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1
一、单选题
1.(2021·婺城模拟)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那么由地心返回地面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从外向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地球从外向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题目中是“从地心返回地面”,即经历地核、地幔、地壳。
故答案为:A
2.(2021·越城模拟)下列有关“层次”、“方向”和“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茎→根
B.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受精卵→胎儿
D.种子萌发的顺序:胚轴伸长→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种子的萌发;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1)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2)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3)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4)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解答】A、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A不符合题意;
B、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B符合题意;
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C不符合题意;
D、种子的萌发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种子的体积膨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变成溶于水的物质,这些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芽、胚珠,接着是胚根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发育成根,接着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逐渐形成茎和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1·丽水模拟)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火灾和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注意的事项。
【解答】A、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该气体的密度小,会向上浮,因此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逃离,A不符合题意;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不应坐电梯逃生,因为容易停电,C符合题意。
D、发现煤气中毒者后,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防止一氧化碳吸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1·宁波模拟)小科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排序相关知识。
【解答】A、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受精卵(细胞),A不符合题意;
B、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并列,共同构成总星系,太阳系比银河系级别低,宇宙是最高级别,B符合题意;
C、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小到大的顺序应为: 夸克、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C不符合题意;
D、大恒星在进入晚年会形成超红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量核,称为“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爆炸后将形成黑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2021·金华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开幕式当天地球所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日(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所以9月10日距离秋分最近;
故答案为:C。
6.(2021·金华模拟)作为中国航天伟大成就之一的“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10日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椭圆轨道,着陆巡视器预计于2021年5月降落火星。下列关于“天问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间一号”被火星捕获说明只有火星对“天问号”有力的作用
B.“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质量发生改变
C.“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D.“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相当于火星的卫星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变化和方向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4)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天问一号”同时对火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只是它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是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天问一号”围绕火星做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因此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火星为行星,“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相当于火星的卫星,故D正确。
故选D。
7.(2021·金华模拟)2021年3月8日(农历二十五)是第111个国际妇女节,该日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二十五是下弦月;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新月;
故答案为:B。
8.(2021·金华模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让蔬菜水果远离虫害
B.加大工地扬尘处理,净化环境空气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
D.加快城市轻轨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解答】A、农药是有毒的,要合理的使用;故A错误;
B、工地扬尘会严重污染空气,所以加大扬尘的处理;故B正确;
C、垃圾中大部分都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故C正确;
D、城市轻轨的使用可以极大的减少机动车辆的出行,可以大大减少尾气的排放;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2021·瑞安模拟)织金洞中遍布石笋、石柱,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的美誉。影响织金洞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溶洞主要流水日积月累的冲刷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1·龙湾模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该岩石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
【解答】波浪岩耸立在沙漠中,因此其成因是风力侵蚀导致的;
故答案为:A。
11.(2021·金华模拟)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图中六大板块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解答】A、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裂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有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火山和地震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交界处,B不符合题意;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C符合题意;
D、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2021·金华模拟)下列关于太阳、地球、月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太阳黑子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一片漆黑,光线无法传播
C.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的
D.一年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身也在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大。
【解答】A、太阳黑子大小和多少能够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月球能够反射太阳光线,月球上也有亮区,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一年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2021·金华模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我市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小科在家里发现一盒过期的药,他应该投入到贴有下列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中(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过期的药属于有害垃圾分析。
【解答】 过期的药属于有害垃圾,应投入到有害垃圾的收集箱中;
故选B。
14.(2021·余姚模拟)2020年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下列行为与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相违背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的核心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减小脂肪等高能量摄入,有利于身体健康,故A不合题意;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会增加电能的消耗,故B符合题意;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空气污染,故C不合题意;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小汽车尾气排放,减小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5.(2021·余姚模拟)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还会继续增高
B.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化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烈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解答】A、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A符合题意;
B、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因此附近常有有地震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正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所形成的,属于海陆变迁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2021·温岭模拟)2021年全国两会将“碳达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下列发电方式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 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潮汐发电
