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填空题2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填空题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16:28: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填空题2
一、填空题
1.(2022·拱墅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1)若将灰鹭、金线 、鲫鱼分为一类,螺螄和虾分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生产者是    。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每一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   (填写生理活动)以内能等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2.(2022·义乌模拟)“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1)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   ,维系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森林又有“绿色水库"之称,“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雨少它能吐”主要指绿色植物的   作用,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3.(2022·仙居模拟)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市对公民进行了多轮核酸筛查。
(1)核酸筛查,从预防传染病角度讲属于   。
(2)从免疫学角度讲,新冠病毒属于   。
4.(2022·金华模拟)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为了更好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作息,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④去商场购物必须佩戴口罩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5.(2022·余杭模拟)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回答:
(1)写出B器官的名称   。
(2)人体在进行图所示的过程④时,隔顶部   (选填“上升”或“下降”);
(3)图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经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   →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6.(2022·杭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在东太平洋的某群岛附近发现了几处深海热泉,在这些热泉里面生活着众多的生物,包括蠕虫、蛤类和细菌等兴旺的发达群落,这些生物群落生活在一个高温高压缺氧,偏酸和无光的环境中。
(1)蛤类能成为热泉环境中生存的一类物种,是   的结果。
(2)热泉深海生态系统存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某一成分,该成分是   。
(3)热泉系统的有蠕虫、蛤和细菌等生物,细菌与蠕虫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区别是   。
(4)热泉系统中的蠕虫和陆地生活的蠕虫结构相似,这是由相似的遗传物质   控制。
7.(2021·鄞州模拟)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
(1)湿地中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   ;
(2)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   ;
8.(2021·鄞州模拟)小科在做“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的实验。
(1)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该液体是   。
(2)染色后,他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   (填“C”或“D”)
9.(2021·衢州)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类检索表对新疆棉花进行分类,它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
(2)新鍋棉的棉纱纤维长度比普通棉的长,这一性状是由   控制的。
植物检索表 l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有花……P 2b无花……Q 3a有根……R 3b无根……S
10.(2021·台州)台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一一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
(1)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用   呼吸,用鳍运动。
(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室息面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
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鰓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1.(2021·定海模拟)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上必须滴加生理盐水,不能用清水,否则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变形甚至破裂,而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中滴加的却是清水,不必用生理水,这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   ,使细胞能保持正常的形态。一位同学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目标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体,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低倍镜下没有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D.未更换目镜
C.光线太强了
12.(2021·定海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1)请写出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2)近年来,世界多地发生“蝗灾”,导致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这是由于   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
13.(2021·婺城模拟)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从传染病的角度,新冠病毒属于   。
(2)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患者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
14.(2021·婺城模拟)新年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意外穿越回八十年代,与年轻时代的妈妈李焕英相遇,电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1)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需要通过   从母体不断获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2)电影首映为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编号)。
15.(2021·婺城模拟)为了预防新冠病毒,许多市民最近一两个月纷纷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据图分析作答(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
(1)a~f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血管有    (填字母)。
(2)若在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则疫苗首先进入心脏的   腔(填字母)。
16.(2021·婺城模拟)2021国际菜博会于4月20日至5月30日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寿光蔬菜小镇举行。千余种含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奇瓜异果”和一批应用于蔬菜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齐聚寿光。
(1)如图是博览会展示的番茄新品种——“黑番茄”,其黑色的果皮是由   发育来而来;
(2)无土栽培是本次菜博会前沿科技的一大亮点。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应富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
17.(2021·婺城模拟)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   。
(2)D过程在   进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18.(2021·婺城模拟)科学中有许多概念,不同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相关概念图。其中Ⅰ、Ⅱ分别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作用,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以蒸腾作用的方式进入空气中。
(2)根据图中生理作用Ⅰ、Ⅱ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物质②中一定含有   元素。
19.(2021·南湖模拟)棉花是一种喜光作物,开花时花朵乳白色,不久转成深红色,结出棉桃后就会凋谢,棉桃在成熟期时,非常害怕雨水,果实成熟后里面有洁白的棉花(如图)。新疆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是棉花中的精品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棉花属于   (选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   。(至少写2条)
20.(2021·南湖模拟)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自启动以来,成效明显,“水清、气净、景美、鱼游”美丽水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下表为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 金鱼藻 水蚤 虾 小鱼
食物来源   金鱼藻 金鱼藻、水蚤 金鱼藻、水蚤、虾
(1)虾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与虾存在竞争关系的是   。
(3)写出表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1.(2021·上虞模拟)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    (填“甲”、“乙”或“丙)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上图中表示呼吸作用是    (填数字)
