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3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15:48:00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3
一、单选题
1.(2023·杭州模拟)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科学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初中生立正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200Pa
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C.教室里一盏LED护目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A
D.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2.(2022·鹿城模拟)“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 没有采用该方法的是(  )
A.研究宇宙膨胀
B.研究板块张裂现象
C.研究晶体熔化特点
D.研究分子间有间隙
3.(2022·嵊州模拟)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各个步骤,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4.(2022·开化模拟)学习科学知识需要运用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下列研究用到同一种科学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2·开化模拟)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振荡液体。
6.(2022·江山模拟)科学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严谨,以下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干燥氢气 B.称量NaCl质量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7.(2022·慈溪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取样,溶于水后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分离酒精和水 蒸馏法分离出酒精
C 除去铜粉中的CuO 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8.(2022·慈溪模拟)科学研究时,常常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下列事例不是应用该方法的是(  )
A.以不同球组合表示分子结构
B.以瓶中上升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度
C.以U形管中液面高差判断叶蒸腾快慢
D.以铁屑数目说明磁性强弱
9.(2022·鄞州模拟)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点燃酒精灯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
D.稀释浓硫酸
10.(2022·奉化模拟)2022年3月10~11日,大家参加了科学实验操作考试,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考试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挤出空气 B.取液后倒置
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
11.(2022·奉化模拟)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CO3)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C MnO2 (C)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D O2 (H2O) 浓H2SO4 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12.(2022·松阳模拟)在科学实验中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浓硫酸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3.(2022·婺城模拟)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微小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微小放大法
D.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14.(2022·上虞模拟)以下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  )
A.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D.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5.(2022·上虞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Ba(OH)2溶液
C 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D 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6.(2022·上虞模拟)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通过CO2分子模型认识分子结构图
B.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C.用小磁针确定磁铁周图是否存在磁场
D.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
17.(2022·萧山模拟)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科学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①一个初中生立正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200Pa ②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③教室里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A ④一个初中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时功率为1000W ⑤将一本九年级科学课本从地面捡起放到水平课桌上,则你对它所做的功约为300焦耳 ⑥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A.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⑤⑥
18.(2022·萧山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D 鉴别硫酸钠与氯化钠溶液 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9.(2022·杭州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盐酸 CaCl2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过滤
B FeSO4 Zn 加入足量的水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铜 木炭 通氧气加热
A.A B.B
C.C D.D
20.(2022·杭州模拟)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现象不明显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C.研究导体中电流形成情况,可用水管中的水流来表述
D.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21.(2022·杭州模拟)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科学课本长度约40cm
B.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m/s
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50N
D.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22.(2022·滨江模拟)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健康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km/h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D.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0J
23.(2022·桐乡模拟)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
A.干燥氨气 B.点燃镁条
C.盖盖玻片 D.使用变阻器
24.(2022·南湖模拟)模拟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不是模拟实验的是(  )
A.研究分子间有间隙时,芝麻黄豆混合的实验
B.研究星系运动时,气球胀大各小圆点距离变化的实验
C.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钢球下滑碰撞木块的实验
D.研究板块碰撞时,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将书向中间移动的实验
25.(2022·南湖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充分反应后过滤
C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AgNO3 溶液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6.(2022·南湖模拟)如图是硫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用手触摸瓶壁感觉到较热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
C.两个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D.集气瓶口盖毛玻璃片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热量散失
27.(2022·玉环模拟)研究科学问题,常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摒弃次要因素。下列描述没有渗透这种方法的是(  )