【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比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物质的燃烧。
【解答】火力发电厂以可燃物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成电能发电,而可燃物多为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火力发电方式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2021·温州模拟)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开普勒—452b的直径比地球大60%,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位于天鹅座。
【解答】开普勒—452b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新发现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2021·柯桥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一轮弯月与火星、毕宿五(金牛座的一颗红巨星)上演了“双星伴月”的“红眼笑脸”精彩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火星是行星,毕宿五是恒星
C.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间
D.当天火星、毕宿五离地球一样远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A、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A不符合题意;
B、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毕宿五是恒星,B符合题意;
C、3月19日接近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②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①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因此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①、②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当天火星、毕宿五并不是离地球一样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2021·江北模拟)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 段 B.b 段 C.c 段 D.d 段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
【解答】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C位置介于这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021·桐乡模拟)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学生应该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以下是小明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其中分类和投放合理的是( )
A.旧报纸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
B.戴过的口罩属于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
D.用旧的于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②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③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A.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错误;
B.戴过的口罩属于有害垃圾,故B错误;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故C正确;
D.用旧的于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D错误。
故选C。
21.(2021·乐清模拟)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2020年,这一天乐清白昼最短
D.2020年,乐清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时,太阳光线直射最北界线北回归线,故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为北地区。
【解答】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A不符合题意;
B、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图中所示的是新月,B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浙江省宁波太阳高度最大,昼长夜短,C符合题意。
D、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浙江省宁波太阳高度最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2021·岱山模拟)2020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下列有关黑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最终也会演化变成黑洞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
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处逃逸
D.黑洞是大质量恒星衰亡的过程巾发生爆炸后留下的
【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黑洞的相关知识。
【解答】A、太阳的一生可表示为:星云→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消亡,A符合题意;
B、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黑洞的密度非常大,B不符合题意;
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只要进入黑洞便都不能从该处逃逸,C不符合题意;
D、黑洞是大质量恒星衰亡的过程巾发生爆炸后留下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2021·金华模拟)2021年金华市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目考试时间确定为 6月 16、17日,其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太阳光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2日左右)或秋分日(9月22日左右)。
【解答】考试时间6月17、16日,接近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而乙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乙位置为夏至日,考试当天其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乙,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2021·金华模拟)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火星,下列有关火星和地球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火星和地球都是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C.“祝融号”、“天问一号”、地球之间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D.火星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水存在的证据,以探寻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和火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体同向性。
【解答】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不是恒星,A符合题意;
B、火星和地球都是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B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祝融号”、“天问一号”、地球之间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人类、植物、动物需要水分才能生存,因此火星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水存在的证据,以探寻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2021·慈溪模拟)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冰川 B.蘑菇石
C.溶洞 D.三角洲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据此根据下列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A、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A不符合题意;
B、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B符合题意;
C、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2021·慈溪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解答】①宇宙的膨胀会使这些光子越来越暗,波长越来越长,能量越来越低,根据理论,当今的宇宙背景辐射应当相当于3K的黑体辐射,又叫“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就是“宇宙背景辐射”,类似宇宙大爆炸的遗产,①符合题意;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持该想法继续研究下去,因此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②符合题意;③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那么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③符合题意;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7.(2021·慈溪模拟)如图为月球、地球公转示意图,今天是2021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十七),地球恰好运行到图中的某个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今天月球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中①②之间
B.今天月球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中②③之间
C.图中③④位置的过程中宁波的白昼越来越长
D.图中②③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集中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部位。
【解答】A、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770纳米和390纳米左右波长左右,因此说明此处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不符合题意;
B、由此实验无法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B符合题意;
C、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没有好氧细菌,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而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于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没有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因此得出此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8.(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种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可以包含自转和公转两个状态,自转形成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公转则形成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以及太阳高度角变化。
