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解答题8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解答题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05 20:22:08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解答题8
一、解答题
1.(2021·嘉兴)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   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   ,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假如能成功移居火星,我们会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树木会长得更高,原因是火星的质量比地球小,其重力加速度g'比地球土的重力加速度g(9.8牛/千克)也小的缘故。若质量为240千克的“祝融号”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902.4牛,则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g'大小为多少
【答案】(1)自西向东自转
(2)水
(3)解:因为G=mg,所以
答: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3.76N/kg。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重要任务之一探究火星上是否有水。
(3)重力对自由下落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
【解答】(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2.(2021·余姚模拟)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绕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任务预计持续23天左右。
(1)嫦娥五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之间。(填字母)
(2)嫦娥五号运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余姚昼短夜长:②余姚正午时
刻树影越来越长: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④南极地区
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 (双项选择,填字母)。
A.在南半球 B.在北半球 C.正向南移 D.正向北移
【答案】(1)D~A
(2)①②
(3)B;D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2)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解答】(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因此A位置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接近冬至日,因此嫦娥五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D~A之间。
(2)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夏至日之后余姚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长,秋分之后余姚昼短夜长,因此嫦娥五号运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
(3)由于B位置是春分日,因此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A(2)①②(3)BD
3.(2021·乐清模拟)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控制杂草的过分蔓延成了果农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柑橘园还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结果往往使果园生态恶化,病虫害丛生,果实品质差。近年来,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柑橘园生草是指在柑橘林株间种植合适的草种,如“藿香蓟”,等草长至30厘米时。
分期割草,然后哂至半干,掩埋在树下,年年反复进行,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资料一:生草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资料二:在夏季高温期,覆草有利于防止土壤温度迅速上升,土壤温度过高会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资料三:试验表明,柑橘园内种植“藿香蓟”后,茅草等恶性杂草会相继死亡,瓢虫、草蛉等益虫的种群和数量增大。草蛉可以吃蚜虫,还可消灭红蜘蛛。
资料四:红蜘蛛是果园常见的病虫害,繁殖速度快。主要生存在叶子背面,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作出解释。
【答案】生草能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跟的呼吸作用;提高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生草增加了微生物,草埋在树下,通过微生物分解,给柑橘提供丰富的无机盐;种植藿香蓟后,茅草等恶性杂草会相继死亡,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为益虫的繁衍和栖息提供场所,增加了益虫从而减少虫害,达到生物防治;草蛉可以捕食红蜘蛛,红蜘蛛大量减少,可以减少对柑橘的叶绿素的破坏,提供柑橘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柑橘的产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生草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对果树的根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强自动调节能力,还引入了生态治虫,极大的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柑橘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从以上几个较多回答即可.
4.(2020·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相连从母体中获得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由母体血液带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山深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3、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
4、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今能生活着的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从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方面展开回答。
【解答】(1) 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胎盘,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
(2) 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张裂的结果;
(3) 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化石;
(4)从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可进行如下的回答: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
故答案为:(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
5.(2020·柯桥模拟)塑料制品虽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因其自然降解缓慢(少则几年,多则上百年)造成了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1)科研人员为此提出以下2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塑料制品回收箱上应贴的标志的是   (填标号)。
方案二:寻找塑料制品的替代品。科研人员研制出用植物纤维、动物甲壳等材料制成的替代品。针对塑料制品的不足,这种替代品应该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
(2)替代品可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是通过发酵,替代品可以转化成甲烷。同时替代品焚烧生成的CO2与甲烷反应制造乙酸(CH3CO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该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作用是   ,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柯桥某果园常把机械粉碎后的替代品埋入土壤作为果树的肥料。图乙为该果园食物的食物网,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答案】(1)C;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
(2)催化作用/催化剂(催化,加快反应速度);1:1
(3)樱桃→老鼠→蛇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模型与符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只起改变 ( 加速 ) 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2)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称为食物网。
【解答】(1)A是节约用水标志,B是易燃物品标志,C是循环使用标志,D是禁止明火标志,所以C符合题意。塑料制品不易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这种替代品是由植物纤维、动物甲壳制成的,具有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等优点。
(2) A物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应该起催化作用。由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1份的二氧化碳与一份的甲烷反应,恰好生成一份的乙酸,所以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樱桃→老鼠→蛇;樱桃→昆虫→蜘蛛→小鸟→蛇;樱桃→昆虫→小鸟→蛇,所以最短的一条是: 樱桃→老鼠→蛇 。
故答案为:(1)C; 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 (2) 催化作用/催化剂(催化,加快反应速度) ;1:1(3) 樱桃→老鼠→蛇
6.(2020·定海模拟)如图表示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显示的食物链   。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简述碳元素在该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
【答案】(1)草→牛
(2)导致温室效应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在体内;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体内;生产者、消费者等呼吸作用或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遗体中的有机物,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回到大气(环境)中。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1)图中显示的是草被牛吃,因此其食物链是 草→牛 ;
(2)二氧化碳目前对人类最不利的影响是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是光合作用固定,然后通过消费者的之间捕食关系在各种生物体内流动,部分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中的碳元素,则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故答案为:(1) 草→牛 ;(2)导致温室效应;(3)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在体内;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体内;生产者、消费者等呼吸作用或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遗体中的有机物,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回到大气(环境)中。
7.(2020·西湖模拟) 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下图所示的4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   。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落叶
(2)易腐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燃烧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过焚烧垃圾可以达到年发电量4×108千瓦时,相当于完全燃烧   吨的烟煤释放出的能量。(烟煤的热值取3.0×107焦/千克)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5)“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1)C
(2)CH +2O CO +2H O
(3)4.8×104
(4)元素
(5)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燃料的热值;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萤光灯管,干电池,各种化学电池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甲烷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4)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5)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解答】(1)破碗瓷片属于其他垃圾,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枯枝落叶属于厨余垃圾,故选C。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 CO +2H O ;
(3)Q=W= 4×108 kW h=1.44×1015J;
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为:;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
(5)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其实就是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再变成固态的过程,那么铝发生的物态变化为:熔化和凝固。
8.(2020·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气。据测算,1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A.需氧自养型 B.厌氧自养型 C.需氧异养型 D.厌氧异养型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答案】(1)CH4+2O2 CO2+2H2O
(2)1.296×106;D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燃料的热值;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字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氧气。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忏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 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CH4+2O2 CO2+2H2O
(2)甲烷细菌不能合成,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1立方米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W×6×3600s= 1.296×106 J。
(3)=40kg
(4) 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④太阳能发电这些都能有效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而天然气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污染气体,因此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 CH4+2O2 CO2+2H2O (2) 1.296×106 ;D(3)40(4) ①②④
9.(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一水胡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2)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治水葫芦的蔓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除草剂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   ,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   。
【答案】(1)消费者
(2)2
(3);化学能—电能
(4)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只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
【解答】(1)水葫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水葫芦象甲是以水葫芦为食,属于消费者;
(2)由题可知,该题是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1kg×30%÷10%-1kg=2kg;
(3)由图可知,质子进入到b极,而质子带正电,说明b极带正电,则b极得到电子,a极失去电子,在电池中得到电子的正极,失去电子的是负极;电池发电过程中是乙醇中化学能转为电能;
(4)由图可知,该区域以石油、电力为主,如果大力推广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则该地的能源消耗中的石油会减少,而生物质能会增加;
故答案为:(1)消费者;(2)2;(3)
; 化学能—电能;(4)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10.(2019·绍兴)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或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
①二噁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重,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类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答案】(1)B;呼吸作用
(2)化学;77.4;31.0
