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18: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在对应的题号涂黑答案。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过程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代谢类型都是异养需氧型
B.发酵过程中所有的相关反应都是在微生物的细胞内进行的
C.发酵过程中控制好温度既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也可抑制杂菌的生长
D.传统发酵的操作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防止杂菌污染
2.在某些水污染的地区,可以采用种植挺水植物和增加水中鱼类的措施来抑制水中藻类的大量繁殖,从而治理水体污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污染初期藻类每2天平均以130%的增长率增加,起始数目为N0的藻类经4天后数量为5.29N0
B.种植的挺水植物与浮游植物、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挺水植物与水中藻类形成竞争关系,减少了藻类对阳光、水体有机物的利用
D.若增加的鱼类与原有植食性鱼类形成捕食关系,能通过延长食物链来增加藻类的消耗
3.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可以是双向的
B.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C.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4.白萝卜、红萝卜、小黄瓜等均可作为泡菜的原料,经发酵后在口感上比新鲜蔬菜更爽脆,既好吃,又助消化。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热水短时处理原料可抑制果胶酶的活性,使成品泡菜口感较脆
B.腌制方法、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均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C.利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给泡菜坛内创造无氧环境
D.坛盖边沿的水槽“泡”中的气体由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
5.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胶酶是由半乳糖醛酸脱水缩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B.葡萄糖异构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都是果胶酶
C.影响果胶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都能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D.霉菌发酵生产的果胶酶是果汁生产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
6.下列关于果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果胶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②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果胶酶③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④可用出汁率和澄清度判断果胶酶的活性⑤酵母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果胶,但可利用酵母菌生产果胶酶⑥果胶酶可以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和纤维素,从而提高出汁率⑦组成果胶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③④⑤
7.2023年春节过后,新冠病毒感染的第一波高峰期已过,但正确佩戴口罩仍是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手段。某研究小组对非灭菌的一次性口罩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确定口罩的合格性。部分操作如下:从口罩上剪取总量9cm2样品(体积近似1ml),剪碎后加入已灭菌的生理盐水中,定容至10mL,充分混匀,得到样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4个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将冷却到40℃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
B.向前3个平板中分别加入1mL样液,用涂布器将样液涂布均匀
C.第4个平板不接种样液并与前3个平板共同培养,可用于检测是否有杂菌污染
D.若一段时间后,4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依次为31、42、35和0个,可计算出1cm2口罩样品中菌体数量为36个
8.在《诗经·邶风·谷风》中有“我有旨蓄,亦以御冬”的记载“旨蓄”就是储藏的美味食品, 也就是今天腌制的酸菜、泡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泡菜时腌制时间过长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
B.条件适宜时蔬菜中的糖转化成醋酸降低溶液pH
C.发酵坛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由乳酸菌繁殖形成的白膜
D.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可保持发酵所需的环境
9.目前市场上的果蔬汁发酵产品所利用的菌种主要为乳酸菌,而利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等多种益生菌混合发酵果蔬汁风味更协调、营养更丰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均属于原核生物
B.果蔬汁中的糖类物质可为益生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C.果蔬汁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
D.混菌发酵是把所有益生菌混合并在相同条件下发酵
10.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泡菜若时间过短,泡菜中杂菌少但酸性弱、亚硝酸盐含量高
B.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C.家庭制作果醋时,表面产生菌膜由醋酸菌形成
D.制酸奶时加入少量抗生素可以避免杂菌污染
11.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12.图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一般过程,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其中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1和D2表示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W1是流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示中C2>D1-A2-B2-D2
C.B1和B2的能量都可能被人类利用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2/D1x100%
13.豆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豆腐乳的制作与发酵技术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制作,如酵母菌、毛霉、曲霉等
B.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分解为甘油和氨基酸
C.腌制腐乳的过程中不需要严格进行灭菌处理
D.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与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有关
1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基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配方中都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及琼脂等成分
B.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糊底
C.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培养皿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灭菌
D.倒平板时需将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再在酒精灯火焰旁倒平板
15.研究者从温泉中筛选出高效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到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可使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B.丙中培养液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结果是活菌和死菌数的总和
C.利用蛋白质工程或基因工程也可培养得到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
D.图2培养皿要放在高温条件下培养,周围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要的嗜热菌
16.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经常用到培养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一般都需要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等
B.液体培养基加入凝固剂之后就可变成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微生物分类、鉴定、计数
C.要将某目的菌筛选出来,可以用选择培养基
D.巴氏消毒法是国际通用的消毒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致病菌,包括芽孢
17.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每毫升合格的牛奶中细菌总数不超过50000个。某兴趣小组利用恒温水浴锅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后,进行细菌总数测定,步骤如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中用巴氏消毒法对新鲜牛奶进行消毒,可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B.步骤②对牛奶进行梯度稀释可使聚集的微生物分散,便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C.步骤③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要先高压蒸汽灭菌再调pH,以防止高温影响pH的稳定
D.实验结束时培养基上的菌落可能不止一种,若平均菌落总数少于50个则表明消毒合格
18.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灭菌
B.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SAU发生了基因突变
C.抗生素D治疗SAU感染的效果最好
D.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立即倒置放置于37℃的恒温箱中培养
19.某同学以苹果汁为原料,先制果酒再制果醋。下图为部分发酵原理,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是生产的第一阶段,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中
B.在生产过程中,第二阶段需要短暂通入无菌空气
C.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可为菌种大量繁殖提供能量
D.缺少氧气时,醋酸菌可直接将乙醇转变为乙酸
20.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现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甲为平板划线法,乙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方法所用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
B.甲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C.甲、乙两种接种方法均可纯化微生物