【解答】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属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正确;
B、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C、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D、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A。
29.(2021·婺城模拟)“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分类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其中同学们喝剩的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
【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应该投入到可回收物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B
30.(2021·温州模拟)2022年将在杭州举行亚运会,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流水 B.风力 C.生物 D.冰川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解答】钱塘江的江口是入海口,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作用导致的;
故答案为:A。
31.(2021·普陀模拟)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 要求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对树木的消耗,减小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不合题意;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灰烬和二氧化碳,故C不合题意;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减小二氧化碳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2021·海曙模拟)2020年12月 18日,海曙区发生2.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公里。2021年3月19日,冰岛一座休眠6000年的火山喷发。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
【解答】A、发生地震时,逃生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受地震影响电梯可能会发生事故;故A错误;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形成土壤肥沃的农田,只有形成灾难的火山喷发才是不利的;故B错误;
C、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故C错误;
D、火山和地震都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3.(2021·海曙模拟)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计划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宁波正午竿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宁波这一天昼长夜短
【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农历初四是峨眉月;故A错误;
B、宁波处于北半球,正午竿影最短的这天是冬至,即6月22日;故B错误;
C、2月4日地球公转处于冬至日到春分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即④处,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即①处,冬至到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向赤道移动;故C正确;
D、2月4日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宁波这一天是昼短夜长;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4.(2021·长兴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提高树木成活率,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能起到降温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5.(2021·长兴模拟)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03月24日5时14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跑到坚固的屋内躲避
B.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应乘坐电梯快速撤离
D.地震是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解答】A、发生地震时不要跑到屋内躲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火山、地震往往在板块交界处,B符合题意;
C、发生地震时容易停电,因此发生地震时不要坐电梯撤离,C不符合题意;
D、地震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6.(2021·江干模拟)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C.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清明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动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离杭州最近,所以这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故A正确;
B、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B错误;
C、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D、清明节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所以这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继续向北回归线处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7.(2021·乐清模拟)2020年12月17日,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壤样品成功从月球返回地球。航天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速度极大,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
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解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从地表向上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经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其层距地表约500千米。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因此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 / 1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1
一、单选题
1.(2021·婺城模拟)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那么由地心返回地面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幔--地核--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2.(2021·越城模拟)下列有关“层次”、“方向”和“顺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松树体内水分输送的方向是:叶→茎→根
B.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胚胎→受精卵→胎儿
D.种子萌发的顺序:胚轴伸长→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021·丽水模拟)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不合理的是( )
A.发生火灾且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潮湿毛巾掩盖口鼻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选择坐电梯尽快逃生
D.发现煤气中毒者,首先必须将病人从中毒环境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4.(2021·宁波模拟)小科复习时对知识进行梳理,下面四种知识的排序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B.宇宙的结构层次: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
C.物质的微观层次结构:夸克→质子(或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D.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
5.(2021·金华模拟)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开幕式当天地球所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1·金华模拟)作为中国航天伟大成就之一的“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10日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椭圆轨道,着陆巡视器预计于2021年5月降落火星。下列关于“天问一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天间一号”被火星捕获说明只有火星对“天问号”有力的作用
B.“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质量发生改变
C.“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D.“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相当于火星的卫星
7.(2021·金华模拟)2021年3月8日(农历二十五)是第111个国际妇女节,该日的月相最接近( )
A. B.
C. D.
8.(2021·金华模拟)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家园,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让蔬菜水果远离虫害
B.加大工地扬尘处理,净化环境空气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
D.加快城市轻轨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9.(2021·瑞安模拟)织金洞中遍布石笋、石柱,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的美誉。影响织金洞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
10.(2021·龙湾模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该岩石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11.(2021·金华模拟)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央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12.(2021·金华模拟)下列关于太阳、地球、月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表面温度很高,太阳黑子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一片漆黑,光线无法传播
C.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的
D.一年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
13.(2021·金华模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我市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之一。小科在家里发现一盒过期的药,他应该投入到贴有下列哪种标志的垃圾收集箱中( )