(3)四;72:71;B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的呼吸作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解答】(1)小敏家庭院中含有多种植物,属于群落;由图可知, b、e是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垃圾中含有化学物质,通过焚烧的方式释放其中的化学能;小敏家消耗的电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小敏家一天日用电量为77.4÷30=2.58kW·h,发电厂一天发电80万千瓦时,所以可以供:80万÷2.58=31.0万;
(3) ① 物质二噁英的化学式为(C12H4O2Cl4),可知其由4种元素构成,碳元素与 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② A、二噁英是垃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少二噁英的排放要增加空气的通入量;故A错误;
B、 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可以让垃圾让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故B正确;
C、 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难以燃烧充分;故C错误;
D、 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可以使较多的垃圾都能燃烧,从而燃烧的更加充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1)B;呼吸作用;(2)化学;77.4;31.0;(3)四;72:71;BD。
11.(2019·嘉兴模拟)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廿二)前杭绍台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新昌东茗隧道全长18.2km,是杭绍台高铁最长的一个隧道。
(1)2021年7月1日这天的月相与图中的   (填字母)相近。
(2)如图中线路速度目标值350km/h,表示的意义是   ,列车以此速度匀速通过隧道,列车头从隧道进口经   min就能到达隧道出口。
(3)高铁的牵引总功率为8800kW。试计算列车以线路速度目标值匀速直线运行时的牵引力大小。
【答案】(1)D
(2)列车1h内通过的路程为350km;3.12
(3)由功率公式可知:
V=350Km/h=97.23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月相
【解析】【分析】(1)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主要有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速度公示及其变式进行解答。
(3)根据功=功率×时间进行解答。
【解答】(1)2021年7月1日为农历五月廿二 ,这天的月相为下弦月,与图中的D 相类似。
(2)如图中线路速度目标值350km/h,表示的意义是列车1h内通过的路程为350km 。
由速度公示可知:
(3)由功率公式可知:
V=350Km/h=97.23m/s
12.(2019·宁波模拟)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动力下降,最终在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图甲)。“嫦娥四号”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将在月球背面开展生物生长实验,构建太空生态系统实验,将探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态,同时还将开展微型生态系统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圈(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科普载荷(图乙)搭载了6名“神秘旅客”: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形成了一个微形生态系统。
(1)“神秘旅客”中的马铃薯属于微型生态系统中的   。
(2)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的原因是    。
(3)图丙是“嫦娥四号”发射时的壮观场景,其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机械能。
【答案】(1)生产者
(2)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均为27.3日
(3)内能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其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嫦娥四号”发射是靠液氢与液氧的燃烧来提供动力的,因此能量转换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马铃薯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生产者;
(2)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日2天,所以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 ;
(3)“嫦娥四号”发射是靠液氢与液氧的燃烧来提供动力的,因此能量转换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故答案为:(1)生产者;(2)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日2天;(3)内能或热能
13.(2019·杭州模拟)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作品一《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影片一上映,便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1)影片中为了移动地球,地球人建造了万台超级聚变行星发动机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主要表现在(  )
A.行星发动机能改变地球的运动状态
B.行星发动机采用了核能驱动
C.核聚变相对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多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向外喷射气体,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
(2)影片中地球需要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在地球离开太阳系后,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有(  )
A.地球上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地球上没有了昼夜交替现象
C.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到零下300℃以下
D.地球上夜空再也看不到星星
(3)在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在经过木星时,为了摆脱木星强大的吸引力,人们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由于地球逃离了太阳系,导数地球表面的植物将要灭绝。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地表植物属于    ;写出一条植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答案】(1)A
(2)A;C;D
(3)2H2+O 2 2H2O
(4)生产者;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A、地球是一颗无比巨大的星球,能够改变地球的运动状态,则需要提供超级巨大的能量;故A符合题意;
B、行星发动机采用核能驱动,只表示发动机的能量来源,不能体现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聚变相对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多,只是两种不同的核变化产生的能量不同,不能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向外喷射气体,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是发动机能够改变地球运动状态的原理,与是否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2)A、地球上具有重力,是由地球产生的吸引力导致的,只要在地球上都会存在,所以不可能发生;故A符合题意;
B、 地球离开了太阳系,虽然依然在自转,但是没有了太阳,所以不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表面温度会降低,但不会降低到 零下300℃以下,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故C符合题意;
D、地球上看到的星星是宇宙中的恒星,地球虽然离开了太阳系,但依然存在于宇宙中,所以依然可以看到行星;故D符合题意;
(3)氢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巨大的能量,其方程式为: 2H2+O 2 2H2O ;
(4)绿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由于地球离开了太阳系,不能再接受光照,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缺乏有机物植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从而导致植物灭绝;
故答案为:(1)A;(2)ACD;(3) 2H2+O 2 2H2O ;(3) 2H2+O 2 2H2O ;(4)生产者;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2019·海曙模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获取了月背面的影像图成功地传回了地面。
(1)地球上的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的原因是    。
(2)甲图中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自身携带太阳能电池板,该电池板的能量转化是    。
(3)乙图中的铝合金容器是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内有棉花、土豆、拟南芥等植物种子及酵母等生物,试验发现棉花种子有发芽迹象。植物种子萌发需适宜的温度和    。
【答案】(1)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方向相同
(2)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周期是27天,自转周期也是27天,这就导致月球总是一个面朝向地球,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
能量转化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太阳能电池技术正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使用的时候,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电子设备使用。只有活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解答】(1)因为在月球在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月球的自转与月球的公转周期方向相同,故地球上看到月球的位置保持不变故,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月球自转与月球公转周期、方向相同;
(2)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玉兔二号使用。
(3)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故填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故答案为:( 1)、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方向相同;(2)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
15.(2019·杭州模拟)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使用了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环保设备。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填“聚变”或“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某团队现在正在设想研发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实现更好的节能。这种瓦片是通过   (填“光电转化”、“光热转化”或“光化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
(3)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真空热水管给水加热,如图某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3m2,每平方米面积上1h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平均为2.5×106J,该热水器仅能把接受太阳能的42%转化为水的内能,若光照6h可以使热水器内初温为15℃,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c水=4.2×103J/(kg·℃)]
【答案】(1)聚变;可再生
(2)光电转化
(3)60℃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太阳能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太阳内部不停的发生核聚变,从而释放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板消耗太阳能,然后产生电能,利用电能驱动其他设备,据此解答;
(3)首先根据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量×面积×时间计算出吸收的太阳能,然后根据Q=太阳能×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 计算水升高后的温度。
【解答】(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某团队现在正在设想研发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实现更好的节能。这种瓦片是通过光电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
(3)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 2.5×106J ×3×6=4.5×107J;
水吸收的热量:Q=太阳能× =4.5×107J×42%=1.89×107J;
水升高后的温度: 。
故答案为:(1)聚变,可再生;(1)光电转化;(3)60℃
16.(2019·浙江模拟)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题为“4个I”,即“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
(1)在峰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
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
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图所示)在场馆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   能转化为电能。
(3)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固液分离 C.吸附杂质
【答案】(1)A;B;C
(2)光
(3)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水的净化步骤: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依然是硬水。
【解答】(1)节能环保的下列三个措施都符合,选:ABC
(2)光电转化器是吸收光能再转化成电能。
(3)步骤一使用碳罐,里面装有活性炭,作用是吸附杂质。
答案为(1)ABC;(2)光;(3)C
17.(2019·浙江模拟)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公元16世纪,哥白尼经过对太空的仔细观测,发现这个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再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只是处在银河系的边缘,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中的一个。1929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对宇宙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回答:
(1)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间的距离   (选填“在扩大”、“保持不变”或“在缩小”)。
(2)上述科学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1)在扩大
(2)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理论和事实、继承和创新的矛盾是科学知识发展内在动力的规律。科学发展直接依赖于科学能力发展的规律科学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科学能力性质的规律科学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科学基础的规律
【解答】(1)通过哈勃观测的数据可以发现,星系处于不断远离的状态,所以星系间的距离在扩大;故答案为:在扩大;
(2)由文字信息可知,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太阳只是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由此可知,科学是不断的发展,且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故答案为: 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在扩大;(2) 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合理即可).
18.(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莲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   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3)—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   ,蔬菜莲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A
(2)大于
(3)向光性
【知识点】植物激素;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
【解答】(1)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故选:A.(2)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3)植物具有向光性.
故答案为:(1)A;(2)大于;(3)向光性
19.(2019·宁波模拟)在杭州,已知与太阳垂直的表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均为k=1.2×103瓦/米2.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其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为2米2,设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千克,水的初温为20℃,经过t时间后上升到30℃.(c水=4.2×103J/(kg ℃)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多少焦耳?
(2)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多少秒?