(3)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22.(2021·越城模拟)如图为某草原中的各种生物关联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23.(2021·丽水模拟)青田县“东魁”杨梅个头大,素有“杨梅王”之称,鲜甜多汁。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通过叶绿体进行   ,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杨梅树逐渐枝繁叶茂;
(2)杨梅鲜甜多汁的果肉属于   组织。
24.(2021·宁海模拟)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引鸭入田可以对昆虫、杂草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物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产生的鸭粪作为肥料,促进生态系统的   (选填“物质”或“能量”)循环,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25.(2021·奉化模拟)右图所示的荷塘是一个   ,我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   。一段时间内,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
26.(2021·奉化模拟)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会逐步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27.(2021·宁波模拟)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28.(2021·金华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如果⑤是人体上臂肌肉,则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29.(2021·金华模拟)中国抗疫斗争举国动员,上下同心,坚定执行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科学规律的抗疫举措,为各国防疫给出了中国范本。
(1)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    ;
(2)预防新冠肺炎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前往公共场所要佩戴医用外科罩或N95口罩:同时,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加强体育锻炼”属于   。
30.(2021·瑞安模拟)最近,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处大面积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密叶红豆杉。
(1)该保护区内所有的密叶红豆杉可看成一个    。
(2)下表是小明根据5种植物R、S、T、M、N的特征制作二歧分类检索表,其中符合密叶红豆杉特征的是    。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R
2b种子裸露……S
3a无根、茎、叶分化……T
3b有茎和叶……4
4a无根……M
4b有根……N
31.(2021·瑞安模拟)截止2021年4月2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二亿剂次,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正在全面铺开。
(1)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    。
(2)对健康人进行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
(3)小明接种了乙肝疫苗后,认为自己无需再接种新冠疫苗,请判断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2.(2021·龙湾模拟)一年一度的最美赏花季已经到来,小明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
1a花柄长,可成伞状花序……2
1b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3
2a花瓣边缘有缺口……樱花
2b花瓣边缘无缺口……梨花
3a枝条表面带刺……梅花
3b枝条表面无刺……桃花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上图中   是桃花。(选填“甲”或“乙”或“丙”)
(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
33.(2021·金华模拟)夏至前后,兰溪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   向上运输。
(2)酸酸甜甜的杨梅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34.(2021·金华模拟)在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过程中,小敏制作了植物分类检索表如下,请分析下列问题:
1a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2
1b 植物以种子繁殖………………………………………………………………………3
2a 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A
2b 通常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分化为根、茎、叶…………………B
3a 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C
3b 胚珠包于子房内………………………………………………………………………D
(1)小敏观察到花架上缠绕着一种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羽状复叶、上面悬挂着许多荚果,果皮上密布绒毛,内有种子1—3颗;请判断该植物是上述检索表中的   (选填字母)
(2)秋天高高挂在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和银杏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35.(2021·金华模拟)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2)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36.(2021·余姚模拟)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3962万例,死亡病例超299.7万例,引起这场瘟疫的病毒称为COVID-19病毒。COVID-19病毒首先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继而破坏人体的心、肝、脾、肾及全身,最后致人死亡。
(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在传染病学上属于   。
(2)在武汉疫情期间,钟院士建议采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或血清)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的血浆(或血清),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专家建议个人勤洗手、室内常通风、出行戴口罩。
37.(2021·柯桥模拟)吼山桃花节期间,桃花满山竞放。如图所示为两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结构图表示桃花   ;
(2)桃花经传粉受精后结果,我们平时食用的部分由   (填结构)发育而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体内有无脊椎骨
(2)4;绿藻
(3)呼吸作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解答】(1)若将灰鹭、金线 、鲫鱼分为一类,螺螄和虾分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
(2)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这里面生产者是绿藻。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每一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内能等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2.【答案】(1)氧气
(2)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在叶绿体内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
【解答】(1)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森林又有“绿色水库"之称,“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雨少它能吐”主要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3.【答案】(1)控制传染源
(2)抗原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核酸筛查,从预防传染病角度讲属于控制传染源。
(2)从免疫学角度讲,新冠病毒属于抗原。
4.【答案】(1)病原体
(2)①④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解答】(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②规范作息,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护易感者。
③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
④去商场购物必须佩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
故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④。
5.【答案】(1)肺
(2)下降
(3)肾小囊;肾小管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吸气,⑤排出汗液,⑥尿的形成和排出,⑦表示排遗;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其中A循环系统、B呼吸系统、C皮肤中的汗腺、D肾脏,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即葡萄糖。
【解答】(1)B呼吸系,器官的名称为肺。
(2)人体在进行图所示的过程④吸气时,胸腔体积增大,隔顶部下降。
(3)图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经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6.【答案】(1)自然选择
(2)生产者
(3)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基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解答】(1)蛤类能成为热泉环境中生存的一类物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热泉深海生态系统存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某一成分,该成分是生产者。
(3)热泉系统的有蠕虫、蛤和细菌等生物,细菌与蠕虫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热泉系统中的蠕虫和陆地生活的蠕虫结构相似,这是由相似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
7.【答案】(1)种群
(2)植物→虫→鸟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湿地中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种群。
(2)图中一条食物链 植物→虫→鸟。
8.【答案】(1)水
(2)BDA;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1)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该液体是水。