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选用轻质小卡片
B.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认为电流产生的热量全部由水吸收
C.比较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概括此类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衡量营养物质所含能量多少时,认为在体外燃烧与体内缓慢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28.(2022·丽水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根据实验需要,气体既可从a管口导入也可以从b管口导入,瓶中也可加入不同物质,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 气体入口 瓶中物质
A 排空气法收集O2 a 空气
B 排空气法收集H2 b 空气
C 检验并除去CO2 b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D 干燥CO2气体 a 浓硫酸
A.A B.B C.C D.D
29.(2022·金东模拟)4月上旬,部分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科学实验操作模拟测试,某些实验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吸取液体
B.取液后倒置
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
30.(2022·舟山模拟)科学实验要求操作规范,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试剂污染
C.液滴飞溅 D.读数偏小
31.(2022·慈溪模拟)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值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32.(2022·慈溪模拟)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难以成功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N2 CO2 NaOH溶液 将混合气体通入除杂试剂并干燥
B KCl MnO2 水 溶解、过滤、蒸发
C NaCl Na2SO4 BaCl2溶液 沉淀、过滤、蒸发
D NaOH Na2CO3 Ca(NO2)2 沉淀、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33.(2022·舟山模拟)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研究方法,下面是四个实验所用方法与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的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根据电灯是否发光,来研究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D.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34.(2022·义乌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是否含Na2CO3 取样,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分离酒精和水 蒸馏法分离出酒精
C 除去铜粉中的CuO 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35.(2022·宁海模拟)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36.(2022·南浔模拟)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酸碱性
B.稀释浓硫酸
C.制作血涂片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37.(2022·鹿城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往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样品,再滴入各试剂(如图),其中能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压强、体积、电流和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初中生的体重大约500N,双脚的接地面积大约5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A错误;
人的密度与水差不多,则一个中学生体积为:,故B正确;
教室里一盏LED护目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mA,故C错误;
正常人脉搏1分钟跳动60~80次,则跳动一次用的时间为: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科学实验的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叫做模拟实验。
【解答】A:研究宇宙膨胀,属于模拟实验。
B:研究板块张裂现象,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晶体熔化特点,是为了研究晶体熔化时的普遍规律,不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间有间隙 ,属于模拟实验。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量筒不能作溶解操作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操作时,液体要通过玻璃棒引流,而不能直接导入漏斗,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温度过高引起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实验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①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使用科学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②探究影响电热因素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
③米勒实验,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使用了模型法;
④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则使用同一科学方法的是②④。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瓶塞、瓶口、标签三处的要求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分析;
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分析。
【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内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符合题意;
C、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容器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
D、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振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除杂时气体长进短出分析;
B、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C、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不符合题意;
B、称量药品质量时要将药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不符合题意;
C、有长颈漏斗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中存留一段稳定水柱说明气体性良好,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方案能否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碳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而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不能通过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酒精的沸点为78℃,而水的沸点为100℃,则进行加热时,酒精会先汽化而被分离出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氧化铜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就能得到铜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而稀硫酸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稀盐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放大思想是转换法应用的一种,是物理观察和研究经常应用的方法。
【解答】A.以球说明分子结构,是模型的思想,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不易观测的量,以水位表示氧气含量就成了易观测的量,不符合题意;
C.以水位说明蒸腾作用快慢,能易于观察,不符合题意;
D.磁场是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以铁屑说明电流磁场就成了易观测的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测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滴在pH试纸上,最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燃火灾,故B错误;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时,应该将气体从长导管通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挤出滴管内的空气时,滴管不能浸在试剂中,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
B.取出药液后,滴管不能倒置,否则药液进入胶囊后会发生腐蚀,故B错误;
C.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深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滴管使用结束后应该归位,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被除杂的二氧化碳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杂质碳都不能溶于水,故C错误;
