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殖民活动时期,世界各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变迁
的影响,以及人口迁徙和移民社会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
【知识结构】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一)时间: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
(二)变化原因
1.印第安人锐减:
①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②大量死亡原因: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主因)。
2.非洲黑人激增:
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3.白人大大增加:
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
4.产生新族群
受天主教等因素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三)族群人口结构变化表现
整体状况:①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北美发达国家:①美国和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②美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所谓的保留地,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西印度群岛:在海地等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拉美:①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②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秘鲁有约10%华人,大多是华工后代。
(四)族群变化影响
美洲文化:①欧洲征服者带来了自认为先进的文化概念;印第安社会: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被中断,但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非洲奴隶们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②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非洲:奴隶贸易使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欧洲:刺激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时间: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后,19世纪后变化加快。
2.状况: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3.原因:①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流放罪犯。
②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扩张加剧,开始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起金矿等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吸引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③随着殖民扩张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
4.影响:(文化)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原因
①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2.贡献
二、(贡献)
1.开发美洲
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2.开发大洋洲
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
3.文化
①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
②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拓展提升】
一、全面认识世界近代史上跨地区的人口转移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兴起,印第安人锐减,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工业化时代,工厂制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
(2)为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
(4)列强侵华,从《北京条约》获取特权(准许华工出国)。
2.形式
(1)自发移民,如英国大批清教徒逃亡北美。
(2)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活动,如进行黑奴贸易。
3.地域
(1)由欧洲迁往北美。
(2)由非洲迁往美洲。
(3)由亚洲迁往美洲。
4.影响
(1)带有明显的侵略色彩(掠夺亚非劳动力),加剧了亚非地区的落后。
(2)开发美洲,推动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强大。
(3)改变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美国因此成为移民社会。
(4)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各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5)人口迁移导致新的民族国家诞生。如美国的建立。
二、全面认识华工出国的原因和影响
1.国内因素
(1)土地兼并严重让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口与土地压力的加剧以及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使农村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2)清政府在1860年的《北京条约》中被迫解除了华侨出国的禁令,使华侨出国合法化。
(3)台湾、澎湖列岛的割让,使得赴台谋生的福建人民不甘心受日本人的统治,与台湾同胞一起逃亡海外。
2.国际因素
(1)西方殖民主义者为开发殖民地和国内资源,急需大量劳动力,这使西方殖民主义者掠夺华工的活动空前加剧。
(2)黑奴贸易被限制,西方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从事各种工作。
3.近代华工对世界的影响
(1)下南洋:促进了南洋经济的发展,传播了中华文化。
(2)赴美华工:促进美国西部开发、太平洋铁路交通发展。
(3)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
(4)华工还为东南亚经济作物的开发、种植做出很大贡献。
(5)近代华人还在南非金矿开发,甚至为一些国家的独立战争中作出较大贡献。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典型例析】
1.马克思写道:“若没有黑人奴隶制,北美这个进步最快的国家就会变成宗法式的国家……就会看到一片无政府状态、现代贸易与现代文明十分衰落的情景。”马克思意在说明( )
A.黑奴贸易有利于北美社会发展
B.黑奴制奠定了北美民主政治的基础
C.奴隶贸易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
D.奴隶制导致了北美现代文明的衰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黑奴制的出现有利于北美政治和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奠定北美民主政治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排除B项;黑人奴隶制不等同于奴隶贸易,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利于北美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
2.“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指的是航海家达·伽马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
③1492年的航行最终到达印度 ④航海活动带有殖民扩张色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调查团先后视察了当地的甘蔗种植园、猪仔馆、制糖厂以及囚禁华工的“官工所”,他们还收集到1176份口供证词。下表为综合其他华工史料,对所见的459份口供所进行的信息整理。
年龄段 人数 出洋前职业 人数 出洋地点 人数 籍贯 人数
1—10岁 4 耕田 84 澳门 354 广东 382
11—20岁 142 做小生意 106 汕头 38 福建 49
21—30岁 216 做工 87 厦门 30 其它 28
31—40岁 71 其它 26 其它 14 / /
41—50岁 20 未说明 156 未说明 23 / /
51—60岁 1 / / / / / /
未说明 5 / / / / / /
——摘编自张书《晚清古巴华工出洋原因再析——以古巴华工口供为中心的考察》等
材料二 吾人对此可敬可爱之中国人,正宜尊仰之,感谢不逞也。如无此数千华人助战,及在野工艺厂当工之华……以助于我古巴之人,则古巴之能否自由,亦未可料。古巴之华人,对于古巴之自由事业,无不慷慨附助。
——摘编自古巴驻德公使奇沙礼《华工赞助古巴独立史略》
材料三 19世纪五十年代初,旧金山附近五百万英亩低洼地常年浸涝,荒废无用。经华工平整后,大面积低洼地变为肥沃良田……州的农业季节工人,华工占75%。据加州土地测量局长估计,华工在修铁路、治洼地方面为加州所创财富近三亿美元。
——摘编自乔治·西华《从社会经济方面看中国移民》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古巴华工的主要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说明美洲华工的历史贡献。(6分)
答案:(1)①出洋华工以青壮年为主。原因:古巴高强度工作的需要;列强的有意诱骗;黑人奴隶制的逐渐废除。(2分)②出洋前职业以小生产者为主。原因:列强侵略,许多小生产者破产;晚清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等。(2分)③出洋地点集中在澳门及汕头、厦门等通商口岸。原因:是西方国家在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华工相关条款的规定;出洋便利,列强可节省成本。(2分)④在籍贯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性(或广东和福建是输出华工最主要的地区)。原因:接近澳门、厦门等出洋口岸;这些地区受列强侵略早,破产农民、手工业者等较多;列强在当地宣传拐骗力度大;当地有下南洋的传统等。(2分)
(2)政治上,为美洲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经济上,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尤其是在美国经济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上,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