(2)高倍镜的用法是: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A高倍镜下视野不清晰、B低倍镜下图像偏左、C高倍镜下视野清晰、D低倍镜下图像在视野中央。高倍镜的用法是:低倍镜看清视野中央的物像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故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BDA。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D。
9.【答案】(1)P
(2)基因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解答】(1)棉花是有种子且能够开花的植物,即P符合题意;
(2)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1)P;(2)基因。
10.【答案】(1)鳃
(2)A;B;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
【解答】(1)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2)A、弹涂鱼胸鳍发达,能够让其在滩涂上跳跃和爬行,具备了大部分鱼类离开水无法运动的能力,是其能在滩涂上生活;故A符合题意;
B、鱼类离开水后无法呼吸,而弹涂鱼的鳃腔空间大,储存了大量的水和空气,能够让其在滩涂上满足正常的呼吸,让其在滩涂上生活成为可能;故B符合题意;
C、弹涂鱼能够通过皮肤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让其不会因为窒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鳃;(2)ABC。
11.【答案】细胞壁;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并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先移动装片,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解答】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因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壁;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A、粗准焦螺旋是大幅度升降镜筒的,如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与粗准焦螺旋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需要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否则换用高倍物镜后,观察范围缩小,目标可能不在视野内,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题干中只是看到目标,并没有移到中央,B符合题意;
C、在使用高倍物镜的过程中,不需要换目镜,因此与换不换目镜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该选用光线强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细胞壁(2)B
12.【答案】(1)草→食草鸟→猫头鹰
(2)外来( 自然)因素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逐渐递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乙中猫头鹰占有的食物链有5条即:①草→食草鸟→猫头鹰;②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③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④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⑤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草→食草鸟→猫头鹰。
(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 草→食草鸟→猫头鹰 (2) 外来( 自然)因素
13.【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解答】 (1) 从传染病的角度,新冠病毒属病原体;
(2) 对患者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
故答案为: (1) 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14.【答案】(1)胎盘和脐带
(2)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月相
【解析】【分析】这一题需要熟悉哺乳动物的特点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则,其中A图是新月,B图是上弦月,C图是满月,D图是下弦月。
【解答】 (1)、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需要通过胎盘和脐带 从母体不断获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2)、 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 月相为新月;
故答案为:(1)、胎盘和脐带 (2)、A
15.【答案】(1)a、 c、 f
(2)A
【知识点】血液循环;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A为右心房,B为左心房,C为右心室,D为左心室,a为动脉,b为静脉,c为动脉,d为静脉,f为肺静脉。
【解答】 (1)、主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主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a、 c、 f 流着动脉血;
(2)、 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注射在体循环的静脉,通过体循环进入心脏的A为右心房。
故答案为:(1)、 a、 c、 f (2) A
16.【答案】(1)子房壁
(2)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果实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 (1)、 番茄新品种——“黑番茄”,其黑色的果皮 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2)、 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有氮、磷、钾等所需要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1)、子房壁 (2)、无机盐。
17.【答案】(1)卵巢
(2)输卵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是精子,B是卵细胞,C是受精卵,D表示受精。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解答】(1)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是卵巢。
(2)D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作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C受精卵。
故答案为:(1)卵巢 (2)输卵管
18.【答案】(1)气孔
(2)碳、氢
【知识点】蒸腾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制造有机物,完成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根据图表,结合光合呼吸作用的概念不难得出, ① 为水, ② 为有机物,那么过程 Ⅰ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Ⅱ为植物的呼吸作用。
(1)① 为水,通过蒸腾作用到空气中很明显是通过蒸腾作用完成,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而出的;
(2)在反应物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总有氧气,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② 为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故此答案为:(1)气孔;(2)碳、氢
19.【答案】(1)被子植物 或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知识点】种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1)由棉花开花时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结成果实称为棉铃,可以判断出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 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①日照时间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日照时数较高的地方,按照测定,天山地区的日照时长可达到10小时以上,这么长的日照时长和日照时间恰恰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
②降水少,气候干旱,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在棉花棵长出棉桃至成熟期时,是非常害怕雨水的。因为雨水灌进棉桃之后有可能导致棉絮颜色改变甚至发霉。而新疆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对棉花保持品质优良非常有好处。土壤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
③昼夜温差、纬度位置也会对棉花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20.【答案】(1)消费者
(2)水蚤、小鱼
(3)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虾属于生物部分的消费者。
(2)小鱼、虾、水蚤都是以金鱼藻为食物来源,所以和虾存在竞争关系的是小鱼和水蚤。
(3)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这种关系的。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有:金鱼藻→水蚤,金鱼藻→虾,金鱼藻→小鱼, 金鱼藻→水蚤→虾, 金鱼藻→水蚤→小鱼,金鱼藻→虾→小鱼,金鱼藻→水蚤→虾→小鱼。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故答案为:(1)消费者 (2) 水蚤、小鱼 (3)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21.【答案】(1)丙
(2)①③④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阳光、空气、水分、养分等则称为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的需要,还能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所利用,是分解者。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生理特征。呼吸作用就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1)上图中丙可以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图中①③④过程分别表示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丙;(2)①③④;(3)自动调节能力
22.【答案】(1)2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在食物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是植物。所以,在书写食物链时,起始环节是绿色植物,接下来是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解答】(1)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小草→鼠→猫头鹰和小草→鼠→蛇→猫头鹰。
(2)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太阳能、土壤、空气、水分等等。
故答案为:(1)2;(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答案】(1)光合作用
(2)营养组织