A. B.
C. D.
14.(2021·余姚模拟)2020年7月2日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下列行为与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相违背的是( )
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
15.(2021·余姚模拟)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还会继续增高
B.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C.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化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16.(2021·温岭模拟)2021年全国两会将“碳达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写入我国“十四五”规划。下列发电方式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
A. 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潮汐发电
17.(2021·温州模拟)开普勒—452b是一颗存在于太阳系外与地球同类型的天体,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2021·柯桥模拟)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一轮弯月与火星、毕宿五(金牛座的一颗红巨星)上演了“双星伴月”的“红眼笑脸”精彩天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天的月相为下弦月
B.火星是行星,毕宿五是恒星
C.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③、④之间
D.当天火星、毕宿五离地球一样远
19.(2021·江北模拟)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
A.a 段 B.b 段 C.c 段 D.d 段
20.(2021·桐乡模拟)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学生应该带头践行垃圾分类。以下是小明在学校里产生的垃圾,其中分类和投放合理的是( )
A.旧报纸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不可回收垃圾桶
B.戴过的口罩属于可回收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
D.用旧的于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
21.(2021·乐清模拟)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2020年,这一天乐清白昼最短
D.2020年,乐清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
22.(2021·岱山模拟)2020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三位获奖者,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奇异的现象之一——黑洞”。下列有关黑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最终也会演化变成黑洞
B.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的天体
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都不能从该处逃逸
D.黑洞是大质量恒星衰亡的过程巾发生爆炸后留下的
23.(2021·金华模拟)2021年金华市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目考试时间确定为 6月 16、17日,其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24.(2021·金华模拟)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搭载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降落火星,下列有关火星和地球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B.火星和地球都是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C.“祝融号”、“天问一号”、地球之间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
D.火星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水存在的证据,以探寻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
25.(2021·慈溪模拟)下列四幅地貌景观图中,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而形成的地貌形态是( )
A.冰川 B.蘑菇石
C.溶洞 D.三角洲
26.(2021·慈溪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地球是一个球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7.(2021·慈溪模拟)如图为月球、地球公转示意图,今天是2021年4月28日(农历三月十七),地球恰好运行到图中的某个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今天月球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中①②之间
B.今天月球的大致位置位于图中②③之间
C.图中③④位置的过程中宁波的白昼越来越长
D.图中②③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
28.(2021·婺城模拟)下列各种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
B.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
C.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
D.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29.(2021·婺城模拟)“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把生活垃圾按图示进行分类处置,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其中同学们喝剩的矿泉水瓶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30.(2021·温州模拟)2022年将在杭州举行亚运会,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流水 B.风力 C.生物 D.冰川
31.(2021·普陀模拟)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从上世纪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纪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 要求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
32.(2021·海曙模拟)2020年12月 18日,海曙区发生2.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公里。2021年3月19日,冰岛一座休眠6000年的火山喷发。下列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B.火山喷发对人类影响都是不利的
C.火山和地震的分布是没有规律的
D.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33.(2021·海曙模拟)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计划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宁波正午竿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宁波这一天昼长夜短
34.(2021·长兴模拟)2020年11月9日,浙江自然博物院举行百山祖冷杉移栽活动,下列关于移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树苗带着原生地土壤是为了尽量保护幼根和根毛
B.应该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随时补充水分
C.树苗应连夜运输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
D.应该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35.(2021·长兴模拟)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03月24日5时14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跑到坚固的屋内躲避
B.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发生地震时高层住户应乘坐电梯快速撤离
D.地震是在地球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36.(2021·江干模拟)关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杭州一年四季当中,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C.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D.清明节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往北移动
37.(2021·乐清模拟)2020年12月17日,经过23天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千克月壤样品成功从月球返回地球。航天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速度极大,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外层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B.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C.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
D.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从外向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解答】地球从外向里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题目中是“从地心返回地面”,即经历地核、地幔、地壳。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种子的萌发;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1)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
(2)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3)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
(4)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解答】A、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A不符合题意;
B、太阳的演化:太阳→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B符合题意;
C、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C不符合题意;
D、种子的萌发过程,首先要吸收水分,种子的体积膨大,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变成溶于水的物质,这些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芽、胚珠,接着是胚根从破裂的种皮中长出来,发育成根,接着胚轴伸长,胚芽破土而出,逐渐形成茎和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急救常识;地震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火灾和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注意的事项。