D.氧气与浓硫酸不反应,而杂质水能够被浓硫酸吸收,可以达到除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分析;
C、根据酒精灯灯帽盖灭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先形成密闭体系分析。
【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要横或斜持试管,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
D、长颈漏斗没有进行液封,该方法不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型法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
类比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放大法是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进行放大。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解答】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鱗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鱗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符合题意。
B.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储存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观察玉米种子时,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染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证明胚乳富含淀粉。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当实验装置水浴10分钟后要滴加碘液来检验,装置内是否还有淀粉,故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故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D、根据分离时需得到所有物质分析。
【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燃烧后的产物只能确定酒精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镁,但同时引入新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加水观察溶液温度变化可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符合题意;
D、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只能分离出铜,无法得到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A.制造出水分子模型,使人更加清楚、方便认识水分子结构,没有运用转换思想,不属于转换法,A符合题意;
B.昆虫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生石灰能吸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因此红色水滴不断的向左移动,动物的呼吸作用肉眼不能看到,因此用该方法转换思想证明动物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C.用小磁针确定磁铁周图是否存在磁场 ,方便观察,属于转换法;
D.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属于转换法。
故选A。
17.【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①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②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③根据P=UI分析判断;
④根据判断;
⑤根据W=Gh分析判断;
⑥根据对心率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10N/kg=500N;
脚掌的底面积大约2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故①错误;
②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似,则中学生的体积为:,故②正确;
③如果日光灯的电流为5A,那么它的电功率为:P=UI=220V×5A=1100W,故③错误;
④初中生的体重大约500N,每次跳起10cm,每分钟跳绳100次,那么功率大约为:,与1000W很接近,故④正确;
⑤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200g,重力大约2N,从地面到桌面大约1m,那么做功W=Gh=2N×1m=2J,故⑤错误;
⑥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0次左右,那么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故⑥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C。
18.【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B、根据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的难溶性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锰分析;
D、根据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A、 将铜和铁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中,两金属都不能发生反应,无法判断铜和铁活动性强弱 ,不符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符合题意;
C、 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需进行溶解、过滤、洗涤、干燥,不需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D、 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两现象相似,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通入二氧化碳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足量的水后锌与硫酸亚铁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中的泥沙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符合题意;
D、通氧气加热,铜和木炭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使用了模型法,故A不合题意;
B.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使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导体中电流形成情况,可用水管中的水流来表述,使用了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速度、重力和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科学课本长度约26cm,故A错误;
B.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m/s=72km/h,在正常范围内,故B正确;
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故C错误;
D.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双脚的接地面积大约400cm2,那么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错误。
故选B。
22.【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时间、速度、重力、功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解答】A: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B不符合题意。
C:人体重约500N, 人密度与水相当,可认为悬浮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C符合题意;
D:人体重约50kg,完成一次引体向上,上升高度为手臂长,约0.6m, 因此做的功约为W=mgh=50kg×10N/kgx0.6m=300J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A: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A错误。
B:点燃镁条不能用手直接拿,B错误。
C:盖盖玻片,用镊子轻轻盖,C正确。
D:使用变阻器,应该位于最大阻值处,D错误。
故选C。
24.【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解答】A:研究分子间有间隙时,芝麻黄豆混合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B:研究星系运动时,气球胀大各小圆点距离变化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C: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钢球下滑碰撞木块的实验,是实际验证过程,不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板块碰撞时,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将书向中间移动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故选C。
25.【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时所加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及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解答】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杂质铜不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硫酸钠和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AgNO3溶液中,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可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验证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符合题意;