【知识点】组织;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构建植物体自身。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作用。输导组织的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的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
【解答】(1)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构建植物体,从而使得杨梅树逐渐枝繁叶茂。
(2)杨梅鲜甜多汁的果肉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营养组织
24.【答案】(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物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
【解答】(1)食物链从生产者杂草或水稻开始,所以食物链可以是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引鸭入田可以对昆虫、杂草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物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产生的鸭粪作为肥料,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1) 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物质
25.【答案】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解答】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符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应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一段时间内,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故填:生态系统; 食物链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26.【答案】(1)温度
(2)增大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蓝莓果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 浓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减少,导致细胞呼吸减弱。上述实验的假设是温度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会逐步增大,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填:(1)温度 (2)增大
27.【答案】①⑥;CO2;还原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消耗二氧化碳。(2)能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说明二氧化硫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解答】海洋消耗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①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即⑥过程。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由于反应后S元素化合价升高了,因此SO2体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①⑥;CO2;还原
28.【答案】(1)反射
(2)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射动作。如果⑤是人体上臂肌肉,则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正确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正确。
故答案为:(1)反射 (2)A
29.【答案】(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就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等。新型冠状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病原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0.【答案】(1)种群
(2)S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
【解答】(1)保护区内所有的密叶红豆杉是同一个物种,属于种群;
(2)红豆杉是裸子植物,在1b分类下,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即S符合红豆杉的特征;
故答案为:(1)种群;(2)S。
31.【答案】(1)抗原
(2)保护易感人群
(3)不正确,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解答】(1)新冠疫苗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
(2)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让健康的人群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即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了对乙肝的免疫能力,但对新冠肺炎没有任何作用,因此还是要接种新冠疫苗;
故答案为:(1)抗原;(2)保护易感人群;(3)不正确;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
32.【答案】(1)乙
(2)子房
(3)适应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
【解答】(1)由检索表可知,桃花的特点是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且枝条表面无刺,即乙图是桃花;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3)梅花叶片的特点适合在寒冷环境中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故答案为:(1)乙;(2)子房;(3)适应。
33.【答案】(1)导管
(2)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杨梅属于植物,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解答】(1)杨梅树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送到全身各器官,并且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杨梅的细胞结构中的液泡含有大量的糖分,甘甜可口, 杨梅汁就是位于液泡中。
故答案为:(1)导管(2)液泡
34.【答案】(1)D
(2)器官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相同的是:它们都有种子,体内都有输导组织,根系发达,不同的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果皮保护着种子,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
【解答】(1)花架上的植物的果实内有种子,而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因此该植物是上述检索表中的D。
(2)银杏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的是银杏的种子,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其实是它的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因此在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和银杏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D(2)器官
35.【答案】(1)对光
(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解答】(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上,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依次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目镜内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因此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这一步骤的名称是对光。
(2)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故答案为:(1)对光(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36.【答案】(1)病原体
(2)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2)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属于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因此在传染病学上属于病原体。
(2)从传播途径分析,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的血浆(或血清),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体,其原理是让人在不发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
故答案为:(1)病原体(2)抗体
37.【答案】(1)乙
(2)子房壁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桃花的结构为:
【解答】(1)乙图表示桃花,由若干雄蕊和一个雌蕊构成,子房内有胚珠一个。
(2)我们平时所食用的桃的果肉是果皮的一部分,实际是由图乙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乙(2)子房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填空题2
一、填空题
1.(2022·拱墅模拟)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1)若将灰鹭、金线 、鲫鱼分为一类,螺螄和虾分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   。
(2)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生产者是    。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每一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   (填写生理活动)以内能等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答案】(1)体内有无脊椎骨
(2)4;绿藻
(3)呼吸作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方向会逐渐减少,而有毒物质的流动则逐渐增多。
【解答】(1)若将灰鹭、金线 、鲫鱼分为一类,螺螄和虾分为另一类,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椎骨。
(2)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包括一切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这里面生产者是绿藻。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减少,减少的原因是食物链中每一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内能等形式散失,还有一部分流向分解者。
