意;
故选D。
34.【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金属能与盐发生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大于强中金属分析。
【解答】A、Sc和Ti分别与盐酸反应,发现只有Sc表面产生气泡,说明Sc能与盐酸反应 ,不符合题意;
B、Sc能与酸反应,Ti不能,说明Sc的化学活动性强于Ti ,不符合题意;
C、Ti、Cu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仅用Ti、Cu和稀盐酸,不能比较Ti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符合题意;
D、仅用Sc和CuSO4溶液,利用Sc能与CuSO4反应,得出Sc比Cu的化学活动性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由20℃时MgCl2的溶解度判断所给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由此确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相同温度下氯化镁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答】A、①氯化镁可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 ,不符合题意;
B、②氯化镁可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不符合题意;
C、 ③④氯化镁都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D、③④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金属由原子构成及过滤的原理分析。
【解答】A、“熔喷布” 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C、 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延展性 ,不符合题意;
D、 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符合题意;
故选D。
37.【答案】D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中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尾气中含有CO分析。
【解答】A、该反应是先利用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尾气中含有CO,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CuO被CO还原变为Cu ,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D、 装置中碳没有直接接触氧化铜,不会发生的反应:C+2CuO 2Cu+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38.【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
故选B。
3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到一定质量保持不变,结合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解答】A、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氢气质量会随着反应的发生增加 ,不符合题意;
B、足量的氢气与氧化铜充分反应,氧化铜的质量会随着反应的发生而减小,最终完全反应降为0,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中缓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会从小于7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会随氧气的逸出而减少,因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且其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反应结束后氧元素保持不一定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8
一、单选题
1.(2022·温州模拟)金属钛是飞机上黑匣子的主要材料,它是由钛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TiO3)冶炼而成。已知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则铁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解答】 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则x+(+4)+(-2)×3=0,x=+2;
故选B。
2.(2022·金东模拟)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物质为易溶物质:溶解度在1~10g的物质为可溶物溶解度在0.01~1g的物质为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为难溶物质。查阅资料可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硝酸钾是可溶物质
B.0℃时,100克硝酸钾溶液中有溶质13.3克
C.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在0~ 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硝酸钾在各温度下的溶解度分析,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解答。
【解答】A、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是易溶物质 ,不符合题意;
B、 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克,即113.3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溶质13.3克 ,不符合题意;
C、 4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在0~ 100℃之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金东模拟)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地球照片俗称“蓝色弹珠”,是1972年时宇航员在距地球4万5千公里外的太空所拍得。照片中地球上蓝色部分属于( )
A.海洋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
【解析】【分析】蓝色部分是海水,之所以是蓝色是因为大气层的倒影印在海面。
【解答】蓝色表示海洋。
故选A。
4.(2022·金东模拟)如图是我国古代的火折子,竹简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简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
A.吹走了二氧化碳气体 B.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竹筒内的可燃物带有火星,肯定达到着火点,也能与氧气接触,但是由于助燃剂的量太少,导致它不能燃烧。打开竹筒帽后,再轻轻一吹,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从而燃烧起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5.(2022·台州模拟)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变化关系的是( )
A.①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②向等质量的Zn和ZnO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C.③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D.④向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气的原理
【解析】【分析】认真看清各个图中横纵坐标表示的量,分析清楚各个量间的变化关系。
【解答】 ①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应该一样。A错。
②向等质量的Zn和ZnO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应该是Zn产生的氯化锌更多。B错。
③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而不是小肠。C错。
④向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先剩余的氢氧化钠和酸反应,后来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体。
故选D。
6.(2022·台州模拟)如图,用恒温蒸发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已知图②中的溶液恰好是氣化钠的饱和溶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在此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D.在此过程中氣化钠溶液的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密度变化,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分析。
【解答】A、 图①溶液蒸发溶剂后无晶体析出形成图②溶液,两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不符合题意;