【答案】(1)解: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 ℃)×100kg×(30℃-20℃)=4.2×106J
答: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4.2×106J
(2)解:已知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则接收的太阳能:
W=Q吸/η=4.2×106J/50%=8.4×106J,
由P=w/t
可得,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
t=w/p=w/ks=8.4×106J/1.2×103W/m2×2m2=3500s
答: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3500s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太阳能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水的质量与初末温度,由热量公式可以求出水所吸收的热量.
(2)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已知太阳垂直的表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均为k=1.2x103瓦/米2,可求太阳能,再根据W=Pt可求时间。
20.(2018·余姚模拟)2017年5月19日(农历四月二十四)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这次试开采中,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蓝鲸I号”海上钻井平台功不可没。“蓝鲸I号”净重约43000吨,根据以上信息,求:
(1)若某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7H2O,则关于该可燃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C.可燃冰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该1个可燃冰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7个水分子构成
E.该可燃冰中C、H、O三种元素所含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O%>H%>C%
(2)“蓝鲸Ⅰ号”试采当日(2017年5月19日)的月相最接近于   (填字母)。
(3)当“蓝鲸Ⅰ号”自由漂浮于海面上时,其浸入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答案】(1)B、C、E
(2)D
(3)解:“蓝鲸Ι号”处于漂浮状态,F浮=G=mg=4.3×107 kg×10N/kg=4.3×108 NV排=F浮/ρ海水g=4.3×108 N/(1.0×103 kg/m3×10N/kg)=4.3×104 m3
答:“蓝鲸Ι号”浸入海水的体积为4.3×104 m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月相
【解析】【分析】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叫做分子式,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下表面的压力减去上表面的压力就是浮力大小,它恰好等于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也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解答】(1)A、可燃冰是结晶水化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B、可燃冰可以燃烧的部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B正确;
C、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的燃烧导致的,而可燃冰中没有硫元素;故C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由分子组成;故D错误;
E、C% =;H%=;O%=1-8.5%-7.7%=83.8%;故E正确;
故答案为:B C E;
(2)农历四月二十四是残月;故答案为:D;
21.(2017·嘉兴模拟)在“五水共治”整治中,某电镀厂因环保不合格被关停,并将受该电镀厂排出的含镉污水污染的小河排干,清除河底的淤泥、水草和杂物,再引入活水,短时间内河水生态得到改善,但生活污水仍排放到河中,过了不久河水变“绿”了。自从人们在河中投放种有绿色植物的浮床,小河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1)整治后不久河水变“绿”的原因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人工浮床上的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
(3)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镉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该小河中的浮床上应种植   ,可有效清除含镉污染物。
植物种类 生长特点 污染物去除功能
凤眼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富集镉、汞、砷、硒、铜、镍等;抑制藻类生长
芦苇、香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 富集氮
石菖蒲 根系发达、分泌克藻物质 抑制藻类生长
水浮莲 根系发达 富集汞、铜等
(4)该小河浮床上的植物不宜做家畜饲料,是由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有毒物质通过   不断积累。
【答案】(1)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
(2)生产者
(3)凤眼莲
(4)食物链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分析“一部分浮床植物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潜力”: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去除含镉污染物,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 。
【解答】(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的N、P;
(2)人工浮床上的植物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属于生产者;
(3)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根据表格,进行分析: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去除含镉污染物,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
(4)生物富集作用将毒素通过食物链富集在生物体内;
故答案为: (1)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2)生产者;(3)凤眼莲;(4)食物链。
22.(2022·台州模拟)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克运动会2022年2月4日(立春)晚在北京开幕。
(1)冬奥里的中国元素
①在中国,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天,地球大约运行在图甲中   位置( 选填字母);
②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图乙是部分哺乳动物的分类图解,其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接近的动物是   。
(2)冬奥里的材料工艺
①火炬“飞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具有“轻、固、美”的特点,且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则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选填序号)。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②冬奥会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图丙是利用铁酸锌( ZnFe2O4)循环制氢气的流
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ZnFe2O4中Fe显+2价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ZnFe2O4
C.ZnFe2O4是一种氧化物
D.该循环制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H2O
(3)冬奥里的人工智能
①本次赛事有许多机器人参与服务。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信息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消杀机器人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属于 ▲ 。
②某送餐机器人质量为50kg,其底盘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m2,求该机器人水平运送3kg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③若送餐机器人以20W的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m/s的速度匀速前进10s,求该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
【答案】(1)A;黑熊
(2)D;D
(3)①感受器;切断传播途径
②p= =5.3×104Pa
③f=F= =50N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 ①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 动物分类层次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①导电性导热性是金属常见性质。
②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3)①反射弧中有感受器,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切断传播途径等。
②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③发动机功率等于牵引力乘以速度。
【解答】(1) ① 冬至12月22号前后,春分3月21号前后,夏至6月22号前后,立春在冬至和春分之间。所以运行到A位置。
②大熊猫和黑熊同属熊科,亲缘关系最近。
(2)① 导电性不影响导热等,故导热性与该材料无关 。
② 水是反应物,需要不断的补充。故选D。
(3) ① 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信息并传导信息,所以感应红外线信息的接收器相当于感受器。② 压强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代入数据即可, p= =5.3×104Pa 。
③ 送餐机器人匀速前进,阻力等于牵引力。结合功率公式f=F= =50N
23.(2022·温州模拟)研究性小组开展了《温室效应研究》的课题。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引起,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照在我们的上空,如图甲所示,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出现地球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窒效应指数
H2O 1 0.1
CO2 0.03 1
CH4 2×10-4 30
(1)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   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小海同学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如图丙所示,他取6g鸡蛋壳(鸡蛋壳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四次分别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求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 m 2 n 2.2
(3)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量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大气中水蒸汽和甲烷哪种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说明理由:   。
【答案】(1)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
(2)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盐酸反应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克。
设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g
x=3.32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甲烷温室效应指数是水蒸气的300倍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气体;所以实验中要测温度,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要与空气作对比,比较谁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来分析采取的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再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图乙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为甲烷,它与空气形成对比;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盐酸反应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克。
设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g
x=3.32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烷温室效应指数比二氧化碳高很多,故甲烷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因为其温室效应指数是水蒸气的300倍。
24.(2022·长兴模拟)某同学想探究风的产生,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裁剪好的小塑料瓶口恰好套在大塑料瓶的瓶身的开口处,将大塑料瓶剪去底部(瓶口均打开),然后罩在固定在水平桌面的点燃的蜡烛上。
(1)通过火焰倾斜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2)实验中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此时人并没有向洞口吹气,洞口却有风,原因是:    ;
(3)图乙是某地区某时段的气压分布情况,当时风的方向应该是   。(填字母)
【答案】(1)转换法
(2)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上升,会从瓶口流出,瓶内气压变小,同时瓶外的气压不变且大于瓶内气压,风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蜡烛的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3)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风
【解析】【分析】1.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
2.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
【解答】(1)通过火焰倾斜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实验中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此时人并没有向洞口吹气,洞口却有风,原因是: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上升,会从瓶口流出,瓶内气压变小,同时瓶外的气压不变且大于瓶内气压,风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蜡烛的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3)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图乙是某地区某时段的气压分布情况,当时风的方向应该是B。