2.(2022·义乌模拟)“十三五”期间,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1)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   ,维系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森林又有“绿色水库"之称,“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雨少它能吐”主要指绿色植物的   作用,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1)氧气
(2)蒸腾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1.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氧循环和碳循环,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恒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3.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在叶绿体内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
【解答】(1)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森林又有“绿色水库"之称,“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雨少它能吐”主要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3.(2022·仙居模拟)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我市对公民进行了多轮核酸筛查。
(1)核酸筛查,从预防传染病角度讲属于   。
(2)从免疫学角度讲,新冠病毒属于   。
【答案】(1)控制传染源
(2)抗原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核酸筛查,从预防传染病角度讲属于控制传染源。
(2)从免疫学角度讲,新冠病毒属于抗原。
4.(2022·金华模拟)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
(2)为了更好的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各地采取了多项措施:
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②规范作息,提高身体抵抗力
③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④去商场购物必须佩戴口罩
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序号)
【答案】(1)病原体
(2)①④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解答】(1)从传染病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原体。
(2)①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②规范作息,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护易感者。
③对确诊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
④去商场购物必须佩戴口罩,切断传播途径。
故上述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①④。
5.(2022·余杭模拟)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请回答:
(1)写出B器官的名称   。
(2)人体在进行图所示的过程④时,隔顶部   (选填“上升”或“下降”);
(3)图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经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   →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答案】(1)肺
(2)下降
(3)肾小囊;肾小管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解析】【分析】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⑨表示生理过程,其中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气,④吸气,⑤排出汗液,⑥尿的形成和排出,⑦表示排遗;ABCD代表系统或器官,其中A循环系统、B呼吸系统、C皮肤中的汗腺、D肾脏,a是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即葡萄糖。
【解答】(1)B呼吸系,器官的名称为肺。
(2)人体在进行图所示的过程④吸气时,胸腔体积增大,隔顶部下降。
(3)图中若D代表肾脏,一部分a在D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经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6.(2022·杭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在东太平洋的某群岛附近发现了几处深海热泉,在这些热泉里面生活着众多的生物,包括蠕虫、蛤类和细菌等兴旺的发达群落,这些生物群落生活在一个高温高压缺氧,偏酸和无光的环境中。
(1)蛤类能成为热泉环境中生存的一类物种,是   的结果。
(2)热泉深海生态系统存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某一成分,该成分是   。
(3)热泉系统的有蠕虫、蛤和细菌等生物,细菌与蠕虫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区别是   。
(4)热泉系统中的蠕虫和陆地生活的蠕虫结构相似,这是由相似的遗传物质   控制。
【答案】(1)自然选择
(2)生产者
(3)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基因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1.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解答】(1)蛤类能成为热泉环境中生存的一类物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热泉深海生态系统存在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某一成分,该成分是生产者。
(3)热泉系统的有蠕虫、蛤和细菌等生物,细菌与蠕虫在细胞结构中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热泉系统中的蠕虫和陆地生活的蠕虫结构相似,这是由相似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
7.(2021·鄞州模拟)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世界级观鸟胜地,是世界濒危物种黑嘴鸥重要越冬地与迁徙停歇地之一。
(1)湿地中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   ;
(2)写出图中一条食物链   ;
【答案】(1)种群
(2)植物→虫→鸟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湿地中所有黑嘴鸥构成一个种群。
(2)图中一条食物链 植物→虫→鸟。
8.(2021·鄞州模拟)小科在做“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的实验。
(1)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该液体是   。
(2)染色后,他按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以下几个视野:
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   。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   (填“C”或“D”)
【答案】(1)水
(2)BDA;D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解答】(1)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液体,该液体是水。
(2)高倍镜的用法是:低倍镜看清物像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A高倍镜下视野不清晰、B低倍镜下图像偏左、C高倍镜下视野清晰、D低倍镜下图像在视野中央。高倍镜的用法是:低倍镜看清视野中央的物像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调清晰。
故①在最终看到视野C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BDA。
②若实验中使用相同的光圈和反光镜,视野较亮的是D。
9.(2021·衢州)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1)棉花是被子植物,小科利用以下二歧分类检索表对新疆棉花进行分类,它对应检索表中字母   。
(2)新鍋棉的棉纱纤维长度比普通棉的长,这一性状是由   控制的。
植物检索表 l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有花……P 2b无花……Q 3a有根……R 3b无根……S
【答案】(1)P
(2)基因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解答】(1)棉花是有种子且能够开花的植物,即P符合题意;
(2)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1)P;(2)基因。
10.(2021·台州)台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一一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
(1)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用   呼吸,用鳍运动。
(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室息面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
A.胸鳍发达,能支撑起身体,帮助爬行和跳跃
B.鰓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C.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1)鳃
(2)A;B;C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生物机体通过自身适应环境变化以争取生存的特性。是生物所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进化的角度定义为“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的现象”,生物体在构造上或功能上能产生变化适应环境。
【解答】(1)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
(2)A、弹涂鱼胸鳍发达,能够让其在滩涂上跳跃和爬行,具备了大部分鱼类离开水无法运动的能力,是其能在滩涂上生活;故A符合题意;
B、鱼类离开水后无法呼吸,而弹涂鱼的鳃腔空间大,储存了大量的水和空气,能够让其在滩涂上满足正常的呼吸,让其在滩涂上生活成为可能;故B符合题意;
C、弹涂鱼能够通过皮肤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让其不会因为窒息;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鳃;(2)ABC。
11.(2021·定海模拟)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上必须滴加生理盐水,不能用清水,否则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变形甚至破裂,而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中滴加的却是清水,不必用生理水,这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   ,使细胞能保持正常的形态。一位同学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目标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体,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低倍镜下没有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D.未更换目镜