B、 图②和图③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C、 在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在此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密度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舟山模拟)烧杯①中盛放的是物质M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D.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杯底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没有固体剩余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蒸发溶剂时,若由不饱和变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若一直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解答】A、 ①蒸发溶剂后仍无固体析出,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B、若②为饱和溶液,则②→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②为不饱和溶液②→③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题意;
C、 ②可能是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③→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舟山模拟)科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图两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溶液质量减小
B.铜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C.甲中溶液逐渐变蓝
D.上述实验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及各烧杯中反应现象分析。
【解答】A、乙中为铜与硝酸银的反应,由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64 216
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一定减小,符合题意;
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 ,不符合题意;
C、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不符合题意;
D、甲实验可得出铝的活动性大于铜,乙可得出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构建的几种物质的关系图,“— ”表示相连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若甲、乙、丙分别是稀盐酸、铁粉、硝酸银溶液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铁粉 B.乙一定是稀盐酸
C.丙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D.④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铁、盐酸、硝酸银的性质分析。
【解答】A、甲以与硫粉反应,乙能与碳酸钠反应,则甲为铁,乙和丙为为盐酸和硝酸银中的一种,不符合题意;
B、 乙可能是稀盐酸 ,符合题意;
C、丙可能是硝酸银溶液,不符合题意;
D、 ④为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硝酸银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2·舟山模拟)2018年8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发现一颗奇特天体,其锂元素含量约是同类天体的3000倍,是人类已知锂元素丰度最高的恒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锂的元素符号为Li
B.锂是第3号元素是因为原子内有3个电子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g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及名称带“钅”的为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解答】A、 锂的元素符号为Li ,不符合题意;
B、 锂质子数=原子序数=电子数=3,是第3号元素,原子内有3个电子 ,不符合题意;
C、 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定海模拟)截止到2021年12月5日,“奋斗者”号潜水器完成了21次万米深潜。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载人潜水器深潜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的主要反应是:
①2FeTiO3+6C+7Cl2 一定条件__2FeCl3+2TiCl4+6CO
②2Mg+TiCl4 高温__2MgCl2+Ti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FeTiO3,属于氧化物
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
C.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TiCl4在上述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A、根据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分析。
【解答】A、 FeTiO3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 ,不符合题意;
B、 钛合金是一种混合物 ,不符合题意;
C、 在反应②前后,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至+2价 ,符合题意;
D、 TiCl4 在上述反应 ①中作生成物, ②中为反应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2·定海模拟)2022年5月,中国科学家童贻刚发明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药物抑制新冠病毒的能②力在抑制剂中排名靠前。千金藤素的化学式为C37H38N5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千金藤素由四种元素组成
B.千金藤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3
C.千金藤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D.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A、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有机化合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A、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B、 千金藤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96=19:48,符合题意;
C、 千金藤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不符合题意;
D、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2×37):38:(14×5):(16×6),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2·舟山模拟)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
B.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
C.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B、根据装置内有空气,氢气与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易爆炸分析;
C、根据氢气的还原性分析;
D、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
【解答】A、反应后氧化铜变成铜,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符合题意;
B、 点燃酒精灯之前,应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以排除装置内空气 ,不符合题意;
C、 本实验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022·舟山模拟)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B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
C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