25.(2022·余杭模拟) 2020年12月17夜展,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的月往返能力。“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养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如图),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1)进入月球轨道后,载有上升器的着陆器会择采样机着陆月面,按计划开展自动采样工作。着返回器采样陆前,着陆器会在月面上空不停拍照,将信息输送给控制系统,由后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最佳落月点,最后发出着陆指令。“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选填字母)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2)目前航空界公认的月壤平均密度约为1.6g/cm3,科学家据此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2kg月壤的收集容器。但本次带回来的月壤样品虽然装满容器,质量却仅有1731g,该月壤样品的密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科学家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为人类登陆其它行星做好前期准备。月壤里含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 和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TiO3)。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和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 和 的区别是    。
(4)火星与地球、火星与月球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未来,我国可在月球基地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N号”,与在地球发射相比,运载火箭携带的燃料将大幅减少,请从能量的角度予以解释。
【答案】(1)B
(2)1.38g/cm3
(3)属于;中子数不同
(4)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密度公式的应用;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2)根据密度公式解答。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总称。
(4)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
【解答】(1)“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故选A。
(2)收集容器 体积:
月壤样品的密度为 :
(3) 和 属于同种元素,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4)我国可在月球基地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N号”,与在地球发射相比,运载火箭携带的燃料将大幅减少,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26.(2022·杭州模拟)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
(1)下列是厨房中产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属于易腐垃圾的是 (选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饭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处理易腐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
①将易腐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甲烷菌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进行   呼吸。如图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为防止空气污染,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约30kg的易腐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
②易腐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杆菌分解淀粉产生乳酸的大致过程如下:
淀粉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这些酶的本质上是一种   。
【答案】(1)C
(2)无氧;H2S+2NaOH=Na2S+2H2O;107;蛋白质。
【知识点】细胞呼吸;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2.厨余垃圾: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米饭、面食、过期食品、肉类鱼虾类、螃蟹壳、贝壳、骨头、蔬菜、瓜果等食物。
3.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危害物。
4.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解答】(1)A.玻璃瓶能够重新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B.易拉罐能够重新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C.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易腐败,故正确;
D.瓷碗碎片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故选C。
(2)①将易腐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甲烷菌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2NaOH=Na2S+2H2O
约30kg的易腐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可以提供的热量为
② 淀粉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这些酶的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
27.(2021·宁海模拟)气球可以用来完成很多科学实验,请分析回答:
(1)把气球吹成球形后,用沾有墨汁的毛笔在气球表面均匀地画上小圆点,再把气球吹至排球大小,发现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模拟宇宙在不断地   。
(2)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cm,如图乙所示。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会发现两气球会相互靠近。这个现象可以用   的科学知识来解释。
(3)若应用装置丙制取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是   。
【答案】(1)膨胀
(2)流速大,压强小
(3)MnO2(或“二氧化锰”)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制取氧气的原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气球膨胀模拟宇宙膨胀。
(2)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
【解答】(1)该实验可以模拟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2)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cm,如图乙所示。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会发现两气球会相互靠近。两气球中间不断吹气,由于流速增大,因此压强减小,导致两气球会相互靠近。
(3)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催化剂二氧化锰,倒入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故答案为:(1)膨胀(2)流速大,压强小(3)MnO2(或“二氧化锰”)
28.(2021·宁波模拟)
(1)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祭祀区在5号祭祀坑中发现了半张体量非常大的黄金面具,据考证该面具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初步检测发现,此次发现的黄金面具含金量大约为84%,出土的面具剔去泥土后,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请根据以上文字写出黄金的化学性质:   。(写一条)
(2)乙醇燃料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主要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得来,又称生物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乙醇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现将质量为140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释放出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的20%被温度为20℃、质量为2.5kg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
【答案】(1)稳定性(不活泼)
(2)可再生;2.1×106;40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可以在短时间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根据Q=qm计算出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公式计算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1)根据“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可知,黄金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不活泼)。
(2)乙醇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
。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qm=3.0×107J/kg×0.07kg=2.1×106J;
水升高的温度:。
29.(2021·长兴模拟)2018年,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4400 -7018米的深度地层范围内发现了150℃~240℃高温干热岩,揭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应用潜力。
(1)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钻井深度到7018米,位于图中的   。
(2)干热岩温度高,可用于地热发电,其发电原理是冷水遇到干热岩,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形成高温水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干热岩能源是一种清洁的   一次能源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答案】(1)地壳
(2)热传递
(3)可再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地球内部的结构;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2)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3)可再生能源指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指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解答】(1)图中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钻井深度到7018米,位于图中的地壳。
(2)干热岩温度高,可用于地热发电,其发电原理是冷水遇到干热岩,形成高温水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原本的水是冷水,冷水遇到干热岩,干热岩是高温的物体,它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这是内能的转移,即改变了水的内能。因此高温水汽的形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的特点: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干热岩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一次能源。
故答案为:(1)地壳(2)热传递(3)可再生
1 / 1初中科学中考专题特训练习解答题8
一、解答题
1.(2021·嘉兴)带着移居火星生活,实现人类真正走出地球的梦想,“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历时10个月,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在火星着陆(如图)。中国成为第3个触摸这颗红色星球的国家!
(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   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   ,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3)假如能成功移居火星,我们会比在地球上跳得更高,树木会长得更高,原因是火星的质量比地球小,其重力加速度g'比地球土的重力加速度g(9.8牛/千克)也小的缘故。若质量为240千克的“祝融号”在火星上受到的重力为902.4牛,则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g'大小为多少
2.(2021·余姚模拟)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绕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任务预计持续23天左右。
(1)嫦娥五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之间。(填字母)
(2)嫦娥五号运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余姚昼短夜长:②余姚正午时
刻树影越来越长:③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④南极地区
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3)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 (双项选择,填字母)。
A.在南半球 B.在北半球 C.正向南移 D.正向北移
3.(2021·乐清模拟)在种植柑橘的过程中,控制杂草的过分蔓延成了果农急需解决的问题,大部分柑橘园还是使用化学药剂除草,结果往往使果园生态恶化,病虫害丛生,果实品质差。近年来,柑橘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柑橘园生草是指在柑橘林株间种植合适的草种,如“藿香蓟”,等草长至30厘米时。
分期割草,然后哂至半干,掩埋在树下,年年反复进行,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资料一:生草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
资料二:在夏季高温期,覆草有利于防止土壤温度迅速上升,土壤温度过高会抑制根的呼吸作用。
资料三:试验表明,柑橘园内种植“藿香蓟”后,茅草等恶性杂草会相继死亡,瓢虫、草蛉等益虫的种群和数量增大。草蛉可以吃蚜虫,还可消灭红蜘蛛。
资料四:红蜘蛛是果园常见的病虫害,繁殖速度快。主要生存在叶子背面,吮吸汁液,使叶绿素受到破坏。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果园“生草栽培技术”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作出解释。
4.(2020·湖州)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后,哺乳动物开始兴起,其中一支就是有袋类动物。它们在以前的大洋洲、非洲、南极洲等地繁衍生长,如图甲。后来大陆逐渐分离开,直到现在的位置,如图乙。
现在,有袋类动物是大洋洲特有的哺乳动物。它的胎儿在发育不完全时就“早产”,之后幼体在母体的育儿袋中继续发育:
(1)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2)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的结果。
(3)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
(4)为什么古老的有袋类动物能在大洋洲生活至今?请谈谈你的看法。
5.(2020·柯桥模拟)塑料制品虽为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因其自然降解缓慢(少则几年,多则上百年)造成了环境问题——白色污染。
(1)科研人员为此提出以下2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塑料制品回收箱上应贴的标志的是   (填标号)。
方案二:寻找塑料制品的替代品。科研人员研制出用植物纤维、动物甲壳等材料制成的替代品。针对塑料制品的不足,这种替代品应该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
(2)替代品可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是通过发酵,替代品可以转化成甲烷。同时替代品焚烧生成的CO2与甲烷反应制造乙酸(CH3CO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该反应过程中,物质A的作用是   ,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柯桥某果园常把机械粉碎后的替代品埋入土壤作为果树的肥料。图乙为该果园食物的食物网,请你写出一条最短的食物链:   。
6.(2020·定海模拟)如图表示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根据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显示的食物链   。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简述碳元素在该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是如何循环流动的?