C.光线太强了
【答案】细胞壁;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并且在使用高倍镜观察的过程中,先移动装片,然后转换高倍镜,光线不足就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制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同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原形。
【解答】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因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壁;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A、粗准焦螺旋是大幅度升降镜筒的,如果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与粗准焦螺旋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需要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否则换用高倍物镜后,观察范围缩小,目标可能不在视野内,观察不到原来的物体。题干中只是看到目标,并没有移到中央,B符合题意;
C、在使用高倍物镜的过程中,不需要换目镜,因此与换不换目镜无关,C不符合题意。
D、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该选用光线强一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细胞壁(2)B
12.(2021·定海模拟)如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
(1)请写出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2)近年来,世界多地发生“蝗灾”,导致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这是由于   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
【答案】(1)草→食草鸟→猫头鹰
(2)外来( 自然)因素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逐渐递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1) 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图乙中猫头鹰占有的食物链有5条即:①草→食草鸟→猫头鹰;②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③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④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⑤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即最短的:草→食草鸟→猫头鹰。
(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1) 草→食草鸟→猫头鹰 (2) 外来( 自然)因素
13.(2021·婺城模拟)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的抗疫斗争上下同心,举措得力,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请回答:
(1)从传染病的角度,新冠病毒属于   。
(2)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对患者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
【答案】(1)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
【解答】 (1) 从传染病的角度,新冠病毒属病原体;
(2) 对患者原来生活环境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
故答案为: (1) 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14.(2021·婺城模拟)新年贺岁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意外穿越回八十年代,与年轻时代的妈妈李焕英相遇,电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1)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需要通过   从母体不断获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2)电影首映为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这一天的月相是   (填字母编号)。
【答案】(1)胎盘和脐带
(2)A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月相
【解析】【分析】这一题需要熟悉哺乳动物的特点以及月相的变化规则,其中A图是新月,B图是上弦月,C图是满月,D图是下弦月。
【解答】 (1)、在母亲的子宫内胎儿需要通过胎盘和脐带 从母体不断获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
(2)、 2021年2月12日(正月初一) 月相为新月;
故答案为:(1)、胎盘和脐带 (2)、A
15.(2021·婺城模拟)为了预防新冠病毒,许多市民最近一两个月纷纷去医院注射流感疫苗。据图分析作答(A、B、C、D分别代表心脏的四个腔。a~f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
(1)a~f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血管有    (填字母)。
(2)若在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则疫苗首先进入心脏的   腔(填字母)。
【答案】(1)a、 c、 f
(2)A
【知识点】血液循环;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A为右心房,B为左心房,C为右心室,D为左心室,a为动脉,b为静脉,c为动脉,d为静脉,f为肺静脉。
【解答】 (1)、主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主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a、 c、 f 流着动脉血;
(2)、 手臂上注射流感疫苗,注射在体循环的静脉,通过体循环进入心脏的A为右心房。
故答案为:(1)、 a、 c、 f (2) A
16.(2021·婺城模拟)2021国际菜博会于4月20日至5月30日在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寿光蔬菜小镇举行。千余种含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奇瓜异果”和一批应用于蔬菜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齐聚寿光。
(1)如图是博览会展示的番茄新品种——“黑番茄”,其黑色的果皮是由   发育来而来;
(2)无土栽培是本次菜博会前沿科技的一大亮点。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应富含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
【答案】(1)子房壁
(2)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果实的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来的,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 (1)、 番茄新品种——“黑番茄”,其黑色的果皮 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
(2)、 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有氮、磷、钾等所需要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1)、子房壁 (2)、无机盐。
17.(2021·婺城模拟)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B是   。
(2)D过程在   进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答案】(1)卵巢
(2)输卵管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图中A是精子,B是卵细胞,C是受精卵,D表示受精。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解答】(1)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是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是卵巢。
(2)D表示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作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C受精卵。
故答案为:(1)卵巢 (2)输卵管
18.(2021·婺城模拟)科学中有许多概念,不同概念之间常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图为绿色植物的相关概念图。其中Ⅰ、Ⅱ分别表示植物的两种生理作用,①、②分别表示两种物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物质①主要通过植物叶片表皮上的   (填结构),以蒸腾作用的方式进入空气中。
(2)根据图中生理作用Ⅰ、Ⅱ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物质②中一定含有   元素。
【答案】(1)气孔
(2)碳、氢
【知识点】蒸腾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制造有机物,完成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氧气平衡;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解答】根据图表,结合光合呼吸作用的概念不难得出, ① 为水, ② 为有机物,那么过程 Ⅰ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Ⅱ为植物的呼吸作用。
(1)① 为水,通过蒸腾作用到空气中很明显是通过蒸腾作用完成,水分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而出的;
(2)在反应物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生成物总有氧气,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② 为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故此答案为:(1)气孔;(2)碳、氢
19.(2021·南湖模拟)棉花是一种喜光作物,开花时花朵乳白色,不久转成深红色,结出棉桃后就会凋谢,棉桃在成熟期时,非常害怕雨水,果实成熟后里面有洁白的棉花(如图)。新疆是世界上主要的产棉区,新疆棉是棉花中的精品
(1)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棉花属于   (选填“裸子”或“被子”)植物。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   。(至少写2条)
【答案】(1)被子植物 或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知识点】种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1)由棉花开花时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结成果实称为棉铃,可以判断出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 新疆出产的棉花质量好的原因有:①日照时间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日照时数较高的地方,按照测定,天山地区的日照时长可达到10小时以上,这么长的日照时长和日照时间恰恰符合棉花生长的需要。
②降水少,气候干旱,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在棉花棵长出棉桃至成熟期时,是非常害怕雨水的。因为雨水灌进棉桃之后有可能导致棉絮颜色改变甚至发霉。而新疆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150毫米左右,对棉花保持品质优良非常有好处。土壤条件适合棉花的生长。