D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物质的鉴别需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解答】A、先观察颜色,溶液呈黄色的为氯化铁,再将氯化铁加入另三种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将氢氧化钠加入另两种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镁,无明显现象的为氯化钠,可以不加试剂鉴别,不符合题意;
B、 将气体通过碱石灰,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会发生反应,符合题意;
C、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镁可与氯化铜反应,能除去氯化镁中少量的氯化铜 ,不符合题意;
D、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可除去氮气中的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2·温州模拟)华为使中国的芯片技术领先世界,氮化镓是生产5G芯片的关键材料之一,已知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镓是金属元素 B.镓的元素符号为Ga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克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通常包括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 镓有金字旁,是金属元素。镓的元素符号为Ga , 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ABC对。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
故选D。
16.(2022·温州模拟)金属钛是最好的人造骨材料,被称为“亲生物金属”。工业上常用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氯化钛冶炼金属钛,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A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合反应:A+B=AB(多变一)
分解反应:AB=A+B(一变多)
置换反应:A+BC=B+AC(单+化=新单+新化)
复分解反应:AB+CD=AD+CB(化+化=新化+新化)
【解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符合置换反应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A。
17.(2022·温州模拟)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黄金面具、青铜器、玉琮等500余件文物,其中半张黄金面具备受嘱目。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黄金面具依旧色泽如新,体现了黄金的哪一性质( )
A. 硬度大 B.耐腐蚀 C.熔点低 D.延展性强
【答案】B
【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黄金活动性很差,不容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耐腐蚀。
【解答】在金属获得顺序表中,金的活动性排在最后一位,很难和其他物质比如氧气反应。非常耐腐蚀。
故选B。
18.(2022·舟山模拟)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今年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蒸馏水是常见的一种溶剂,下列有关蒸馏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导电能力强 B.它的pH=0
C.它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组成 D.它是一种化合物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蒸馏水的认识判断。
【解答】A.蒸馏水中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它的导电能力很弱,故A错误;
B.蒸馏水呈中性,即pH=7,故B错误;
C.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
D.蒸馏水是纯净物,且由两种元素组成,那么它还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9.(2022·舟山模拟)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CuSO4=MSO4+C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铝 B.反应后M的化合价降低
C.M不可能是铁 D.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根据金属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判断;
(2)比较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高低即可;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判断。
【解答】A.铝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A错误;
B.反应前M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M的化合价为+2,因此它的化合价升高了,故B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C错误;
D.M能够和硫酸铜反应,从而将其中的铜置换出来,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Ag,那么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故D正确。
故选D。
20.(2022·舟山模拟)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关系判断。
【解答】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①符合题意。
②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和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故②符合题意;
③氯化亚铁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亚铁。硫酸亚铁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单质,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2·长兴模拟)下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电解一定量的水
B.②硝酸银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至过量
C.③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
D.④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制取氧气的原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判断;
(2)根据硝酸银和稀盐酸的反应过程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判断;
(4)根据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故A错误;
B.硝酸银溶液滴加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至过量,沉淀氯化银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故B错误;
C.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水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会减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反应时氧气的体积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氧气的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2.(2022·长兴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轻、固、美”的特点,在1000℃的温度下也不会起泡、开裂。火炬外壳材料的选择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答案】D
【知识点】材料的利用与发展
【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也可根据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
【解答】“轻”即体积相同的物质质量小,也就是密度小;“固”即材料的硬度大;“1000℃下不气泡,不开裂”,即材料耐高温,而没有任何信息说明材料导电性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3.(2022·长兴模拟)2022年3.15晚会曝光了湖南华容县“土坑酸菜”的不合格制法,其中防腐剂脱氢乙酸钠严重超标,其化学式为C8H7NaO4。下列有关脱氢乙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四种元素组成 B.有20个原子构成