7.(2020·西湖模拟) 2019年6月21日,杭州市开始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将生活垃圾分为下图所示的4类:
(1)以下四种物品中属于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是   。
A.破碗瓷片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枯枝落叶
(2)易腐垃圾经过处理会产生沼气,沼气可以燃烧发电。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杭州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通过焚烧垃圾可以达到年发电量4×108千瓦时,相当于完全燃烧   吨的烟煤释放出的能量。(烟煤的热值取3.0×107焦/千克)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选填“元素”或“单质”)。
(5)“可回收物”中也包含铝制易拉罐,对铝制易拉罐的回收一般分四步:破碎、脱漆、打包、熔炼。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铝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8.(2020·杭州模拟)垃圾发电是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在高温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在缺乏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腐烂发酵、产生一种气体沼气。据测算,1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天产生沼气量0.2立方米。1立方米沼气可以供6口之家三餐的烹饪,可以使3吨的卡车运行3千米,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1)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请写出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已知沼气由甲烷细菌在分解腐烂物时释放出来的,1立方米沼气可以产生   焦耳能量。甲烷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
A.需氧自养型 B.厌氧自养型 C.需氧异养型 D.厌氧异养型
(3)据计算,每燃烧1吨垃圾,产生7.2×108焦的电能,这些电能相当于   千克烟煤燃烧放出的热量(烟煤的热值约3×107焦/千克,燃烧转化率为60%)。
(4)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对于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③天然气发电;④太阳能发电;⑤垃圾焚烧发电等5种方式,你认为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   (填序号)。
9.(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一水胡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2)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治水葫芦的蔓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除草剂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   ,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   。
10.(2019·绍兴)全面开展“五星达标3A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绍兴农村工作的重点。
(1)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能源再利用和减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尾气达标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或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
①二噁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重,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类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
11.(2019·嘉兴模拟)2021年7月1日(农历五月廿二)前杭绍台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新昌东茗隧道全长18.2km,是杭绍台高铁最长的一个隧道。
(1)2021年7月1日这天的月相与图中的   (填字母)相近。
(2)如图中线路速度目标值350km/h,表示的意义是   ,列车以此速度匀速通过隧道,列车头从隧道进口经   min就能到达隧道出口。
(3)高铁的牵引总功率为8800kW。试计算列车以线路速度目标值匀速直线运行时的牵引力大小。
12.(2019·宁波模拟)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成功发射,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动力下降,最终在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图甲)。“嫦娥四号”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将在月球背面开展生物生长实验,构建太空生态系统实验,将探究生物在月球低重力、强辐射、自然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态,同时还将开展微型生态系统地、月对比实验——同一个生态圈(密闭空间)在地球、月球不同条件下以及在地面自然条件下(开放空间)的生长发育情况对比。科普载荷(图乙)搭载了6名“神秘旅客”:马铃薯、油菜、棉花、拟南芥、果蝇、酵母,形成了一个微形生态系统。
(1)“神秘旅客”中的马铃薯属于微型生态系统中的   。
(2)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人们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的背面的原因是    。
(3)图丙是“嫦娥四号”发射时的壮观场景,其能量转化为化学能→    →机械能。
13.(2019·杭州模拟)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作品一《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影片一上映,便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1)影片中为了移动地球,地球人建造了万台超级聚变行星发动机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主要表现在(  )
A.行星发动机能改变地球的运动状态
B.行星发动机采用了核能驱动
C.核聚变相对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多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向外喷射气体,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
(2)影片中地球需要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在地球离开太阳系后,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有(  )
A.地球上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地球上没有了昼夜交替现象
C.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到零下300℃以下
D.地球上夜空再也看不到星星
(3)在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在经过木星时,为了摆脱木星强大的吸引力,人们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由于地球逃离了太阳系,导数地球表面的植物将要灭绝。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判断,地表植物属于    ;写出一条植物灭绝的主要原因   
14.(2019·海曙模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获取了月背面的影像图成功地传回了地面。
(1)地球上的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的原因是    。
(2)甲图中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自身携带太阳能电池板,该电池板的能量转化是    。
(3)乙图中的铝合金容器是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内有棉花、土豆、拟南芥等植物种子及酵母等生物,试验发现棉花种子有发芽迹象。植物种子萌发需适宜的温度和    。
15.(2019·杭州模拟)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美丽乡村建设中大量使用了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节能环保设备。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填“聚变”或“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某团队现在正在设想研发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实现更好的节能。这种瓦片是通过   (填“光电转化”、“光热转化”或“光化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
(3)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真空热水管给水加热,如图某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的面积为3m2,每平方米面积上1h得到太阳辐射的能量平均为2.5×106J,该热水器仅能把接受太阳能的42%转化为水的内能,若光照6h可以使热水器内初温为15℃,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到多少℃ [c水=4.2×103J/(kg·℃)]
16.(2019·浙江模拟)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主题为“4个I”,即“共同创建创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联动(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的世界经济”。
(1)在峰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
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
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图所示)在场馆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   能转化为电能。
(3)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 B.固液分离 C.吸附杂质
17.(2019·浙江模拟)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公元16世纪,哥白尼经过对太空的仔细观测,发现这个认识存在错误,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再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和研究,科学家发现太阳只是处在银河系的边缘,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个星系中的一个。1929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对宇宙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回答:
(1)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间的距离   (选填“在扩大”、“保持不变”或“在缩小”)。
(2)上述科学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18.(2019·宁波模拟)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莲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   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3)—段时间后,由于植物具有   ,蔬菜莲叶会朝向阳台外生长,从而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9.(2019·宁波模拟)在杭州,已知与太阳垂直的表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均为k=1.2×103瓦/米2.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其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始终为2米2,设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的质量为100千克,水的初温为20℃,经过t时间后上升到30℃.(c水=4.2×103J/(kg ℃)请计算:
(1)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多少焦耳?
(2)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多少秒?
20.(2018·余姚模拟)2017年5月19日(农历四月二十四)中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这次试开采中,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蓝鲸I号”海上钻井平台功不可没。“蓝鲸I号”净重约43000吨,根据以上信息,求:
(1)若某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7H2O,则关于该可燃冰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由甲烷和水组成的混合物
B.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
C.可燃冰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该1个可燃冰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7个水分子构成
E.该可燃冰中C、H、O三种元素所含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O%>H%>C%
(2)“蓝鲸Ⅰ号”试采当日(2017年5月19日)的月相最接近于   (填字母)。
(3)当“蓝鲸Ⅰ号”自由漂浮于海面上时,其浸入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海水密度取1.0×103kg/m3)
21.(2017·嘉兴模拟)在“五水共治”整治中,某电镀厂因环保不合格被关停,并将受该电镀厂排出的含镉污水污染的小河排干,清除河底的淤泥、水草和杂物,再引入活水,短时间内河水生态得到改善,但生活污水仍排放到河中,过了不久河水变“绿”了。自从人们在河中投放种有绿色植物的浮床,小河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1)整治后不久河水变“绿”的原因   。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人工浮床上的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   。
(3)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镉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该小河中的浮床上应种植   ,可有效清除含镉污染物。
植物种类 生长特点 污染物去除功能
凤眼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富集镉、汞、砷、硒、铜、镍等;抑制藻类生长
芦苇、香蒲 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 富集氮
石菖蒲 根系发达、分泌克藻物质 抑制藻类生长
水浮莲 根系发达 富集汞、铜等
(4)该小河浮床上的植物不宜做家畜饲料,是由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有毒物质通过   不断积累。
22.(2022·台州模拟)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克运动会2022年2月4日(立春)晚在北京开幕。
(1)冬奥里的中国元素
①在中国,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天,地球大约运行在图甲中   位置( 选填字母);
②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大熊猫,图乙是部分哺乳动物的分类图解,其中与大熊猫亲缘关系最接近的动物是   。
(2)冬奥里的材料工艺
①火炬“飞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具有“轻、固、美”的特点,且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则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选填序号)。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电性好
②冬奥会使用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图丙是利用铁酸锌( ZnFe2O4)循环制氢气的流
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ZnFe2O4中Fe显+2价
B.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只有ZnFe2O4
C.ZnFe2O4是一种氧化物