故选D。
26.【答案】A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硫燃烧会放热,用手触摸瓶壁感觉到较热 ,符合题意;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不符合题意;
C、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是吸收生成二氧化硫,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口盖毛玻璃片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气体逸散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选用轻质小卡片,忽略空气阻力,A不符合题意。
B: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那么当电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时消耗的电能最小,即电流做功消耗电能小,产生的热量也相应减小,这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摒弃次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研究酸和碱反应的有许多种,H+与OH-结合生成了H2O并不能代表此反应实质,C符合题意。
D:衡量营养物质所含能量多少时,认为在体外燃烧与体内缓慢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等,主要因素是探究营养物质能量的含量,忽略次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用途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在瓶内下沉,因此氧气应该从长导管a通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在瓶内上升,因此氢气应该从短导管b通入,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即从长导管a通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即从长导管a通入,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9.【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A.吸取液体试剂前,应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净,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剂时再排气,以防造成试剂变质,故A错误;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故B错误;
C.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滴加,故C错误;
D.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无需清洗,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30.【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液体会腐蚀标签分析;
B、根据滴管接触外界会污染试剂分析;
C、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分析;
D、根据俯视读数读值偏大分析。
【解答】A、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液体会腐蚀标签,不符合题意;
B、滴管滴加液体时接触试管内壁,会使污物由滴管带入瓶中,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硫酸中会造成液体沸腾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量筒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31.【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到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孔凑到瓶口闻,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需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再干燥可得到纯净的氮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二氧化锰难溶,利用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杂质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再蒸发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硝酸钙,硝酸钙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除杂过程中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3.【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的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使用了类比法,故A不合题意;
B.根据电灯是否发光,来研究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使用了模型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4.【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对于物质的鉴别,需通过现象的不同加以区分。
【解答】 A、取样,滴加适量AgNO3溶液,氯化钠和碳酸钠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B、 蒸馏法可分离出酒精和水 ,不符合题意;
C、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铜不反应,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可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D、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除去盐酸中的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难溶性物质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或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解答】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A。
36.【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实验时需取用试剂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C、根据制作血涂片的操作要求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解答】A、测溶液酸碱性应用试管取少量液体,不能直接在试剂瓶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C、制作血涂片时推片与载片约成45度夹角,不符合题意;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故选D。
37.【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碳酸钠与氯化钙、盐酸反应有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 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加入氯化钙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不符合题意;
C、加少量盐酸,盐酸需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若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则既使有碳酸钠也不会产生气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D、加足量稀盐酸,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通过产生气泡可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选择题13
一、单选题
1.(2023·杭州模拟)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科学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初中生立正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200Pa
B.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C.教室里一盏LED护目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A
D.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压强、体积、电流和时间的认识判断。
【解答】初中生的体重大约500N,双脚的接地面积大约5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A错误;
人的密度与水差不多,则一个中学生体积为:,故B正确;
教室里一盏LED护目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mA,故C错误;
正常人脉搏1分钟跳动60~80次,则跳动一次用的时间为: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2.(2022·鹿城模拟)“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实验中, 没有采用该方法的是(  )
A.研究宇宙膨胀
B.研究板块张裂现象
C.研究晶体熔化特点
D.研究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科学实验的常见的实验类型有比较实验、析因实验、模拟实验、判决实验等。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叫做模拟实验。
【解答】A:研究宇宙膨胀,属于模拟实验。
B:研究板块张裂现象,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晶体熔化特点,是为了研究晶体熔化时的普遍规律,不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分子间有间隙 ,属于模拟实验。