C.是一种有机物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8:7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分析】A、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解答】A、分子由原子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 C8H7NaO4 由分子构成,其一个分子由20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 C8H7NaO4 含碳元素,是一种有机物,符合题意;
D、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8:7 ,元素质量比为96: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2022·长兴模拟)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
C.给丁溶液升高温度,固体一定会溶解
D.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蒸发相等溶剂析出固体质量相等,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及固体溶解度定义分析。
【解答】A、乙蒸发10克水原出1.5克固体,丙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说明乙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丙和丁都是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没有证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则无法确定丁溶液升温后能否溶解,不符合题意;
D、饱和溶液中蒸发10克水析出3克固体,则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2·永嘉模拟)硼酸(H3BO3)是眼药水的成分,具有抗菌消炎 平衡pH值的作用,H3BO3中B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
【解析】【分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式 H3BO3 中,H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3+x+(-2)×3=0,解得:x=+3。
故选D。
26.(2022·永嘉模拟)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月壤,里面含有“未来清洁能源”之称的He-3原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 B.2 C.3 D.4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判断。
【解答】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
故选B。
27.(2022·永嘉模拟)往锌粒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Fe(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AgNO3溶液,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质量为y1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锌
B.固体质量为y2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锌和铁
C.固体质量为y3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锌和铁
D.固体质量为y4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银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并且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盐反应。【解答】锌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56份质量的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硝酸银和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增大幅度比锌反应时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锌和硝酸亚铁反应时锌过量,过量的锌先和硝酸银反应,铁后和硝酸银反应。
A.固体质量为y1克时,固体成分有锌和铁,故A错误;
B.固体质量为y2克时,固体成分只有锌,故B错误;
C.固体质量为y3克时,固体成分含有银和铁,故C错误;
D.固体质量为y4克时,锌、铁完全反应,固体成分只有银,故D正确。
故选D。
28.(2022·永嘉模拟)我国科学家用四氯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得金刚石,被誉为“稻草变黄金”,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Cl4+4Na C+4NaCl,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类型。
【解答】根据方程式 CCl4+4Na C+4NaCl 可知,反应物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故选C。
29.(2022·温州模拟)规范操作能保证实验安全。如图所示,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下列操作要求中与装置安全无关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B.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药品
C.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
D.停止加热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知识点】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均匀受热、结束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都是防止试管炸裂,气泡连续均匀时再收集是为了收集纯净气体分析。
【解答】A、实验过程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不符合题意;
B、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加热药品 ,以防止受热不均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C、等气泡连续、均匀后再收集气体,只是影响气体纯度,与装置完全无关 ,符合题意;
D、停止加热后,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2022·温州模拟)如图为小明在实验室中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图中各烧杯中的液体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丙、丁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根据蒸发溶剂无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的溶液可能饱和可能不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分析。
【解答】甲蒸发溶剂没有晶体析出,得到乙,则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得到丙,则乙可能是饱和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丙过滤后得到丁,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D。
31.(2022·宁波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过氧化氢和水 鉴别 加入二氧化锰
B. CaO 中是否混有 CaCO3 检验 取样加足量稀盐酸
C. 羊毛和棉 鉴别 燃烧
D. NaCl 固体中有少量泥沙 除杂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鉴别及除杂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鉴别与鉴定的基本原则,同时结合相关物质的性质对选项中的物质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A: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会放出氧气,而水和二氧化锰混合没有明显现象,A正确。
B: CaCO3 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可以检验,B正确。
C:纯棉点燃后有烧纸的味道,羊毛点着后是头发烧焦的味道,可以鉴别,C正确。
D:NaCl 固体中有少量泥沙,应该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D错误。
故选D。
32.(2022·宁波模拟)小科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则甲、乙实验后两试管中所含溶质分别是含溶质分别是( )
选项 甲 乙
A HCl CaCl2 Na2CO3 NaCl
B HCl CaCl2 HCl NaCl
C Ca(OH)2 CaCl2 HCl NaCl
D HCl Ca(OH)2 Na2CO3 HCl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分析。
【解答】甲试管中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氢氧化钙、盐酸可能剩余一种。