D.该循环制氢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H2O
(3)冬奥里的人工智能
①本次赛事有许多机器人参与服务。机器人身上有感应红外线信息的接收器,以便接受信息,则该接收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消杀机器人对所在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杀菌属于 ▲ 。
②某送餐机器人质量为50kg,其底盘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01m2,求该机器人水平运送3kg物体(含餐盘)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③若送餐机器人以20W的功率在水平地面上以0.4m/s的速度匀速前进10s,求该机器人行进过程中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
23.(2022·温州模拟)研究性小组开展了《温室效应研究》的课题。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氟氯烃、甲烷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引起,其中主要是二氧化碳,像玻璃罩一样紧紧地照在我们的上空,如图甲所示,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热量无法逸散,从而出现地球增温的现象。
物质 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窒效应指数
H2O 1 0.1
CO2 0.03 1
CH4 2×10-4 30
(1)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   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小海同学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如图丙所示,他取6g鸡蛋壳(鸡蛋壳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平均四次分别加入烧杯中,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求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25 25 25 25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 m 2 n 2.2
(3)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指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量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大气中水蒸汽和甲烷哪种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说明理由:   。
24.(2022·长兴模拟)某同学想探究风的产生,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裁剪好的小塑料瓶口恰好套在大塑料瓶的瓶身的开口处,将大塑料瓶剪去底部(瓶口均打开),然后罩在固定在水平桌面的点燃的蜡烛上。
(1)通过火焰倾斜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2)实验中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此时人并没有向洞口吹气,洞口却有风,原因是:    ;
(3)图乙是某地区某时段的气压分布情况,当时风的方向应该是   。(填字母)
25.(2022·余杭模拟) 2020年12月17夜展,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装有月壤的收集容器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的月往返能力。“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养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如图),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1)进入月球轨道后,载有上升器的着陆器会择采样机着陆月面,按计划开展自动采样工作。着返回器采样陆前,着陆器会在月面上空不停拍照,将信息输送给控制系统,由后者进行对比分析并确定最佳落月点,最后发出着陆指令。“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选填字母)
A.感受器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2)目前航空界公认的月壤平均密度约为1.6g/cm3,科学家据此为嫦娥五号设计了最多能装2kg月壤的收集容器。但本次带回来的月壤样品虽然装满容器,质量却仅有1731g,该月壤样品的密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科学家计划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并为人类登陆其它行星做好前期准备。月壤里含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 和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TiO3)。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 和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 和 的区别是    。
(4)火星与地球、火星与月球间的距离非常接近。未来,我国可在月球基地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N号”,与在地球发射相比,运载火箭携带的燃料将大幅减少,请从能量的角度予以解释。
26.(2022·杭州模拟)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占比最大,对其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有重要意义。
(1)下列是厨房中产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属于易腐垃圾的是 (选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饭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处理易腐垃圾,可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
①将易腐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甲烷菌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进行   呼吸。如图所示为沼气中各成分含量,为防止空气污染,可用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约30kg的易腐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理论上能将   kg(保留整数)的水从20℃加热至100℃。[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
②易腐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产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杆菌分解淀粉产生乳酸的大致过程如下:
淀粉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这些酶的本质上是一种   。
27.(2021·宁海模拟)气球可以用来完成很多科学实验,请分析回答:
(1)把气球吹成球形后,用沾有墨汁的毛笔在气球表面均匀地画上小圆点,再把气球吹至排球大小,发现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模拟宇宙在不断地   。
(2)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cm,如图乙所示。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会发现两气球会相互靠近。这个现象可以用   的科学知识来解释。
(3)若应用装置丙制取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是   。
28.(2021·宁波模拟)
(1)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祭祀区在5号祭祀坑中发现了半张体量非常大的黄金面具,据考证该面具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初步检测发现,此次发现的黄金面具含金量大约为84%,出土的面具剔去泥土后,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请根据以上文字写出黄金的化学性质:   。(写一条)
(2)乙醇燃料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主要通过微生物进行发酵得来,又称生物能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大气的污染,乙醇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现将质量为140g的酒精完全燃烧一半,释放出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的20%被温度为20℃、质量为2.5kg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   ℃。[q酒精=3.0×107J/kg,c水=4.2×103J/(kg ℃)]
29.(2021·长兴模拟)2018年,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4400 -7018米的深度地层范围内发现了150℃~240℃高温干热岩,揭示了松辽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应用潜力。
(1)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钻井深度到7018米,位于图中的   。
(2)干热岩温度高,可用于地热发电,其发电原理是冷水遇到干热岩,通过    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形成高温水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干热岩能源是一种清洁的   一次能源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自西向东自转
(2)水
(3)解:因为G=mg,所以
答: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3.76N/kg。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重要任务之一探究火星上是否有水。
(3)重力对自由下落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称为重力加速度。
【解答】(1)“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担任发射任务。几乎所有火箭发射都选择朝东方向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火箭在地面未发射之前,已经具有了一个向东的速度,从而节省推进剂。
(2)本次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以回答“火星是否存在支持生命的环境”。
2.【答案】(1)D~A
(2)①②
(3)B;D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2)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解答】(1)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因此A位置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接近冬至日,因此嫦娥五号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D~A之间。
(2)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日影最短,夏至日之后余姚正午时刻树影越来越长,秋分之后余姚昼短夜长,因此嫦娥五号运行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
(3)由于B位置是春分日,因此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经过P点时,太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移,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A(2)①②(3)BD
3.【答案】生草能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跟的呼吸作用;提高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能力;生草增加了微生物,草埋在树下,通过微生物分解,给柑橘提供丰富的无机盐;种植藿香蓟后,茅草等恶性杂草会相继死亡,可以减少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为益虫的繁衍和栖息提供场所,增加了益虫从而减少虫害,达到生物防治;草蛉可以捕食红蜘蛛,红蜘蛛大量减少,可以减少对柑橘的叶绿素的破坏,提供柑橘的光合作用,提高了柑橘的产量。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可知,生草栽培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对果树的根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果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增强自动调节能力,还引入了生态治虫,极大的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这些都是有助于提高柑橘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从以上几个较多回答即可.
4.【答案】(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化石;生物进化的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相连从母体中获得营养和氧气,代谢废物由母体血液带出;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高山深沟,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3、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骨头与贝壳等 ,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
4、达尔文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现今能生活着的生物都是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生物。可以从大洋洲的自然环境方面展开回答。
【解答】(1) 人类等哺乳动物的子宫内具有连接母体和胚胎的 胎盘, 而有袋类动物没有这一完整的结构,所以“早产” ;
(2) 现今大洋洲的形成,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板块 张裂的结果;
(3) 在非洲、南极洲等地曾经出现有袋类动物的最可靠证据是 化石;
(4)从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可进行如下的回答: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
故答案为:(1)胎盘 (2)张裂 (3)化石 (4)大洋洲的自然环境适合有袋类动物繁衍生长;有袋类动物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缺少更高等的哺乳动物(或“缺少天敌”);大洋洲的环境变化不大;有袋类动物进化缓慢等
5.【答案】(1)C;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
(2)催化作用/催化剂(催化,加快反应速度);1:1
(3)樱桃→老鼠→蛇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模型与符号;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在化学反应中,只起改变 ( 加速 ) 反应速度的作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2)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食物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称为食物网。
【解答】(1)A是节约用水标志,B是易燃物品标志,C是循环使用标志,D是禁止明火标志,所以C符合题意。塑料制品不易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这种替代品是由植物纤维、动物甲壳制成的,具有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等优点。
(2) A物质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应该起催化作用。由第一幅图和最后一幅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1份的二氧化碳与一份的甲烷反应,恰好生成一份的乙酸,所以反应物CO2与产物CH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该食物网中有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樱桃→老鼠→蛇;樱桃→昆虫→蜘蛛→小鸟→蛇;樱桃→昆虫→小鸟→蛇,所以最短的一条是: 樱桃→老鼠→蛇 。
故答案为:(1)C; 易降解/无污染/废物利用/可快速降解 (2) 催化作用/催化剂(催化,加快反应速度) ;1:1(3) 樱桃→老鼠→蛇
6.【答案】(1)草→牛
(2)导致温室效应
(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在体内;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体内;生产者、消费者等呼吸作用或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遗体中的有机物,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回到大气(环境)中。