故选C。
3.(2022·嵊州模拟)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各个步骤,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粗盐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从试剂瓶中取用粗盐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
B.量筒不能作溶解操作的容器,故B错误;
C.过滤操作时,液体要通过玻璃棒引流,而不能直接导入漏斗,故C错误;
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温度过高引起液体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4.(2022·开化模拟)学习科学知识需要运用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下列研究用到同一种科学方法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各个实验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①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使用科学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②探究影响电热因素实验,使用控制变量法;
③米勒实验,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特别是氨基酸),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使用了模型法;
④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
则使用同一科学方法的是②④。
故选D。
5.(2022·开化模拟)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振荡液体。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瓶塞、瓶口、标签三处的要求分析;
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分析;
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振荡试管要左右振荡分析。
【解答】A、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不符合题意;
B、加热试管内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符合题意;
C、滴管滴加液体时要在容器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符合题意;
D、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振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2·江山模拟)科学实验操作需要规范严谨,以下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干燥氢气 B.称量NaCl质量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除杂时气体长进短出分析;
B、根据天平“左物右码”分析;
C、根据压强差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解答】A、用浓硫酸干燥氢气,为使药品充分接触,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不符合题意;
B、称量药品质量时要将药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不符合题意;
C、有长颈漏斗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要先关闭止水夹,然后从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中存留一段稳定水柱说明气体性良好,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慈溪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取样,溶于水后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B 分离酒精和水 蒸馏法分离出酒精
C 除去铜粉中的CuO 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方案能否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即可。
【解答】A.碳酸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碳酸银白色沉淀,而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则不能通过白色沉淀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酒精的沸点为78℃,而水的沸点为100℃,则进行加热时,酒精会先汽化而被分离出去,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氧化铜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就能得到铜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而稀硫酸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稀盐酸,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8.(2022·慈溪模拟)科学研究时,常常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下列事例不是应用该方法的是(  )
A.以不同球组合表示分子结构
B.以瓶中上升水位高低表示氧气含量度
C.以U形管中液面高差判断叶蒸腾快慢
D.以铁屑数目说明磁性强弱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放大思想是转换法应用的一种,是物理观察和研究经常应用的方法。
【解答】A.以球说明分子结构,是模型的思想,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不易观测的量,以水位表示氧气含量就成了易观测的量,不符合题意;
C.以水位说明蒸腾作用快慢,能易于观察,不符合题意;
D.磁场是不易直接观测的量,以铁屑说明电流磁场就成了易观测的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2·鄞州模拟)科学研究以实验为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点燃酒精灯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
D.稀释浓硫酸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判断。
【解答】A.测溶液的pH值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然后滴在pH试纸上,最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故A错误;
B.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可能会造成酒精外溢引燃火灾,故B错误;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时,应该将气体从长导管通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10.(2022·奉化模拟)2022年3月10~11日,大家参加了科学实验操作考试,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考试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挤出空气 B.取液后倒置
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
【解答】A.挤出滴管内的空气时,滴管不能浸在试剂中,以免污染试剂,故A错误;
B.取出药液后,滴管不能倒置,否则药液进入胶囊后会发生腐蚀,故B错误;
C.滴加液体时,滴管应该悬停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深入试管内,故C错误;
D.滴管使用结束后应该归位,故D正确。
故选D。
11.(2022·奉化模拟)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选项 物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CO3)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C MnO2 (C) 水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烘干
D O2 (H2O) 浓H2SO4 气体通过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被除杂的二氧化碳与除杂试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错误;
B.杂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钠,故B错误;
C.二氧化锰和杂质碳都不能溶于水,故C错误;
D.氧气与浓硫酸不反应,而杂质水能够被浓硫酸吸收,可以达到除水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12.(2022·松阳模拟)在科学实验中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浓硫酸
C.熄灭酒精灯
D.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粉末状药品取用方法分析;
B、根据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分析;
C、根据酒精灯灯帽盖灭分析;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要先形成密闭体系分析。
【解答】A、取用粉末状药品要横或斜持试管,用药匙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直立试管,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C、酒精灯用灯帽盖灭,符合题意;
D、长颈漏斗没有进行液封,该方法不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2·婺城模拟)科学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模型法、类比法、微小放大法、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微小放大法
D.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模型法是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物理问题实际化。