乙试管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盐酸可能剩余一种。
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混合后先发生了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即甲试管中溶质成分为氯化钙和盐酸,乙试管中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故选A。
33.(2022·拱墅模拟)下列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装置与相关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制取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CO2“验满”操作
【答案】D
【知识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发生装置选择、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分析。
【解答】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不符合题意;
B、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型,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验满要用燃着木条放瓶口处检验,符合题意;
故选D。
34.(2022·拱墅模拟)钪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小乐为了研究钪(Sc) 和钛(Ti)的化学活动性强弱,将Sc和Ti分别与盐酸反应,发现只有Sc表面产生气泡。据此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c能与盐酸反应
B.Sc的化学活动性强于Ti
C.仅用Ti、Cu和稀盐酸,能比较Ti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D.仅用Sc和CuSO4溶液,能比较Sc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的活动性强,金属能与盐发生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大于强中金属分析。
【解答】A、Sc和Ti分别与盐酸反应,发现只有Sc表面产生气泡,说明Sc能与盐酸反应 ,不符合题意;
B、Sc能与酸反应,Ti不能,说明Sc的化学活动性强于Ti ,不符合题意;
C、Ti、Cu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仅用Ti、Cu和稀盐酸,不能比较Ti和Cu的化学活动性强弱 ,符合题意;
D、仅用Sc和CuSO4溶液,利用Sc能与CuSO4反应,得出Sc比Cu的化学活动性强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2022·拱墅模拟)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融雪。已知20℃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克,若按表中数据配制溶液(温度均为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MgCl2的质量/克 40 50 60 70
H2O的质量/克 100 100 100 100
A.①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7
B.②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③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
D.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④所得溶液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由20℃时MgCl2的溶解度判断所给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由此确定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相同温度下氯化镁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解答】A、①氯化镁可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100=2:5 ,不符合题意;
B、②氯化镁可全部溶解,所得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不符合题意;
C、 ③④氯化镁都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 ,符合题意;
D、③④均为20℃时MgCl2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2022·拱墅模拟)医用防护口罩的核心材料是“熔喷布”(主要成分为聚丙烯[(C3H6)n]),鼻梁压条的材料是金属铝;因其对带病毒气溶胶和有害微尘的阻隔效果显著,故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熔喷布” 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无机物
B.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分子构成的
C.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导电性
D.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根据含碳元素化合物为有机物,金属由原子构成及过滤的原理分析。
【解答】A、“熔喷布” 的主要成分聚丙烯属于有机物 ,不符合题意;
B、 制作鼻梁压条的金属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 ,不符合题意;
C、 用金属铝制作鼻梁压条是利用其延展性 ,不符合题意;
D、 医用防护口罩起阻隔作用的原理类似于过滤 ,符合题意;
故选D。
37.(2022·拱墅模拟)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加热炭粉,一段时间后,将酒精喷灯移至CuO处加热,最终CuO变为紫红色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B.反应过程中,CuO变为Cu
C.反应过程中,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D.装置中发生的反应:C+2CuO 2Cu+CO2↑
【答案】D
【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装置中的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尾气中含有CO分析。
【解答】A、该反应是先利用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尾气中含有CO, 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不符合题意;
B、反应过程中CuO被CO还原变为Cu ,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现出炭粉具有还原性 ,不符合题意;
D、 装置中碳没有直接接触氧化铜,不会发生的反应:C+2CuO 2Cu+CO2↑ ,符合题意;
故选D。
38.(2022·拱墅模拟)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印证了三星堆遗址属于商代晚期。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核电荷数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
【解析】【分析】根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都相同,不同的是中子数;
故选B。
39.(2022·义乌模拟)如图曲线能正确描述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y随时间变化的是( )
A.锌粒投入稀硫酸中:y代表产生的氢气
B.足量的氢气与氧化铜充分反应:y代表氧化铜的质量
C.稀盐酸中缓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y代表混合溶液的pH值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y代表固体混和物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图像中纵坐标表示的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到一定质量保持不变,结合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解答】A、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氢气质量会随着反应的发生增加 ,不符合题意;
B、足量的氢气与氧化铜充分反应,氧化铜的质量会随着反应的发生而减小,最终完全反应降为0,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中缓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pH会从小于7不断增加,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会随氧气的逸出而减少,因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且其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反应结束后氧元素保持不一定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