③昼夜温差、纬度位置也会对棉花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故答案为:(1) 被子 (2)光照时间长、降水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 纬度位置
20.(2021·南湖模拟)南湖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自启动以来,成效明显,“水清、气净、景美、鱼游”美丽水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下表为南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 金鱼藻 水蚤 虾 小鱼
食物来源   金鱼藻 金鱼藻、水蚤 金鱼藻、水蚤、虾
(1)虾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与虾存在竞争关系的是   。
(3)写出表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消费者
(2)水蚤、小鱼
(3)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寄生等关系。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解答】(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虾属于生物部分的消费者。
(2)小鱼、虾、水蚤都是以金鱼藻为食物来源,所以和虾存在竞争关系的是小鱼和水蚤。
(3)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这种关系的。表中生物可形成的食物链有:金鱼藻→水蚤,金鱼藻→虾,金鱼藻→小鱼, 金鱼藻→水蚤→虾, 金鱼藻→水蚤→小鱼,金鱼藻→虾→小鱼,金鱼藻→水蚤→虾→小鱼。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故答案为:(1)消费者 (2) 水蚤、小鱼 (3)金鱼藻→水蚤→虾→小鱼
21.(2021·上虞模拟)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    (填“甲”、“乙”或“丙)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上图中表示呼吸作用是    (填数字)
(3)一般情况下,图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1)丙
(2)①③④
(3)自动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而阳光、空气、水分、养分等则称为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的需要,还能为一些动物提供食物,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粪便等分解为无机物,重新被绿色植物所利用,是分解者。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共有的生理特征。呼吸作用就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1)上图中丙可以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图中①③④过程分别表示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的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
(3)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丙;(2)①③④;(3)自动调节能力
22.(2021·越城模拟)如图为某草原中的各种生物关联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
(2)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
【答案】(1)2
(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在食物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是植物。所以,在书写食物链时,起始环节是绿色植物,接下来是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解答】(1)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小草→鼠→猫头鹰和小草→鼠→蛇→猫头鹰。
(2)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太阳能、土壤、空气、水分等等。
故答案为:(1)2;(2)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3.(2021·丽水模拟)青田县“东魁”杨梅个头大,素有“杨梅王”之称,鲜甜多汁。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通过叶绿体进行   ,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杨梅树逐渐枝繁叶茂;
(2)杨梅鲜甜多汁的果肉属于   组织。
【答案】(1)光合作用
(2)营养组织
【知识点】组织;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用于构建植物体自身。植物体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等。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作用。输导组织的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机械组织的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分生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
【解答】(1)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构建植物体,从而使得杨梅树逐渐枝繁叶茂。
(2)杨梅鲜甜多汁的果肉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2)营养组织
24.(2021·宁海模拟)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1)写出图中含鸭的一条食物链:   。
(2)引鸭入田可以对昆虫、杂草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物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产生的鸭粪作为肥料,促进生态系统的   (选填“物质”或“能量”)循环,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答案】(1)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物质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一般是指绿色植物。
【解答】(1)食物链从生产者杂草或水稻开始,所以食物链可以是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引鸭入田可以对昆虫、杂草进行防治,减少化学药物使用,节约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 ,产生的鸭粪作为肥料,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
故答案为:(1) 杂草→鸭(或水稻→昆虫→鸭) (2)物质
25.(2021·奉化模拟)右图所示的荷塘是一个   ,我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   。一段时间内,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   。
【答案】生态系统;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解答】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图中符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应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一段时间内,池塘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故填:生态系统; 食物链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
26.(2021·奉化模拟)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   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会逐步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1)温度
(2)增大
【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细胞呼吸
【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蓝莓果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 浓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减少,导致细胞呼吸减弱。上述实验的假设是温度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会逐步增大,从而抑制了蓝莓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填:(1)温度 (2)增大
27.(2021·宁波模拟)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    (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煤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等物质,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请将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2CaCO3+2SO2+O22CaSO4+2   ,其中SO2体现了   性(选填“氧化”或“还原”)。
【答案】①⑥;CO2;还原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海洋消耗二氧化碳。(2)能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说明二氧化硫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还原剂体现还原性。
【解答】海洋消耗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①过程,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即⑥过程。用石灰石来吸收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由于反应后S元素化合价升高了,因此SO2体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①⑥;CO2;还原
28.(2021·金华模拟)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如果⑤是人体上臂肌肉,则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答案】(1)反射
(2)A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射动作。如果⑤是人体上臂肌肉,则该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正确的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正确。
故答案为:(1)反射 (2)A
29.(2021·金华模拟)中国抗疫斗争举国动员,上下同心,坚定执行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科学规律的抗疫举措,为各国防疫给出了中国范本。
(1)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    ;