类比法是对未知或不确定的对象与已知的对象进行归类比较,进而对未知或不确定对象提出猜测。
放大法是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或测量进行放大。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解答】A.甲:用杠杆示意图来表示人体手臂中的杠杆——模型法,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乙:将形变的弹簧具有势能和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进行对比——类比法,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丙:用小球下陷的深度来反映小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转换法,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变量法,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4.(2022·上虞模拟)以下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  )
A.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D.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3.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鱗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鱗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符合题意。
B.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储存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观察玉米种子时,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染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证明胚乳富含淀粉。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当实验装置水浴10分钟后要滴加碘液来检验,装置内是否还有淀粉,故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D.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试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故应用到“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022·上虞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Ba(OH)2溶液
C 鉴别固体NaOH与NH4NO3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D 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B、根据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D、根据分离时需得到所有物质分析。
【解答】A、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利用燃烧后的产物只能确定酒精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加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可除去原杂质氯化镁,但同时引入新杂质氯化钡,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硝酸铵溶解吸热,加水观察溶液温度变化可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符合题意;
D、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只能分离出铜,无法得到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2022·上虞模拟)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通过CO2分子模型认识分子结构图
B.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
C.用小磁针确定磁铁周图是否存在磁场
D.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解答】A.制造出水分子模型,使人更加清楚、方便认识水分子结构,没有运用转换思想,不属于转换法,A符合题意;
B.昆虫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生石灰能吸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试管内压强减小,因此红色水滴不断的向左移动,动物的呼吸作用肉眼不能看到,因此用该方法转换思想证明动物的呼吸作用,D不符合题意。
C.用小磁针确定磁铁周图是否存在磁场 ,方便观察,属于转换法;
D.用量筒测量固体体积,属于转换法。
故选A。
17.(2022·萧山模拟)生活中经常会对一些科学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①一个初中生立正站着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200Pa ②一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50dm3
③教室里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5A ④一个初中生在一分钟跳绳测试时功率为1000W ⑤将一本九年级科学课本从地面捡起放到水平课桌上,则你对它所做的功约为300焦耳 ⑥正常成年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A.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⑤⑥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①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②根据公式分析判断;
③根据P=UI分析判断;
④根据判断;
⑤根据W=Gh分析判断;
⑥根据对心率的认识判断。
【解答】①一个中学生的体重大约50kg,那么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10N/kg=500N;
脚掌的底面积大约200cm2,那么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故①错误;
②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似,则中学生的体积为:,故②正确;
③如果日光灯的电流为5A,那么它的电功率为:P=UI=220V×5A=1100W,故③错误;
④初中生的体重大约500N,每次跳起10cm,每分钟跳绳100次,那么功率大约为:,与1000W很接近,故④正确;
⑤科学课本的质量大约200g,重力大约2N,从地面到桌面大约1m,那么做功W=Gh=2N×1m=2J,故⑤错误;
⑥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大约为每分钟70次左右,那么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故⑥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②④。
故选C。
18.(2022·萧山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进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比较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反应,观察现象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 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溶解后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D 鉴别硫酸钠与氯化钠溶液 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B、根据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的难溶性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分离二氧化锰分析;
D、根据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分析。
【解答】A、 将铜和铁金属分别与等质量同浓度的硫酸锌溶液中,两金属都不能发生反应,无法判断铜和铁活动性强弱 ,不符合题意;
B、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符合题意;
C、 用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后,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需进行溶解、过滤、洗涤、干燥,不需蒸发结晶,不符合题意;
D、 取样后滴加硝酸银溶液,硫酸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硫酸银微溶物,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两现象相似,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2·杭州模拟)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盐酸 CaCl2 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过滤
B FeSO4 Zn 加入足量的水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铜 木炭 通氧气加热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反应,通入二氧化碳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足量的水后锌与硫酸亚铁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中的泥沙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符合题意;
D、通氧气加热,铜和木炭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2·杭州模拟)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现象不明显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C.研究导体中电流形成情况,可用水管中的水流来表述