【解答】A、发生火灾后,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毒的气体,该气体的密度小,会向上浮,因此人应俯身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逃离,A不符合题意;
B、发生地震时,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的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地震发生时,在高楼的同学不应坐电梯逃生,因为容易停电,C符合题意。
D、发现煤气中毒者后,脱离中毒环境:将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防止一氧化碳吸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排序相关知识。
【解答】A、遗传信息载体的结构层次由简到繁的顺序: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受精卵(细胞),A不符合题意;
B、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并列,共同构成总星系,太阳系比银河系级别低,宇宙是最高级别,B符合题意;
C、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因此从小到大的顺序应为: 夸克、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C不符合题意;
D、大恒星在进入晚年会形成超红巨星,随后爆发成超新星,超新星爆炸后可能会形成一种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量核,称为“中子星”,质量更大的恒星爆炸后将形成黑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由图可知,甲是春分(3月21日),乙是夏至日(6月22日),丙是秋分(9月23日),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所以9月10日距离秋分最近;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3)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由运动变为静止,速度变化和方向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
(4)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叫卫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天问一号”同时对火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只是它的位置发生改变,但是它的质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天问一号”围绕火星做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因此运动状态改变,故C错误;
D.火星为行星,“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轨道运行时相当于火星的卫星,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农历二十五是下弦月;
A、上弦月;
B、下弦月;
C、满月;
D、新月;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解答】A、农药是有毒的,要合理的使用;故A错误;
B、工地扬尘会严重污染空气,所以加大扬尘的处理;故B正确;
C、垃圾中大部分都是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故C正确;
D、城市轻轨的使用可以极大的减少机动车辆的出行,可以大大减少尾气的排放;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溶洞主要流水日积月累的冲刷导致的;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
【解答】波浪岩耸立在沙漠中,因此其成因是风力侵蚀导致的;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图中六大板块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解答】A、板块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裂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有六大板块,A不符合题意;
B、火山和地震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交界处,B不符合题意;
C、我们生活的浙江省位于亚欧板块,C符合题意;
D、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月球的概况;地球自转;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身也在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大。
【解答】A、太阳黑子大小和多少能够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A不符合题意;
B、月球上没有空气,但月球能够反射太阳光线,月球上也有亮区,B符合题意;
C、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一年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的公转,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根据过期的药属于有害垃圾分析。
【解答】 过期的药属于有害垃圾,应投入到有害垃圾的收集箱中;
故选B。
14.【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绿色低碳、健康生活”的核心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减小环境污染,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日常生活中多吃蔬菜少吃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减小脂肪等高能量摄入,有利于身体健康,故A不合题意;
B.用电动跑步机取代户外运动 ,会增加电能的消耗,故B符合题意;
C.购买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以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降低空气污染,故C不合题意;
D.骑共享单车或乘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小汽车尾气排放,减小环境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烈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地震。
【解答】A、喜马拉雅山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高山,在不断的挤压下,还将不断上升,A符合题意;
B、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因此附近常有有地震发生,B不符合题意;
C、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代海洋生物化石,正是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所形成的,属于海陆变迁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答案】A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比如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物质的燃烧。
【解答】火力发电厂以可燃物为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成电能发电,而可燃物多为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火力发电方式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7.【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
【解析】【分析】开普勒—452b的直径比地球大60%,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位于天鹅座。
【解答】开普勒—452b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新发现的外行星,因此它在图中最合理的位置是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
(2)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恒星是一种由发光球体的等离子体,通过其自身重力保持在一起的天体。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答】A、2021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七),当天的月相为上弦月,A不符合题意;
B、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毕宿五是恒星,B符合题意;
C、3月19日接近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②位置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日,①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为冬至日,因此当天地球位置位于①、②之间,C不符合题意;
D、当天火星、毕宿五并不是离地球一样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
【解答】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春分日,春分日为3月21日,C位置介于这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因此图中能正确表示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地球所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C
【知识点】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①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②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③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解答】A.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A错误;
B.戴过的口罩属于有害垃圾,故B错误;
C.香蕉皮属于易腐垃圾,投放到易腐垃圾桶,故C正确;
D.用旧的于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D错误。
故选C。
21.【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时,太阳光线直射最北界线北回归线,故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为北地区。
【解答】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只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A不符合题意;
B、新月是一种天文现象,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月亮以黑暗的一面对着地球,并且与太阳同升同落,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情况,图中所示的是新月,B不符合题意;
C、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浙江省宁波太阳高度最大,昼长夜短,C符合题意。
D、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浙江省宁波太阳高度最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答案】A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黑洞的相关知识。
【解答】A、太阳的一生可表示为:星云→太阳→红巨星→白矮星→消亡,A符合题意;
B、黑洞是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黑洞的密度非常大,B不符合题意;
C、黑洞的引力极强,任何物质只要进入黑洞便都不能从该处逃逸,C不符合题意;
D、黑洞是大质量恒星衰亡的过程巾发生爆炸后留下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答案】B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太阳光直射赤道为春分日(3月22日左右)或秋分日(9月22日左右)。