【知识点】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这种摄食关系,实际上是太阳能从一种生物转到另一种生物的关系,也即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方式流动和转换。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
【解答】(1)图中显示的是草被牛吃,因此其食物链是 草→牛 ;
(2)二氧化碳目前对人类最不利的影响是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主要是通过生产者是光合作用固定,然后通过消费者的之间捕食关系在各种生物体内流动,部分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中的碳元素,则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回到大气中;
故答案为:(1) 草→牛 ;(2)导致温室效应;(3)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固定在体内;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将部分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体内;生产者、消费者等呼吸作用或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遗体中的有机物,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回到大气(环境)中。
7.【答案】(1)C
(2)CH +2O CO +2H O
(3)4.8×104
(4)元素
(5)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燃料的热值;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萤光灯管,干电池,各种化学电池等。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甲烷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4)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5)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解答】(1)破碗瓷片属于其他垃圾,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枯枝落叶属于厨余垃圾,故选C。
(2)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 +2O CO +2H O ;
(3)Q=W= 4×108 kW h=1.44×1015J;
相当于燃烧烟煤的质量为:;
(4)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主要是因为废电池里含有大量的汞、镉、锰、铅等重金属元素;
(5)将易拉罐熔炼成铝块的过程,其实就是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再变成固态的过程,那么铝发生的物态变化为:熔化和凝固。
8.【答案】(1)CH4+2O2 CO2+2H2O
(2)1.296×106;D
(3)40
(4)①②④
【知识点】代谢的多样性;燃料的热值;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要掌握化字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配平。
自养厌氧型:光合细菌(红硫细菌、绿硫细菌等),合成有机物时不产生氧气。
异养需氧型:圆褐固氮菌
异养厌氧型:体内寄生虫、破伤风忏菌、反硝化细菌
特殊的有: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红螺菌可进行光能自养,也可进行化能异养,属厌氧类型。
【解答】(1) 垃圾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沼气和二氧化碳,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CH4+2O2 CO2+2H2O
(2)甲烷细菌不能合成,并且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上生存,所以属于厌氧异养型。1立方米沼气可以点亮60W电灯工作6小时 ,所以W=Pt=60W×6×3600s= 1.296×106 J。
(3)=40kg
(4) 我国积极发展绿色能源能,以减少污染性气体的排放。①水力发电;②风力发电;④太阳能发电这些都能有效减少污染性气体排放,而天然气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会产生污染气体,因此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是①②④。
故答案为:(1) CH4+2O2 CO2+2H2O (2) 1.296×106 ;D(3)40(4) ①②④
9.【答案】(1)消费者
(2)2
(3);化学能—电能
(4)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只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新能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
【解答】(1)水葫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而水葫芦象甲是以水葫芦为食,属于消费者;
(2)由题可知,该题是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是不变的,1kg×30%÷10%-1kg=2kg;
(3)由图可知,质子进入到b极,而质子带正电,说明b极带正电,则b极得到电子,a极失去电子,在电池中得到电子的正极,失去电子的是负极;电池发电过程中是乙醇中化学能转为电能;
(4)由图可知,该区域以石油、电力为主,如果大力推广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则该地的能源消耗中的石油会减少,而生物质能会增加;
故答案为:(1)消费者;(2)2;(3)
; 化学能—电能;(4)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10.【答案】(1)B;呼吸作用
(2)化学;77.4;31.0
(3)四;72:71;BD
【知识点】群落的物种组成;动物的呼吸作用;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能可以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成多种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是多少。
【解答】(1)小敏家庭院中含有多种植物,属于群落;由图可知, b、e是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的;
(2)垃圾中含有化学物质,通过焚烧的方式释放其中的化学能;小敏家消耗的电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小敏家一天日用电量为77.4÷30=2.58kW·h,发电厂一天发电80万千瓦时,所以可以供:80万÷2.58=31.0万;
(3) ① 物质二噁英的化学式为(C12H4O2Cl4),可知其由4种元素构成,碳元素与 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35.5×4=72:71;
② A、二噁英是垃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所以为了减少二噁英的排放要增加空气的通入量;故A错误;
B、 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可以让垃圾让垃圾燃烧的更充分,可以减少二噁英的排放;故B正确;
C、 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垃圾难以燃烧充分;故C错误;
D、 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可以使较多的垃圾都能燃烧,从而燃烧的更加充分;故D正确;
故答案为:(1)B;呼吸作用;(2)化学;77.4;31.0;(3)四;72:71;BD。
11.【答案】(1)D
(2)列车1h内通过的路程为350km;3.12
(3)由功率公式可知:
V=350Km/h=97.23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率;月相
【解析】【分析】(1)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主要有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根据速度公示及其变式进行解答。
(3)根据功=功率×时间进行解答。
【解答】(1)2021年7月1日为农历五月廿二 ,这天的月相为下弦月,与图中的D 相类似。
(2)如图中线路速度目标值350km/h,表示的意义是列车1h内通过的路程为350km 。
由速度公示可知:
(3)由功率公式可知:
V=350Km/h=97.23m/s
12.【答案】(1)生产者
(2)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均为27.3日
(3)内能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其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嫦娥四号”发射是靠液氢与液氧的燃烧来提供动力的,因此能量转换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马铃薯属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生产者;
(2)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日2天,所以月球总是只有一面对着我们 ;
(3)“嫦娥四号”发射是靠液氢与液氧的燃烧来提供动力的,因此能量转换为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故答案为:(1)生产者;(2)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日2天;(3)内能或热能
13.【答案】(1)A
(2)A;C;D
(3)2H2+O 2 2H2O
(4)生产者;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用化学式(有机化学中有机物一般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解答】(1)A、地球是一颗无比巨大的星球,能够改变地球的运动状态,则需要提供超级巨大的能量;故A符合题意;
B、行星发动机采用核能驱动,只表示发动机的能量来源,不能体现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聚变相对于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更多,只是两种不同的核变化产生的能量不同,不能发动机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动机向外喷射气体,气体给发动机一个反作用力,是发动机能够改变地球运动状态的原理,与是否具有超级巨大的能量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2)A、地球上具有重力,是由地球产生的吸引力导致的,只要在地球上都会存在,所以不可能发生;故A符合题意;
B、 地球离开了太阳系,虽然依然在自转,但是没有了太阳,所以不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地球表面温度会降低,但不会降低到 零下300℃以下,这个温度已经超过了绝对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故C符合题意;
D、地球上看到的星星是宇宙中的恒星,地球虽然离开了太阳系,但依然存在于宇宙中,所以依然可以看到行星;故D符合题意;
(3)氢气与氧气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巨大的能量,其方程式为: 2H2+O 2 2H2O ;
(4)绿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由于地球离开了太阳系,不能再接受光照,因此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缺乏有机物植物无法进行呼吸作用为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从而导致植物灭绝;
故答案为:(1)A;(2)ACD;(3) 2H2+O 2 2H2O ;(3) 2H2+O 2 2H2O ;(4)生产者;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4.【答案】(1)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方向相同
(2)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知识点】种子的萌发;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公转周期是27天,自转周期也是27天,这就导致月球总是一个面朝向地球,也就是说我们看不见月球的背面 。
能量转化是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太阳能电池技术正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使用的时候,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供电子设备使用。只有活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萌发。
【解答】(1)因为在月球在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月球的自转与月球的公转周期方向相同,故地球上看到月球的位置保持不变故,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月球自转与月球公转周期、方向相同;
(2)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玉兔二号使用。
(3)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故填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故答案为:( 1)、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方向相同;(2)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 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 。
15.【答案】(1)聚变;可再生
(2)光电转化
(3)60℃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太阳能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太阳内部不停的发生核聚变,从而释放能量;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属于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板消耗太阳能,然后产生电能,利用电能驱动其他设备,据此解答;
(3)首先根据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量×面积×时间计算出吸收的太阳能,然后根据Q=太阳能×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最后根据 计算水升高后的温度。
【解答】(1)太阳能是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时释放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2)某团队现在正在设想研发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屋顶瓦片,实现更好的节能。这种瓦片是通过光电转化方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
(3)热水器吸收的太阳能: 2.5×106J ×3×6=4.5×107J;
水吸收的热量:Q=太阳能× =4.5×107J×42%=1.89×107J;
水升高后的温度: 。
故答案为:(1)聚变,可再生;(1)光电转化;(3)60℃
16.【答案】(1)A;B;C
(2)光
(3)A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解析】【分析】水的净化步骤: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依然是硬水。
【解答】(1)节能环保的下列三个措施都符合,选:ABC
(2)光电转化器是吸收光能再转化成电能。
(3)步骤一使用碳罐,里面装有活性炭,作用是吸附杂质。
答案为(1)ABC;(2)光;(3)C
17.【答案】(1)在扩大
(2)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知识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理论和事实、继承和创新的矛盾是科学知识发展内在动力的规律。科学发展直接依赖于科学能力发展的规律科学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科学能力性质的规律科学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科学基础的规律
【解答】(1)通过哈勃观测的数据可以发现,星系处于不断远离的状态,所以星系间的距离在扩大;故答案为:在扩大;
(2)由文字信息可知,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发现太阳只是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地带,由此可知,科学是不断的发展,且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的;故答案为: 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在扩大;(2) 说明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相信科学,相信真理 (合理即可).
18.【答案】(1)A
(2)大于
(3)向光性
【知识点】植物激素;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
【解答】(1)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故选:A.(2)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3)植物具有向光性.