D.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使用了模型法,故A不合题意;
B.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使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导体中电流形成情况,可用水管中的水流来表述,使用了类比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2022·杭州模拟)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科学课本长度约40cm
B.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m/s
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50N
D.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长度、速度、重力和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科学课本长度约26cm,故A错误;
B.小汽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20m/s=72km/h,在正常范围内,故B正确;
C.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故C错误;
D.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双脚的接地面积大约400cm2,那么对地面的压强约为:,故D错误。
故选B。
22.(2022·滨江模拟)下列有关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健康人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4km/h
C.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D.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的功约为2000J
【答案】C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时间、速度、重力、功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解答】A: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B不符合题意。
C:人体重约500N, 人密度与水相当,可认为悬浮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相等,因此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C符合题意;
D:人体重约50kg,完成一次引体向上,上升高度为手臂长,约0.6m, 因此做的功约为W=mgh=50kg×10N/kgx0.6m=300J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2022·桐乡模拟)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
A.干燥氨气 B.点燃镁条
C.盖盖玻片 D.使用变阻器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解答】A: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所以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A错误。
B:点燃镁条不能用手直接拿,B错误。
C:盖盖玻片,用镊子轻轻盖,C正确。
D:使用变阻器,应该位于最大阻值处,D错误。
故选C。
24.(2022·南湖模拟)模拟实验是科学学习中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不是模拟实验的是(  )
A.研究分子间有间隙时,芝麻黄豆混合的实验
B.研究星系运动时,气球胀大各小圆点距离变化的实验
C.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钢球下滑碰撞木块的实验
D.研究板块碰撞时,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将书向中间移动的实验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 模拟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
【解答】A:研究分子间有间隙时,芝麻黄豆混合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B:研究星系运动时,气球胀大各小圆点距离变化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C: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钢球下滑碰撞木块的实验,是实际验证过程,不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板块碰撞时,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将书向中间移动的实验,为模拟实验;
故选C。
25.(2022·南湖模拟)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充分反应后过滤
C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将CO2通入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水中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AgNO3 溶液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除杂时所加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及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反应可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
【解答】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杂质铜不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硝酸钡,硫酸钠和碳酸钠都会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无法验证反应的发生,不符合题意;
D、将铜片分别放入到Zn(NO3)2、AgNO3溶液中,铜不能与硝酸锌反应,可证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验证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2·南湖模拟)如图是硫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用手触摸瓶壁感觉到较热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
C.两个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D.集气瓶口盖毛玻璃片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热量散失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A、硫燃烧会放热,用手触摸瓶壁感觉到较热 ,符合题意;
B、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不符合题意;
C、硫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是吸收生成二氧化硫,铁丝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是防止集气瓶炸裂 ,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口盖毛玻璃片的主要作用都是防止气体逸散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7.(2022·玉环模拟)研究科学问题,常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摒弃次要因素。下列描述没有渗透这种方法的是(  )
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选用轻质小卡片
B.研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认为电流产生的热量全部由水吸收
C.比较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概括此类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衡量营养物质所含能量多少时,认为在体外燃烧与体内缓慢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方法。
【解答】A: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选用轻质小卡片,忽略空气阻力,A不符合题意。
B: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那么当电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时消耗的电能最小,即电流做功消耗电能小,产生的热量也相应减小,这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摒弃次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
C:研究酸和碱反应的有许多种,H+与OH-结合生成了H2O并不能代表此反应实质,C符合题意。
D:衡量营养物质所含能量多少时,认为在体外燃烧与体内缓慢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相等,主要因素是探究营养物质能量的含量,忽略次要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2·丽水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根据实验需要,气体既可从a管口导入也可以从b管口导入,瓶中也可加入不同物质,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用途. 气体入口 瓶中物质
A 排空气法收集O2 a 空气
B 排空气法收集H2 b 空气
C 检验并除去CO2 b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D 干燥CO2气体 a 浓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用途的原理分析判断。
