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出色的马》课时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时 第 2课时 设计者
学习任务 赏春日之画,享家人之爱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生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3个词语。 2、通过朗读、绘画、小组交流,学生能准确描绘出春天的样子,并快乐的讲自己家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难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你去过什么地方”话题互动。
学习活动一:初读故事,圈出现的场景和人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活读破题,练习“匹”字。 出示词条“一匹出色的马”,指导读词语,并多读几遍。 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泛读全文。 2、提出学生读文的两个阅读建议:借助拼音和图片,把课文读准,顺;圈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文中的“马”的样子。 活读破题 尝试用自己的语调阅读故事,读出对春天的感受。 猜一猜,想一想。书空“匹” 初读感知 1、边听阅读边标出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难读的词语。 2、圈画了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3、文中的“马”: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读出不同的节奏,切合本课的情境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感染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泛读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也产生一种一睹为快的欲望。圈出文中的场景和人物这一阅读要求既是在培养学生提起信心能力,也为下文梳理作为铺垫。
学习活动二:联系生活,游戏识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出示春天景物图片,指导学生识物,分别组词。 做动作表演识记“拾”“骑”“跨”。并提出问题:什么时候做这些动作? 出示“波纹、毯、软”,联系生活,什么景物或物品是这样? 熟字比较,填空识记: 老师要(求)我们把足(球)带回家。提问:两qiu有什么区别? 5、出示刚刚认识的词语。 通读全文。 同桌之间合作表演,熟记“拾、骑、跨”。 朗读第1自然段,识得春天景物的名字。 联系生活,认识了波纹,水被风吹过;摸过自己的毯子知道它是软的。 火眼金睛,知道qiu,有无“王”,用法不同。 识词游戏的主题一直在延续,对于词语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词语本身,也带入到相关相关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语境中识词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内涵。把识词与认识事物,识词与说话,识词与情感结合起来。点面相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加深了学生对字词的识记。也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活动三:想象画面,寻春天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春天的郊外,景色怎样” 默读1-3自然段,勾画句子。 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3、出示“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纹波”“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想象画面,指导书写。 1、“春天的郊外,异常美丽”。 2、勾画,全班朗读。 自由发挥想象场景,慢读“碧绿碧绿’,想象一边是,一边是…… 抄写文中春天景色句子。 此环节引导学生回忆及认识春天,万物复苏,充满活力,并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
学习活动四:找不同,享关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找不同 教师出示妹妹前后图片,观察妹妹的不同。 行动看大家 想:爸爸妈妈都怎样做?妈妈的神情?爸爸的做法? 角色互换 联系自己,自己会怎么做?妹妹是怎么做的?应该怎样朗读? 如果你是爸爸妈妈或者“我”,想要和到家的妹妹说什么 “出色”,在哪里? 4、谈感受,分享自己 1、找不同 走不动、求抱到高兴地垮上“马”“蹦蹦跳跳”。妹妹高兴、兴奋。 2、行动看大家 默读课本5-6自然段。妈妈和蔼可亲、温柔的摇头。爸爸“拾”起柳条,告诉妹妹可以当马。爸爸的然很态度。 3、角色互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的想法。并体会到了妹妹的开心。畅谈出“出色”,是爸爸的鼓励和期望,妹妹的天真。 谈感受,分享自己 感受到妹妹的变化,家人的相亲相爱,家庭温馨。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怎样与家人相处。 通过分析妹妹的前后变化和一家人的做法,让学生角色互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家人们的关爱。也让学生能在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象画面,增进与家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一匹出色的马 景:小河→碧绿碧绿 田野→葱葱绿绿 留恋美景 人物:妈妈→拒绝 爸爸→ 一匹出色的马 充满智慧的爱 妹妹→骑马回家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中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所以应让学生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讲述时的情绪起伏变化。通过朗读,感受一家人浓浓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