(2)预防新冠肺炎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做好个人防护,如外出前往公共场所要佩戴医用外科罩或N95口罩:同时,也可以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加强体育锻炼”属于   。
【答案】(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就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1)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等。新型冠状病毒是本次传染病的病原体。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加强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0.(2021·瑞安模拟)最近,科研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处大面积的珍稀濒危裸子植物密叶红豆杉。
(1)该保护区内所有的密叶红豆杉可看成一个    。
(2)下表是小明根据5种植物R、S、T、M、N的特征制作二歧分类检索表,其中符合密叶红豆杉特征的是    。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种子外有果皮包……R
2b种子裸露……S
3a无根、茎、叶分化……T
3b有茎和叶……4
4a无根……M
4b有根……N
【答案】(1)种群
(2)S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群的概念
【解析】【分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
【解答】(1)保护区内所有的密叶红豆杉是同一个物种,属于种群;
(2)红豆杉是裸子植物,在1b分类下,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即S符合红豆杉的特征;
故答案为:(1)种群;(2)S。
31.(2021·瑞安模拟)截止2021年4月25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二亿剂次,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正在全面铺开。
(1)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从免疫学角度看,新冠疫苗属于    。
(2)对健康人进行接种新冠疫苗,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这一措施属于    。
(3)小明接种了乙肝疫苗后,认为自己无需再接种新冠疫苗,请判断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抗原
(2)保护易感人群
(3)不正确,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解答】(1)新冠疫苗能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属于抗原;
(2)通过接种新冠疫苗让健康的人群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能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即接种乙肝疫苗获得了对乙肝的免疫能力,但对新冠肺炎没有任何作用,因此还是要接种新冠疫苗;
故答案为:(1)抗原;(2)保护易感人群;(3)不正确;接种乙肝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对新冠病毒没有作用。
32.(2021·龙湾模拟)一年一度的最美赏花季已经到来,小明观赏后绘制了三种花的图案,如图:
1a花柄长,可成伞状花序……2
1b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3
2a花瓣边缘有缺口……樱花
2b花瓣边缘无缺口……梨花
3a枝条表面带刺……梅花
3b枝条表面无刺……桃花
(1)查阅检索表信息可知上图中   是桃花。(选填“甲”或“乙”或“丙”)
(2)有人误以为樱花结出的果实是樱桃,其实樱花的果实是酸涩不可食用的黑色小果,黑色小果是由花中的   发育而来。
(3)梅花的叶片有锯齿,有科学家研究认为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节短的地方,边缘有锯齿的叶片对植物生长更有利。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
【答案】(1)乙
(2)子房
(3)适应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生物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采用二歧分类检索的方法所制成的表。花是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其生物学功能是结合雄性精细胞与雌性卵细胞以产生种子。
【解答】(1)由检索表可知,桃花的特点是花柄短,直接贴生于枝干,且枝条表面无刺,即乙图是桃花;
(2)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3)梅花叶片的特点适合在寒冷环境中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故答案为:(1)乙;(2)子房;(3)适应。
33.(2021·金华模拟)夏至前后,兰溪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   向上运输。
(2)酸酸甜甜的杨梅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答案】(1)导管
(2)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杨梅属于植物,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解答】(1)杨梅树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送到全身各器官,并且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2)杨梅的细胞结构中的液泡含有大量的糖分,甘甜可口, 杨梅汁就是位于液泡中。
故答案为:(1)导管(2)液泡
34.(2021·金华模拟)在校园植物观察活动过程中,小敏制作了植物分类检索表如下,请分析下列问题:
1a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2
1b 植物以种子繁殖………………………………………………………………………3
2a 小型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有茎、叶之分………………………………………A
2b 通常为中型或大型草本,很少为木本植物,分化为根、茎、叶…………………B
3a 胚珠裸露,不包于子房内……………………………………………………………C
3b 胚珠包于子房内………………………………………………………………………D
(1)小敏观察到花架上缠绕着一种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羽状复叶、上面悬挂着许多荚果,果皮上密布绒毛,内有种子1—3颗;请判断该植物是上述检索表中的   (选填字母)
(2)秋天高高挂在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和银杏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答案】(1)D
(2)器官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相同的是:它们都有种子,体内都有输导组织,根系发达,不同的是被子植物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果皮保护着种子,裸子植物的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裸露。
【解答】(1)花架上的植物的果实内有种子,而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因此该植物是上述检索表中的D。
(2)银杏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的是银杏的种子,红豆杉属于裸子植物,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其实是它的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都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因此在枝头的红豆杉果子和银杏果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故答案为:(1)D(2)器官
35.(2021·金华模拟)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图丙、图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时的一个步骤。其中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那么这一步骤的名称是   
(2)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对光
(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拿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解答】(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上,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依次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目镜内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因此图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够在显微镜中形成一个明亮的视野,这一步骤的名称是对光。
(2)继续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故答案为:(1)对光(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
36.(2021·余姚模拟)截至北京时间4月16日7时,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3962万例,死亡病例超299.7万例,引起这场瘟疫的病毒称为COVID-19病毒。COVID-19病毒首先侵犯人体的呼吸系统,继而破坏人体的心、肝、脾、肾及全身,最后致人死亡。
(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在传染病学上属于   。
(2)在武汉疫情期间,钟院士建议采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浆(或血清)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的血浆(或血清),在免疫学上相当于   。
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专家建议个人勤洗手、室内常通风、出行戴口罩。
【答案】(1)病原体
(2)抗体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1)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2)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属于引起传染病的病毒,因此在传染病学上属于病原体。
(2)从传播途径分析,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捐献的血浆(或血清),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体,其原理是让人在不发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
故答案为:(1)病原体(2)抗体
37.(2021·柯桥模拟)吼山桃花节期间,桃花满山竞放。如图所示为两种花的剖面结构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个结构图表示桃花   ;
(2)桃花经传粉受精后结果,我们平时食用的部分由   (填结构)发育而成。
【答案】(1)乙
(2)子房壁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分析】桃花的结构为:
【解答】(1)乙图表示桃花,由若干雄蕊和一个雌蕊构成,子房内有胚珠一个。
(2)我们平时所食用的桃的果肉是果皮的一部分,实际是由图乙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
故答案为:(1)乙(2)子房壁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