【解答】考试时间6月17、16日,接近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而乙位置为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因此乙位置为夏至日,考试当天其地球大约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乙,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4.【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八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地球和火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体同向性。
【解答】A、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不是恒星,A符合题意;
B、火星和地球都是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B不符合题意;
C、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祝融号”、“天问一号”、地球之间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人类、植物、动物需要水分才能生存,因此火星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寻找水存在的证据,以探寻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5.【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据此根据下列图片分析解答。
【解答】A、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A不符合题意;
B、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B符合题意;
C、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
D、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6.【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解答】①宇宙的膨胀会使这些光子越来越暗,波长越来越长,能量越来越低,根据理论,当今的宇宙背景辐射应当相当于3K的黑体辐射,又叫“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就是“宇宙背景辐射”,类似宇宙大爆炸的遗产,①符合题意;②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持该想法继续研究下去,因此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②符合题意;③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缓慢的,那么在一种生物向另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应当存在过渡的类型,③符合题意; ④地球有昼夜更替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7.【答案】C
【知识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集中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部位。
【解答】A、把载有水绵和好氧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不同波长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770纳米和390纳米左右波长左右,因此说明此处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A不符合题意;
B、由此实验无法得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结论,B符合题意;
C、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没有好氧细菌,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而光的波长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C不符合题意;
D、由于560纳米左右波长的光没有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因此得出此波长不利于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8.【答案】A
【知识点】地球自转;昼夜交替;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解析】【分析】地球运动可以包含自转和公转两个状态,自转形成了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公转则形成昼夜变化、四季变化以及太阳高度角变化。
【解答】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属于地球自转形成的,正确;
B、 学校操场上的旗杆每天正午影子的长短都不同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C、 夏至这一天,金华白昼最长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D、 金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属于地球公转形成的,错误;
故答案为:A。
29.【答案】B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
【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物,应该投入到可回收物垃圾箱中。
故答案为:B
30.【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解答】钱塘江的江口是入海口,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作用导致的;
故答案为:A。
31.【答案】D
【知识点】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措施是否有利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A.外出就餐,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对树木的消耗,减小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不合题意;
B.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增强气氛,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故B不合题意;
C.打扫卫生,过期废旧书籍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灰烬和二氧化碳,故C不合题意;
D.放学回家,及时关闭教室用电设备,可以节约电能,减小二氧化碳的产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2.【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火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貌形态,由地下熔融物质及其携带的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山体。
【解答】A、发生地震时,逃生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受地震影响电梯可能会发生事故;故A错误;
B、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以形成土壤肥沃的农田,只有形成灾难的火山喷发才是不利的;故B错误;
C、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故C错误;
D、火山和地震都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导致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3.【答案】C
【知识点】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农历初四是峨眉月;故A错误;
B、宁波处于北半球,正午竿影最短的这天是冬至,即6月22日;故B错误;
C、2月4日地球公转处于冬至日到春分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即④处,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即①处,冬至到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向赤道移动;故C正确;
D、2月4日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宁波这一天是昼短夜长;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4.【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根毛的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在移栽前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并进行土壤酸碱性的调节与改良 提高树木成活率,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幼苗移栽时,往往会造成幼根和根毛受损,而使植物吸水的功能大大下降,造成植物萎蔫或死亡,所以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且常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目的是减少幼根与根毛的损伤,和降低其蒸腾作用,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在百山祖冷杉植株上方安装喷淋设备,能起到降温作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5.【答案】B
【知识点】地震
【解析】【分析】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或床铺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或乘电梯.在家里要躲在厨房、浴室等面积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在野外,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在室内停车场以卧姿躲在汽车旁.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解答】A、发生地震时不要跑到屋内躲避,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火山、地震往往在板块交界处,B符合题意;
C、发生地震时容易停电,因此发生地震时不要坐电梯撤离,C不符合题意;
D、地震是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6.【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解答】A、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离杭州最近,所以这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故A正确;
B、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B错误;
C、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此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转动;故C正确;
D、清明节在春分和夏至之间,所以这时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继续向北回归线处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37.【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解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从地表向上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故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经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其层距地表约500千米。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因此返回器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