【解答】A.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在瓶内下沉,因此氧气应该从长导管a通入,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在瓶内上升,因此氢气应该从短导管b通入,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即从长导管a通入,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将二氧化碳通入浓硫酸,即从长导管a通入,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9.(2022·金东模拟)4月上旬,部分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科学实验操作模拟测试,某些实验中需要使用胶头滴管。下列关于胶头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吸取液体
B.取液后倒置
C.滴加液体
D.使用后归位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使用胶头滴管的注意事项判断。【解答】A.吸取液体试剂前,应先将胶头滴管中的空气排净,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试剂时再排气,以防造成试剂变质,故A错误;
B.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故B错误;
C.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更不能接触试管壁,应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滴加,故C错误;
D.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后,无需清洗,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30.(2022·舟山模拟)科学实验要求操作规范,否则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图示“错误操作”与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标签受损 B.试剂污染
C.液滴飞溅 D.读数偏小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液体会腐蚀标签分析;
B、根据滴管接触外界会污染试剂分析;
C、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分析;
D、根据俯视读数读值偏大分析。
【解答】A、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残留液体会腐蚀标签,不符合题意;
B、滴管滴加液体时接触试管内壁,会使污物由滴管带入瓶中,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水倒入硫酸中会造成液体沸腾液滴飞溅,不符合题意;
D、量筒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实际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31.(2022·慈溪模拟)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pH值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正确闻气体气味要用扇闻法分析;
C、根据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要用玻璃棒蘸到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不符合题意;
B、闻气体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不能直接将鼻孔凑到瓶口闻,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要“酸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纸上称量,需在玻璃器皿中称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2022·慈溪模拟)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难以成功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N2 CO2 NaOH溶液 将混合气体通入除杂试剂并干燥
B KCl MnO2 水 溶解、过滤、蒸发
C NaCl Na2SO4 BaCl2溶液 沉淀、过滤、蒸发
D NaOH Na2CO3 Ca(NO2)2 沉淀、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掌握各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再干燥可得到纯净的氮气,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易溶,二氧化锰难溶,利用溶解、过滤、蒸发可除去氯化钾中的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C、加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杂质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再蒸发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加入硝酸钙,硝酸钙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除杂过程中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题意;
故选D。
33.(2022·舟山模拟)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研究方法,下面是四个实验所用方法与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的实验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根据电灯是否发光,来研究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D.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研究“串并联电路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的实验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使用了类比法,故A不合题意;
B.根据电灯是否发光,来研究电路是否有电流通过,使用了转换法,故B不合题意;
C.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使用了模型法,故C不合题意;
D.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4.(2022·义乌模拟)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Cl中是否含Na2CO3 取样,滴加适量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B 分离酒精和水 蒸馏法分离出酒精
C 除去铜粉中的CuO 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稀盐酸中的稀硫酸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除杂原则和鉴别方法分析,物质除杂时选择的药品要只与杂质发生反应,不与原物质反应,且在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而对于物质的鉴别,需通过现象的不同加以区分。
【解答】 A、取样,滴加适量AgNO3溶液,氯化钠和碳酸钠都会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符合题意;
B、 蒸馏法可分离出酒精和水 ,不符合题意;
C、 氧化铜与盐酸反应,铜不反应,滴加过量稀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可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D、 滴加氯化钡溶液直至恰好反应,过滤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除去盐酸中的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2022·宁海模拟)一氧化氮(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A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
【解析】【分析】根据难溶性物质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或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解答】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选A。
36.(2022·南浔模拟)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A.测溶液的酸碱性
B.稀释浓硫酸
C.制作血涂片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实验时需取用试剂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稀释要“酸入水”中分析;
C、根据制作血涂片的操作要求分析;
D、根据加热固体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分析。
【解答】A、测溶液酸碱性应用试管取少量液体,不能直接在试剂瓶中进行,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C、制作血涂片时推片与载片约成45度夹角,不符合题意;
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
故选D。
37.(2022·鹿城模拟)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往四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样品,再滴入各试剂(如图),其中能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碳酸钠与氯化钙、盐酸反应有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钠无明显现象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变质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 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加入氯化钙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不符合题意;
C、加少量盐酸,盐酸需先与氢氧化钠反应,若被氢氧化钠完全消耗,则既使有碳酸钠也不会产生气泡,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不符合题意;
D、加足量稀盐酸,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通过产生气泡可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