D.his菌株接种在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
21.党的二十大提出继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
B.“无废弃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循环原理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是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22.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则 F 代表生产者,G 代表分解者
B.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则甲是组织液
C.若图Ⅲ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 A 代表消费者,C 代表分解者
D.若图Ⅲ表示碳循环,则 B 代表大气中的 CO2库,D 代表生产者
23.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1为该地草原兔种群数量的K值,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C.出现曲线c段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草原兔的天敌数量增加
D.若草原兔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草原兔数量会偏大
24.假设在某岛屿上多年来总是存在一个约由m只狼组成的狼群、一个约由n只狼组成的狼群和若干只单独生活的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岛上的狼能够依据猎物留下的气味信息追捕猎物
B.狼从猎物获得的能量大于猎物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
C.岛上狼的总数可能已接近该岛允许狼生存的最大数量
D.从岛上狼的数量相对稳定可推测岛上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25.如图为生物群落的结构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被层中相同的杂草有高、矮之分,体现了分层现象
B.植物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对光能、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利用
C.图中植物为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了动物分层
D.该生物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26.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V、W、X、Y、Z代表生长必需的不同物质,在A酶、C酶失效的情况下,要使细菌正常生长,必需向培养基中添加的物质是( )
V、W
B.W、Z
C.V、
D.W、Y
27.研究人员从青藏高原班戈桥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细菌(BCQ-6),该菌对原油的总降解率为74.14%,且对直链烷经、支链烷经、环烷经和芳香怪等60种经类有较高的降解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单一的BCQ-6繁殖所获得的BCQ-6群体称为BCQ-6纯培养物﹐该过程即纯培养
B.利用添加原油的普通培养基能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BCQ-6
C.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BCQ-6进行计数,同一稀释度应至少对三个平板重复计数
D.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BGQ-6菌落计数
28.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均能达到分离与计数的目的
B.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选择作用,需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4~48 h,以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加入酚红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周围一定会出现红色区域
29.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
A.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
B.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赖氨酸,培养基中亦需提供氮源
C.需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用涂布器在②上进行涂布接种
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
30.如图是某地推广“稻-鳖-鱼-龙虾”生态种养模式示意图,最终实现全程化肥、农药零投入。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式经济效益高离不开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B.水稻、水草和绿萍等是组成该生态系统的基石
C.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流动
D.化肥和农药零投入有利于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 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共40分)
3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表格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生态系统的类型 玉米田 荒地 A湖 B湖
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 1.6% 1.2% 0.4% 0.1%
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 ______,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_____。
(2)如图1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3)根据第(2)小题的信息,在图2中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能量流经丙种群的情况。
(4)由图可知,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原因有:①一部分的能量被各营养级的
生物通过 _______消耗;②上一营养级的部分个体 _______;③还有部分能量能量被 _____利用。
32.在某栎林中,①②③④为常见的4种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栎林中,乔木灌木草本分别位于上中下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植物出现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原因是_____。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用数字作答)
(2)现有4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麻风杆菌和宿主细胞,A、D生物对应的曲线分别是_____。图中④与②所示关系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
(3)若4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
(4)捕捞一个池塘里的某种鱼,应如何才能使效益最高?_____。
33.氮素污染物是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水体中氮素的去除对清洁水体有重要意义,异养硝化细菌能降解硝酸铵产生氨,科研工作者从污水中筛选出异养硝化细菌ZW2和ZW5菌株,并研究其去氮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ZW2和ZW5菌株初步筛选时,通常采用______法或______法进行接种。初步筛选时,样品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培养后,一般依据______来区分不同的微生物。
(2)从污水中分离ZW2和ZW5菌株时,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硝酸铵等营养物质、琼脂和酚红指示剂。培养后,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结果如图所示。______(填“ZW2”或“ZW5”)菌株的去氮能力更强,判断依据是______。
(3)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6的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68、171、165、178和168。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量______个、与此方法相比,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统计得到的细菌数量______。
(4)上图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分应属于______,接种用到的工具是______。
34.下图1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图2为图1的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图2曲线,应_____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图1中的阀a,并从图1中的_____________(填“管口1”、“管口2”或“管口3”)取样检测。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后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血细胞计数板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多选)
A.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
B.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
C.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
D.将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如果某时刻计数的五个中方格的酵母细胞总数为100个,则此刻的酵母菌数量处于图2中曲线上的_____________点左右。
(4)某同学在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e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两点)
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二生物答案
1-5.CABDD 6-10.DCDCC 11-15.BBBBD
16-20.DCBCB 21-25.CCCBC 26-30.ABCDC
3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1) 玉米田(2分) 荒地(2分)
(2)
(3)
(2分)
呼吸作用 没有被下一营养级捕食 分解者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 垂直结构 光照强度 ②
(2) ③④ 寄生一般不会使宿主全部死亡
(3) ②④ 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2分)
(4)在K/2到K之间捕捞,捕捞后种群数量控制在K/2左右(2分)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 稀释涂布平板 平板划线 菌落特征(或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2) ZW5 ZW5菌落周围的红色圈面积大,其降解硝酸铵产生氨的能力更强(2分)
(3) 1.7×109 多
(4) 固体培养基 涂布器
(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 关闭 管口3 (2)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溶液pH降低。
(3) AD b、f
(4)a 取样时,没有震荡均匀,从试管底部取样 b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任答对一点即得2分,共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