故答案为:(1)A;(2)大于;(3)向光性
19.【答案】(1)解: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 ℃)×100kg×(30℃-20℃)=4.2×106J
答:在上述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吸收热量时4.2×106J
(2)解:已知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则接收的太阳能:
W=Q吸/η=4.2×106J/50%=8.4×106J,
由P=w/t
可得,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
t=w/p=w/ks=8.4×106J/1.2×103W/m2×2m2=3500s
答:使水由20℃升温到30℃所用时间t是3500s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太阳能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已知水的质量与初末温度,由热量公式可以求出水所吸收的热量.
(2)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为50%。已知太阳垂直的表面积上接收到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均为k=1.2x103瓦/米2,可求太阳能,再根据W=Pt可求时间。
20.【答案】(1)B、C、E
(2)D
(3)解:“蓝鲸Ι号”处于漂浮状态,F浮=G=mg=4.3×107 kg×10N/kg=4.3×108 NV排=F浮/ρ海水g=4.3×108 N/(1.0×103 kg/m3×10N/kg)=4.3×104 m3
答:“蓝鲸Ι号”浸入海水的体积为4.3×104 m3。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月相
【解析】【分析】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纯净物组成及原子个数的式子。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叫做分子式,可以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浮力是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的力,实质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下表面的压力减去上表面的压力就是浮力大小,它恰好等于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重力,也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解答】(1)A、可燃冰是结晶水化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误;
B、可燃冰可以燃烧的部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B正确;
C、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的燃烧导致的,而可燃冰中没有硫元素;故C正确;
D、分子由原子构成,不能由分子组成;故D错误;
E、C% =;H%=;O%=1-8.5%-7.7%=83.8%;故E正确;
故答案为:B C E;
(2)农历四月二十四是残月;故答案为:D;
21.【答案】(1)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
(2)生产者
(3)凤眼莲
(4)食物链
【知识点】环保与节能措施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分析“一部分浮床植物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污染物去除潜力”: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去除含镉污染物,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 。
【解答】(1)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种植在浮床上的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体的N、P;
(2)人工浮床上的植物同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属于生产者;
(3)植物和蓝藻之间竞争阳光等,所以浮床的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根据表格,进行分析:凤眼莲、石菖蒲可以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所以若想去除含镉污染物,可以选择的植物是凤眼莲;
(4)生物富集作用将毒素通过食物链富集在生物体内;
故答案为: (1)生活污水中氮、磷元素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滋生水藻大量繁殖;(2)生产者;(3)凤眼莲;(4)食物链。
22.【答案】(1)A;黑熊
(2)D;D
(3)①感受器;切断传播途径
②p= =5.3×104Pa
③f=F= =50N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1) ① 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② 动物分类层次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2)①导电性导热性是金属常见性质。
②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
(3)①反射弧中有感受器,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切断传播途径等。
②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③发动机功率等于牵引力乘以速度。
【解答】(1) ① 冬至12月22号前后,春分3月21号前后,夏至6月22号前后,立春在冬至和春分之间。所以运行到A位置。
②大熊猫和黑熊同属熊科,亲缘关系最近。
(2)① 导电性不影响导热等,故导热性与该材料无关 。
② 水是反应物,需要不断的补充。故选D。
(3) ① 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信息并传导信息,所以感应红外线信息的接收器相当于感受器。② 压强为压力除以受力面积,代入数据即可, p= =5.3×104Pa 。
③ 送餐机器人匀速前进,阻力等于牵引力。结合功率公式f=F= =50N
23.【答案】(1)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
(2)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盐酸反应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克。
设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g
x=3.32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甲烷温室效应指数是水蒸气的300倍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大气的温度
【解析】【分析】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氮等气体;所以实验中要测温度,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要与空气作对比,比较谁的温度变化较大,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来分析采取的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再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图乙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为甲烷,它与空气形成对比;在图乙实验中,控制温度计初温相同,得到盛有甲烷气体的锥形瓶温度高现象,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2)根据表格分析,第二次盐酸反应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克。
设稀盐酸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2g
x=3.32g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甲烷温室效应指数比二氧化碳高很多,故甲烷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因为其温室效应指数是水蒸气的300倍。
24.【答案】(1)转换法
(2)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上升,会从瓶口流出,瓶内气压变小,同时瓶外的气压不变且大于瓶内气压,风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蜡烛的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3)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风
【解析】【分析】1.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
2.风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分量,包括方向和大小,即风向和风速;
【解答】(1)通过火焰倾斜的方向来判断风向,应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2)实验中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此时人并没有向洞口吹气,洞口却有风,原因是:点燃蜡烛后,瓶内空气受热上升,会从瓶口流出,瓶内气压变小,同时瓶外的气压不变且大于瓶内气压,风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蜡烛的火焰朝洞口相反的一方倾斜。
(3)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图乙是某地区某时段的气压分布情况,当时风的方向应该是B。
25.【答案】(1)B
(2)1.38g/cm3
(3)属于;中子数不同
(4)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知识点】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密度公式的应用;行星及其卫星
【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
(2)根据密度公式解答。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总称。
(4)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
【解答】(1)“控制系统”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故选A。
(2)收集容器 体积:
月壤样品的密度为 :
(3) 和 属于同种元素,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
(4)我国可在月球基地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N号”,与在地球发射相比,运载火箭携带的燃料将大幅减少,从能量的角度解释:在月球上发射比在地球上发射需要克服重力做功少;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无需克服大气摩擦做功,能量损耗少等
26.【答案】(1)C
(2)无氧;H2S+2NaOH=Na2S+2H2O;107;蛋白质。
【知识点】细胞呼吸;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人口增长及其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1.可回收物:包括废纸类、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
2.厨余垃圾:指家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和剩余废弃的食物。如米饭、面食、过期食品、肉类鱼虾类、螃蟹壳、贝壳、骨头、蔬菜、瓜果等食物。
3.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危害物。
4.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解答】(1)A.玻璃瓶能够重新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B.易拉罐能够重新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C.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易腐败,故正确;
D.瓷碗碎片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败,故错误。
故选C。
(2)①将易腐垃圾放入沼气池中,经甲烷菌发酵产生沼气。甲烷菌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氢氧化钠除去杂质H2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2NaOH=Na2S+2H2O
约30kg的易腐垃圾通过该技术处理可产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烧这些甲烷可以提供的热量为
② 淀粉乳酸杆菌向细胞外分泌一些酶,这些酶的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
27.【答案】(1)膨胀
(2)流速大,压强小
(3)MnO2(或“二氧化锰”)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制取氧气的原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解析】【分析】(1)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气球膨胀模拟宇宙膨胀。
(2)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分析。
【解答】(1)该实验可以模拟宇宙在不断地膨胀。
(2)用细线把两气球悬挂在木杆上,使两个气球的高度一致,相距约30cm,如图乙所示。两个气球静止时,用嘴向两气球中间吹气,会发现两气球会相互靠近。两气球中间不断吹气,由于流速增大,因此压强减小,导致两气球会相互靠近。
(3)该装置是固液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若生成O2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催化剂二氧化锰,倒入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故答案为:(1)膨胀(2)流速大,压强小(3)MnO2(或“二氧化锰”)
28.【答案】(1)稳定性(不活泼)
(2)可再生;2.1×106;40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可以在短时间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根据Q=qm计算出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公式计算水升高的温度。
【解答】(1)根据“大部分仍然金光闪闪,灿烂夺目”可知,黄金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性(不活泼)。
(2)乙醇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取,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因此属于可再生能源
。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qm=3.0×107J/kg×0.07kg=2.1×106J;
水升高的温度:。
29.【答案】(1)地壳
(2)热传递
(3)可再生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地球内部的结构;能源的种类
【解析】【分析】(1)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2)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传递现象。
(3)可再生能源指可以重复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不可再生能源指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气等。
【解答】(1)图中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钻井深度到7018米,位于图中的地壳。
(2)干热岩温度高,可用于地热发电,其发电原理是冷水遇到干热岩,形成高温水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原本的水是冷水,冷水遇到干热岩,干热岩是高温的物体,它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这是内能的转移,即改变了水的内能。因此高温水汽的形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的特点: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
(3)干热岩能源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一次能源。
故答案为:(1)地壳(2)热传递(3)可再生
1 / 1